近日,國家衛健委表示,中國將全力支持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與193個國家攜手向宮頸癌說「不」。通過明確疫苗接種、篩查和治療三級防治路徑,推動全球實現消除宮頸癌的目標。
《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指出,到2030年需實現以下三項目標:
90%的女孩在15歲前完成HPV疫苗接種;
70%的女性在35歲和45歲之前接受高效檢測方法篩查;
90%確診宮頸疾病的女性得到治療(90%癌前病變陽性女性得到治療,90%浸潤性癌病例得到管理)。
這個目標有可能實現嗎?
宮頸癌預防、篩查有「兩大武器」
宮頸癌是我國女性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每年有近10萬中國女性新確診為宮頸癌。
中美跨境醫療行業領導者好醫友表示,隨著HPV疫苗和宮頸癌篩查這兩大武器的普及,宮頸癌已成為一種病因明確、可預防的癌症。因此,做好疫苗接種及篩查工作,未來消除宮頸癌並不是夢。
宮頸癌進展緩慢,通常從癌前病變發展為宮頸癌需要10-20年。宮頸癌是為數不多病因明確的癌症,90%以上是由HPV感染導致。很多人都有過HPV感染,但不會引起宮頸癌,並可自行消退。需要警惕的是,少數高危型HPV持續感染。其中,最危險的是HPV16和18,它們引起了約70%的宮頸癌和癌前病變。而接種HPV疫苗可有效預防。
目前,中國上市的HPV疫苗包括進口2價、4價和9價苗,以及國產2價苗。相信隨著更多國產HPV疫苗的上市,接種率會越來越高。
在篩查方面,中國在2009年將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項目列入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截至2019年,全國免費開展宮頸癌檢查合計超過1.2億人次。
當身體出現哪些症狀時,可能預示著宮頸癌呢?
宮頸癌最常見的症狀包括:
陰道出血(性生活、婦科檢查後出血等);異常陰道分泌物;骨盆疼痛,性交疼痛;部分患者可觸及陰道腫塊。不過,早期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並且宮頸癌的症狀並非其特有,症狀的輕重與病情早晚也有關。
好醫友提醒:出現可疑症狀應及時檢查排除宮頸癌,21歲以上的女性要定期篩查宮頸癌(巴氏塗片檢查、HPV檢測),打過疫苗也不能忘了篩查哦~
宮頸癌治療有哪些新進展?
如果疫苗和篩查兩道防線都錯失了,對於宮頸癌,該如何治療呢?
好醫友籤約腫瘤專家、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臨床研究副主席、婦科腫瘤主席Maurie Markman博士介紹,如今宮頸癌綜合治療方案已得到廣泛應用。除手術外,宮頸癌的綜合治療還包括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四駕馬車」。
知名跨境醫療平臺好醫友擁有美國本土醫療執照和健康險公司,籤約管理32個學科上萬名美國醫生,與美國頂尖醫院合作良好;在國內,與300多家三甲醫院共建「好醫友國際醫療中心」,獨創從線上遠程會診到線下治療、隨訪的閉環服務。
通過好醫友進行遠程會診,是由國內三甲醫院和美國權威專家團隊共同為患者提供服務,代表著中美醫療的一流水準。另外,當中美專家共同制定治療方案後,患者會在國內三甲醫療進行實施治療,國內三甲醫療也代表著國內的頂級水平,因此也不用擔心效果打折扣的問題。經中美專家評估,確有必要時,好醫友可為患者開通出國看病「綠色通道」。回國後,再回到當地合作醫院進行後續治療,美國專家遠程隨訪,有效解決了出國看病「最後一公裡」的痛點。
放療
放療可分為外部放療、調強放療(IMRT)和內部放療,主要適用於:
①中晚期患者;
②全身情況不適宜手術的早期患者(也可用於姑息治療);
③宮頸大塊病灶的術前放療;
④手術治療後病理檢查發現有高危因素的輔助治療。是否選擇放療取決於宮頸癌的類型和階段。
化療
化療可分為全身化療和局部化療,主要用於晚期或復發轉移的患者。近年來,手術聯合術前新輔助化療已被用於縮小腫瘤病灶及控制亞臨床轉移,也可用於放療增敏。
靶向治療
目前NCCN指南推薦的宮頸癌首選靶向療法主要為抗血管生成藥物(貝伐珠單抗較常用),用於復發/轉移性宮頸癌患者。
宮頸癌患者可通過分子基因檢測,尋找相應的靶點,如果存在,則可使用新型特異性靶向治療。例如,如果發現NTRK基因融合,則可採用恩曲替尼(Entrectinib,Rozlytrek)靶向治療(FDA已批准該藥用於治療攜帶NTRK基因融合的實體瘤患者)。
還有許多新的靶向療法也在臨床試驗中。2020年ESMO大會公布的一項臨床試驗表明,針對組織因子(TF)的抗體偶聯藥物Tisotumab vedotin有望成為復發/轉移性宮頸癌患者二線治療新選擇。TF在宮頸癌等實體瘤中高度表達,可促進腫瘤生長、轉移。
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通過激活人體免疫系統,依靠自身免疫機能殺死腫瘤細胞。它針對的目標不是腫瘤細胞,而是人體免疫系統,包括免疫細胞療法(如CAR-T、TIL)和免疫藥物療法(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2018年6月,FDA已首款宮頸癌免疫療法帕博利珠單抗(可瑞達,即K藥),用於PD-L1表達(CPS≤1)或MSI-H/dMMR的復發/轉移性宮頸癌患者的二線治療。NCCN指南也將該藥納入宮頸癌二線治療。不過只有少部分患者可以受益於該療法。
去年,FDA授予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免疫療法LN-145「突破性療法」稱號,用於二線治療復發/轉移性宮頸癌患者。好醫友獲悉,該藥有望在不久後遞交生物製劑許可申請(BLA)。一旦獲批,它將成為首款用於實體瘤的細胞免疫療法,給宮頸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2020年ESMO大會公布的兩項2期臨床試驗表明,PD-1抑制劑Balstilimab(AGEN2034)單藥或與CTLA-4抑制劑Zalifrelimab(AGEN1884)聯用,治療復發/轉移性宮頸癌患者,顯示出喜人的客觀緩解率(ORR) ,無論PD-L1表達如何。Balstilimab和Zalifrelimab雙免疫療法此前已獲FDA「快速審批通道」認定,值得期待。
另外,還有多款宮頸癌免疫療法(免疫聯合療法)臨床試驗也正在進行中,我們治療宮頸癌的「武器」越來越多。
隨著預防、篩查、治療三道關卡越築越牢,相信消除宮頸癌的承諾將在不久的將來兌現。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