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我想講的是,標題的解釋吧,大家應該知道,我是一個普洱茶自產自銷的茶農,制茶也是我的工作,我標題中所謂的匠心精神是,一個合格的制茶人應該有的是啥??,像我老爸就是一位匠人,是製作老式家具的老師傅,我記得他曾經為了設計一個自己想的凳子,足足花了很久的時間,當時很是不解,後來直到現在才懂那是一種老匠人都會有的精神。必須做到最好,
在我學茶的這幾年以來,我看到過一些的身邊人已經不再是為了茶而做茶,已經完全沒有了,那種對工藝的專研,對茶葉製作的學習了,我始終的不到答案,山裡的人有些是隨便做做茶能賣就行,也不再去深究什麼了,我經常到各個寨子喝茶,很多都喝不到用心的味道,在我認為好料都被做的掉了一個檔次,甚至是不能喝,但是他們的價格確實頂尖的好,怎麼市場起來了就沒有人去注重品質了呢,老一輩的認真精神哪裡去了?自己每個人都在說著,別人賣得好,我賣不好,他家茶樹沒有好,各種來說服自己,為何自己卻丟剛開始做茶的精神,孜孜不倦的去做好自己的茶,還一整天的說別人,哀怨市場的現象呢,在我看來你首先想得到那個價格就要去在品質上付出,不然你就不該得到,該有的價格。做源頭茶的人大都是茶農,應該腳踏實地的做好自己寨子茶該有的味道,和品質,而不是一味的去抬價,混淆視聽。
有些人問品牌茶和山頭茶那個好?,在我看來各有優點,因為這就是專業,敬業和不夠專業,不敬業所引起的兩極化,有些山頭茶,不是不好,是做不出品質和態度,讓茶商買的不放心,讓茶客望而卻步,衛生,乾淨是首要的,畢竟是喝到肚子裡的,誰都珍惜自己的健康,所以這做茶做的是良心,健康,。所以我們應該有專業的專研精神,良好的心態,去做好茶,賺自己該賺的良心錢,
做好健康,其次才是口感,是一村一寨一山一味的口感,才是大樹,古樹的劃分,如果自己都不敢喝,不想喝,還要賣,豈不是昧著良心做事嗎?我們是世代都要以茶為生的,並不是,只是自己這一代做了就不做了,因為我們自己只有茶地,沒有其他的,只能做好,做真,做健康,我們是茶農,並不是做投資的,這個行業不賺錢了,可以換個行業,還可以做其他的????不可能我們家在這裡,世代都是茶葉,這是祖輩都要做的事,
在寨子裡,各種的不良現象都有,這不是自己砸自己茶葉的腳嗎?這不是斷自己的路嗎?我是敢怒,不敢言啊,因為社會太現實是,自己太年輕,沒能力去改變,我只能做好自己的原則,自己做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