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為什麼有的茶几千元,有的幾十元

2020-12-23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茶圈有個現象很奇怪。

您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到茶城去買茶,走進第一家店裡,看到茶葉的明碼標價。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都不一樣。遠遠看來,這些茶的長相,都差不多啊。為什麼價格差別這麼大?該不是茶掌柜坐地起價,隨便喊的價格吧。

掉頭就走,到第二家逛一逛。

咦,價格也是參差不齊的,價格低的茶,幾十元就能買到一大包。貴一點的,幾十元只能買到一泡(5克或者是8克)。

難道這是茶葉的正常價格?

都說貨比三家,再到第三家走走。茶葉的價格變化,也是一樣的!幾十元,幾百元,上千元,上萬元,都有。明明這茶,看起來都差不多啊!

就連某寶上,也是一樣的變化。

便宜的,9塊9一斤,還包郵。

貴的,一斤五位數。

中間價位的,從三位數到四位數,都不等。

比如最近上市的綠茶,價格就能讓你驚掉下巴,便宜點的,30元一斤(這茶,我嚴重懷疑能不能喝,價格也太便宜了點。),貴的,3000元一斤。整整100倍的差別,足以讓買茶的人,都懷疑自己的雙眼。

還有那普洱茶,更是把價格玩出了花兒來。你很難想像吧,像是茶王樹上採下來的茶青,還只是茶青,一公斤能買到13萬。看著這串數字,你只能驚呼:這茶,不是一般人能喝得起的。關閉頁面,到了另外一家店裡,居然看到了一餅茶才賣9塊9,也是古樹茶。

這價格上的差別,好像坐過山車一樣,讓人驚訝,一時半會難以消化!

其實,不僅僅是普洱茶和綠茶,白茶、紅茶、巖茶,沒有一種茶類,可以置身事外。

為什麼有的茶几千塊,而有的幾十塊?

《2》

同一種茶類之間的價格差距,往往會受等級影響。

等級,是對茶葉品質的一個衡量和界定。茶葉的外形、香氣、口感等感官指標,都會影響茶葉的價格。

等級高的,售價自然高。

這些等級高的茶葉,它們的產量,工藝等各個方面的指標,都屬於領先地位。

就拿白茶來說。不同等級的茶,它的價格,也不一樣。

以白牡丹為例。

同一年份,同一產區,同一片茶園,同一個師傅做的,不同等級的白牡丹,它的價格,就不同。

國家標準中,白牡丹共有四個等級。

特級白牡丹、一級白牡丹、二級白牡丹、三級白牡丹。

這四種白牡丹,售價就不同。

按照先後順序,特級白牡丹的價格,要比另外三種白牡丹價格更高。

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

第一:特級白牡丹產量少。

特級白牡丹,產量並不高。它是在白毫銀針採摘結束後開始,符合特級白牡丹外觀要求的茶,並不多。特級白牡丹,它的芽頭壯實,白毫豐富,葉片小,芽葉間距短。

而一級白牡丹、二級白牡丹、三級白牡丹,它們的芽葉間距比特級白牡丹大,葉片比特級白牡丹更多一些,採摘起來難度小,產量會更高。

物以稀為貴,特級白牡丹產量不高,自然價格要比另外幾種白牡丹更貴一些。

第二:特級白牡丹接近白毫銀針品質

特級白牡丹,它依舊保持著比較壯實的芽頭,跟白毫銀針相比,只是多了葉子,芽葉間距大一些。

但從品質上來看,特級白牡丹身上的品質,和白毫銀針相似,有時你甚至懷疑自己喝的是白毫銀針,而不是特級白牡丹。這種與白毫銀針品質相近的特點,也會影響特級白牡丹的價格。

相比其他白牡丹來說,特級白牡丹,有貴的資本。

其實,等級影響價格,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兒。

綠茶,同樣也是受到等級的影響。通常,採的越嫩的茶,它的價格會相對高一些。(排除產區、工藝等影響)

《3》

在綠茶圈子裡,最耳熟能詳的,是說明前茶,貴如金。

清明節前溫度不高,茶樹生長速度並不快,芽葉鮮嫩,營養價值高。這類明前茶,價格不低。這才有了大家口耳相傳的「明前茶,貴如金」的說法。

這其實也反饋出一個現狀:喝綠茶,大家是要喝鮮爽,喝爽嫩。

這類鮮嫩的綠茶,往往價格不會太低,三位數的價格,已經算是少的。相對粗老的茶葉,受歡迎程度不高。茶葉粗老的茶,價格開始走下坡路,一天比一天低。

這一點,六大茶類中,其實都一樣。

嫩的茶,往往會比粗老的茶,價格更高。

比如之前茶圈風靡的金駿眉,說的是正宗的,三黃七黑的金駿眉,而不是那種金燦燦的「金駿眉」,它的價格就不會太便宜。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茶葉,都是要喝嫩的。

武夷巖茶,獨樹一幟。

它就是典型的不能太嫩,巖茶要是像綠茶一樣採嫩芽,經過炭焙之後,容易燒焦,壓根就喝不到現在所擁有的香氣和口感。最後,也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比誰的葉片、芽頭採的嫩,並不是巖茶的特色。

那麼,巖茶的價格,又是受什麼因素影響?

《4》

巖茶的價格,最容易受山場影響。

什麼叫山場?

其實就是茶葉的生長環境。在普洱茶圈,茶葉的生長地,就有一個別的稱號,叫做山頭。

山場也好,山頭也罷,不過是產地的別稱。

巖茶中,最典型的就是正巖山場。

老茶客都知道,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律,正巖山場的巖茶,最貴。

其中,正巖山場當中,核心產區(俗稱三坑兩澗,即牛欄坑、慧苑坑、倒水坑、悟源澗、流香澗)的巖茶價格,又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那個。

著名的長尾理論當中,正巖核心山場巖茶的價格,就是那20%。

以現在最著名的肉桂為例。

牛欄坑肉桂,一斤要五位數(每家定價不一樣,但都不會低於五位數)。

而非正巖山場的肉桂,三五百就能買到一斤。這中間,是十倍、百倍的價格差別。

為什麼山場對巖茶的價格影響,如此之大?

細想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正巖山場面積有限,巖茶產量不高

如果是正巖核心山場當中的茶葉,它的產量更加有限。若是你們到三坑兩澗當中去走走,去看看,自然會發現在三坑兩澗當中,種植巖茶的面積,有限。

而且這些有限的資源條件,還要和很多種茶葉共享。水仙、肉桂、大紅袍、鐵羅漢、半天妖、白雞冠、水金龜……雨露均沾。

產量不高,價格自然貴。

第二,正巖核心山場,溫、光、水、氣、土,適合茶樹生長。

而且正巖核心山場裡的這些環境因素,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

全中國,就只有武夷山這麼一個地方,有正巖核心山場的小氣候環境。而且這種小氣候環境,是適合茶樹生長的,在這種獨特的生長環境下,茶樹所擁有的品質,不可複製,獨樹一幟。

除了山場的因素,巖茶的價格,與製作工藝,密不可分。

首先,製作周期長。

在六大茶類當中,很難再找到一款茶,像武夷巖茶一樣,有這麼長的製作周期。

這些正巖核心山場的巖茶,你要想喝到頂尖工藝的,有能夠體會到巖茶的精髓,至少要等到中秋節,甚至是更晚才能上市。

從四月下旬開採,到國慶節前後,甚至晚於國慶節才能上市售賣。製作周期,在三個月以上。這種周期,都需要花費人力、物力,成本計算過後,自然價格下不來。

其次,製作成本高。

巖茶,是要炭焙的。傳統工藝的巖茶,離不開炭火的成全。茶為君,火為臣,經過炭焙後,巖茶才會具有獨一無二的香氣與滋味,這是讓巖茶傲然獨立於茶圈的重要因素。

但是,巖茶的炭焙,成本高,第一次焙成本就要五六千元,而且有的巖茶,還不止焙一次火,有的要焙火三次,四次。一次次焙火,成本就上去了,巖茶的價格,自然不會太低。

《5》

除此此外,年份也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

在六大茶類中,沒有爭議的,可以長期保存的茶類,有兩種,白茶和黑茶。

而長期保存,是會影響到價格。

如白茶,它的老茶價格,就會比新茶價格,更高。

(備註:同一年份,同一產區,同一片茶園,同一個師傅做的,且形態相同)

其實要說老茶的價格比新茶價格高,情有可原。

其一,老白茶存量少

白茶,是消耗品,且不可再生。每一年的白茶,它都是在不斷地被消耗中,而且是喝一泡,就少一泡。老白茶的數量,是越來與少的。

像現在,要買到2014年以前的老白茶,難。這些老白茶,存量極少。

數量少,自然價格就高了。

其二,老白茶倉儲成本高

老白茶,它不是一夜之間變成老白茶的,而是慢慢地存,一天一天地變老,不斷地轉化而來。

而白茶要能夠擔得起老白茶的名號,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保存。

存茶,你還不能隨便往家裡一扔,找個角落隨便存著就能完事兒。而是要做到遮光、密封、乾燥、陰涼、無異味、離牆離地、三層包裝法。

為了可以讓茶葉更好地陳化,還需要用到抽溼機、空調。這些儀器要運轉,需要用電。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不停運轉。這中間所需要的成本,自然不低。

並且,看護老白茶,也需要耗費人力。

人力、物力,這些成本不斷疊加後,價格能便宜到哪兒?

這就註定了,老白白茶的價格幾千,而新白茶的價格,可能只要幾百。

價格,離不開年份影響。

《6》

自然,是充滿魔力的地方。

在自然界,有一種現象,叫做食物鏈。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往往是精英分子,是有用兇猛戰鬥力的動物。而在食物鏈低端的生物,通常不具備「高級感」,更重要的是,在食物鏈低端的生物,它們的繁殖能力極強。

其實,在茶圈,也有一條我們看不見的「食物鏈」,只是這種食物鏈,它不存在血腥的捕食關係。

這種食物鏈,有種很直觀的體現——價格。

通常從價格高的茶,它的品質好,能夠站在頂端。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而價格比較便宜的茶,一般是以產量取勝。

產量高,價格地,這是價格規律。

為什麼有的茶几千塊,而有的茶只要幾十塊?說白了,還是出身不同,這直接影響了茶的售價。

一分錢一分貨,貪便宜自然買不到好貨。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除了普洱茶、黑茶,綠茶、武夷巖茶、紅茶、白茶有醒茶的必要嗎?
    第一,祛除不該有的氣味第二,激發茶香若是一款茶,它本身沒有異味,同時香氣又很富足,則沒有醒茶的必要。就以普洱熟茶、黑茶為例,它們需要醒茶,是因為製作工藝以及保存條件使然。普洱熟茶和黑茶在加工製作環節,需要灑水渥堆,利用一定的溫度讓真菌生成,並且不斷地分裂繁殖,比如我們看到的金花,就是真菌的一種形態。這些真菌要想繼續發揮作用,就要給它們提供足夠溫暖和潮溼的環境,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存黑茶、熟普的時候,要可以提供些溫度與溼度,是為了保證茶的正常轉化。
  • 巖茶、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別都放冰箱儲存,不然代價很貴
    說的是「綠茶冷凍,紅茶冷藏,巖茶、白茶、普洱常溫保存。」究竟六大茶類裡哪些茶適合放冰箱,而又有哪些茶壓根不需要呢?《2》綠茶需不需要放進冰箱,冷凍保存?大可不必。將紅茶放進冰箱內儲存,不僅不能發揮正面積極的效果,反而會加劇好茶存壞變質的風險!《4》焙火的武夷巖茶,為什麼不適合放進冰箱內?這背後,說來話長。
  • 白茶、綠茶、紅茶、武夷巖茶、普洱茶,頭道茶到底該不該喝?
    養成這個習慣後,無論是喝老熟普,還是喝其他茶,都將頭道茶拒之口外。頭道茶,真的是如洪水猛獸般的存在嗎?其實不然!中華茶類何其多,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武夷巖茶,頭道茶該不該喝,得視情況而定。根據製作工藝和發酵程度的不同,大致上劃分為六大類,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紅茶、武夷巖茶。
  • 喝了這麼久的茶,你知道白茶,綠茶,普洱,紅茶的保質期嗎?
    作為國飲,茶和保質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喝了這麼久的茶,你們知道紅茶、白茶、黑茶、綠茶、黃茶、烏龍茶的保質期分別是多長嗎?只有熟悉了解這些茶類的保質期,才不會出現喝過期的茶還全然不知的情況。本文,就來和大家說說關於六大茶類保質期的那些事!
  • 黑茶、巖茶、普洱茶、白茶、紅茶哪些茶適合壓餅?哪些茶不能壓餅
    粗粗算起來,有白茶、普洱茶、黑茶等等。而大紅袍、綠茶則極少見到茶餅的形式。那麼,為什麼有些茶能壓成餅,有些則不適宜壓餅呢?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其中的玄妙。一、先來說說黑茶黑茶為什麼大多壓成餅?黑茶,是六大茶類之一,屬於後發酵茶。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怎麼泡好喝?請掌握正確投茶量
    泡茶事先不稱重,隨手抓茶泡茶,壓根就是很不專業的做法。準確的泡好茶,完整的感受一泡好茶的最佳風採。那不論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等,掌握好合適的投茶量,特別關鍵。其四,不同的茶葉不同的茶,擁有不一樣的個性。我國傳統的茶葉,可以分成六大類。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黑茶、青茶。六大類茶之間,加工方式不同,發酵程度不同,口感滋味特色不同。
  • 綠茶喝新茶?白茶、普洱喝老茶?巖茶、紅茶喝隔年茶?誤會大了
    又一回,遇到有人分享他的喝茶心得體會:「綠茶喝新,白茶喝老茶,巖茶喝隔年陳,紅茶三年以內都能喝。」到底,從茶界裡縱橫來看,這樣的說法合不合理呢?《2》綠茶喝新茶沒錯,但不是喝越早越鮮。選茶,喝茶時,與其糾結白茶的年份,過分花心思在攀比年份上。不如多花心思分辨產區好,工藝精的優質白茶,嘗到的茶湯滋味更佳!《4》巖茶要喝隔年陳?當心很多茶放不到第二年!
  • 有的茶越喝越上火,是喝茶方式不對,還是白茶、巖茶、紅茶沒選對
    鮮醇甘爽,毫香四溢的茶湯泡出來後,那位從來只喝中足火以上巖茶的老友發表了意簡言賅的評價:「這茶挺好喝的,喝完喉嚨舒服多了。」奇怪了,為什麼有的茶能清火,而有的茶卻越喝越上火。這究竟是喝茶方式不對,還是茶葉沒選對?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於是,今天就專門來說一說,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和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 黑茶、綠茶、普洱茶、白茶、紅茶,有些茶喝前請洗一洗!
    而後重新開始衝泡,這時候的茶,才進入正式喝茶階段。不知從何時起,洗茶成了衝泡的必要步驟,不管杯中衝泡的綠茶、白茶還是紅茶、黑茶,要是不洗茶,會讓人覺得:「咦,你怎麼這麼不懂禮儀,怎麼茶都不洗就直接給我喝?」不洗茶,真的就不知禮儀嗎?非也!
  • 白茶、紅茶、綠茶、青茶、黑茶、黃茶的區分是按顏色,還是發酵度
    丨作者:村姑陳   《1》   一提起六大茶類,稍微知道點兒茶葉知識的人,都能一口報出,六大茶類裡面有:白茶、紅茶、綠茶、青茶、黑茶、黃茶。   烏龍茶,半發酵茶,在生產加工中破壞了茶葉葉片中的葉綠素,茶葉發酵了20%-70%不等,系部分發酵,呈現出綠茶的清香與紅茶的果香,是一款兼具綠茶與紅茶特色的茶類。   烏龍茶的代表有,鐵觀音、武夷巖茶等 。
  • 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怎麼分?怎麼品?看這一篇就足夠了
    喝了這麼多年茶葉,你知道綠茶、紅茶、白茶有什麼區別嗎?你知道紅茶和綠茶可能來自同一棵茶樹嗎?你知道安吉白茶並不是白茶嗎?
  • 冬日煮茶,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武夷巖茶該怎麼選?
    將茶煮著喝,茶有六大類,綠茶、黃茶、紅茶、黑茶、白茶、烏龍茶,這些茶中,該怎麼選呢?冬日煮茶,弄清楚六大茶類中哪些茶適合煮,是最為首要的。《2》茶有六大類,拿來煮有什麼要求?在以這兩大條標準進行一番刪繁就簡後,最終適合煮著喝的茶類如下:一、有年份白茶二、焙火足的武夷巖茶三、黑茶四、紅茶為什麼這些茶能拿來煮著喝?
  • 紅茶巖茶普洱茶重口味,白茶綠茶小清新?老茶客:別以偏概全了
    簡而言之就是六大茶類裡,紅茶巖茶口味重,白茶綠茶口味輕。經無數茶客點評後,觀點日益相近。紛紛以「輕重」二字囊括原本參差百態的茶滋味。喝茶越來越多,疑惑也日愈增多。喝習慣綠茶的人,轉身過去喝紅茶時,疑慮重重。「會不會太重口味?」「紅茶是不是不鮮?」而喝了兩三年熟普後,偶有幾回喝白茶。「白茶也就那樣嘛,太清淡。」
  • 巖茶是紅茶?安吉白茶是白茶?鐵觀音是綠茶?你的茶知識該更新了
    一條評論映入眼帘,有人說:請問,烏龍茶是紅茶嗎?安吉白茶和白茶是一類茶?偶買噶,這真是個大烏龍。六大茶類中的那些烏龍真不少,迷惑人心的威力不減。那麼今日便就著六大茶類中那些茶葉的關係,來聊一聊。《2》烏龍茶是紅茶?烏龍茶並非紅茶。它們兩者同屬於六大茶類。六大茶類分別為,綠茶、黃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以及黑茶。
  • 綠茶、白茶、紅茶、巖茶的最佳飲用期來了,趁著假期的尾巴喝一杯
    茶,大俗大雅。既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生活所需,又是琴棋書畫詩酒茶裡的高雅消遣。飲茶,能靜心養氣,舒緩身心。更何況,小長假結束後,正式進入深秋。茶圈裡的熱門茶類,綠茶、紅茶、白茶、巖茶等。喝茶宜喝紅茶、老白茶、熟普、巖茶等性味溫和的茶葉。但是,當假期大餐過後,消食解膩時分。泡上一杯清香的綠茶為伴,也是不錯的選擇!《3》喝白茶,喝茶時機選擇豐富。
  • 不論普洱茶、白茶、巖茶、紅茶,符合這三種特質,才算得上好茶
    《2》好茶,都出自於好產區。這一點,六大茶類殊途同歸。不論是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還是普洱茶,都講究「正山」、「核心產區」、「高山茶」。……這些,和太姥山高山茶區、武夷山核心產區以及桐木關的生態環境,如出一轍。你看,好茶的成名之路,都這麼相像。高山雲霧出好茶,不僅適合太姥山高山茶,也適用於三坑兩澗的巖茶、桐木關的紅茶,更適用於老班章茶和易武茶。
  • 冬季寒冷,適合喝什麼茶?白茶、紅茶、綠茶、巖茶,還是普洱茶?
    提到冬天喝茶,老白茶、紅茶、巖茶等性味溫和的茶葉,是大眾飲茶常規選項。不過話說回來,冬日氣溫低,是不是不適合喝新白茶、綠茶呢?千言萬語說到底,我的茶葉我做主。舒心飲茶,合口味才是關鍵!近年來,白茶名氣響亮。逐漸成為不少茶客的寵兒。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連不少剛開始入門白茶的新手,都能對老白茶的養生好處,知曉一二。何況,寒意蕭瑟的深冬,老白茶的醇厚綿柔茶味,能給唇舌帶來莫大慰藉。按行業內給出的默認說法,白茶儲存時間不低於3年,方才能稱為老茶。白駒過隙,歲月荏苒,時光匆匆流逝。
  • 常喝茶可以養生,但白茶、綠茶、巖茶、普洱等各不相同,切莫選錯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度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01》常有茶友問村姑陳:陳,你為什麼喜歡喝茶?在日常飲茶時,我們除了追求口感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愉悅,更大程度上是為了養生。而經過表明,白茶所含有的物質成分能夠很好地輔助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故而,老年人可以長期堅持飲用白茶。同時,老年朋友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白茶。如果喜歡香一些、清爽一些的茶,那就選擇新白茶,當年的白茶香氣清新、滋味鮮爽;如果喜歡口感醇厚、柔和一些的茶,那就選擇老白茶,老白茶香氣沉穩、口感敦厚。
  • 紅茶發酸,綠茶青味,巖茶炭味,白茶倉味,這些劣質茶信號請收好
    優質巖茶本來應該具有的巖骨花香,活甘清香,色香味醇, 一應隨風而逝。最後,白茶裡聞出焦味時,這款茶受到做舊傷害的嫌疑很重。白茶的加工,沒有殺青,沒有揉捻,沒有焙火。基礎的步驟,不過在於萎凋和烘乾。眾多的茶類中,劣質紅茶常常會有發酸味、酸等問題。這來源自加工過程中萎凋、揉捻、發酵的程度沒能控制妥當的影響。一不小心,讓紅茶發酵過了頭。這樣的紅茶,不僅能從幹茶上聞到酸酸的味道,湯水喝起來也會酸到牙齒,造成口腔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