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之前,別讓孩子有這兩種經歷,不然孩子會越長大越疏遠你

2020-12-19 寶媽講育兒知識

幾年前,有一個名為"父母皆禍害"的豆瓣小組曾在網上走紅,組內成員大都是對父母有抱怨甚至結下深仇大恨的人。

他們在網上無底線地質問自己的父母,根本看不出半點親情的存在。父母對於子女來說,本應該是最親近的人,可這些網帖的作者卻恨之入骨。這背後的原因當然很複雜,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卻都可以追溯到孩子的童年時期。

成年後跟父母鬧掰的子女雖然是少數,關係疏遠的卻不少見。老家有個表哥就是這種情況,他讀大學後就極少回家,現在畢業也有六年了,這十年來總計只回過三次。表哥之所以不願意回老家,就是因為跟父母的關係很不好。

他小的時候,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卻把他留在老家,跟奶奶相依為命。大二那年,奶奶因病去世,表哥就對老家沒有眷念了。現在他的父母回鄉養老,每年都盼著他回老家過年,他卻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了,老兩口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親兒子一天天地疏遠著他們,既傷心又無奈。

中國人大多有著"養兒防老"的觀念,可那些和子女關係疏遠的父母,又豈能指望孩子來防老?不過一味指責孩子,也不見得就有道理,比如像表哥那樣的留守兒童,長大後對父母疏遠也是情有可原之事。

15歲前有這兩種經歷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疏遠父母

1. 長期分離

不管什麼感情,都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也是如此。有些父母只管生,卻不管養,差不多就相當於孩子的提款機,這樣的親子關係,肯定親密不到哪裡去。

但孩子小的時候,由於思想比較單純,再加上對成年人的依賴,可能還不會表現得很明顯。比如父母偶回家,孩子會表現出興奮,父母離開,則表現得失落

然而這只是暫時的,等孩子一天天長大,思想足夠成熟、足夠獨立後,就會立刻疏遠父母,而且是一天比一天疏遠,因為他們之間的感情基礎很脆弱

2. 長期打罵

還有一類孩子長大後也會刻意疏遠父母,那就是平時被父母打罵慣了的。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洗腦,說什麼"打是親,罵是愛",其實不管是什麼目的的打罵,都會給孩子帶來痛苦,只要是個正常人,都不可能用正面的態度去接受。那些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一定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也必然會激起孩子的叛逆情緒,如果不及時修補,親子關係就永遠也好不起來了。

有上面兩種經歷的孩子,長大後很難和父母搞好關係,不徹底鬧僵就已經是很好的結局了。如果父母想要避免,則一定要在孩子15歲之前介入,因為一旦超過15歲,孩子的思想成熟定型,再想改變就不太可能了。

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經營,優秀的父母都會這樣做

提供高質量的親子陪伴一說到親子陪伴,不少父母就會找各種藉口,什麼自己工作忙,要為孩子賺錢之類的。其實親子陪伴並不一定需要父母花很多時間,只要質量足夠高,平均每天一小時就足夠。

這個標準應該相當低了吧,如果你連一個小時都抽不出,那就乾脆別生孩子了。雖然只需一個小時,但這一個小時,卻應該專屬於你的孩子,而不能一邊陪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

比如孩子在邊上玩,你卻在看手機,這樣的陪伴就是低價值的。只要能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哪怕你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不算多,也有可能維持住一份不錯的親子關係。

非暴力溝通,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想要讓孩子跟你親近,就一定要照顧他的情緒。不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不要用重語氣跟他說話,至於動手打孩子,則更要徹底避免。可能有人會說"孩子不打不成器",這其實是無能的父母在為自己開脫,事實上,非暴力溝通一樣能起到良好的管教效果,只是需要父母具備更多的技巧和耐心。

父母要始終明白,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有情感慰藉。如何平衡賺錢與陪伴孩子,是值得每一個父母去認真鑽研、去努力解決的問題。

只有把它做成了,孩子才會對你產生真誠而深厚的親情,即便他長大成人了,脫離了原生家庭,這份親情也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疏遠。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專家直言:這3類孩子越調皮,長大後越有出息,家長別扼殺
    就像心理專家所說的那樣:孩子的心理成長,遵循著一定的規律,而在未來有潛能,有出息的孩子,往往會在合適的年齡,儘可能地去釋放自己的「天性」。 而孩子的天性是什麼呢?不是懂事乖巧,也不是人見人愛,而是釋放天性,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有時候在家長眼裡,這可能就是一種「調皮」,完全與「別人家的孩子」相違背。
  • 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以下性格缺陷越明顯,家長別盲目高興
    而一個懂事的孩子,會讓家長省心又驕傲。但真的有天生就懂事的孩子嗎?其實都是在後天生活環境和家長的期待中,被迫成長的懂事。如果我將來結婚有了孩子,我一定不會讓他過早懂事,要讓他像個孩子,成為孩子應該成為的樣子。看完這位網友的留言,心中充滿了心疼。這位網友生活中肯定是家長心裡的懂事孩子,旁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但只有他自己知道,為了這個懂事,他付出了多大的代價,過得有多辛苦。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就活得越辛苦,真相很傷人。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種表現,偷著樂吧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大家都知道吧,她曾坦言: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種表現,你就偷著樂吧!1.善於動腦,好奇心強烈一般聰明的孩子好奇心都比較強烈,對什麼都很感興趣,他們喜歡動腦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比較吵,總是問東問西的,其實這恰恰是在說明孩子在動腦思考,這樣的孩子都比較聰明,如果你家孩子這樣,那你可以偷著樂了
  • 為何你家孩子親近老人疏遠自己?原因很現實,根源出在你自己身上
    執筆:陳芳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孩子跟老人比較親這種現象我們已經見的很多了,年輕父母因為上班的原因通常會將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照顧,但是孩子漸漸長大,只跟老人親近不跟自己親近,這個時候,父母就很容易感到失落。
  • 孩子十二歲前,以下「苦」吃得越多,長大後越有出息,別攔著
    這話在民間流傳了上千年,一直為老百姓所尊崇,定然有它的道理所在。人道是,萬變不離其宗,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一樣,小時候吃得苦越多,長大後抗壓能力就越強,將來也比同齡人更有出息。 只不過想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小皇帝和小公主,個個嬌生慣養,家長不捨得,經常攔著孩子吃苦。表面上是為孩子好,其實卻可能影響將來的發展。
  • 「別煩我,滾遠點」,孩子對你越狠,你越要這樣回答
    早在《鹿鼎記》中,一向斯文端莊的小玄子在被鰲拜一黨氣得口吐白沫的時候,也忍不住憤憤然的說了一句:"你爺爺的!"皇親國戚尚且如此,更何況只是一個幾歲大的小孩兒呢?我有個五歲大的侄兒,平時乖巧懂事,很討人喜歡。
  • 哈佛大學:家裡這三個地方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家長別亂勤快
    父母就像這張紙上的畫師,紙上畫得是否精彩,是否動人,主要是看父母的影響和教育。兒童教育專家早已指出:孩子會養成什麼性格,會樹立什麼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主要跟父母的引導有關。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聰明伶俐,又不希望他們的房間凌亂,所以經常會動手幫他們收拾,訓斥他們要養成各種好習慣。
  • 孩子為啥越長大越醜?4個常見行為成為關鍵因素,家長要清楚
    有的孩子可以說是從小美到大,這樣的孩子也會經常受到別人的誇獎,因此他們從小就非常自信。但有些孩子可能小時候不好看,但長大之後卻直接逆襲成女神,不僅僅只有女孩子,男孩子也是如此,這是因為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學會了打扮,而且五官也都已經長開了。
  • 為啥說「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這些毛病別嫌棄,是聰明表現
    但老話說得好: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可這究竟是真是假呢?孩子這些毛病別嫌棄,是聰明表現看到呱呱墜地的寶寶,家長們在喜愛的同時也非常好奇,寶寶將來會不會聰明過人?長大後是否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聰明」從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看出。
  • 李玫瑾教授: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有這3種表現,長大多半智商高
    小明今年三歲了,原本應該上幼兒園的他卻被小明媽「死死地」看在家裡。「我也想讓他上幼兒園,可是這孩子實在是太淘氣了,估計沒上兩天就得被老師趕回家!」 小明媽說出這些話的時候,真的是又氣惱又無奈。「這孩子是我一手帶大的,他什麼脾氣秉性,我實在是太清楚了!一天到晚就不見有他消停的時候,一眼沒看住,就能把家裡給我弄得亂七八糟!」
  • 為什麼我們越長大,反而越沒什麼朋友了?別讓自己越長大越孤單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一直在聽一首「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的歌。 「都說這輩子最怕在某個年紀,突然聽懂一首歌:聽不懂是幸運,聽懂了是人生。」 那時候只是覺得旋律朗朗上口,歌詞中蘊含的深意未曾理解。
  • 為啥孩子越長大,越不如以前優秀?「江郎才盡」的始作俑者是父母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很多家長都反應,孩子小時候懂事又乖巧,為什麼越長大越不如小時候可愛了?其實很簡單,孩子小時候做什麼都能獲得更多的理解與包容,然而長大了,便不再有那麼多的包容了。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萬句都有用
    小孩子「不聽話」,而且越說越叛逆,不管不行,可罵後還會後悔、心疼,真讓作為父母的我們頭痛。事實上,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三個叛逆期。在這三個時期中,父母應該給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間,父母要學會善用「魚缸法則」,比你吼破喉嚨還要管用。那什麼是"魚缸法則"?首先來看看孩子要經歷的三個叛逆期,然後再來告訴大家!
  • 再疼孩子,3歲前也要給他立下這兩個規矩,孩子長大會感謝你
    寶貝媽媽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原來很聰明的寶寶到某個階段會很「叛逆」,最常說的口頭禪就是「不要」,一般在2歲就能迎來第一個叛逆期,也就是「可怕的2歲」。這時,父母能做就是適當地引導他,即使疼愛孩子,也要在三歲前給他制定這兩個規定。
  • 為什麼越長大快樂越少?
    因為長大就意味著我們要面對這生活,一步步認清現實與現狀,在學生或者孩童時代從來不用考慮的社會與現實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慢慢浮現在我們面前,隨著父母的逐漸老去和對於我們的某種期望,所以我們會拼了命想讓自己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所以壓力越來越大,所以有時候會覺得不那麼快樂。
  • 孩子越管越叛逆怎麼辦?「魚缸法則」家長可以試試,比打罵更管用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管越叛逆,但偏偏家長不管還不行,但畢竟孩子還小,打罵過去家長心裡也會十分後悔、心疼,但當時除了這樣我們當家長的還能怎麼做呢?其實孩子越管越叛逆,很一小部分原因就因為孩子的性格使然,剩下的原因一般都是孩子的叛逆期。
  • 這三方面父母心腸越硬,孩子長大才越容易有出息,父母別捨不得
    與之一起帶來的是更大的競爭壓力,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把重心放到對於孩子的培養之中,可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和之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們都十分的發愁。其實在對於孩子的培養過程中,不能一味的心疼和寵愛孩子。這樣反而會讓孩子陷入溺愛的沼澤之中,有時候對於孩子狠心一些。反而是好事。對於家長來說在對待孩子的這三個方面,心腸越硬,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父母可不要捨不得。
  • 孩子越長越殘,竟然與張口睡覺有關?
    今天刷微博,寶媽看到一條新聞,是說杭州的一位媽媽有個九歲的女兒安安,近來,她發現安安總是張著嘴,就連睡著了嘴巴也是張開的。她諮詢了醫生,醫生告訴她,這種情況叫「口呼吸「,需要在睡覺時把孩子的嘴巴用膠布貼上,所以她趕緊去買了膠布。
  • 人為什麼越長大越不快樂?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個話題:「為什麼我們越長大越感受不到快樂了呢?」之前有一位同事跟我說:「為什麼我月入過萬,但是為什麼還是不快樂呢?」想必大家跟我聽到的時候一樣,月入過萬?不快樂?Excuse me,你在開玩笑嗎?
  • 王一博曬童年照,小臉蛋鼓鼓很可愛,有這些特徵的孩子越長越好看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較高的顏值,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先天的可愛,加上肉嘟嘟的臉蛋,為顏值加分了不少。但是有很多人在褪去那份屬於孩子的可愛之後,顏值則會開始變化,有的人會被說成是「長殘了」,而有的人則越長越漂亮,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一些特徵上就能看的出來,孩子是長大以後的跡象。日前,王一博分享了一張自己的童年照,照片的日期顯示1999年6月1日所拍,也就是說照片中的王一博還不足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