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醫生手繪人體影像圖,助新手醫生「一圖讀懂」CT徵象

2021-01-12 澎湃新聞
深圳醫生手繪人體影像圖,助新手醫生「一圖讀懂」CT徵象

2018-03-23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現在的人找對象

都喜歡找醫生

理由是醫生收入好、地位高

還能給家裡人看病保平安

人人都知道醫生的好

但不一定懂得醫生的苦

有個段子說得好

選擇了學醫,就是選擇了一輩子讀高三!

別說一輩子

單看看大學期間

別的專業都是快樂不知時日過

打遊戲、泡妞、搞社團

一晃四年就過去了

而學醫的同學

卻是度日如年、一日三秋

每天就是宿舍-教室-自習室三點一線

他們要啃下的教材

就有這麼厚

真正的「著作等身」!

每一本翻開都是一本天書

簡直不是給人看的

當年學醫的人兒

都少不了這些「水深火熱」的煎熬

如果都能遇到漢普頓、奈特等學醫救星

能早點讀到他們的「一圖讀懂」

人生能少走多少彎路?!

這樣的「學醫救星」

深圳剛剛出了一個

這個人叫黃偉年,人稱「年哥」,是深圳龍崗中心醫院的影像科主治醫師。

先來翻翻他的作品。

用上萬個點繪成的前列腺示意圖,小小的前列腺被細膩清晰的放大了

用線條畫出來的子宮肌瘤示意圖,團狀部分就是各種肌瘤

他的畫是院內年輕醫生的「救星」

能一睹年哥的畫作,是種什麼體驗?

跟著年哥「混」的年輕醫生就最懂!

傳統的影像圖對於經驗豐富的醫生來說不成問題,但對於缺乏經驗的新手,可能會在診斷過程中出現困難。

黃偉年手繪的線條圖和示意圖就能生動、形象地展示各基本病變的CT特點,可以讓他們對CT徵象有一個直觀、清晰的認識,並從病理上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有所了解,從橫向思維角度分析問題, 讓新手醫生不再對著片子撓頭。

肝段分法示意圖

他的畫還登上了醫學教材

成了廣大醫學狗的「救星」!

美術專業的人畫醫學影像圖是照葫蘆畫瓢,好看是好看,卻少了醫學專業的準確性和嚴謹。年哥作為醫院影像科醫生, 恰好彌補了這個缺口。

2015年,蘇州醫學院副院長胡春洪等人受邀主編人衛版的教科書《醫學影像解剖學》,由於這類教科書中的影像圖都是機器列印圖,不能讓讀者直觀地感受到病理。

胡春洪得知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有個畫畫高手,又是影像專業的醫生,便找到了黃偉年,請他為這本教科書配手繪圖。

肺動靜脈瘻示意圖,是先天性肺血管畸形,這是年哥第一次用彩鉛繪圖

接下這個任務後,黃偉年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書中50多幅配圖。胡春洪評價「醫學繪圖技術屬於一流,圖片精美」,這讓黃偉年對畫畫更加自信,憑藉著那份熱忱,專門繪醫學影像示意圖。

隨後,他又參與了人衛版出版的《乳腺融合影像學》中所有配圖繪製,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泌尿生殖系統CT診斷》和《胸部CT診斷》系列書籍中的配圖繪製,各種線條圖獲得了業內外一致好評。

於是, 「年哥」的名號傳開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叫什麼名字, 只知道我叫年哥。」黃偉年笑著說。

年哥為啥這麼會畫?

年哥從小就喜歡畫畫,雖然沒有上過正規的繪畫班,但本著對畫畫的熱愛,堅持自學,慢慢磨練。初中時,他參加縣城舉辦的繪畫比賽就獲得了兩項二等獎。

後來,年哥選擇了醫學影像專業,實習的時候也經常自己畫一些血管示意圖 ,加深學習印象,老師看到後也讚嘆一番。畢業後就到龍崗中心醫院參加工作,專心做一名醫生, 把「畫家夢」埋在了心底。

當時龍崗中心醫院影像科的教授知道年哥的繪畫天賦,1998年正好是倫琴(發現X射線的物理學家)誕辰100周年,醫院需要一張倫琴的畫像,便讓來畫。

由於太長時間沒有畫畫了,當時的年哥抱著「試一下」的心態拿起畫筆,沒想到這一試畫出了專業水準,醫院科室同事都驚呆了,畫像栩栩如生,還被掛在科室的牆上。

年哥出品的倫琴畫像

他還是解剖學「萬點圖」第一人 

啥叫「萬點圖」? 顧名思義就是由上萬個點構成的圖像,在解剖學領域畫「萬點圖」,年哥是第一人,拿起鋼筆, 一點一點的畫,再形成人體器官圖,這樣器官構造清晰可見,比線條圖更加立體, 但也特別耗時。

這個腎臟發育畸形,點的時候要用更多時間

年哥在給《醫學影像解剖學》畫配圖時,到了收尾階段,由於教材需要,臨時要求再加三個圖,既不能耽誤影像科工作,也不能落下教材出版的進度。於是年哥上班工作, 下班畫畫,熬幾個通宵把三個「萬點圖 」 完成了,這三個圖也是年哥最滿意的作品。

點出來的藝術品, 你知道耳朵裡面長這樣嗎?

「畫的時候很累,但是完成後再看看自己的作品,覺得一切值得。」年哥說,「在我心裡, 它們就是一件件藝術品」。

已經退休的新疆石河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放射科陳德主任寫了一首七律讚美年哥的畫:「神筆一指薈宏間,宇宙萬物皆指點。醫家欲問竺磯子,芙蓉國裡盡朝暉。」

「累並快樂著, 我會一直畫下去」

對於近年來的成就,年哥說,最初能拿起畫筆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在繪畫方面的能力,現在越畫越愛。

「畫人體影像示意圖就像寫論文,需要查找大量資料,才能保證作品的嚴謹性」,年哥說,「用一句話表達就是——累並快樂著, 我會一直畫下去,希望能用自己有限的能力為醫學影像作出一定的貢獻。」

醫路漫漫

不亞於西天取經

但信年哥,就能得永生

願你學醫半生

歸來仍是少年

來源:微信公眾號「深圳衛計委」

(原題為《醫者|醫學生的救星來了!深圳出了個醫學界的「一圖讀懂」》)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實習醫生手繪人體解剖圖 讓人驚掉下巴
    △正在跟韓老師上手術的代俊龍(右)最近,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消化疾病中心的專家韓克強在自己的朋友圈發了一張圖,讓一個實習生一時間成了醫院裡風傳的「手繪達人」。韓醫生發出來的,是一張膽囊膽道的解剖圖,在一般人看來,圖像精細如同印刷。然而,這是一張手繪圖,作者就是正在消化疾病中心實習的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14級學生代俊龍。手術觀摩中遇到新「知識點」
  • 解剖圖也可以萌萌噠 這些圖都是醫生手繪的
    前天,溫州醫科大學官方微信分享了15張由該校醫學生手繪的人體解剖圖驚豔到了網友:「這哪是手繪的啊,明明就是印刷出來的!」  解剖圖也可以萌萌噠  據悉,溫醫大官微分享的這組手繪解剖圖,來自該校第二臨床醫學院組織的「筆尖下的37℃」解剖手繪比賽的作品。這15幅手繪圖被分成3個組,分別為寫實組、藝術加工組和心臟組。
  • 動不動就做CT真的好嗎?對身體有沒有傷害?聽聽醫生怎麼說
    隨著醫療科學的發展,醫院的檢查儀器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沒有你想不到只有你沒見過的,以前醫生看病只能憑藉自己的看病經驗和學到的知識來進行判斷,後來出現了一些醫療器械輔助檢查減少了對一些惡性腫瘤的誤診,以至於發展到今天的高科技,什麼疾病只要一照就能很快給出結論。
  • 青年醫生手繪解剖圖患者秒懂:手術不怕了
    這不僅是因為他醫術精良,還因為他有一門「獨門絕活」——他可以把人體局部解剖圖、手術操作步驟都用手繪圖一點點畫出來,用來輔助術前談話,使得患者和家屬在術前,就可以通過讀圖,秒懂整個手術過程,打消術前的恐懼和不解,更易配合手術的進行。
  • 80後醫生手繪手術解剖圖 患者秒懂手術過程
    80後醫生手繪手術解剖圖 患者秒懂手術過程 原標題: 這不僅是因為他醫術精良,還因為他有一門「獨門絕活」——他可以把人體局部解剖圖、手術操作步驟都用手繪圖一點點畫出來。據了解,他還把他的這些手繪圖,放到了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醫筆醫畫」上,獲得了很多業內人士的好評,其中一個手繪圖已經被點擊十多萬次。
  • 醫生6年手繪千餘幅漫畫 每天用畫和患者溝通(圖)
    周偉力畫的手術過程圖。實際上,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名醫工作室副主任醫師周偉力,也是醫院裡有名的「漫畫家」:6年從醫生涯裡,他手繪千餘幅漫畫,畫的都是一種東西——骨頭,而他的「讀者」就是他的患者。  這是周偉力剛剛手繪的一塊脛骨圖。「你的脛骨平臺骨折,骨折後需要切開復位。」他指著圖示的部位,並做了一個切開的動作,「然後我們要用鋼板、螺釘,在這裡進行內固定。」病床上的侯先生一開始有些似懂非懂,但邊看著畫邊聽醫生講解,他最後欣然接受了醫生的手術方案建議。  7月18號,因為一場車禍,侯先生住進了長沙市第三醫院,這是他第一次見到用圖畫方式向患者展示手術過程的醫生。
  • 深圳小夥睡醒險喪命,醫生緊急出「凍」救人
    很多人也是這麼去做的,但最近深圳一位小夥卡住了話梅核,差點丟了性命,他的經歷給大家在生活中提了一個醒。 上個月,深圳第三人民醫院的急診室來了一位患者小林,他說自己不僅喘不上氣,一直咳嗽,胸口還隱隱作痛。
  • 三門暖心醫生為不識字老人手繪「公雞下蛋圖」,醫患情深溫暖整個網絡
    三門暖心醫生為不識字老人手繪「公雞下蛋圖」,醫患情深溫暖整個網絡 2020-12-10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83歲患病阿公不識字 三門鄉村醫生手繪醫囑圖
    王友帆的手繪醫囑圖公雞代表早晨、太陽代表中午、月亮代表晚上、圈圈代表藥片……因為83歲的病患阿公不識字,怕他吃錯藥,王友帆手繪了一張醫囑圖。網友們紛紛轉發點讚,稱被這幅醫囑圖暖到了。83歲阿公患病20多年王友帆是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2018年被派到港南分院,任副院長。
  • 「手繪病情圖」傳遞醫學溫度
    近日,河南省一位名叫徐國良的外科醫生因為繪畫水平出眾,被稱為「被醫生工作耽誤的畫家」。據報導,徐國良將自己的繪畫特長融入工作中,利用手繪圖幫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以配合治療。和患者的術前談話是每位外科醫生必做的功課。過去,醫生和患者溝通往往用的是一些實景照片,有些圖片會比較血腥。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19-nCoV)的CT徵象
    因此,正確認識CT徵象對於明確診斷和減少漏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目前相關的文獻報導不多[1]。本文依據70例經病原學確診的NCP患者的胸部CT表現,結合文獻進行歸納、總結,旨在提升臨床醫師對NCP胸部CT表現的了解,為臨床精準診療提供依據。
  • 做一次CT,會造成癌症?醫生闢謠:常規的正規的CT對人體沒有傷害
    急診一胸痛患者,47歲,突發胸部撕裂樣疼痛,持續不緩解,但是心電圖沒有明顯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表現;我們建議馬上胸部CT,排除主動脈夾層。因為胸痛最嚴重的的幾個病就是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肺栓塞、氣胸等。做一個胸部CT非常必要。可是患者的妻子反問:不是做CT會造成癌症嗎?能不能不做,或做別的超聲、核磁什麼的?
  • 深圳女子食堂吃完飯後咳嗽1年多,一照CT,醫生懵了……
    咳嗽 是大多數人常見的症狀但新冠疫情以來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邊的人咳嗽都會多一份「格外」的擔憂和不安而深圳女子楊紅就被咳嗽困擾了一年多一開始,她自己上藥店購買了些治療咳嗽的口服藥,但服用後症狀無緩解,並出現了發熱。2019年6月、12月,楊紅先後兩次前往醫院就診,醫生懷疑「咽炎」、「急性支氣管炎」,予以對症治療後,她的咳嗽、咳痰未見明顯好轉。直到2020年6月底的一天,楊紅因發生咳血,來到北大深圳醫院呼吸內科門診就診。接受CT檢查後提示:右肺陰影,肺部感染。 醫生建議患者住院治療。
  • 自貢美女醫生手繪Q版漫畫 科普急救知識成「網紅」
    原標題:自貢美女醫生手繪Q版漫畫 科普急救知識成「網紅」 何瑾手繪的漫畫   別看這一組簡單的漫畫,可是花費了何瑾的不少心血,從今年2月份開始她就開始著手籌備,並利用業餘時間完成。「其實這組漫畫已經是第二套了。」何瑾坦言,畫的第一套漫畫因為家人的疏忽不慎掉在了公交車上,最終沒能找回。無奈之下,何瑾不得不重新畫了第二套。   何瑾說,生活中,心肺復甦術是一項很很實用的急救技能。
  • 甲狀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醫生帶你看懂甲狀腺B超報告
    如何讀懂甲狀腺B超報告?請內分泌科和超聲醫學科專家為您答疑解惑。甲狀腺結節多數為良性甲狀腺是成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腺,位於人體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形狀似蝴蝶。甲狀腺分為左右兩葉和峽部,表面光滑,柔軟不易觸及。甲狀腺主要合成甲狀腺激素,對人體正常的生長發育、代謝、機能運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深圳給醫生自由
    深圳醫生自由執業試點力圖再向前邁進一步。  財新記者日前從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下稱深圳衛人委)獲悉,《深圳市醫師多點自由執業實施細則》(下稱《細則》)已報送廣東省衛生廳批示。廣東省衛生廳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稱,對該方案「大力支持」。
  • 能"讀懂"病歷的人工智慧 或將能像醫生一樣"思考"
    (原標題:人工智慧研究新成果:能「讀懂」病歷,或將能像醫生一樣「思考」)
  • 一圖讀懂 | 在大陸香港臺灣當醫生有何不同
    ;HK$為港幣;NT$為新臺幣;1人民幣元=1.1631港元;1人民幣元=4.6945新臺幣;2015年大陸人均GDP52000元人民幣,香港人均GDP328854元港幣,臺灣人均GDP699478元新臺幣;執業醫師人數數據來自大陸衛計委衛生統計年鑑、香港衛生署年報以及臺灣醫師公會年度統計;大陸醫學院內容來自醫學界智庫《培養一個醫生要花多少錢
  • 18種,胸部CT徵象,你見過多少?(上)│以影識病
    CT徵象在肺部疾病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為您介紹18種CT徵象!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 空氣新月徵(Air crescent sign) 空氣新月徵是一种放射學徵象,多排螺旋CT(MDCT)可觀察到,以侵襲性和半侵襲性麴黴菌病灶內出現空氣為特徵(圖1)。但並不是麴黴菌感染的特異性徵象。
  • 河南一女大學生為記住人體結構手繪解剖圖,網友:像印出來的
    河南一女大學生為記住人體結構手繪解剖圖,網友:像印出來的 劉廣超 李林潤/大河報·大河客戶端 2017-01-17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