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長沙火車南站東廣場,施工人員在進行地磚鋪設的掃尾施工。 記者 田超 攝
華聲在線訊(三湘都市報記者 葉子君 實習生 周莉)今年年底,全國東西向線路裡程最長、經過省份最多、連接上海與昆明的高速鐵路—滬昆高鐵即將全線開通,趕在這個重大節點來臨前,近日,歷經兩年建設後的長沙火車南站東站房及東廣場即將竣工驗收,方便旅客換乘長沙磁浮快線。
東西廣場早已連接
武廣公司長沙火車南站東廣場現場負責人胡逢賢告訴記者,長沙南站東廣場總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分為地下靜態交通及換乘廣場,地上疏散及景觀廣場兩部分,其中,地下三層分別是負一層供公交及計程車經停,負二層及負三層均為社會停車場,可提供近2000個停車位。「為滿足站場站務及服務功能需求,分別在廣場南北兩端設置兩層地景式輔助用房。」
「在長沙火車南站的東廣場,同樣可實現高鐵與地鐵、磁懸浮、公交等交通工具的無縫對接。」胡逢賢說,「結合西廣場現狀設施綜合安排,地鐵二號線站點早已預留接口,本次設計也與預留接口做好對接,目前東西廣場地下通道已實現連接。」
目前進出武廣高鐵西廣場主要通過長沙大道(機場高速)、香樟路和新花侯路,其中新花侯路為目前進出西廣場的唯一通道。「長沙大道口及香樟路車流量大,為緩解其交通壓力,和東廣場『緊密相連』的紅旗路也正進行收尾工作,等它建成後,將實現紅旗路與機場高速的互通。屆時,從星沙開車直達火車南站只要半小時。」
人車實現完全分流
胡逢賢介紹,整個東廣場的交通車流主要由高架進站車流、地面車流以及地下車流三個層次構成。將火車站樞紐的地上二層、三層規劃為進站層,同時將出站人流引導至地下一層。「地上廣場設置有人流集散區域與景觀區,人車分流的同時,也為地上廣場景觀提供了最優的條件。」
他表示,三個層次交通車流中,地下車流關係最為複雜,也是本次設計的重點。「各部分換乘空間、停車場均位於地下,並以紅旗路下穿道與周邊輔道組織車行流線,要做到人流、車流不幹擾不交叉有一定的難度。」
「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努力提高樞紐的運行效率,減少旅客的步行距離。」胡逢賢說,社會停車人行步行距離距出站廣場約為50m,出站後可直接分流到地下車庫各自庫區。「北段、南段各設一個專用輔車道出,明顯的主出入口設置方便市民識別方位。」
交通連線
株洲新增兩條公交線路
記者11月14日從株洲市交通運輸局獲悉,該市將新增兩條公交線路。此次擬新增兩條公交線路均途經新近開通的楓溪大橋,分別為往返「神農城北」和「大美物流」的T83路(暫名),以及往返「株洲南站」(七鬥衝)和「長江廣場」的T82路(暫名)。
記者 李永亮 通訊員 郭力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