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方舟 發布時間:
作者:郝方舟 發布時間:
要學英語,單詞無疑是基礎。背單詞這件事尤其適合移動端,因此應用商店裡的此類APP層出不窮,其中不乏入場早的扇貝單詞、百詞斬、拓詞等。但要從產品的角度做出差異很難,機構對背單詞類應用的定位大多是免費工具和流量入口,用戶最終將被導向課程、翻譯等其他付費服務。
成立於2015年10月的墨墨卻認為,即使界面和功能相似,在後臺數據和技術上,依然有很大的優化空間。墨墨首先以考研英語作為切入點,通過採集、整理考研試卷和用戶記憶的大數據,篩選並覆蓋高頻詞彙,讓臨考用戶能在短時間內高效複習。
從內容上看,行業中較為常見的數據源是美國現代英文語料庫(COCA)。不過,墨墨考慮到中、美兩國的語境、學習目的和單詞使用頻次不同,將單詞重新排序,自主編輯了包含釋義和短例句在內的標準文檔,兼顧例句體現單詞意境、解釋詞難度低等原則。
其中的技術難點在於一詞多義和時態變化。典例是「Can you can a can as a canner can can a can?」,要讓機器根據「can」出現的位置判讀詞義,很可能會「看」暈,後臺數據統計精度也會下降。因此,墨墨訓練機器結合語境理解並準確定義同一單詞的不同時態和含義。
為保證記憶的高效持久,墨墨建立了一個三維矩陣人腦記憶模型,分析詞彙對於不同個體的難度係數和遺忘周期,來定義陌生詞下次出現的時間(一般在用戶剛好快忘了時,跳出來鞏固下記憶)。此外,陌生詞彙中也會搭配30%左右的熟悉詞彙(負責鼓勵和成就感)。
後臺技術還體現在對所有單詞的認知度排名,以及認識某一單詞的人數比例。墨墨將詞彙看做整體,用戶雖然可以選擇不同的書,但不會看出來系統呈現的單詞是為了具體哪門考試。墨墨已為自研技術(包括人腦記憶行為統計系統)申請了2項專利,並積累了10億條以上記憶行為數據。
產品現以APP形式呈現,同時在測試更少空間佔用的微信小程序。根據墨墨的調研,學習者並不偏好功能齊全,因此墨墨在添加模塊時較謹慎,希望保持主界面清爽整潔。
在獲客方面,墨墨有一些「小技巧」,比如2分鐘能完成、容易傳播的「詞彙量測試」,以及可分享性強的「每日一句」。表面上作為入口的「詞彙量測試」,背後也植入了技術。同類軟體大多設置幾個精度檔位,比如測試30、60、90個單詞,看用戶能掌握其中多少,以此推算詞彙量。墨墨既可以測10個詞,也可以讓用戶測完2萬個單詞,用戶可以隨時停止,系統告知測試結果誤差,精度更高。同時,墨墨獎勵用戶發帖宣傳,因此用戶多來自轉介紹(口碑傳播)。
墨墨現有190萬註冊用戶,集中在18-23歲,以考研用戶為主,也有備考四六級的大學生,以及有自我提升需求、想快速漲單詞量的白領。「墨墨背單詞」免費提供600個單詞,用戶可以付費(最貴的內購價格是 163 元)或通過籤到、推廣等,提高可獲得單詞的上限。
在我看來,收費也許會放緩用戶增速,但也會沉澱真正有學習需求和毅力的用戶,導向後續環節的產品。背單詞是在和遺忘PK,就像健身房VS懶惰,堅持都會讓用戶產生成就感,付費可以作為獎勵機制,拉高放棄成本。這類產品又自帶粘性,用戶產生習慣後不輕易更換平臺(也與健身房類似)。因此,在鞏固體驗和粘性後,墨墨的下一階段重心應放在獲客、復購和延伸性上。
圍繞單詞的幾個項目是墨墨產品矩陣的第一步,墨墨近期剛上線基於微信端的社群閱讀項目「墨墨閱讀一期」,接下來會向聽力和口語延伸。考研以外,墨墨也在布局四六級和託福雅思,並聯合出版機構發行實體詞彙書,強化品牌。
據介紹,墨墨現已實現盈虧平衡,正在準備天使輪融資,用於快速拓展市場,希望與有渠道資源,能給予戰略規劃建議的資方長期合作。
團隊共10人,正在尋求技術人才和內容編輯。三位聯合創始人均畢業於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其中CEO嶽校持有國際項目管理認證資質,曾在英國有電商領域創業經歷;人腦矩陣負責人曹譯瓏的博士研究方向是機器學習。
本文轉自36氪,作者郝方舟。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
36氪;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