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
礦業公司更名易址在肇慶交預審資料
能引起高明區廣大群眾幾乎一致的反對,廣東長富礦業有限公司的背景是什麼?南都記者通過查詢資料,了解到該公司的前身,為2008年4月24日在佛山註冊成立的佛山明科富灣礦業有限公司,而早在2011年,申請開採富灣銀礦的明科礦業就曾向高明區環保部門提交《富灣銀礦(首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
勘測始於36年前
據了解,富灣銀礦礦藏量可能成為中國最大、世界第七的銀礦。富灣銀礦所在的大頂崗位於高明區北部與肇慶市高要區的交界,1990年左右,佛山區域地質測量與普查大隊在進行地質普查時,發現位於大頂崗北側,肇慶市高要區長坑村的黃金異常豐富,廣東地質局七五七大隊聞訊而來,鑽探之下,這座銀品位最高達1925克/噸、規模達大型———超大型銀礦終於被發現了。廣東地質局七五七大隊將其命名為「富灣銀礦」。
2006年,明科礦業(中國)有限公司進入大頂崗勘探,2008年,佛山明科富灣礦業有限公司在佛山成立,在勘探結束之後,開始著手準備採礦證以及採礦準備工作。根據佛山明科富灣礦業有限公司後來發布的環評結論公示顯示,富灣銀礦床銀資源豐富。
2010年,中國地質調查局一位領導到佛山進行調研,明科(中國)礦業公司就其與廣東省地質局合作勘查開發的高明富灣銀礦的有關情況作了介紹。他要求此項目「要加快步伐」、「加快速度」,儘快開發生產。
環評遭高明「說不」
根據高明環保部門所出示,當年佛山明科富灣礦業有限公司所提供的工程規劃圖所顯示,富灣銀礦開採所涉及的炸藥庫、廢石場以及尾礦庫等等功能設施,均擬設置在大頂崗南麓。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規劃圖所示,礦體最近距離西江不過2公裡,而當時就曾有居住在大頂崗下江根村的居民表示過擔憂,「會不會汙染到西江?」
2011年,申請開採富灣銀礦的佛山明科富灣礦業有限公司,因為此前提交給高明區環保部門的環評報告,在資料、數據採用上未採用「最不利情況」原則,被指「避重就輕」。高明區環保部門邀請的專家提出14點尚未明確的問題,且至今未對該報告給出任何初審意見。
據了解,佛山明科富灣礦業有限公司的環評公示在徵求周邊居民意見時,遭到了強烈反對,環評工作自此停止。
公司搬遷肇慶
沉寂4年餘,據明科礦業(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孫國良透露,佛山明科富灣礦業有限公司於2015年年底整體搬遷到肇慶市高要區,並更名為廣東長富礦業有限公司,向肇慶市有關部門提交對富灣銀礦開採的項目預審資料,並在今年10月24日,廣東長富礦業有限公司在江灣社區正式張貼出《廣東省富灣銀礦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告》,對建設項目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期間徵求公眾意見。
進展
省環保廳:項目尚未進入環保審批階段
據了解,富灣銀礦屬於特大型銀礦,其開採權審批需要省級以上的礦產資源部審批,而特大型的礦產資源更需要經過國土資源部審批,但審批通過前提,依然是需要做好環評報告、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報告等工作。
而作為業主單位的廣東長富礦業有限公司,在對項目作出公示之後,仍需要進行環境評測、報告書送審等一系列流程。
高明區環保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關注市民的意見,及時傳達到業主單位和肇慶市高要區環保局;另一方面,也及時把相關信息上報給佛山市環保局以及廣東省環保廳。
記者了解到,11月4日有網友在網絡問政平臺上向廣東省環保廳問政。在這篇題為《強烈反對富灣銀礦項目》的文中,發帖者「環保網友」強烈反對並堅決拒絕該項目。隨後列出了反對的三大原因。帖子最後說「由於項目橫跨佛山和肇慶兩市,我代表高明市民,懇請省環保廳對此事給予關注,並引起重視。歡迎省環保廳派人到當地實體查看,並聽取高明人民的聲音,依法依規處理此事!」
該帖發出不到一個小時,省環保廳回復稱:「根據多名群眾反映的情況,目前該項目還處於環評報告編制的公眾調查環節,尚未進入環保審批階段。」回復還建議,網友可以按公示上面的聯繫方式和途徑及時反映意見。待該項目向環保部門遞交環評報告審批申請後,可按照環保部門公示的途徑反映訴求。帖子有500多個評論,絕大多數是反對的聲音,僅有一條回復提出了不同意見。該條回復稱,只要當地政府、環保局和鎮政府,和原有銀礦產權者共同協商好銀礦環保措施,制定受汙染村莊、學校、居民、農植場的搬遷、補償、安置等計劃措施,是可以開挖的。
高明區各部門詳解5大可能影響
與高明現有規劃相衝突
高明區整體走勢呈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呈現丘陵-平原的地形改變,而作為高明區近年來全力打造的城市名片,在西部全是山體的前提下,只能圍繞東部的西江沿岸平原布局的「西江新城」,可謂寸土寸金。
據高明區規劃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目前高明區的城市發展現狀而言,高明區的整體城市發展軸線十分清晰:從荷城中心城區到西江新城到富灣,自南向北,根據目前規劃,陸續都會有密集的居住用地、商業用地正待開發。
作為高明區未來重要的發展空間,北部富灣片區作為重點科教園區,多所院校都將陸續地按照規劃在此建設落成。
可能影響一環西拓南環段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富灣銀礦的開採會對高明區的整個城市交通發展空間造成直接的影響。
據了解,目前佛山一環的西拓南環段工程正在密鑼緊鼓地籌備當中,作為一環西拓工程中的一部分,季華路西延線延伸至高明富灣工程項目將計劃2020年開建,意味著該處將來或會成為高明東出口另外一個重要的交會點,高明將正式加入佛山一環城市環線的「大家庭」,向東與禪桂順三區乃至廣州實現更加暢順的交通連接,為城產人融合、實現城市價值提升增加籌碼。
可能會影響用水安全
富灣銀礦的位置位於佛山市高明區與肇慶市高要區的交界範圍,而廣東長富礦業有限公司在高要區提請申請,高明區相關部門亦是在廣東長富礦業有限公司發布公示之後才獲悉該項目。
高明區環保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富灣銀礦的開採項目一旦開展,可能會對水體、大氣造成破壞,以及可能會導致的一系列地質災害,將對高明本地乃至西江下遊的城市產生一系列的危害。
「採礦的廢水主要分為兩類:一是自然的湧水,例如礦坑的湧水;二是人為在把礦轉化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例如選礦產生的廢水、開礦揚塵經人為或天然雨水溶解吸收所形成的酸雨等。酸雨會加劇礦石當中重金屬的溶出,這些溶出的含有重金屬的水,隨著地表水、排水溝等就會最終匯集到西江裡面去,可能會引起西江的重金屬的汙染。」
富灣銀礦的礦體距離高明水廠的取水口直線距離不到10公裡。「從水務部門角度來說,我們本著對當地老百姓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我們堅決反對礦山開採。」高明區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說。
據透露,由於沒有控制性大型水庫,因此高明區內的飲水水源較為單一,加之高明最大的河流滄江河流域面積只有1000平方公裡,河流域不大,一年產生水的穩定性和保障性不高,因此全高明區的日常用水,主要依靠西江過境水。高明現在全區供水能力29萬立方米/天,其中楊梅每天產水不到5萬噸、合水3.5萬噸,因此全區80%的日常供水全靠高明水廠。因此手握西江取水口的高明水廠之於高明的意義,不言而喻。
「全市其他區的飲用水都沒有面臨我們這個情況,因為他們都有北江和西江兩個河流途經,西江出問題了可以調用北江的水,北江出問題了可以調用西江的水。但高明就沒有這種條件,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高明水廠出問題,那將是很大的危機。」高明區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說。
根據規劃,未來高明水廠還要擴建到10萬噸規模。而隨著「東水西送」工程完善,將來整個高明區飲用水將逐步擴容。據高明區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高明正在擴建荷城到明城,「東水西送」工程的水管,因此未來西部飲用水安全的保障,亦要依靠高明水廠。
可能造成空氣汙染
「大氣的汙染主要分為兩大塊,第一個因為採礦爆破時,需要進行大量的通風換氣,而礦體之中的一些含氮氧化物、含有鉛等重金屬的粉塵,就會隨著礦體中爆破、作業的通風排放出來,而高明正處於礦體的下風向,這些含有重金屬的粉塵將通過大氣流動,對高明的空氣造成汙染。這些含重金屬的粉塵大多屬於PM 2.5粒子,會直接被吸入肺部,隨之溶解於血液之中,有可能造成吸入者的血鉛超標引起中毒。」高明區環保部門相關負責人解釋。
或易引發地質災害
高明國土部門相關負責人則稱,「另外因為採礦而造成的地下空洞,即使採取了回填技術,在進行採礦爆破等工作時仍然會造成震動,造成附近地塊和山體裂隙增加,加上雨水跟地下水的客觀條件,使得山體的含水率更高,比原來更重,如果受到某些外界條件的影響,會更容易引發一系列地質災害,包括坍塌、滑坡等。」
聲音
村民:「不要金山銀山」當年採礦曾現大坑
離西江不足500米,是樹木濃密的大頂崗山頭,也是本次富灣銀礦項目計劃開發所在地。大頂崗山巒連綿一片,一半在肇慶區域,一半在高明區域。在高明區域,大頂崗延綿一片,山脈線連著江根村、劉家村、上灣和下灣村等多個村莊。
昨日,南都記者驅車來到山腳下的一個村子———江根村,這裡的村民曾見證過大頂崗開採礦業帶來的災害。
沿著乾淨的村道,一個荷花池塘首先出現在南都記者眼前,村子後面,則是大頂崗濃密的松樹林。「27年前,我在這出生,後來也在這裡長大。」村民劉榮新受訪時稱,聽聞村後的大頂崗要被開採銀礦,劉說他最擔心村子受影響要搬遷。在江根村,有305名村民,平時留在村中的有100多人,老年人居多。
該村村長劉澤權向南都記者介紹,在高明區域部分,大頂崗共有經濟林上千畝,均是溼地松居多。他雙手作了一個環抱的動作,笑著說:「山中大樹有這麼大!」他描述,這些經濟林都保持著原始狀態。「可現在……」
「早在上世紀就有傳言,這裡有金礦銀礦,後來地質勘測來,隨後明科礦業也來了,但被抗議開採了。」他說,如今又來開採,村民都表示反對。而據劉澤權回憶,在2010年前後,大頂崗曾經被開採過,「經歷那一次,我們真的害怕了。」在他的描述中,由於大頂崗地下多是溶洞,有十幾米深。一些地下水被抽空後,附近的魚塘發生了可怕的變化。
「10多畝的魚塘,前一天還是滿滿的水,第二天,水全部沒了,池塘也整塊凹陷進入,形成一個大坑。」當年他還親自參與魚塘捕魚,他說感覺像發生了大地震,「全部人都害怕。」難忘的經歷讓劉澤權心有餘悸,他說:「要是開採大頂崗,整個富灣都毀掉了,江根村也會都沒了啊。我們村民怎麼可能同意他們開採呢!」
他說,大頂崗地處上遊西江,「這是我們百姓的飲水之源,銀礦開採,汙染水源,下遊是順德、中山,更遠是珠海等地,影響深遠。」
教育園區:部分礦區與院校建設用地重疊
時隔4年多後,富灣銀礦項目的環評再次公示,一夜之間「引爆」了高明職業教育園區和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而這些院校所在位置,均在銀礦開發的大頂崗山腳附近。一些礦區還與部分院校的建設用地相重疊,富灣中學和富灣小學等,也在大頂崗附近。
昨日,擁有近20000名師生的上述院校相關負責人受訪時稱:「全校師生堅決反對,抗議富灣銀礦開採。」南都記者昨日走訪發現,僅在高明職業教育園區裡,就分布著高明區職業技術學校、高明區技工學校和職教中心,師生共計5000餘名。園區一側的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則擁有14000餘名師生。銀礦項目的環評公示,一下子在這些校園「炸開了鍋」。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方面則稱,該校地處佛山市高明區富灣鎮,毗鄰肇慶市高要區金利鎮。自2011年進駐高明以來,14000名師生員工長期備受周邊的環境汙染影響。該學院的一名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表示,如果富灣銀礦開採,由於礦區部分範圍和學校的建設用地重疊,項目開發帶來的水土流失、生態破壞、土壤汙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汙染、大氣環境汙染等對我校的影響更加惡劣。
高明區技工學校方面也證實,一些銀礦也在該校的用地上。「師生對開採是強烈反對的,早在前幾年,我們抗議不給開採,停了之後,如今繞了個彎子,又來開採,那還得了嗎?我們會同意嗎?」學校一名領導如是說。
對於銀礦開採帶來的弊端,至少三家院校負責人昨日向南都記者表示,銀礦開採,這將嚴重影響在校師生員工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對學校的發展建設和人才培養造成很大的損害,難以估量。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一名負責人稱,公示已經在學校引起師生員工和學生家長的不安,反對聲音強烈。他說,目前學校已接到不少家長來電諮詢,強烈反對開採,並表明一旦開採將採取退學等措施。「不穩定因素急劇增加,學校壓力非常之大。這責任誰來承擔?」他對此表示非常擔憂。
回應
大股東明科礦業:公示沒「玩貓膩」環境汙染是誤解
南都記者調查獲悉,在去年下半年,原佛山明科富灣礦業有限公司因搬去肇慶,更名為「廣東長富礦業有限公司」,由四大股東構成:明科礦業(中國)有限公司、廣東省地質局第六地質大隊、廣東省地質礦產公司和西藏明科礦業投資有限公司,均為企業法人。
其中,明科礦業(中國)有限公司是廣東長富礦業有限公司的大股東,出資佔股比例達到67.5%。昨日,大股東明科礦業(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孫國良,也是本次富灣銀礦項目環評公示的聯繫人之一,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稱,公司在11月3日就留意到網絡的評論和網民聲音,但他表示「開發銀礦會依法依規進行。不可能用這一個項目,砸了這麼大一家公司招牌,把公司都毀掉。」
「環評公示早在西江日報已刊登」
他否認環評公示是在最後一天才張貼出來告訴周邊群眾。「早已在西江日報登報公示,在江灣社區也是在10月24日已張貼公示。」他拍胸脯稱,前後滿滿十個工作日,都是依照規定時間公示的,「公眾可以通過環評公示的聯繫方式反饋建議和意見。」
「不會汙染西江、無需搬遷」
「當今的開採銀礦技術,已經不是以前的模式,根本不是網絡說的那樣子的。」而對於之前開挖會導致塌陷,附近房屋開裂,甚至開採可能引起的汙染等問題,孫國良說:「之前在大頂崗的那些開採,均不是正規的開採模式,才導致了那些問題。但正規合法開採的話,均有應對的措施和技術去解決這些問題,不再會存在這些擔憂。」
對於銀礦項目周邊存在眾多校區和民居,開採是否帶來各種汙染,空氣粉塵等環境問題。他表示:「這個不用擔心,但關注這個問題。」「這些問題,在技術上是可以解決的。」他介紹稱,開採是按照礦山公園模式去建設,現在全國共有近百處的國家礦山公園。所謂礦山公園就是把採礦地開發成工業旅遊景觀。
他補充說,哪怕離山腳下最近的江根村,銀礦開採也不需要搬遷。「因為這不是開採煤礦,根本不需要搬遷。」他說,公司最擔憂的是人們把銀礦開採想像成了上世紀70年代的煤礦開採模式。「如今銀礦的開採,地表上的地形地貌是不受影響的。西江就在這個銀礦項目的旁邊,我們怎麼可能去汙染它,這在政策上也不允許。是大家不理解,才造成了一些誤解。」
「目前就是在徵集民意,大家的意見,我們會納入環評意見中來,形成環評報告,之後還會按法定程序走。」他說,對於其他問題,公司會在適當的時機再回應說明。
統籌:南都見習記者 何國勁
採寫:南都記者 曾群善 曾春花見習記者 何國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