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迎來大降雨,雨水如此多的今年,註定是許多野菜豐收的一年!除了我們常知的野生菌在雨後出現以外,還有一種野菜也只在雨後出現。這種野菜在全國各地都比較豐富,並不珍貴,但營養價值極高!
深山的饋贈
記得小時候,每次下雨過後,都喜歡提著籃子往山裡轉悠,尤其喜歡去後山一塊空地上採摘一種菌子,雖然我們叫菌子,但是其實並不是菌子,是一種藻類植物,我們當地叫「石踏菌」,學名「地皮菜」,許多地方也叫地耳菜、地木耳等。
這種野菜一般只出現在清晨或者雨後,因為平時它沒有水分,都是蜷縮著的很難發現,但是一旦雨後,吸飽水分的它就一片一片地躺在地上,顏色呈深綠色,亮晶晶的、肉嘟嘟的十分可愛。
這種野菜形狀如木耳,氣味甘、寒、無毒,明目益氣,在以前困難年間,是飢年重要渡荒的天然野蔬,不知拯救了多少勞苦大眾,是大自然恩賜之寶。但是現在卻很少發現這種野菜的蹤跡。
營養是紫菜的19倍
這種野菜儘管其貌不揚,看起來還有點髒,但是營養卻十分豐富,是出現在《本草綱目》裡面的野菜,具有明目益氣的功效。而且現代營養學也研究證明這種野菜有清熱涼血的功效,最適合夏天食用,也適合高血壓人士食用。
在陝北一帶,這種野菜的食用範圍比較廣,當地人用來包包子吃,味道不錯。除了陝北外,幾乎很少見到其他地方有規模性的吃這種野菜,真的十分可惜!
這種野菜每100克含蛋白質15克,高於雞蛋、木耳、銀耳等,總胺基酸含量也高於木耳、猴頭菇,但是因為沒有規模化種植,且屬於一種鄉村野菜,故而現在很少有人食用。
嫌髒嫌難洗
其實這種野菜非常好吃,入口爽滑,且營養豐富。為什麼有人不愛吃呢?其實不是不愛吃,而是這種野菜比較難洗。因為它主要生在在地皮上,所以裡面有很多小泥沙,清洗十分費勁。
如果沒有清洗乾淨,十分影響口感。而且清洗時候要小心翼翼的,因為這種野菜十分脆弱,如果稍微暴力一點,就容易將其揉壞,所以久而久之不少人嫌麻煩就不願意採摘這種野菜了。
你吃過這種野菜嗎?好不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