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的展示有何講究?其文化內涵和審美形態給人傳達了什麼信息?

2020-12-21 依然會回到彼此的身邊

本文系作者依然會回到彼此的身邊的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保長道的雅集席是符合某個主題的茶席展示,多用在以茶聚會的場合中,能以其文化內涵和審美形態給人深刻的印象。茶席設計特徵多表現為獨特。現代茶人的雅集大致有三種:同空合醛,第一種是一席多人,茶人們為了一個主題或共同的愛好集聚在一起。茶藝師是這個茶會的主人,需要以藝術品位為旨趣盡情地演繹茶席茶藝,真誠地招待每一個茶人,比如穀雨茶敘、茶與琴的對話、庭院茶會等都是一席多人雅集席展示的場合。一席多人的雅集席有以單個一席在茶會中貫穿活動始終的,但大多數還是以一席接一席的方式來展示。

茶席的展現

第二種是多席無人,這個無人是指無實際的飲者。多用在將茶席作為中間產品展出,是將諸多茶席進行雅趣集合。在這個雅集中,茶席的設計水平在相互比較中一覽無遺,茶席設計的不同風格給閱覽者以無限啟迪,茶席設計的每一個閃光點會被關注與銘記。第三種是多席多人,茶人們帶著自己的茶席作品在一個較廣闊的空間展示,給每一位閱覽茶席的飲者展示茶藝,使飲者有完美的茶席體驗。這類茶席表現的是茶人們最廣泛的活動形式與活動狀態。

茶席的設計

雅集類型雖然略有不同,但是都反映出一個同樣的設計特點:第一,主題鮮明,風格獨特,茶席的藝術性要求較高,尤其是造型藝術的表茶席設計需要緊扣主題和演繹風格,以獲得較好效果的呈現,才能在現實中或在茶人評價中脫穎而出;第二,把握審美距離,雅集席在日常生活中比雅修席和禮賓席與飲者的距離稍遠一些,但又比舞臺席近一些,這種距離也反映雅集席的審美距離上,它應該呈現出超越於生活的審美形態;第三,茶湯的呈現,除多席無人的茶席試圖造就純粹的審美外,雅集席應該提供給每一位閱覽者以茶湯的品鑑,要通過藝術化的茶席和完美的茶湯來反映出平等、自由的宗旨。

茶湯的品鑑

舞臺席是用在舞臺表演場合上的茶席展示,應符合舞臺藝術的要求,茶席設計特徵多表現為誇張。茶席之所以放上舞臺,是與觀眾較多、或可以傳播到更廣更遠的範圍等因素相關。因此,它與同在舞臺表演的其他藝術形式要求基本一致。值得關注的是舞臺席面臨的挑戰:美內文其一是舞臺的限制性,包括舞臺空間的限制、與觀眾保持距離的限制、茶湯供給的限制等,這些客觀因素勢必造成茶席主題表現的限制性,茶湯之美觀照的缺憾。因此茶席設計中要儘可能誇大一些形式元素,喚醒觀眾的想像力,從而補充和升華對茶席的感知。

舞臺席地展現

二是舞臺美術的要求,舞臺席面臨著燈光、布景、化妝、服裝、音響等舞臺效果共同作用的場景,其布景和空間具有假定性的特徵,服裝、化妝需要符合燈光的渲染效果,這些特點和要求都要納入茶席設計的創作構思之中,才能全面地呈現出具有舞臺魅力的茶席。三是舞臺的情感要求,茶席,在日常生活中其表現形式是舒緩的、親切的、內斂的,但在舞臺上,它的對象不再是一個人或若干人,而是一個劇場或一個廣場的人群,它的親切需要傳達給在場的每一位觀眾,因此舞臺席的情感表達要更為奔放、誇張、細膩。

舞臺美術的展現

舞臺席的設計常運用多席的、空間連接格局的大型茶席來布置,且一般以繁複、典雅、壯麗的風格來體現。當舞臺用以表演茶藝時,主體茶席中的插花升,全用中國歷來有種花、賞花、折花、贈花、供花、佩花、簪花的習俗。莊嚴隆重有佛前供花,盛大熱鬧有花朝節,獨處清賞有折花入瓶,更有甚者如《紅樓夢》中的黛玉荷鋤葬花,惜花憐花的形象躍然紙上。花是生活中的情趣,宋代在琴棋書畫之外又形成插花、掛畫、點茶和燃香這「生活四藝」,可見插花已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宋代的點茶藝術

產插花於宋元時期瓶花藝術開始全面盛興,直到明代才形成了系統的理論知識。其中當以如高濂的《遵生八箋》張謙德的《瓶花譜》袁宏道的《瓶史》三書為首,建立了插花藝術研究體系。其跳出了花材處理和養護的範疇,更多地關注插花的構圖布局和品鑑賞玩,成為了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絕佳範例。「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恆久不變的命題,飲茶、插花都不外乎如是。自陸羽始,飲茶環境都喜歡與自然相伴。陸羽在二十四器中特設「都籃一器,以「悉設諸器而名之」,有了都籃,外出便可擔茶具而行之,飲於山川流水之間。宋明之際,無論是書畫還是詩詞,都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傾慕。

插花的藝術展現

於山水間飲茶,固然是美事佳境,但不可否認也的確勞心勞力,所耗頗多,只可偶爾為之。那麼處於市井屋舍之內的又如何實現與自然相融呢?元代張貞居的一首《雙調·水仙子》或許可以為我們解答二:「歸來重整舊生涯,瀟灑柴桑處士家。草庵兒不用高和大,會清標豈在繁華。紙糊窗,柏木榻。掛一幅單條畫,供一枝得意花。自燒香童子煎茶可見,中國文人擷取自然一角,移入自家居室,便算是與自然相依相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插花的含義便在從花草之間窺見自然之浩渺,融自身於無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

山水間飲茶的展現

宋代吳自牧《梁夢錄》稱「燒香、煎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戾家」,可見這四種藝術形式相生相融,皆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儀式。古人生活需四藝俱全,相映成趣。當代茶藝中插花的身影也不少見。茶空間中的插花,往往可以作為點睛之筆,引自然入席間,賦空間以生命力茶席選用的花材形式多樣,鮮花、綠色植被、乾花、小盆景、仿真花等皆可,鮮花一般以當季為宜。花材色彩宜淡雅,若茶席整體色澤較為暗沉,也可以嘗試選用色彩明亮的花朵作點亮之用。花材入席之前要適當地進行修剪搭配,也可以適當地用膠帶或鐵絲改變花材造型,但求保留有自然之意。

煎茶的展現

其顏色和姿態不僅要配合整體茶席,也要考慮與花器的搭配。巧用插花器可以給茶席增添美感和趣味。用高挑的花瓶插花,可以打破茶席平面,增添茶席的層次性和趣味性,高處花枝的投影也可以與器皿相映成趣;用淺盆的花器插花,可以有「疏影橫斜水清淺」的審美趣味,是當時千利休解破的一個偶然性命題;用觚、琮等青銅器或相同器型作為花瓶插花,可以增添茶席古意;用鵝頸瓶、紙槌瓶、一枝瓶等作為花器,可以增添茶席的人文氣息等。茶藝的本質內斂含蓄,與中國的傳統插花風格一致。茶席中的插花需配合其最終需要呈現的效果來決定,一般來說宜簡不宜繁,宜典雅不宜浮誇,以能引人進入以茶為藝的特定場景為佳。

參考資料

·《梁夢錄》

·《雙調·水仙子》

·《瓶史》

相關焦點

  • 茶席的展示有何講究?其文化內涵和審美形態給人傳達了什麼信息?
    本文系作者依然會回到彼此的身邊的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保長道的雅集席是符合某個主題的茶席展示,多用在以茶聚會的場合中,能以其文化內涵和審美形態給人深刻的印象。茶席設計特徵多表現為獨特。現代茶人的雅集大致有三種:同空合醛,第一種是一席多人,茶人們為了一個主題或共同的愛好集聚在一起。茶藝師是這個茶會的主人,需要以藝術品位為旨趣盡情地演繹茶席茶藝,真誠地招待每一個茶人,比如穀雨茶敘、茶與琴的對話、庭院茶會等都是一席多人雅集席展示的場合。一席多人的雅集席有以單個一席在茶會中貫穿活動始終的,但大多數還是以一席接一席的方式來展示。
  • 茶席上還有文化?你的茶席布置富有內涵嗎?
    茶,自然鍾情造化的精靈,生於青山,長於幽谷,結廬林間,俗話說高山雲霧出好茶茶席從一開始「泡茶、飲茶的場所」,逐漸被賦予了更多的人文情懷,茶道美學空間為茶道精神而規劃的場所等內涵,這個認識過程其實正是茶席藝術化的過程人的此種情感本體時,亦即此物質形體成為審美對象時,
  • 現代茶席文化
    當代茶席文化主要是在臺灣形成氣候,或許源於臺灣特殊的文化背景。兩岸開放,茶人交流,紫砂壺和茶業在臺蓬勃發展,加上曾經是日本殖民的身分,文化的交互碰撞,促成這段歷史。其中所說的「清供」、「精舍」,指的就是茶席的擺置。茶席,是以「茶事」為基調,以茶為核心,茶器具為載體,通過事茶人以事茶禮儀,在特定空間結合花藝、畫軸或雅樂等藝術,建構特殊氛圍的品茶空間,既蘊含茶道的抽象哲思,也呈現具體的儀式美學,既是事茶者的一方天地,也是品飲者身心的釋放,這空間的內涵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卻都是以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追求為訴求。
  • 茶席設計是什麼呢?
    所謂茶席設計,就是指以茶為靈魂,以茶具為主體,在特定的空間形態中,與其它的藝術形式相結合,所共同完成的一個有獨立主題的茶道藝術組合整體。(二)茶具組合茶具組合是茶席設計的基礎,也是茶席構成因素的主體。茶具組合的基本特徵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融合。實用性決定藝術性,藝術性又服務於實用性。
  • 什麼是茶席設計?
    由於設計的部分,受限於室內空間的材料、格局方向等條件,所以必須活用美學和創意思考,同時要考慮茶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應以茶作為主角 茶席設計,是以場地、材料和情感為主要構成條件,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的形式,傳達出來一定的感官感受,實用的、可操作的
  • 根據人數設計茶席
    兩人茶席:有一種喜歡叫約茶兩人茶席,不一定要選擇多麼高檔的場所,在城市中闢一席靜地,方寸間有竹影、有花蕊,亦能成為一個清靜的飲茶聖地。一個低矮的茶桌,一套水藍色鈞瓷茶具,一捧滇紅,二人席地而坐,什麼都可以說,什麼都可以不說,坐在茶席中與紅塵相隔甚遠。
  • 一方茶席——淺談「春回大地.暖玉生煙」茶席設計
    關鍵詞:茶席;主題茶席;   關於什麼是茶席,已經出現不少定義。將茶席看成一種裝置,是想傳達擺設茶席的茶人的一種想法,一種漫遊於自我思緒中,曾經思索所表達的詞彙。茶席象徵著一種審美的合理性,讓人感受到一種能量,而其中隱藏著可能突破的原動力。
  • 茶席設計,不僅有實用性,還有滿滿的藝術氣息!
    一、茶席設計的歷史茶席的形成大致始於唐代,當時飲茶風氣在上流社會開始普及。喝茶品茗成為了文人雅士,寺院僧侶和皇室君臣的風雅之事。飲茶環境也就隨著講究了起來。在好友相聚品茗時,會預先布置好飲茶的環境,講究的還會以插花、掛畫等形式來裝點氛圍,形成優雅的品茗環境,繼而還會焚香撫琴、吟詩作畫以示風雅。古代的煮茶和飲茶是分開兩處的,所以那時的茶席只是指喝茶的空間。
  • 茶空間|會泡茶不一定會布置茶席,茶席竟有如此講究
    茶席,指的是以茶為靈魂,以茶具為主體,在特定的茶室空間形態中,與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所共同完成的一個有獨立主題的茶道藝術組合整體。茶席是千百年來,繼陸羽首次創立「茶具組合」,經各代不斷完善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茶席的設計,既不能脫離傳統,也必須符合現代人的行為規律。一款精心設計的「茶席」即是茶藝者盡情發揮豐富的想像平臺,也是他們表達自己生活態度和精神狀態的空間。
  • 茶席設計|茶藝師必備技能:潮汕工夫茶藝知識,單叢茶衝泡技藝
    品茶人通過茶、水、具的選擇配置和衝泡技藝,展示茶的風採神韻,同時表達自己的身心與追求。一席茶,一茶席,在茶席的詩情畫意中,品茗一杯好茶,領略一份茶席帶給你美的享受。——茶席設計課程每款茶都有適合它的主泡器,都有其適合的茶席風格。
  • 茶席上的古韻
    自此,茶席的布置也成為了茶湯審美的一部分。茶席,是茶人設於一隅的風景,要有意蘊,有境界,能表達茶人當時的心路,同時也要空間整體的和諧。若得其美者,如羚羊掛角,了無痕跡,是審美的底蘊與靈光乍現於當時的美,故斯處此時相宜,置於彼時彼處,常易使人厭棄不恥。
  • 什麼是茶席設計? 茶藝
    」,是包含古代的「筵」和「席」的全部,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茶筵席設計」;既然已經通俗化了,只好將就把「茶席」視為「茶筵席」的省略吧!可見,由古代的「筵席」而引申出「茶席」這一詞。 根據《茶藝學》的說法:「泡茶的程序和禮儀是茶藝形式部分很重要的表現。」茶席是茶藝表現的場所,是為表現茶藝之美或茶道精神而規劃的一個場所,包括從事泡茶、品飲兼及奉茶而設的桌椅和地面的空間,不是任意一個泡茶的場所都可稱為茶席,必須經過規劃的茶藝表現場所,才能稱作「茶席」。
  • 雜說茶席
    按照我的鑽研成果:一套可以充分的表達主人的情緒、品格和審美的茶攤兒就成為茶席了。 主題是茶席中講究人文趣味的一個環節,當茶人的情懷與浪漫相遇,茶席間的天地變得開闊起來。這天地中有清風般高逸的靈性、有泥土一樣本真的樸拙、亦有畫卷般可書寫的留白,皆可供事茶者有了一個審美的空間。
  • 茶席:貼心設計,道涵章法|德禪一稟
    因此,茶器已不是單純的泡茶器具,它具備了精神追求和審美情趣,蘊藏了更多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周易》雲:「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茶席上的茶器,立象以盡意,通過直觀、可賞、可感的茶器,由器入道,便衍生了有規矩、有章法的茶道。道由器傳,無形的茶道,是通過有形的茶器來表達和表現的。由藝由器入道,必須是道器並重,術法相乘。
  • 【茶藝協會】茶席展示和茶藝表演活動因下雨改期
    茶,貫穿於中華文化,經歷了各朝各代的變更,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意境。在這些意境的表達中,通過了一個媒介來傳達,那便是「茶席設計」。許多人對茶席設計的理解各不相同,而且布置一個美輪美奐的茶席需要五大要素。1、 茶具組合在確定選用什麼茶具之前,我們最先要確定的是今天的茶席布置主題,構思好主題之後才能選擇相應的茶席元素來共同完成心中的這個「夢」。
  • 聽《人文茶席》(一)人文茶席之定義
    「人文」也特指人類社會活動所創造出來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價值內涵。荀子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馬一浮先生更說:「國家生命所系,實繫於文化,而文化根本則在思想。」茶事是在我們在對茶從種植到品啜,從物質到思想的體悟過程,並在此過程中不斷通過實踐並日益完善的。
  • 茶席設計|茶藝師必備技能:潮汕工夫茶藝知識,單叢茶衝泡技藝
    品茶人通過茶、水、具的選擇配置和衝泡技藝,展示茶的風採神韻,同時表達自己的身心與追求。一席茶,一茶席,在茶席的詩情畫意中,品茗一杯好茶,領略一份茶席帶給你美的享受。——茶席設計課程每款茶都有適合它的主泡器,都有其適合的茶席風格。
  • 茶席布置淺談
    一葉一石、一花一草,即興借景的作品充滿了極富張力的獨特韻味,令人不由驚嘆:「茶文化居然可以如此美妙。」 所謂茶席,即指以茶為靈魂,以茶具為主體,在特定的空間形態中,與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共同完成的一個有獨立主題的茶道藝術組合。其廣義可包括由茶室、環境、音樂、茶具等綜合元素組成的茶席布置,狹義上僅指泡茶和喝茶的平臺。
  • 「席」上茶文化——蒙頂山首屆「茶壽」主題茶席設計邀請賽側記
    2月5日下午,位於蒙頂山半山腰的智矩寺內,蒙頂山首屆「茶壽」主題茶席設計邀請賽在這裡進行。  比賽吸引了20組參賽選手,以「茶壽」為主題,分別選用不同的茶和茶具,體現茶道與人道合一,共融發展的精髓。  茶席,從唐代傳承至今,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符號。
  • 茶席之美,窺探傳統美學的詩情畫意
    何為也?」 子曰:「繪事後素。」 同樣,每一份美好的飲茶藝術都需建立在境的營造上,是茶、器、空間、聲音、泡茶的整體融合。 而一張簡單的茶席,無論在山野還是雅室,都能起到一個繪事後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