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出師伐吳前,以酒賞士,留下「一壺解遣三軍醉」的千古美談;在南北朝時期,黃酒已被列為貢品。「汲取門前鑑湖水,釀得紹酒萬裡香」;永和九年,書聖王羲之修禊蘭亭,與友人曲水流觴,乘著酒興寫下千古書法珍品《蘭亭集序》。酒以城而名,城以酒而揚,黃酒已經成為浙江紹興的一張名片。黃酒,源於中國,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紹興黃酒,剛柔並濟,味道馥鬱醇厚,是中國黃酒的代表。冬天釀製的黃酒,被稱為「冬釀」,是紹興黃酒中的上品。
人們喜歡稱紹興黃酒為「老酒」,因為它越陳越香。紹興黃酒之所以成為佳釀,與所用的水關係很大。釀製紹興黃酒的水一向取於水質特好的鑑湖。鑑湖水來自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會稽山區,經過砂巖土一層層的過濾淨化,注入湖中,澄清一碧。據化驗,湖水含有微量礦物質,恰好有利於某些微生物的生長,因此用以釀酒,極為適宜,加上廣大製酒師傅的卓越技藝和辛勤勞動,使紹興黃酒色香味出眾。冬天,是鑑湖水最清澈、最溫厚的時節,用冬天的湖水釀出的冬釀,一向是紹興酒中的上品——一般人不耐的寒冷、潮溼的江南的冬天,卻是「酒頭腦」(負責釀造的技工代稱)們積蓄了一年的力氣、經驗,要好好發揮的季節。冬天的鑑湖水特別適合造酒:一是會稽山上金屬礦產多,探測出有大型的鉬礦和鍶礦,湖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高;二是冬天湖水不清不濁,好酒就是這種水造出來的,過濁則釀成的酒失去清氣,過清的水也不好,釀出的酒質地薄,酒發酸。
清代飲食名著《調鼎集》有言,「天下酒甜者居多,飲之令人體中滿悶,而紹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為上品」,並作出了「味甘、色清、氣香、力醇之上品唯陳紹興酒為第一」的評價。袁枚則稱紹興酒「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長留人間,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並稱紹興酒為「名士」,燒酒為「光棍」。紹興黃酒的主要品種有元紅酒、加飯酒、善釀酒、香雪酒四大類型。其中元紅酒的酒精濃度最高,而香雪酒最甜,適合不同口味的人群。加飯酒是紹興當地人最常喝的一種。紹興黃酒主要呈琥珀色,透明澄澈,這種琥珀色主要來自原料米和小麥的自然色素和糖色。紹興黃酒具有誘人的馥鬱芳香,隨著時間的久遠而更為濃烈。紹興黃酒由6種味融合而成,即甜味、酸味、苦味、辛味、鮮味、澀味,它們互相制約、互相影響,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紹興黃酒不同尋常的色、香、味。
紹興黃酒一般在農曆七月製酒藥,九月制麥曲,十月制淋飯(酒釀)。立冬開始釀酒,到次年立春結束,280天釀造期,發酵期長達90多天。釀酒要經過篩米、浸米、蒸飯、攤冷、落作(加麥曲、淋飯、鑑湖水)、主發酵、開耙、灌罐後酵、榨酒、澄清、勾兌、煎酒、灌壇陳釀(3年以上)等步驟。從夏伏到春分,四時輪迴,一次手工釀酒要經歷12道手造工藝。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時間,水體清冽、氣溫適宜,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確保發育順利進行,又能使酒在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最適合做黃酒,紹興人把這段時間成為「冬釀」。
從原料上看,紹興黃酒用的是當年的上等精白糯米,米粒潔白、顆粒飽滿、氣味良好、不含雜質;從用水上看,它有鑑湖佳水,水質甘甜可口、硬度適中,富含各種微量元素;從氣候來看,紹興四季分明的氣候也是紹興酒之所以成為酒中珍品的必要條件。除了用料講究,傳承千年的釀製技藝也賦予紹興黃酒獨特的氣質與韻味。紹興黃酒酒度雖低,口感雖好,後勁卻足,喝多了肯定會醉,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喝酒的度,做到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小夥伴們,紹興黃酒,味道馥鬱醇厚,越陳越香,你品嘗過嗎?
延伸 · 推薦
紹興醉魚乾,魚鮮酒香,油潤適口,你吃過嗎?
紹興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你吃過嗎?
在浙江紹興,有一種特色傳統糕點叫「香糕」,你吃過嗎?
在浙江紹興,新昌人的端午節,不吃粽子吃湯包!
在紹興上虞,印糕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