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元醫藥專注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

2020-12-14 東方財富網

  上海皓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皓元醫藥」)科創板IPO申請將於11月9日上會接受審核。皓元醫藥是一家專注於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的平臺型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此次擬募資6.50億元,用於皓元醫藥上海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安徽皓元生物醫藥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安徽皓元年產121.095噸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建設項目(一期)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深耕小分子藥物研發領域

  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安戌信息持有公司43.9166%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公司的共同實際控制人為鄭保富和高強,二人均系公司創始人。協榮國際持有安戌信息80%的股權,鄭保富、高強分別持有協榮國際50%的股權。鄭保富、高強通過協榮國際控制安戌信息,並通過安戌信息支配皓元醫藥43.9166%的表決權。2015年9月22日,鄭保富、高強籤署《一致行動協議書》,兩人在重大決策上保持一致行動。

  皓元醫藥主要業務包括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工藝開發和生產技術改進,為全球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從藥物發現到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規模化生產的相關產品和技術服務。

  公司多年深耕小分子藥物研發行業,憑在藥物化學和有機合成領域的技術優勢,形成了集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供應平臺。平臺為客戶提供數萬種結構新穎、功能多樣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其中,自主合成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超過10000種,同時致力於提供高難度、高附加值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定製合成等技術服務。平臺的產品和服務及時快速滿足客戶需求,助力超過2000家科研機構和醫藥企業的科學研究和創新藥物發現。

  隨著前期產品的市場需求逐步延伸到原料藥和中間體生產階段,公司通過專業化、高標準的工藝研究、質量管理和項目管理體系,對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產品進行產業化工藝研發和生產技術改進,實現原料藥和中間體的合規化、規模化生產以及持續供應。公司在提供原料藥和中間體的委託開發、藥證申報等相關技術服務的同時,專注於特色仿製藥原料藥及其相關中間體和創新藥CDMO業務。其中,艾日布林、曲貝替定、艾地骨化醇等產品屬於高技術壁壘、高難度、複雜手性藥物原料藥和中間體產品。

  公司運用一系列先進技術手段,通過多個技術轉化平臺,完成了超過100種原料藥及中間體產品的工藝開發。其中,84個產品已具備產業化基礎,產品涵蓋抗腫瘤、抗病毒、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治療領域,其中不乏高難度、高技術壁壘的複雜手性藥物。公司通過產品供應、CDMO服務和CMC服務,助力眾多創新藥的臨床申報以及後期的臨床研究。

  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穩定增長,研發技術產業化狀況良好。公司的一批研發儲備項目正在向產業化進程逐步推進,為公司未來的主營業務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擁有六大技術平臺

  公司為研發驅動型的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水平較高。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報告期),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2819.40萬元、3542.23萬元、5304.49萬元及2858.61萬元,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6.21%、11.80%、12.97%、11.49%。

  公司不斷創新並完善化學合成技術,形成了高活性原料藥(HPAPI)開發平臺、多手性複雜藥物技術平臺、維生素D衍生物藥物原料藥研發平臺、特色靶向藥物開發平臺、藥物固態化學研究技術平臺及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庫開發孵化平臺。

  公司擁有一支由近400名技術人員組成的研發隊伍,其中博士和碩士佔比24.48%,對產品的最新研發動態進行跟蹤。公司員工的教育背景以生物學、藥物化學、應用化學、有機化學等相關專業為主。核心業務管理團隊人員均擁有有機化學及相關學科的博士學位,多數曾在國際國內知名藥企技術和管理崗位任職,擁有豐富的研發經驗和優秀的管理能力,創始人鄭保富、高強均畢業於香港大學化學系。依託完善的管理構架、人才儲備和培養機制,公司源源不斷地發掘和培養專業技術人員。

  優秀的研發人才隊伍,保障了公司創新的原動力,並為推動公司戰略目標實現打下了堅實基礎。此外,公司針對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進行了股權激勵,進一步激發公司人才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公司核心研發人員穩定、研發投入強、在研項目前景廣闊、產品線布局完整、技術儲備豐富,形成了完善的技術創新機制,具備較強的持續研發創新能力。

  主營業務突出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74億元、3億元、4.09億元以及2.4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1500.69萬元、1841.42萬元、7342.96萬元以及4518.85萬元。

  公司主營業務突出,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速度較快,報告期內分別為1.74億元、2.99億元、4.03億元和2.47億元,2017年至2019年年均複合增長率52.19%。主營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保持在98%以上,主營業務收入均為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所產生。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2.11%、51.67%、57.47%和56.21%,保持較高水平,獲利能力較強。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高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體現出公司產品具有較高的技術附加值和競爭優勢。

  公司在美國和中國香港地區擁有子公司,主要負責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產品的境外推廣和銷售。報告期內,境外子公司收入規模不斷擴大,公司境外銷售金額佔比分別為38.23%、41.40%、41.46%和41.69%。如果將公司通過境內經銷商銷往境外終端客戶的收入穿透計算,則公司境外收入佔比將提升至60%左右。

  公司提示存在境外經營風險。公司稱,公司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主要境外市場包括美國、歐盟、日韓等,上述國家和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較領先,對公司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產品的新穎性和技術支持能力要求較高;公司原料藥和中間體的主要境外市場包括日韓、歐盟、印度等,境外市場的銷售情況取決於公司或合作方藥品註冊申請進度、產品質量標準及成本等因素。同時,公司境外收入可能受到貿易政策變化等因素的影響。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DF512)

相關焦點

  • 皓元醫藥科創板IPO 深耕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
    公開資料顯示,皓元醫藥是一家專注於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的平臺型企業,主要業務包括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究開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工藝研發和生產技術改進,為全球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從藥物發現到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規模化生產的相關產品和技術服務。
  • 皓元醫藥致力於小分子藥物研發一體化
    正在申請科創板上市的上海皓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皓元醫藥)是國內小分子藥物研發、生產領域為數不多的前端、後端一體化企業。皓元醫藥業務覆蓋藥物研發到生產的各個階段: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處於藥品開發前端,主要集中在藥物發現階段提供毫克到千克級的產品和技術服務;原料藥和中間體業務處於藥品開發後端,主要對應臨床前和進入臨床後的CDMO服務,以及合成工藝開發、工藝優化和原料藥註冊申報等技術服務,並提供藥品商業化所需的百千克到噸級的原料藥和中間體的生產供應。
  • 皓元醫藥資本往事:遊走於行業灰色地帶,正在接受上交所問詢
    (楊丹教授、鄭保富、高強等人共同發表的三篇學術論文,來源:ResearchGate)在學院內,鄭保富和高強還結識了來自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薛吉軍博士,其正在香港大學化學系從事創新藥物研發方面的博士後研究工作。
  • 神奇的小分子藥物研發技術之PROTAC
    傳統的小分子抑制劑的作用機制是通過結合靶蛋白的活性位點從而抑制靶蛋白的功能,100多年來小分子的研發思路成功對抗了很多疾病。但小分子成藥的技術也面臨著諸多的限制和挑戰,例如小分子藥物會出現耐藥性,無法長期抑制靶向蛋白的活性;且小分子藥物需要維持一定的體內藥物濃度才能發揮作用;另外,還有很多靶點被認為是小分子所無法靶向的,如一些轉錄因子,骨架蛋白和無藥可治的突變靶點KRAS等。單抗雖然相對於小分子具有高親和力和高選擇性的優勢,但其最大弊端在於無法透過細胞膜,因此無法作用於細胞內靶點。
  • 一大波上海生物醫藥企業正在衝刺科創板!
    02健耕醫藥健耕醫藥是中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專注於器官移植領域的企業,力求打造移植領域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與專業服務公司,提供創新並高性價比的器械03皓元醫藥皓元醫藥成立於2006年,位於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是一家專注於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究開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
  • 亞盛醫藥聯手君實生物探索小分子藥物與PD-1聯合用藥
    作為明星藥品,PD-1藥物是大分子抗體類生物藥的一員。當PD-1遇上小分子藥物,會有什麼「化學反應」?亞盛醫藥是創新藥企,主攻腫瘤、B肝及與衰老相關的疾病等治療領域。據記者了解,亞盛醫藥在研的APG-1387為新一代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高效特異性抑制劑,是小分子藥物,用於治療晚期實體瘤及慢性HBV感染。此外,APG-1387是中國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IAP靶向藥物。
  • 專注變構藥物研發的宇道生物獲近億元preA輪融資
    近日,專注於變構藥物研發的上海宇道生物技術有限公司(Nutshell Biotech)正式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北極光創投、BV百度風投共同領投,方圓資本、騰業創投跟投。資金將主要用於變構技術平臺的持續研發和拓展,並進一步推動自研變構藥物管線的臨床前研發。
  • 從"有意迴避"到"研發熱點" 共價抑制劑如何革新小分子藥物開發?
    雖然人類醫藥歷史上多款具有重大意義的藥物包含共價作用機制,然而很久以來,藥物研發人員在選擇靶點的抑制劑時會有意避免能夠與靶點共價結合的化合物。他們擔心這些化合物的選擇性不夠強,而一旦它們與其它不相關的蛋白結合,就可能產生嚴重的毒性。
  • 璧辰醫藥獲兩千萬美元A+輪融資:聚焦於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小分子藥物...
    來源:藍鯨財經8月7日,聚焦於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小分子藥物研發的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璧辰醫藥 (ABM Therapeutics)宣布,公司於近日完成兩千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領投,國藥資本、磐霖資本、聚明創投跟投。
  • 東至這家企業研發治療癌症的小分子靶向藥物
    而在東至經濟開發區就有這樣一家高科技創新型製藥企業——安徽新尖峰北卡藥業有限公司,2018年公司的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院掛牌成立,小分子靶向藥物的研究與成果轉化項目正在加速推進中。8月13日,走進安徽新尖峰北卡藥業有限公司二期建設工地,記者看到塔吊林立的工地,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爭分奪秒搶進度。攪拌機、挖掘機、渣土車等大型機械在工地上馬力全開。
  • 君實生物與微境生物就四款抗腫瘤小分子藥物達成全球開發與商業化...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見習記者 許偉9月16日晚,君實生物宣布,當日與微境生物達成合作協議,在全球範圍內就微境生物的四款在研抗腫瘤小分子藥物(XPO1抑制劑、Aurora-A抑制劑、EGFR-exon20
  • 小分子藥物的優勢與突破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華領醫藥創始人兼執行長陳力、歌禮製藥董事長兼執行長吳勁梓、信立泰(002294,股吧)藥業總經理葉宇翔、以及亞盛醫藥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楊大俊等在內的超過100位重磅嘉賓上臺分享。
  • 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 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
    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市場從來不缺新入局者,醫藥行業更是如此。日前,華為雲正在招聘機器學方向的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邀請醫藥研發方面的博士加盟,作為一家通訊技術公司,華為此舉被視為進軍醫藥產業的前端領域。
  • 皓元醫藥馬鞍山:抗洪救災行動 支援慈湖一線
    皓元醫藥心系汛情一線,也希望能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為抗洪行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皓元醫藥全資子公司安徽皓元藥業有限公司(簡稱:安徽皓元)所在的馬鞍山市防汛救災已進入I級響應,市經信局也發出「關於動員全市企業積極投身防汛救災工作的倡議書」。收到倡議,皓元醫藥第一時間做出響應,部署安徽皓元快速行動起來,積極投身防汛救災攻堅戰,以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 C&EN深度:蛋白靶向降解技術正在重定義小分子藥物
    但是他們發現傳統的小分子和抗體藥物只能靶向大約20%的蛋白。這一局限性給了基於RNA的藥物和基因編輯技術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它們有可能靶向另外80%的蛋白。但是這些新技術也需要面對一系列挑戰,其中包括藥物遞送問題,藥效和安全性問題。
  • 蘇州「B村」大咖共話腫瘤藥物研發新動向
    為了探究醫藥行業腫瘤藥物研發新動向,以及疫情下如何更好地促進醫藥行業發展,8月14日,B村聯合生物探索舉辦"第2季科學家與企業家對話沙龍――腫瘤藥物研發新動向"。
  • 和鉑醫藥與科倫博泰開展全球合作,共同開發多個創新全人源抗體藥物
    中國上海、成都,荷蘭鹿特丹,美國波士頓、新澤西 -- (美國商業資訊) -- 和鉑醫藥(Harbour BioMed)與專注於創新藥物研發的四川科倫博泰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Kelun-Biotech)宣布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共同研究、開發和商業化新型全人源抗體藥物。
  • 回歸需求,融合創新,迎接小分子藥物的春天
    在上周結束的第七屆華興資本醫療與生命科技領袖峰會上,包括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華領醫藥創始人兼執行長陳力、歌禮製藥董事長兼執行長吳勁梓、信立泰藥業總經理葉宇翔、以及亞盛醫藥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楊大俊等在內的超過100位重磅嘉賓上臺分享。議題從領域前沿到資本和市場,熱點一覽無遺,交鋒專業熱烈。
  • 從投資人轉戰新藥研發,強靜和他的信諾維打造創新小分子研發平臺
    信諾維的誕生可以說是集天時地利人和的必然產物,是強靜身邊匯集的管理資源、經濟資源和專家資源互相交融的化學反應,也是他多年來追尋中國創新生物醫藥企業發展模式的現實投影。落腳BioBAY,專注於小分子靶向藥雖然更為人所知的是金融界身份,但強靜最初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的時候,學的是生物製藥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