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冬天還是在春天?小分子藥物的優勢與突破

2020-12-14 和訊

  近期,華興資本第七屆醫療與生命科技領袖峰在上海舉行。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華領醫藥創始人兼執行長陳力、歌禮製藥董事長兼執行長吳勁梓、信立泰(002294,股吧)藥業總經理葉宇翔、以及亞盛醫藥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楊大俊等在內的超過100位重磅嘉賓上臺分享。

  在以「回歸需求,融合創新,迎接小分子藥物的春天」為題的圓桌論壇上,參加圓桌討論的幾位嘉賓從小分子藥物的優勢、發展方向、投融資等角度討論了小分子藥物領域的概況。嘉賓們普遍認為,相比於大分子藥物,小分子藥物仍在多個方面保持著自己特有的優勢,並且近幾年小分子藥物研發方面也有諸多突破。

  本場論壇由招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周可祥主持

  參與嘉賓包括

  英派藥業總裁兼執行長包駿

  晨興創投執行總經理黃璐

  軼諾藥業創始人兼執行長江磊

  先導藥物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進

  藥捷安康董事長兼執行長吳永謙

  大小分子藥物之爭:小分子仍有多方面優勢

  全球最暢銷的十個藥物裡面有八個是大分子藥物,小分子藥物似乎已經在大分子藥物的持續施壓中敗下陣來。但是嘉賓們對小分子藥物的態度更加樂觀。他們普遍認為,與大分子相比,小分子藥物仍然在靶點、製劑、成本等多個方向上保持著自己的優勢。

  包駿認為,從整個市場的角度上看,FDA去年批的藥中有三分之二依然是小分子,近期一些50億美金以上的大交易也都是小分子。另外小分子藥物大部分都是口服製劑,有助於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黃璐從靶點的角度分析了小分子藥物的優勢:「有很多的創新靶點在細胞內,甚至在細胞內的某一個細胞器裡面,比如說線粒體。這些位置大分子是進不去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小分子的機會更多一些。」李進補充到,除了細胞內疾病領域外,中樞神經領域也有明顯未滿足的需求,小分子在這一方面有獨特優勢。

  江磊在此處提到了小分子藥物的成本優勢。從研發速度來說,大分子在臨床前確定候選化合物可能比小分子看起來要快,但是大分子在CMC階段要複雜得多,成本也要高得多。「小分子工藝開發相對成熟,我們經常說只要能把分子畫出來總是可以合成出來的,這跟大分子還是不太一樣。」他說。

  作為圓桌討論的主持,周可祥對這一話題做出了中肯的總結:「小分子藥物和大分子藥物其實沒有路線之爭,關鍵是能不能做出有差異化、滿足臨床需求的產品。對於腫瘤這樣複雜的疾病,單一的藥物若想取得特別好的療效,幾乎是不現實的,所以小分子藥物和大分子藥物結合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小分子靶向藥的迭代只是一方面,新技術正在為小分子藥物領域帶來突破式進展

  小分子靶向藥近幾年不斷迭代,以肺癌的靶向藥EGFR為例,從第一代到現在已經有第四代靶向藥了。這樣的迭代情況是不是會一直持續下去?同時不斷迭代的靶向藥物越來越特異性地針對靶點的不同亞型。但這樣的研發方向僅僅解決了某些特化的問題而不是共性的問題。腫瘤有一些共同的生物學特徵,小分子藥物能否基於共性的問題去研發一個適應症範圍更廣的藥物?

  藥捷安康董事長兼執行長吳永謙認為,面對現在多代靶向藥的耐藥性問題,在靶標蛋白突變類型增多的情況下,研發者們需要改變思路。癌種裡面有異質性非常高的癌種,在這些不同的癌種中,可能免疫腫瘤、不同機製藥物聯用,或者是小分子多靶點抑制劑的思路更加好。

  李進認為,某些突變型靶點被認為是導致這個疾病的關鍵因素。針對於這些突變型靶點研發藥物並不完全是錯的,至少已經被證明有治療效果。另一方面也有人在考慮共同的機制,如果能把這個問題解決,也許就能針對很多腫瘤共性的東西。

  李進在討論中還提到,近期不可逆共價型分子開始帶來重大的靶點突破,比如以阿斯利康Tagresso為代表的EGFR激酶抑制劑、安進臨床階段的KRas抑制劑等。「平臺技術創造新型分子實體,特別是近幾年我們參與做的編碼化合庫確實開闢了一些可能性,可以在相對短的時間之內,在一般可以接受的投資額度下,創造出多種分子形態,而且很快篩選並發現它的應用。」他說。

  投融資環境轉冷,投資機構需要在「人與事」之間找到平衡

  在大環境的影響下,近期投資創新藥的機構都變得非常謹慎,對投資標的十分挑剔,對估值也比從前更加敏感。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和投資人該如何掌控自己的投融資情況。

  黃璐認為,做創新藥領域的早期投資,要在人和事之間找到平衡。所謂的「事」是投創新的技術。創新性強的東西不一定是最新的技術,新技術會有很多問題沒有被發現,在臨床轉化過程中不確定性比較高。應該更多關注被充分研究了的,到了比較成熟可以轉化階段的次新技術。所謂的「人」是創新藥研發需要各個專業的人組合在一起,團隊中的成員最好共事磨合過。要在人和事上做好平衡,才能做好創新藥投資。

  文 | 郝翰

  微信 | hhaaa_bio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動脈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回歸需求,融合創新,迎接小分子藥物的春天
    癌種裡面有異質性非常高的癌種,也許這時免疫腫瘤、不同機製藥物聯用,或者是小分子多靶點抑制劑的思路更加好。 第三,「迎接春天」似乎意味著小分子在冬天裡面,目前從臨床在研、藥品獲批、市場品種佔有率等數據來看,並不是這樣的。
  • 璧辰醫藥獲兩千萬美元A+輪融資:聚焦於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小分子藥物...
    來源:藍鯨財經8月7日,聚焦於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小分子藥物研發的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璧辰醫藥 (ABM Therapeutics)宣布,公司於近日完成兩千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領投,國藥資本、磐霖資本、聚明創投跟投。
  • 璧辰醫藥獲兩千萬美元A+輪融資:聚焦於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小分子藥物...
    來源:藍鯨財經8月7日,聚焦於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小分子藥物研發的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璧辰醫藥 (ABM Therapeutics)宣布,公司於近日完成兩千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領投,國藥資本、磐霖資本、聚明創投跟投。
  • 羅氏關閉四處生產基地,小分子藥物何去何從?
    羅氏是老牌製藥大廠,早期以Leo Sternbach發明的苯並二氮卓類小分子中樞藥物聞名,後來開始逐漸依賴基因泰克的抗體藥物。今天這個舉動反映現在傳統小分子藥物面臨的生存壓力。傳統小分子藥物指針對大眾常見病的口服藥物,這曾經是支撐製藥工業的主打產品。但過去20年抗體藥物的出現開始挑戰小分子藥物的生存空間。抗體藥物選擇性好,脫靶副作用少見,因此臨床開發成功率高於小分子藥物。專利保護方面大分子藥物也有優勢。小分子藥物如波立維專利過期一個季度即可令其銷售下降90%,而大分子藥物緩衝期要長的多。
  • 亞盛醫藥聯手君實生物探索小分子藥物與PD-1聯合用藥
    作為明星藥品,PD-1藥物是大分子抗體類生物藥的一員。當PD-1遇上小分子藥物,會有什麼「化學反應」?抗體藥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是全球醫藥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大分子生物製藥市場(包括重組蛋白類藥物)急速增長已突破千萬億美元。以2017年市場表現為例,全球10大最暢銷藥物中:除2個小分子藥物以外,其餘8個都是大分子藥物,包括6個抗體藥物和2個融合蛋白。
  • 神奇的小分子藥物研發技術之PROTAC
    傳統的小分子抑制劑的作用機制是通過結合靶蛋白的活性位點從而抑制靶蛋白的功能,100多年來小分子的研發思路成功對抗了很多疾病。但小分子成藥的技術也面臨著諸多的限制和挑戰,例如小分子藥物會出現耐藥性,無法長期抑制靶向蛋白的活性;且小分子藥物需要維持一定的體內藥物濃度才能發揮作用;另外,還有很多靶點被認為是小分子所無法靶向的,如一些轉錄因子,骨架蛋白和無藥可治的突變靶點KRAS等。單抗雖然相對於小分子具有高親和力和高選擇性的優勢,但其最大弊端在於無法透過細胞膜,因此無法作用於細胞內靶點。
  • 治療COVID-19 抗體藥物比小分子更具潛力?
    氯喹/羥氯喹是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小分子藥物,美國總統川普於3月19推薦該藥,稱其可能對新冠病毒起到治療作用,隨後也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和討論。目前比較可信的機理是,病毒在進入細胞內體後需要逃離細胞再感染其他細胞。這個逃離過程需要依賴於細胞內體的酸化和與溶酶體的融合, 只能在低pH值下完成。
  • 小分子藥物哪家強?2016年10大小分子藥預測
    都說21世紀是生物科學的世紀,這話當然不假,從2000年以後大分子生物藥物的發展規模大有和小分子藥物分庭抗禮之勢,但從歷史積累和當年上市個數來看,還是小分子藥物佔據優勢。雖然小分子藥物被趕上或超越也就是時間問題,不過這並不是說小分子藥物就沒前途了,只不過說這類藥物開始穩步前進,而不是加速前進。
  • 交叉學科|小分子探針與藥物發現
    「小分子探針,一般是指小分子螢光探針。即:通過某種物質的物理或化學作用判別某種未知物,稱該物質為探針。螢光探針是建立在光譜化學和光學波導與測量技術基礎上,選擇性的將分析對象的化學信息連續轉變為分析儀器易測量的螢光信號的分子測量裝置。
  • 小分子藥物開發新冠適應症梳理
    中國因疫情控制得力,進入臨床階段的創新藥並不多,美國則受疫情大爆發的影響,各大藥企在美國開發新冠藥的熱情高漲,至今已有77款小分子藥物進入臨床階段,約佔全球進入臨床階段小分子藥物的64%。以下為詳細內容。
  • 皓元醫藥專注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
    深耕小分子藥物研發領域   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安戌信息持有公司43.9166%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   皓元醫藥主要業務包括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工藝開發和生產技術改進,為全球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從藥物發現到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規模化生產的相關產品
  • 皓元醫藥致力於小分子藥物研發一體化
    現代藥物研發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一個新分子實體藥物從靶點發現到最終投入市場通常要經歷十幾年的時間,藥物發現和臨床前研究階段耗時3-6年,而整個臨床階段更是耗時長達6-7年。
  • 從"有意迴避"到"研發熱點" 共價抑制劑如何革新小分子藥物開發?
    目前大多數小分子藥物仍然屬於非共價抑制劑,這些化合物可以與生物靶點可逆結合,它們與靶點之間的親和力往往決定藥物的治療效果,因此大多數小分子藥物的研發目標是發現能夠與生物靶點以高親和力結合的化合物。而共價抑制劑在與生物靶點結合之後,化合物上的基團能夠與靶點產生化學反應生成共價鍵。這讓共價抑制劑與靶點蛋白形成一個穩定的複合體,從而不可逆地抑制靶點蛋白的活性。
  • 揭開「小分子」奶粉真面目:真值得買還是瞎忽悠?
    不過,不同「小分子」奶粉之間不僅有著本質的區別,而且這裡邊還有不少「坑」。這一期,笨爸爸就來集中地捋一捋這些所謂的「小分子」奶粉, 看看它們究竟是否值得給寶寶買。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造成寶寶消化吸收不良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對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消化能力,還可能與轉奶、衝調、輔食、生病、藥物等有關。有的寶媽會問,既然90%的乳清蛋白更好消化吸收,那從出生起,一直喝這種 「乳清蛋白小分子」奶粉不是更好嗎?
  • 全球首個小分子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藥物艾得辛——艾拉莫德片上市
    1月8日,先聲藥業宣布:全球首個小分子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藥物艾得辛」——艾拉莫德片正式上市。這是一個具有我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風溼類新藥。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全球最大的疾病之一,目前國際上的主要產品都是用於治療症狀,還沒有小分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藥物。
  • 拓展小分子發現 阿斯利康達成藥物開發新合作
    近日,專注於小分子發現的生物技術公司X-Chem 宣布,進一步擴大與阿斯利康(AstraZeneca)關於全球藥物發現項目的合作。新協議的重點是合成和交付阿斯利康的定製庫,以及DEX平臺的轉讓,允許阿斯利康對DNA編碼文庫進行篩選。
  • 皓元醫藥科創板IPO 深耕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
    公開資料顯示,皓元醫藥是一家專注於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的平臺型企業,主要業務包括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究開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工藝研發和生產技術改進,為全球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從藥物發現到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規模化生產的相關產品和技術服務。
  • Cell:重大突破!首次鑑定出抑制RAS癌基因的小分子
    2016年4月22日/生物谷BIOON/--RAS基因在30%以上的人類癌症中發生突變,而且代表著藥物開發者最為廣受歡迎的癌症靶標之一。然而,由於RAS突變蛋白缺乏藥物結合的口袋,這一目標一直難以實現。
  • 小分子靶向藥物行業:醫保談判催化 競爭格局生變
    小分子靶向藥物:醫保專項談判可能的重點領域之一  從目前用藥及新藥審批情況分析,我們預計醫保腫瘤專項談判將涉及較多小分子靶向藥物。其中,包含市場關注度較高的安羅替尼(中國生物製藥)、奧希替尼(阿斯利康)和阿來替尼(羅氏)等。
  • 鍾南山:至少7個小分子藥物處於不同臨床研究階段
    鍾南山:至少7個小分子藥物處於不同臨床研究階段新華社  作者:  2020-02-04 鍾南山2日再次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現有至少7個小分子藥物處於不同臨床研究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