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將軍》:一個視和平如同墳墓的嗜血文藝將軍

2020-12-15 睿創光影

他不是一個好人,但絕對是一名好將軍,也是一個迷失在現代社會的浪漫戰士。

人們常常在眾多角色中分身不暇,最後疲憊不堪。

而他從始至終貫徹自己的原則於一個目標,無悔更無怨。

他就是二戰期間讓納粹聞風喪膽、作戰兇猛彪悍的美國四星上將喬治·巴頓。

這是一個關於戰爭狂的故事,講的是巴頓這個人希望在20世紀用劍殺死敵方將領,讓所有熱血的人們多崇拜他、敬仰他,最後擦乾劍上的血來一首14行詩,同時心裡琢磨著我要是死在抗擊千萬敵軍入侵的沙場上豈不是更讓人稱讚。

為了這個夢想,他使用一切手段甚至不顧基層士兵的死活來滿足他嗜血的欲望,然而,他最終成為政治的犧牲品並且在和平年代退而求其次,死在了和動物搏鬥的沙場上。

電影《巴頓將軍》通過戰場上一系列鏡頭和生活中的為人處世,再加之真實的劇情,將巴頓這位馳騁於二戰戰場上的悍將刻畫得淋漓盡致。

恢弘場面還原經典戰役

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二戰,作戰區域面積達2200萬平方千米。

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電影《巴頓將軍》還原了英美盟軍遭到「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率領的德軍反擊而展開的一場大規模的戰役。

影片一開始,透過幾個描寫戈壁的空鏡頭,戰場的失意感便浸透了影片每一個角落。

美國士兵的手忙腳亂,當地居民的流離失所,均在為巴頓的出現埋下伏筆。

這時候的戰士們就仿佛沙漠中一群饑渴無比的旅行者,在錯誤的領導下如無頭蒼蠅般屢屢碰壁。

巴頓的到來就像這片沙漠中迎來一大片的綠洲。

與上一任長官對比,巴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再次彰顯出這位戰爭巨人獨特的軍事指揮能力。

在他雷厲風行的嚴密整頓之下,軍容風紀開始變得截然不同。

士兵們就像一個個由鋼鐵打造的戰士,在巴頓的領導下充分表現出其無可匹敵的戰鬥能力,一掃之前的沮喪懊惱。

而這次戰爭,毋庸置疑地大獲全勝。

這場戰役同時也展現了一場巴頓與隆美爾之間的決鬥。

正如片中的施泰格所說:巴頓是活在二十世紀的十六世紀騎士

這也許正是他的悲哀。

無論是將手指做成手槍樣子威脅別人,還是扇耳光,都讓人感到一種「瘋」勁。

但是,我相信每一個有血性的人都能理解巴頓。

他可以一邊幻想歷史上那些偉大會戰,一邊寫下詩句,一邊指揮生死攸關的大戰。

他的灑脫,又豈是那些成天戰戰兢兢的政客們能比得上的。

驍勇善戰重塑將軍雄風

巴頓所痛恨的是懦夫和弱者,因為他的字典裡從未有過這兩個詞。

流著血的士兵從他的汽車旁路過,他無動於衷,因為這是戰爭中必不可少的損傷,心軟和同情拯救不了任何人,能救士兵性命的只有他們自己;隨手殺死普通農戶的騾馬,因為前進才是他唯一的目標;優秀的軍官死去令他心痛,但也只是感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又何以憐其英年早逝;只有在軍隊的醫院裡,他才能自然而然地表現出硬漢的柔情,將勳章掛在傷患的枕上,用復仇成功的話安慰受傷的將士。

巴頓用詩的悲哀徵服了生的悲哀,而懦夫,總是不配英雄談吐。

這種豪爽、粗暴可以說是巴頓將軍獨特的個人特徵,也可以說是他的個人魅力

一針見血式的思維,讓那些在人類文明虛禮中浸淫許久的人,體會到他們一生也許都難以感受得到的震撼。

還有他激進式的戰略思維,也讓人的荷爾蒙全部被激發......但這依舊是人類文明社會,人們難以容忍赤裸的真相,所以巴頓將軍總會因為他的一次次實話,在軍職生涯中受挫,這讓他萬分懊惱,畢竟在他看來,一個優秀軍人就是打好仗,而不是去應付那些官場上的繁文禮節。

巴頓將軍在戰場上,簡直就是無情,他為自己的無情找了很多理由,但還是不可否認,並不是戰爭讓他變得無情,而是他本身就是個無情的人,他熱愛戰爭,喜歡打打殺殺。

布雷德利將軍就曾指責他:「我打仗是因為他們訓練我打仗,而你打仗是因為你愛打仗。」

嚴格來說,巴頓將軍是個不愛好和平的人,他打勝仗是因為軍人的自尊心,而不是為了結束戰爭。

他的這一個特徵,甚至連敵人都了解,希特勒的手下在戰敗撤退時就說道:「我們戰敗了,巴頓也活不長了。」

因為和平對巴頓來說甚至如同墳墓

一遇到戰時,巴頓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他總是下達非常苛刻的軍令,讓士兵們不堪重負,而對待敵人,則更是暴露他兇悍的本性。

這一切都使他成為一個優秀的軍人,卻難以判定他是不是個好人。

鐵血軍紀凸顯將帥之風

在巴頓手下成長的士兵可以兩天不吃飯不睡覺持續行軍之後立刻作戰,相信這些士兵會咬牙切齒地想槍斃巴頓,但當他們的將軍同樣在雪地裡和士兵們一同行走時,相信他們內心要比舒舒服服躺在日頭下捉蝨子驕傲得多。

電影《巴頓將軍》從巴頓在軍中生活的多個角度還原了一位受人敬仰的將軍形象,更是高度還原了戰爭全貌的殘酷、政局的波譎雲詭以及普通民眾的生活百態,詩性與暴力的美學毫無違和地出現在這部影片中。

巴頓將軍不是在用士兵的命賭一場名譽戰爭,而是將死亡的可能性放大到無數倍後,教給他們活下去的能力。

作為一個鐵骨錚錚的男子漢,可以被毀滅,但絕不可以被打敗。

一個骨子裡流淌著詩意的軍人永遠無法接受未來科技統治的世界戰爭本是熱血男兒保家衛國伸張正義的領域,豈是沒有思想的機器所能取代的疆土?

巴頓將軍對政治的不屑是他徵戰生涯的最大敵人,面對權貴他竭力隱藏自己的輕視與不屑,然而所有的表情都清楚地寫在他的臉上,自以為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放鬆下來,表達對交際的不滿,實際不知道被多少雙眼睛緊盯著找錯。

抽打士兵和在公開場合言語有失成為他軍事生涯兩塊最大的絆腳石,前者讓一向自詡民主和堅守人權的美國政府被迫雪藏了他三個半月,後者成為他日後被暗殺的直接原因。

歷史上的巴頓將軍曾說要揭露政界的黑幕,而受此連累的政客不在少數,他們就像懦弱的士兵一樣期待著把槍口抵在巴頓的鼻子上。

他的榮耀已隨古羅馬的將領一起隨風而逝,不知他又會投生於哪一朝的亂世,在徵戮中尋求光明

他在戰場上作戰彪悍、永不防守,卻在政治中連連敗退;他是活在上個世紀的傳奇,一個尷尬的從中世紀穿越而來的文藝將軍,和成長太快的世界無法接軌是他晚年的尷尬,跪地祈禱的同時滿口髒話;他純粹到讓人忍俊不禁,從未見過如此心口合一之人。

但如果我是一名士兵,我希望碰到這樣的將軍,不是為了流血殺人的狂熱,而是為了身為軍人的榮耀,更重要的是,只有他可以最快地結束戰爭。

相關焦點

  • 巴頓將軍:沒有死在戰場,卻死於二戰結束四個月後的一次意外
    這或許是巴頓將軍此生最大的遺憾。 巴頓是「二戰」中美軍最為傑出的軍事將領,曾經遠徵北非、橫掃歐洲,但是他和很多不幸的人一樣,最後死於一場車禍。 在德國陶努斯山南面的大平原上,巴頓將軍乘坐的轎車行駛在由法蘭克福通往曼海姆的38號公路上。隨意丟棄在一邊的「戰爭垃圾」嚴重破壞了公路兩側的風景,使巴頓將軍感慨良多。 此行,他們的目的地是萊因法爾茨地區的施佩耶,聽說那裡是個打獵的好去處。
  • 《巴頓將軍》:戰爭需要性格
    美]赫什森 / 2005-6-1 / 中信出版社 / 49.0 / 平裝 / 趙洪雲美國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個軍人的一生·巴頓將軍》一書,借用大量未在美國、英國公開的秘密資料在書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巴頓將軍鮮明、獨立的性格,是他得到「二戰中發明的快速運動戰術的最偉大的指揮家」美譽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在短短13個月的戰鬥中取得蕩平西西里、橫掃卡薩布蘭卡和突尼西亞等輝煌戰果的根本所在。雖然他的戰果和對他的爭議同樣突出,但他也因此而成為人類戰爭史上被人們記憶深刻的指揮官之一。從古到今的戰爭史上,留名留姓直至不朽的軍人,都具有獨特的個性。
  • 突出部之役 巴頓將軍的神跡之戰
    艾森豪將軍說道:「目前形勢,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機會,而非災難,希望在座各位別有不高興的表情。」巴頓第一個打破沉默,他回應道:「我們乾脆放膽讓他們一路衝到巴黎,然後我們就可以把將他們切斷吃下去……不管德軍如何橫衝直撞,即使逃到老鼠洞裡,我都可以把他們給抓出來。」
  • 重溫巴頓將軍的至理名言
    很少有軍事人物的影響力能像巴頓將軍這般經久不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頓將軍在歐洲和地中海指揮美國陸軍第7集團軍。他的洞察力驚人,這也成就了他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卓越領導才能。在查爾斯·普羅文斯(Charles M.
  • 久負盛名的巴頓將軍,為什麼沒有被評為五星上將的軍銜?
    久負盛名的巴頓將軍,為什麼沒有被評為五星上將的軍銜?文/無計讀史巴頓將軍是美國歷史上特別優秀的一位軍事戰略指揮家,而且在世界範圍內,都特別的出名,這與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的表現不無關係。不過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則是,為何這位鼎鼎大名的巴頓將軍最後卻只有一個四星上將的軍銜?沒有達到美國的最高軍銜五星上將。
  • 一代「戰神」巴頓將軍因車禍死亡,究竟是意外還是另有隱情
    1945年12月9日清晨,暫時住在德國的巴頓將軍和蓋伊上將相約外出狩獵。二人乘坐著一輛豪華的加長凱迪拉克轎車前往狩獵場,一路上很是愜意。就在通過一個火車過道口後,凱迪拉克轎車與一輛疾馳而來的貨車發生相撞,結果被撞出了10多米遠。
  • 巴頓將軍死於離奇車禍,失蹤的肇事司機,神秘的死亡預言
    「一個士兵的最好歸宿,是在最後一仗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這是巴頓上將的名言,但這位在戰鬥中屢建奇功的「鐵血老頭」最總並不是光榮的戰死沙場,而是死於一場離奇的車禍,之所以說他離奇,是因為車禍發生後,肇事司機竟然不知所蹤,並且在此之前巴頓也曾不止一次的預言自己將不久於人世。
  • 《巴頓將軍》,一部針對當時越南戰爭背景的戰爭電影,人性的光點
    《巴頓將軍》,拍攝於1970年,原本是一部針對當時越南戰爭背景的戰爭宣傳電影。這部電影根據拉迪斯拉夫·法拉戈的傳記《巴頓:苦難與勝利》和布拉德利將軍的自傳《一個士兵的故事》改編,截取了巴頓將軍在1943年至1945年間的事跡。
  • 其中巴頓將軍城鎮,體驗別樣二戰風情
    01 拉羅謝特拉羅謝特(Larochette)是盧森堡中部的一個市鎮, 坐落在樹林環繞的巖石山谷中,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城堡之鄉!該鎮由兩座古老的城堡所主宰,是一個古色古香的老集鎮,融合了古老的法國和新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築。有一流的中世紀廣場、工業博物館,新羅馬教堂的新藝術風格壁畫,步行古老的街道,點綴著許多歷史古蹟。
  • 中國的巴頓將軍:把兒孫趕回家種地,堂弟也被他判了七年
    鍾偉將軍僅僅看這段文字的話,那鍾偉相對來說或許有點「平淡無奇」。如果他僅僅是一個能打仗的將軍的話,平江的老百姓們就不會在數十年之間一直津津樂道著他的故事。父子見面之後,還沒等倆人說上話,部下便急忙報告說敵人調過來了一個軍。鍾偉將軍非但沒慌,還樂得差點跳了起來,他說:「我正愁著不知道該送給我兒子什麼見面禮呢,這下來了!」就在三天之後,鍾偉直接吞掉了國民黨調過來的那個軍。
  • 德軍這支傳奇裝甲師,戰術超群四處救火,巴頓將軍都讚不絕口
    這位美軍指揮官就是時任美軍第3集團軍司令官的著名將軍喬治巴頓。那麼,這支德軍裝甲師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竟然能讓自負的巴頓將軍不吝讚美。這支部隊就德國國防軍第11裝甲師,一支以驍勇善戰,戰術靈活而聞名的德軍王牌部隊。
  • 剪羊毛夾克 將軍們披的時髦貨
    西點軍校圖書館前的巴頓將軍雕像喬治·巴頓,「一個暴戾的軍神,一個桀驁不遜、威嚴傲慢的傳奇將軍,一個為戰爭而生,又為戰爭結束而死的瘋子戰爭結束後僅七個月,巴頓便因車禍重傷而亡。次年,他的雕像被矗立在美國西點軍校圖書館前,依然穿著剪羊毛夾克,手拿望遠鏡注視著遠方。
  • 膽大心細,堅持到底,看血膽將軍如何在歐洲成就自己的傳奇
    從此,巴頓開始了自己鐵血、虎膽的戰爭生活。在馬歇爾的支持下,1940年7月,巴頓晉升為準將,開始組建裝甲旅。不久之後,他又被任命為第二裝甲師師長,同時再次晉升,成為了一名少將。在美國對德意日宣戰之後,巴頓很快就用自己的戰績向眾人證實了馬歇爾識人的眼光。1942年11月,巴頓率領著4萬多名士兵成功橫渡大西洋。
  • 巴頓將軍:誰厲害我愛誰
    近日,一個美國黑人慘死在白人警察之手的惡性案件瞬間讓美國群體性示威蔓延到了幾十個州,美國為此不但調動了大量警察,甚至還出動了配備斯特萊克裝甲車的國民警衛隊試圖進行鎮壓。1944年末,由於德軍訓練有素且裝備精良的裝甲兵讓美軍一線坦克部隊損失巨大,所以黑人裝甲兵才得到參加實戰的機會:他們被編入第三集團軍,而該集團軍的指揮官正是素以鐵血作風著稱的巴頓將軍。
  • 美軍最後的五星上將,巴頓都是他的手下,戰後躋身成商業大佬
    寒門走出的部隊「教書匠」1893年2月,美國密蘇裡州一個清貧的農夫家庭裡誕生了一個新的生命,身為鄉村教書匠的父親為他取名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布萊德雷15歲時,本就生活清貧的家裡,家庭重擔全部落到了母親身上。
  • 巴頓那麼強為什麼只是四星上將?其他五星上將比他強在哪?
    鐵血巴頓巴頓全名叫小喬治·史密斯·巴頓,他是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巴頓在1909年畢業於西點軍校。巴頓以作戰勇猛,快速進攻聞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德軍名將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被俘後曾對訊問的美軍將領說「巴頓,他是你們最好的」。
  • 想毒殺江戶幕府的德川將軍,有多難?
    此時距德川慶喜就任江戶幕府第十五代將軍,才過去1個月多25天。36歲正當壯年的統仁之死,引發種種爭議,謎團至今未解。日本學者們認為,最大的可能,是因他支持公武合體,反對倒幕,被公卿巖倉具視等人毒殺。(怎樣,我巖倉具視,很霸氣吧?)不管京都的孝明天皇是如何死的,德川家的將軍們,有著一套試毒程序,以保證自己,不會在吃飯時就死於非命。
  • 艾森豪為何撤了巴頓?他不是打贏了西西里島戰役?問蒙哥馬利
    這麼做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和蘇聯保持一定距離,能夠讓美軍跟英軍捆綁在一起,在歐洲戰場維護英國的利益。 美國人的眼光看得更遠,他們著眼於全球局勢的變化。 他們堅持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和蘇聯在東線的作戰保持步調一致。
  • 俄國人為法國侵略軍修建墳墓和紀念碑
    其實,在俄國土地上法國入侵者的墳墓與紀念碑遠不止波羅京諾的一處。截至1917年,在莫斯科,在博羅夫斯克、馬洛亞羅斯拉維茨等法軍撤退時經過的地方,都留有法軍陣亡者的墳墓和紀念碑。 今天,當我們站在21世紀的高度,回顧當年俄國朝野為外國侵略軍修墳立碑的歷史時,除了可以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外,也會覺得他們的做法是符合當代人類和平、發展的願望和趨勢的。 需要說明的是,俄國歷史上從彼得一世以來的這種出於宗教、人道和人性的做法,在蘇聯時期被人為地中斷了。
  • 清朝駐防將軍,比八大總督級別還高的封疆大吏,是怎樣的存在
    不過,他們還真不是清朝最牛的封疆大吏,清廷更看重的,是駐防將軍。八大總督,正二品,授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後,才升為從一品。而駐防將軍的正常官階就是從一品,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更是逆天,直接就是正一品,與三殿三閣大學士同級。駐防將軍的主要職責,是統管轄內的八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