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火星曾經有一個衛星環,並會周期性出現

2020-12-19 GolevkaBao

現在,最新的研究為火星的火衛二(Deimos)最近發生的異常軌道提供了一種解釋,這一解釋支持了這顆紅色行星周期性地出現類似土星環特徵的假說。

火星有兩個非常簡陋的衛星:火衛一(Phobos )和火衛二(Deimos)這兩顆衛星除了外形酷似土豆外,還擁有異常圓潤的軌道,在火星赤道面上方排列。實際上,這並不完全準確,因為這顆位於外側的火衛二略微偏離了這個平面。

事實證明,根據本周在美國天文學會第236次會議上提出的最新研究表明,這種微小的、二度的差異比我們意識到的要重要得多。你可以在這裡閱讀預印本;該論文被接受在未來的《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發表。

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SETI研究所的研究科學家Matijauk在一份新聞稿中說:「事實上,火衛二的軌道並不完全在火星的赤道平面上,其被認為是不重要的,沒有人願意試圖解釋這個事實。但當我們一旦有了新的想法,用新的眼光審視它時,火衛二的軌道傾斜揭示了它的大秘密。

這個大秘密實際上與另一個火星衛星火衛一有關。正如新的研究表明的那樣,火衛一陷入了一個死亡和重生的循環中,暫時性和周期性地在這顆紅色星球周圍形成光環。這一理論實際上是在2017年由普渡大學)教授、新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戴維·明頓(David Minton)和他當時的研究生安德魯·赫塞爾布魯克(Andrew Hesselbrock)提出的。

這個被稱為火星環的理論,就是試圖弄清楚火星是如何擁有兩個衛星的。各種理論都正試圖解釋這些小而形狀不規則的衛星是如何形成目前的軌道形狀,但都以失敗告終。現在比較流行的理論包括捕獲的小行星或兩個物體之間的碰撞,但這些理論都無法解釋這些衛星的超圓、赤道軌道和火衛二的奇異傾斜現象。

這就是火星環理論的由來原因。正如2017年的論文所指出的那樣,火衛一正在緩慢地向火星下沉。最終,在大約7000萬年後,其對於火星的引力將難以承受,火衛一將解體,形成一個新的火星環。這個環將最終產生一個全新的、大幅縮小的衛星。據明頓和赫塞爾布魯克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43億年裡,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三到七次。

那麼,這一切和火衛二有什麼關係呢?根據新的研究報告,如果不是發生這樣的事件,火衛二就不會稍微偏離赤道軌道。

通過計算機模擬所得,喬克和他的同事們發現,一個類似火衛二的大衛星的誕生——比現在的火衛二大20倍,會對火衛二的軌道傾斜產生明顯的影響。正如模型所示,新誕生的衛星被火星環向外推,最終將與火衛二產生3:1的軌道共振(此時,新衛星的軌道周期恰好比火衛二的軌道周期短三倍)。這反過來導致了目前觀察到的兩度傾斜。

SETI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這種火星衛星環理論有一個關鍵因素,使得火衛二的傾斜成為可能:一個新生的衛星將會遠離火星環和火星。由於與火星的引力作用,火衛一正處於與內部螺旋相反的方向上。」

這種情況本應該發生,其不應該是在火衛一的母衛星誕生時發生,而是在大約30億年前它的祖父母衛星誕生時產生的。這兩顆天體的年齡與這個故事很吻合,火衛二已經有幾十億年的歷史,而火衛一(現在的版本)只有2億年。

這些結果來自計算機模型,因此需要謹慎對待。值得慶幸的是,JAXA即將進行一項名為「火星衛星探索」的任務,在該任務中,一艘太空飛行器將探索兩個衛星,甚至將火衛一的樣本帶回地球。這項任務無疑將為我們提供更多關於這些衛星和它們難以捉摸的起源故事的細節

正如喬克在SETI的新聞稿中所說,"我以理論計算為生,理論計算很好,但現在讓它們與現實世界進行測試,那就更好了。"

相關焦點

  • 火星也有「戒指」?新的研究表明:火星可能周期性地形成「環」
    回歸重點,如果我說火星曾經也有「環」,你相信嗎?火衛一和火衛二是火星的兩顆小而畸形的衛星,雖然火衛一最引人注目,但長期以來,它們一直讓行星科學家們感到困惑和好奇。科學家們認為,在幾千萬年內,這些衛星註定會被火星的引力拉得四分五裂,屆時它們將在這顆紅色星球周圍形成一個「環」。
  • 研究表明,火星冰川下有湖泊,「火星人」會生活在地下嗎?
    火星冰川下也有湖泊 雖然火星看起來極為荒涼、乾旱,但是火星曾經是一個潮溼的世界,曾經存在液態水,即使現在液態水消失了,但是火星還存在大量的水,而這些水主要以水冰的形式存在。
  • 周期性出現的「火星合日」,會成為將來地球和火星通訊的最大障礙
    26個月一次的「火星合日」那麼,太陽中除了地球之外的另外三顆行星有沒有可能存在生命呢?或者將來有沒有改造的可能呢?太陽系示意圖人類探索火星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火星有沒有可能存在生命或者曾經存在生命的痕跡,第二個是將來人類能不能把火星改造成人類能夠定居的星球。
  • 火星男孩幾年前預言:2020地球一個大陸會出現瘟疫?你相信嗎
    在這之後,地球上將會有瘟疫。儘管瘟疫將給人類帶來沉重打擊,但不會造成人類滅亡。2050年,地球將發生更大的災難,屆時人類可能不會那麼幸運但是中國是被上天選中的國家,未來將有一個救世主降臨在地球上。聖人會出現在中國,但是他不方便透露有關此人的更多信息。
  • 一夜出現三次:NASA觀測到火星周期性紫外光脈動
    據外媒報導,NASA一艘太空飛行器觀測到了來自火星的脈衝輝光。夜空中出現巨大的紫外光斑,它們以不可思議的規律性脈動--每晚恰好有三次。這一發現突出了這顆紅色星球的大氣過程和循環模式。這些觀測是由MAVEN負責,其在火星海拔約70公裡的夜晚一側看到了火星輝光,其中最亮的光斑寬約1000公裡。但最吸引人的還是光線的特性。MAVEN的數據顯示,紫外光只在火星的春季和秋季出現,而且每晚正好脈衝三次。表演在日落之後開始,午夜結束。
  • 火星上流動水很可能是寒冷和冰凍的?
    Holt由於火星表面和大氣的性質,這些問題一直存在,這提供了矛盾的答案。根據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一項新研究,似乎兩者都是如此。基本上早期火星可能有大量的表面冰,它們經歷了周期性的融化,產生了足夠的液態水,從而形成了今天在地球上看到的古老的山谷和湖床。
  • 火星衝日這一天文奇觀,到底有何意義,又會意味著什麼?
    在近地點,火星會離我們約0.5個天文單位(大約是地球到太陽的一半距離)。因此會是1年來用業餘望遠鏡對火星觀測得到最好效果的時候。火星與天上另外兩個最亮的光源形成一個三角形使觀測變得更容易:他們是環狀行星土星,還有星宿二(天蠍座中一顆明亮的恆星)。想要獲得更多用肉眼在天上定位火星的幫助,請查看有用的尋星圖。
  • 火星上的網狀溝壑,能否證明曾經有過河流?科學家的解釋令人失望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場「火星競賽」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有的國家的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路上,有的國家的火星探測器也已經整裝待發,火星探索也逐漸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或者是否曾經存在過生命,這也許是人們對於火星最感興趣的問題了。在確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之前,我們得先確定火星上是否有水,畢竟水是生命之源。
  • NASA好奇號又有重磅發現:火星鹹水湖確實存在,生命可能隱藏其中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一聽到火星這個名詞,我們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會浮現出一個燃著的火球,透露著荒涼的棲息。這裡可能有生命存在嗎?日前,美國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Curiosity Rover)有了一個重磅發現:在火星上找到了第一個鹹水湖!
  • 火星上的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兩項研究表明,巨大的地下水儲量會周期性地上升到地表。」火星帕利基爾隕石坑壁上的坡紋表明,火星表面有季節性的液態水滲漏。他補充說,一種可能性是,火星冰蓋的二氧化碳蒸發的變化,或其他導致氣候變暖的氣體(如甲烷或水蒸氣)的周期性增加,推動了氣候變暖周期。「最終,大部分的液態水會流失到太空,或者被困在火星的兩極。但有些可能已經轉入地下,很可能仍留在深層含水層中,比如眾所周知的位於地球撒哈拉沙漠地下的含水層。」
  • 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木衛二上存在生命,其形態可能與地球完全不同
    根據最近50年的研究成果,科學家現在相信,在太陽系內部的其他星球上,很可能存在某種形式的生命,這其中,最大的熱門候選地就是木星的衛星木衛二歐羅巴和土星的衛星土衛二,而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如果在木衛二或者土衛二上發現生命,那麼,其形態很可能與地球生命完全不同。
  • 曾經有海洋的火星,水都去哪了?
    作者:佰思科學 | 沈東旭 邱亞明 很多科學家認為,在久遠的過去,火星表面有液態水。最近通過對一顆火星隕石的研究表明,在火星形成9千萬年之後,火星表面就可能有液態水。早期的火星很可能溫暖溼潤,那時的火星上也像今天的地球那樣,有海洋、湖泊與河流。
  • 火星是沙漠行星?研究稱,古代火星在地下深處至少有2個水庫
    這一發現表明,與地球不同,火星可能沒有一個巨大的地下巖漿海洋環繞著整個星球。亞利桑那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傑西卡·巴恩斯解釋說:「許多人一直試圖弄清火星的水史。「水是從哪裡來的?」它在火星的地殼(表面)裡有多長時間?火星內部的水從何而來?水能告訴我們火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嗎?」
  • 對於火星而言,「衝日」意味著什麼?
    火星與天上另外兩個最亮的光源形成一個三角形使觀測變得更容易:他們是環狀行星土星,還有星宿二(天蠍座中一顆明亮的恆星)。想要獲得更多用肉眼在天上定位火星的幫助,請查看有用的尋星圖。
  • 火星地殼是一個「夾心蛋糕」,竟然有三層「夾心」,地殼非常薄
    2018年11月在火星實現「軟著陸」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近日又傳回了好消息,NASA方面的科學家表示,洞察號如願以償獲取到了火星的內部結構數據,通過數據顯示,火星的地殼一共有三層,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夾心蛋糕」一般。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日的《科學》雜誌上。
  • 火星曾經或是「世外桃源」:還發生過特大洪水
    火星作為類地行星和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一直是天文學家們研究的熱點,甚至有移民火星的想法。因此,尋找火星是上面的水源也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據外媒報導,雖然現在的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隕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但曾經它可能是一個適宜居住的星球,甚至還發生過特大洪水。
  • 國際最新研究:太陽系矮行星穀神星是一個海洋世界
    中新社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作為太陽系小行星帶中已知最大的天體,矮行星穀神星最新被探測研究發現是一個海洋世界。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自然-地球科學》《自然-通訊》最新集中發表7篇有關「黎明號」(Dawn)探測器近探穀神星的行星科學研究論文稱,「黎明號」任務對穀神星的第二次延長觀測結果顯示,穀神星是一個海洋世界,並且在最近的過去可能地質活動活躍,這為這顆矮行星的歷史和形成提供了進一步認知。
  • 科學:新的分析表明,火星上形成土丘的是風,而不是水
    導語:研究人員認為,這個被稱為夏普山的土堆很可能是強風把塵土和沙子吹進土堆所在的火山口時形成的。一項對火星土丘特徵的分析表明,科學家懷疑火星土丘大約3.5英裡高,保留了一個巨大湖泊的證據,這可能是由於火星以塵埃為主的大氣形成的。
  • 最新研究:火星表面泥漿流動或類似地球熔巖流
    自然科研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在線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研究發現,泥漿在火星表面低壓低溫條件下的流動行為,可能類似於地球上的熔巖流。研究人員稱,火星表面分布著成千上萬的火山樣地貌,上面還有類似熔巖的流體,有些被認為來自於巖漿的火山作用。這些地貌多見於被沉積物覆蓋的地形,這些地方曾被認為存放有古洪水,而溼沉積被快速掩埋可能導致沉積火山作用。不過,此前尚不清楚泥漿在火星上會如何流動。
  • 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火星曾存在巨大溫暖的鹹水湖,簡直是生命之源
    的確,火星表面遍布著火山、峽谷以及隕石坑,紅色的土壤遍布火星表面,而且還是不是颳起巨大的沙塵暴。然而,這顆行星確實與地球最為相似的一顆行星。它的大氣活動頻繁,距離太陽的位置和地球比起來也比較合適,研究也曾發現早期的火星也曾溫暖潮溼,氣候和地球極為相似。那麼火星真的有生命存在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