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高盧人(上)
高盧人(Gaul),其實就是凱爾特人(Celts),是當時歐洲的三大蠻族之一,另兩個是北歐的日耳曼人(Germani)和東歐的斯拉夫人(Slavs)。所謂的「蠻族」,這是希臘、羅馬以世界文明的中心自詡,對其他民族的一種蔑稱。凱爾特人的文化是很有自己的特點的,在其他民族尚處於青銅時代時,他們已經使用鐵器了;他們的部落結構是以祭司、騎士為核心,社會組織也是很完善的;他們有著自己的宗教信仰——「德魯伊教」(Druid),這是在基督教之前,歐洲人普遍信仰的一種宗教,主要的教義就是崇拜自然——日月星辰,高山大地;他們在橡樹林中舉行儀式,女祭司手持金鐮刀,砍下樹上的果子,向自然祭拜。有學者認為,英國著名的「巨石陣」(Stonehenge)就是古代德魯伊教的祭祀場所。
公元前5世紀,凱爾特人佔據了今天的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士等地,形成了很大的部落聯盟。
「高盧人」,這是羅馬人給他們起的名字,帶有貶義,拉丁文的意思就是「雄雞」,譏諷他們像公雞似的面紅耳赤大喊大叫。但高盧人對這個綽號倒挺滿意,一唱雄雞天下白嘛,體現了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也就欣然笑納了。到了中世紀,他們的後人——即法蘭西人,乾脆將公雞圖案繪到了王族的紋章上。到了近代,拿破崙想拿雄鷹替代公雞,但也沒能拗過兩千多年的文化認同,這樣,「高盧雄雞」也就成了法蘭西民族的圖騰了。
公元前5-4世紀,高盧人翻越了阿爾卑斯山,在義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Po River)居住。公元前390年,高盧王布倫努斯(Brennus)首先就向鄰邦克魯西發動了戰爭。克魯西就向羅馬求援,於是,羅馬派出了使者前往高盧人的大營勸和。
使者問道:為何侵犯克魯西?布倫努斯答道:我們人多地少,他們地廣人稀,調劑一點給我們高盧人,有何不可?使者說道,土地是祖先傳給子孫的,你們強搶是何道理?布倫努斯說:少廢話,你們羅馬人不也是和周邊的鄰邦打個沒完沒了?我們高盧人和克魯西的戰事,關你們羅馬什麼鳥事?
使者氣鼓鼓的回到了克魯西,克魯西王見調解無望,只好率軍出城準備與高盧人決戰。
孰料,羅馬使者是個正義感爆棚的二桿子,在兩軍對壘之際,他忘了自己使者的中立身份,竟然縱馬直撲高盧人,手起刀落,砍下了一個高盧小隊長的腦袋。
布倫努斯且驚且怒,這是啥規矩?羅馬人的外交官竟然和對方是一夥的?布倫努斯趕緊鳴金收兵,告訴克魯西王,不打了!我們的敵人是羅馬,不是你們,拜拜了您吶。
高盧人集合大軍,掉頭就向羅馬殺奔而去。
此時的羅馬正處於一個權力真空期。
這個時期,羅馬有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卡米盧斯(Camils),卡米盧斯的歷史地位非常高,被後人譽為繼開國者羅慕路斯之後的第二位國父。他多次被推舉為「狄克推多」(獨裁官),這是一個在戰爭時期執掌一切權力的最高軍政職務,每屆任期6個月。
卡米盧斯在對外戰爭中,既有高超的兵家素養,又有高貴的人文情懷。在一次和鄰國的作戰中,鄰國的一個教書先生做了叛徒,他把他的那些學生——多是該國貴族的孩子給拐騙到了羅馬的軍營,教師向卡米盧斯邀功,建議卡米盧斯以這些貴族孩子做人質,迫使對方投降。卡米盧斯大怒,如此人渣,何以為人師表?他命人將該教師捆綁起來,讓孩子們拿著棍棒把這個出賣自己的老師一步一棍的趕回了城裡。
被圍的貴族們發現孩子被教師給拐到了敵營,且驚且怒,母親們更是嚎啕大哭。正在手足無措之際,卻發現一群孩子綁著教師,提著棍子把他打回了城裡。此事轟動了全城,卡米盧斯的義舉也感動了大家,於是,派出使者,向卡米盧斯投誠,這個王國也併入了羅馬。
但是,戰爭結束後,卡米盧斯卻遭到了「保民官」(Tribiue)的彈劾,他們誣指卡米盧斯貪汙戰利品,在暴民的起鬨下,卡米盧斯被流放了。
高盧人浩浩蕩蕩開往羅馬之際,羅馬正處於這樣一個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
自以為是的保民官過起了將軍的癮,他湊集了一群無業游民,開出城去與高盧人對陣。但毫無作戰經驗的保民官和那些無業游民哪裡是高盧人的對手。羅馬幾乎全軍覆沒,保民官被殺,潰敗了的羅馬士兵四處逃散,羅馬城已經毫無設防能力,高盧人兵臨城下。
元老院召開緊急會議,將神廟供奉的神祗以及國庫財產全部撤退到羅馬全城的制高點——卡比託山(Capitoline Hill),募集精壯兵勇守衛住這座羅馬城的聖山;立刻派人去找流放中的卡米盧斯,請他回國擔任獨裁官挽救羅馬。至於那些德高望重的元老院貴族,他們認為,國破家亡之際,王公貴族死社稷是他們的職責和本分,除一部分元老上山主持大局,其餘人拒絕撤離。他們換上簇新的「託袈」(Toga,即羅馬貴族衣袍),拄著象牙手杖,集體走進羅馬廣場,鎮靜的坐下,等候著高盧人的到來。
高盧人到了空無一人的羅馬城下,他們看著敞開的城門,狐疑不決。布倫努斯先是派出偵察小隊進城,待發現羅馬確是座空城,就指揮大軍殺進了羅馬。羅馬建城350年,城池首次陷落。
(未完待續)
高盧人
《卡米盧斯》銅像,羅馬獨裁官,公元前4世紀
《被捆綁的叛徒教師》 普桑(法)1637年
高盧人在橡樹林舉行「德魯伊教」獻祭儀式——歌劇《諾爾瑪》劇照
《高盧雄雞》 法國波爾多梅花廣場(丹克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