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高盧人(上)—文字版

2021-02-13 松濤說史

            9.高盧人(上)


高盧人(Gaul),其實就是凱爾特人(Celts),是當時歐洲的三大蠻族之一,另兩個是北歐的日耳曼人(Germani)和東歐的斯拉夫人(Slavs)。所謂的「蠻族」,這是希臘、羅馬以世界文明的中心自詡,對其他民族的一種蔑稱。凱爾特人的文化是很有自己的特點的,在其他民族尚處於青銅時代時,他們已經使用鐵器了;他們的部落結構是以祭司、騎士為核心,社會組織也是很完善的;他們有著自己的宗教信仰——「德魯伊教」(Druid),這是在基督教之前,歐洲人普遍信仰的一種宗教,主要的教義就是崇拜自然——日月星辰,高山大地;他們在橡樹林中舉行儀式,女祭司手持金鐮刀,砍下樹上的果子,向自然祭拜。有學者認為,英國著名的「巨石陣」(Stonehenge)就是古代德魯伊教的祭祀場所。

公元前5世紀,凱爾特人佔據了今天的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士等地,形成了很大的部落聯盟。

「高盧人」,這是羅馬人給他們起的名字,帶有貶義,拉丁文的意思就是「雄雞」,譏諷他們像公雞似的面紅耳赤大喊大叫。但高盧人對這個綽號倒挺滿意,一唱雄雞天下白嘛,體現了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也就欣然笑納了。到了中世紀,他們的後人——即法蘭西人,乾脆將公雞圖案繪到了王族的紋章上。到了近代,拿破崙想拿雄鷹替代公雞,但也沒能拗過兩千多年的文化認同,這樣,「高盧雄雞」也就成了法蘭西民族的圖騰了。

公元前5-4世紀,高盧人翻越了阿爾卑斯山,在義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Po River)居住。公元前390年,高盧王布倫努斯(Brennus)首先就向鄰邦克魯西發動了戰爭。克魯西就向羅馬求援,於是,羅馬派出了使者前往高盧人的大營勸和。

使者問道:為何侵犯克魯西?布倫努斯答道:我們人多地少,他們地廣人稀,調劑一點給我們高盧人,有何不可?使者說道,土地是祖先傳給子孫的,你們強搶是何道理?布倫努斯說:少廢話,你們羅馬人不也是和周邊的鄰邦打個沒完沒了?我們高盧人和克魯西的戰事,關你們羅馬什麼鳥事?

使者氣鼓鼓的回到了克魯西,克魯西王見調解無望,只好率軍出城準備與高盧人決戰。

孰料,羅馬使者是個正義感爆棚的二桿子,在兩軍對壘之際,他忘了自己使者的中立身份,竟然縱馬直撲高盧人,手起刀落,砍下了一個高盧小隊長的腦袋。

布倫努斯且驚且怒,這是啥規矩?羅馬人的外交官竟然和對方是一夥的?布倫努斯趕緊鳴金收兵,告訴克魯西王,不打了!我們的敵人是羅馬,不是你們,拜拜了您吶。

高盧人集合大軍,掉頭就向羅馬殺奔而去。

此時的羅馬正處於一個權力真空期。

這個時期,羅馬有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卡米盧斯(Camils),卡米盧斯的歷史地位非常高,被後人譽為繼開國者羅慕路斯之後的第二位國父。他多次被推舉為「狄克推多」(獨裁官),這是一個在戰爭時期執掌一切權力的最高軍政職務,每屆任期6個月。

卡米盧斯在對外戰爭中,既有高超的兵家素養,又有高貴的人文情懷。在一次和鄰國的作戰中,鄰國的一個教書先生做了叛徒,他把他的那些學生——多是該國貴族的孩子給拐騙到了羅馬的軍營,教師向卡米盧斯邀功,建議卡米盧斯以這些貴族孩子做人質,迫使對方投降。卡米盧斯大怒,如此人渣,何以為人師表?他命人將該教師捆綁起來,讓孩子們拿著棍棒把這個出賣自己的老師一步一棍的趕回了城裡。

被圍的貴族們發現孩子被教師給拐到了敵營,且驚且怒,母親們更是嚎啕大哭。正在手足無措之際,卻發現一群孩子綁著教師,提著棍子把他打回了城裡。此事轟動了全城,卡米盧斯的義舉也感動了大家,於是,派出使者,向卡米盧斯投誠,這個王國也併入了羅馬。

但是,戰爭結束後,卡米盧斯卻遭到了「保民官」(Tribiue)的彈劾,他們誣指卡米盧斯貪汙戰利品,在暴民的起鬨下,卡米盧斯被流放了。

高盧人浩浩蕩蕩開往羅馬之際,羅馬正處於這樣一個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

自以為是的保民官過起了將軍的癮,他湊集了一群無業游民,開出城去與高盧人對陣。但毫無作戰經驗的保民官和那些無業游民哪裡是高盧人的對手。羅馬幾乎全軍覆沒,保民官被殺,潰敗了的羅馬士兵四處逃散,羅馬城已經毫無設防能力,高盧人兵臨城下。

元老院召開緊急會議,將神廟供奉的神祗以及國庫財產全部撤退到羅馬全城的制高點——卡比託山(Capitoline Hill),募集精壯兵勇守衛住這座羅馬城的聖山;立刻派人去找流放中的卡米盧斯,請他回國擔任獨裁官挽救羅馬。至於那些德高望重的元老院貴族,他們認為,國破家亡之際,王公貴族死社稷是他們的職責和本分,除一部分元老上山主持大局,其餘人拒絕撤離。他們換上簇新的「託袈」(Toga,即羅馬貴族衣袍),拄著象牙手杖,集體走進羅馬廣場,鎮靜的坐下,等候著高盧人的到來。

高盧人到了空無一人的羅馬城下,他們看著敞開的城門,狐疑不決。布倫努斯先是派出偵察小隊進城,待發現羅馬確是座空城,就指揮大軍殺進了羅馬。羅馬建城350年,城池首次陷落。

 

(未完待續)

高盧人

《卡米盧斯》銅像,羅馬獨裁官,公元前4世紀


《被捆綁的叛徒教師》 普桑(法)1637年





高盧人在橡樹林舉行「德魯伊教」獻祭儀式——歌劇《諾爾瑪》劇照


《高盧雄雞》 法國波爾多梅花廣場(丹克雷攝)


相關焦點

  • 高盧戰爭:凱撒利用高盧人自己的手徵服了高盧
    公元前一世紀,高盧人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稱比爾格人,一部分是赫爾維提亞人,另一部分是凱爾特人。由於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這三部分人分別處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上。比爾格人處在氏族社會階段,氏族內部沒有出現貧富分化現象,由人民大會決定全氏族的大事。凱爾特人和赫爾維提亞人處在氏族社會解體時期,氏族貴族主持一切事務,霸佔公有土地,剝削廣大平民。
  • 六邊形的法國,其祖先是高盧人、羅馬人還是日耳曼人?
    其實,高盧人就是凱爾特人,凱爾特人是希臘人對當時法國人的稱呼,高盧人是羅馬人對當時法國人的稱呼,當時的法國地區也被稱為高盧。2、凱撒徵服高盧和高盧的羅馬化公元前58-前49年,凱撒用了9年的時間,通過八次遠徵,最終徵服了高盧,將整個法國納入了羅馬共和國的版圖。
  • 六邊形的法國,其祖先是高盧人、羅馬人還是日耳曼人?
    其實,高盧人就是凱爾特人,凱爾特人是希臘人對當時法國人的稱呼,高盧人是羅馬人對當時法國人的稱呼,當時的法國地區也被稱為高盧。2、凱撒徵服高盧和高盧的羅馬化公元前58-前49年,凱撒用了9年的時間,通過八次遠徵,最終徵服了高盧,將整個法國納入了羅馬共和國的版圖。
  • 去高盧,跟隨愷撒上戰場
    愷撒在《高盧戰記》中開門見山地介紹了兩千多年前的高盧:「全高盧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比利時人住的地方;第二是阿奎塔尼亞人住的地方;第三是高盧人住的地方。他們稱為凱爾特人,我們稱為高盧人。」公元前1世紀的高盧雖然是羅馬的一個屬省,但其落後程度卻令人瞠目:森林、沼澤、河川佔了比耕地要多得多的面積,大多為未開發土地。
  • 他沒有向高盧人開戰,是高盧人向他開戰
    阿里奧維斯圖斯對凱撒的要求只用三言兩語一帶而過,卻滔滔不絕吹噓他自己的高貴品質,「他越過萊茵河可不是自作主張,是高盧人派人邀請的,沒有很大的期望和巨大的回報,他才不會離開自己的家和族人呢。現在他在高盧定居,是高盧人自己授予給他的權利。
  • 周渝:去高盧,跟隨愷撒上戰場
    愷撒在《高盧戰記》中開門見山地介紹了兩千多年前的高盧:「全高盧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比利時人住的地方;第二是阿奎塔尼亞人住的地方;第三是高盧人住的地方。他們稱為凱爾特人,我們稱為高盧人。」公元前1世紀的高盧雖然是羅馬的一個屬省,但其落後程度卻令人瞠目:森林、沼澤、河川佔了比耕地要多得多的面積,大多為未開發土地。
  • 所謂的高盧血統,最早其實是羅馬徵服的蠻族
    ,羅馬人也從義大利半島上興起了。但是從戰術上講,高盧人反抗羅馬人的鬥爭在不斷持續著,這讓羅馬當局非常頭疼。公元前58年,一個叫愷撒的羅馬總督來到高盧之後,高盧就將徹底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愷撒是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意圖通過徵服整個高盧,來實現自己絕對的政治權威和軍事權威。所以當他來到高盧後不久,就準備發動對高盧的戰爭。
  • 【杏園讀史】劉軒:「史學家」凱撒的「歷史著作」《高盧戰記》 ——《高盧戰記》書評
    第一卷(公元前58年)介紹高盧概況,日耳曼人對高盧的進攻,愷撒的反擊以及日耳曼人在維松提奧被戰敗;第二卷至第六卷分別敘述凱撒同高盧諸部族的衝突和戰爭以及對不列顛的兩次遠徵;第七卷(公元前52年)記述高盧人利用義大利的內亂發動大規模騷亂,凱撒自義大利重赴高盧,加以平定,最後攻克克阿萊西亞並俘獲其領袖維爾琴革託裡克斯。
  • 西方史:論高盧人與義大利人獨立的過程
    高盧人意欲脫離,義大利人也策劃著國家獨立。民心不一,同室操戈。歐洲大陸風起雲湧,手足相殘,一片混亂。查理大帝的三個孫子在高盧相爭不下,一個率領著高盧和法蘭克萬千人馬,一個同義大利人同仇敵愾,一個則代表條頓和斯拉夫人。三位愷撒子孫的相爭只是各族人民之間混戰的一個縮影,戰爭持續時間之久可想而知。
  • 三色旗和高盧雄雞
    近年來,國際史學界流行新文化史,象徵符號也成為吸引人的研究對象,法國國家的象徵符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法國國家的象徵物中,三色旗與高盧雄雞最為突出,並出現在各種場合。但這兩種象徵物的歷史發展卻大相逕庭,具有各自鮮明的特點。
  • 法國隊為啥是高盧雄雞?
    看上面的地圖,我們知道了高盧的大概區域,包含今日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北部、荷蘭南部、瑞士西部和德國南部萊茵河西岸,泛指阿爾卑斯山到盧比孔河流域周邊區域。公元前6世紀時,高盧的主要居民為凱爾特人,羅馬人。
  • 凱撒有多殘忍,擊敗高盧,今天我們來講一下凱撒徵服高盧的故事
    正是因為如此,大手筆花錢的凱撒決定對高盧人開刀,當然除了錢以外,凱撒出兵的理由就是羅馬人對高盧人的偏見了。公元前五十八年,凱撒第一次出兵高盧,當時高盧南部基本上被羅馬人同化,北部的高盧還處於未開化的狀態,只是表面上承認羅馬的宗主地位。
  • 法國隊為啥是高盧雄雞?
    看上面的地圖,我們知道了高盧的大概區域,包含今日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北部、荷蘭南部、瑞士西部和德國南部萊茵河西岸,泛指阿爾卑斯山到盧比孔河流域周邊區域。公元前6世紀時,高盧的主要居民為凱爾特人,羅馬人。
  • 高盧戰記譯箋·第一卷 譯者弁言 解題
    [凱撒]還留下了關乎他自己事功的《高盧戰記》以及涉及龐培的《內戰記》。由於《亞歷山大裡亞戰記》、《阿非利加戰記》與《西班牙戰記》的作者不明,一些人就認為是歐璞皮烏斯,另一些人認為是希爾提烏斯——那位還(etiam)補寫了《高盧戰記》未完成的末卷的人。
  • 高盧人的南侵給義大利帶去了空前的浩劫
    高盧人的南侵給義大利帶去了空前的浩劫。義大利半島上,不管是埃特魯斯坎人還是羅馬人都遭到了侵略者的大肆掠奪。公元前390年,羅馬城被高盧人攻破,最後還在堅守的只有朱庇特神殿所在的城堡了。據野史記載,高盧人曾經想趁夜偷襲朱庇特神殿城堡,可是一群被驚嚇得嘎嘎大叫的鵝讓他們功虧一簣。
  • 顧枝鷹:《高盧戰記譯箋·第一卷》書摘
    《高盧戰記譯箋·第一卷》,顧枝鷹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版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跳轉至購買連結 下面給出的是第1章的箋注拉丁原文、譯文以及箋註: Gallia est omnisdivisa
  • 凱撒徵服高盧時殲滅一百萬人,並讓士兵任意處置十萬女俘虜
    古羅馬時期(前1世紀)的高盧地區包括現在的義大利南部、法國、德國、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瑞士的一部分,居住的主要是高盧的各個部落,總人數約300萬人。 前60年,凱撒在西班牙總督任上回到羅馬,與克拉蘇、龐貝結成秘密軍事同盟,被稱作「前三頭同盟」,凱撒獲得執政官,他深知要想與克拉蘇、龐貝爭雄,必須掌握大量的軍隊和海量的資源財富。
  • 羅馬帝國興衰史 圖拉真遠徵帕提亞 高盧戰記 帝國疆域擴張
    (這裡拿的是本系列遊戲的盒裝擴展版封面圖,因為BGG上盒裝版封面圖太小了,不得已)說到古羅馬題材的戰棋,個位玩家可能會想到GBoH系列的SPQR,卡驅的羅馬對迦太基亦或是哥倫比亞的暗刻凱撒,而大部分羅馬題材的作品有一個共同點便是主要都是共和國時期的題材,當然這也和羅馬共和國時期無數的對外戰爭和衝突更容易取材和精彩戰例有關。
  • 《高盧英雄歷險記:魔法藥水的秘密》帕諾萬能克斯尋徒環遊記
    這部電影的主要情節基本上完全在意料之中:常規角色陣容不變,只換了新的反派角色——古怪的羅馬參議員湯姆克魯斯和挖帕諾萬能克斯牆腳的邪惡祭司硫磺克斯;還是同樣的套路情節,例如奧貝裡克斯吃野豬、高盧人日常吵鬧亂鬥、可憐的羅馬士兵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喝了魔法藥水的高盧人橫掃蹂躪。故事情節很簡單。
  • 兵臨羅馬城,掃蕩希臘半島,曾經不可一世的高盧人有多牛?
    說起法國,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高盧雄雞,那為什麼大家喜歡用高盧來代替法國呢?其實這個稱謂是古希臘人給他們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