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
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江西婺源龍尾硯。
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紙(安徽省南部涇縣)、端硯(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
文房四寶的起源
中國書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筆、墨、紙、硯演變而來的,人們通常把它們稱為「文房四寶」,大致是說它們是文人書房中必備的四件寶貝。因為中國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書,或能畫,或既能書又能畫的,是離不開筆墨紙硯這四件寶貝的。
"文房"之名,起於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公元 420-- 589年),專指文人書房而言,以筆、墨、紙、硯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們譽為「文房四寶」。文房用具除四寶以外,還有筆筒、筆架、墨床、墨盒、臂擱、筆洗、書鎮、水丞、水勺、硯滴、硯匣、印泥、印盒、裁刀、圖章、捲筒等等,也都是書房中的必備之品。
文房四寶的價值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寶多為清代名師所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藝精美,代表了我國數千年來文房用具的發展水平和能工巧匠們的創造智慧與藝術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寶。
「文房四寶」不僅是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的文具用品,也是融繪畫、書法、雕刻、裝飾等為一體的藝術品。在2007年,中國科學院科技史所、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筆墨紙硯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林林總總的筆類製品中,毛筆可算是中國獨有的品類了。傳統的毛筆不但是古人必備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達中華書法、繪畫的特殊韻味上具有與眾不同的魅力。不過由於毛筆易損,不好保存,故留傳至今的古筆實屬鳳毛麟角。
湖筆
湖筆產於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善璉古屬湖州府,故稱湖筆。湖筆自元代以後取代了宣筆的地位,分羊毫、狼毫、紫毫、兼亳四大類、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點。湖筆選料嚴格,如羊毫主要選用山羊腋下毛,所取毫料須多曬,除去汙垢,然後根據毫料扁圓、曲直、長短、有無鋒穎等特點,浸於水中進行分類組合,一般要經過浸、拔、並、梳等70餘道工序。被譽為「筆中之冠」。徽墨
徵墨是以松煙、桐油煙、漆煙、膠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的一種主要供傳統書法、繪畫使用的特種顏料,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墨經點菸、和料、壓磨、晾乾、挫邊、描金、裝盒等工序精製而成。成品具有色澤黑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舔筆不膠、經久不褪、馨香濃鬱、防蛀防蟲等特點,是書畫藝術的珍品。徽墨有高、中、低三種規格。高檔墨有超頂漆煙、桐油煙、特級松煙等。宣紙
宣紙產於安徽南部涇縣,因歷史上屬宣州府,故名。宣紙最早於唐代,它的原料是青檀皮。清代才摻和稻草,改變了用料比例。宣紙分生熟兩種,生宣漬水滲化,作寫意畫最好,熟宣經過膠礬浸染,不滲化,宜於工筆,細描細寫,為書畫最理想的用紙。宣紙具有紙質柔韌、潔白平滑、細膩勻整、不起皺、不掉毛、不怕舒捲、抗老化、久不變色、不蛀不腐、卷折無損等特點,便於收藏,有「紙壽千年」之說法。端硯
產於廣東省肇慶市,因隋在肇慶設端州府,所以稱端硯。端石是種水層巖,開採於唐,宋代已為世人所重視,其特點是石質細、易發墨、墨汁細稠而不滯、不易乾涸。端石以紫色為主,名貴的石品有青花、魚腦凍、蕉葉白、蘇青、冰紋等。端硯貴有石眼,它是天然生長在硯石上的石核形狀的眼,人們利用石眼花紋牒刻的硯臺尤為名貴,有「端石一斤,價值千金」之說。端石塊大的不多,故多隨形雕刻,追求氣韻。端硯與歙硯、洮河硯、澄泥硯被譽為中國的四大名硯。
END
文章轉自網絡,侵權告知,第一時間刪除,謝謝。
進導遊備考群,請加微信:dyldq888 加微信後,發「2019年導遊備考」,拉進群交流學習
2019導考在線題庫,請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