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5道美味的小吃,我最喜歡蠔烙,你呢?

2020-12-20 風起之時的心花

1、蠔烙:蠔烙(潮汕話為o lua,潮汕話屬閩南語方言,o對應的字是"蚵",所以潮汕也沿用了這個字)是廣東省潮汕地方特色小食,臺灣地區稱為蚵仔煎,外地人來潮汕總要嘗一嘗這-美食。在潮汕城市鄉村小市集,常有這種小店或擺攤小販。這種蠔烙,是用地瓜粉溶於水,拌蔥珠,在一個平底的鐵鍋上煎,加上海蠣,再下蛋花,取起蘸魚露吃。牡蠣,又稱蠔、生蠔(粵語地區)、蚵仔(閩南語系地區),別稱海蠣子、蠣黃、蠔白、青蚵、牡蛤、蠣蛤、硴等,屬軟體動物門雙殼綱。在中醫藥方中的"牡蠣",指的是牡蠣殼。牡蠣產於海水或鹹淡水交界處,以食浮遊生物為生。蠔烙的傳統做法是,先熱鼎落油,放下蔥花炒出香味,再把生粉水均勻地倒下,煎成圓餅形,約有一公分厚,至生粉水剛熟成形,即把蛋漿均勻淋上,再在上面放蠔(用粉水上漿)、臘肉丁等,略煎,用鍋鏟切成四角,從鼎邊再落朥,翻過來繼續煎至外香脆,內嫩滑。"蠔烙"的醬碟是沙茶加魚露。

2、糖油粑粑:糖油粑粑是湖南長沙市的漢族傳統名吃,糖油粑粑造價便宜,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糖,但其製造工藝精細講究,有特殊的製造過程。它雖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與山珍海味、魚翅熊掌相媲美,但正是因其廉價的身份,它能出入平常百姓家,受到民眾的厚愛,成為民間長吃不厭的小吃。在長沙,不管人的俊美醜惡、身份地位,也不管男女老少,凡是熱愛生活、懂得享受吃的樂趣之人,都有吃糖油粑粑的美妙感受,都對那三毛錢一個的糖油粑粑有特殊感情。早上三個糖油粑粑下肚,可飽一天精神,充沛體力,下午三個糖油粑粑打牙祭,提神飽肚,精神旺盛,糖油粑粑的滋味和作用在長沙人眼裡都是奇妙無窮的。一位長沙人大病一場,在生病的日子裡,他飲食無味,吃什麼吐什麼,家人想盡辦法,都無法讓他有食慾。最後,家人問他想吃什麼,他說就想吃糖油粑粑。當一碗黃嫩嫩、香噴噴的糖油粑粑端到他面前時,他果然就來了胃口,三下五除二就把糖油粑粑吃了個底朝天。以後,他天天堅持不懈的要吃三個糖油粑粑。做法:1、油鍋燒熱,糯米粉搓成餅狀下鍋。 油要多放些。因為又要搓麵團又要煎給粑粑翻身,手忙腳亂,火可以稍小,否則不好掌控。2、翻煎粑粑。注意,不要煎到太老,否則容易爆破。3、待粑粑兩面都呈淺金黃色,將調好的糖汁倒入。糖水和油迅速融合,冒泡。 這一過程要反覆翻拌,讓每個粑粑都均勻沾到糖汁。 粑粑漸漸變軟,著色,油光發亮,看看差不多了,起鍋盛盤。

3、生煎包:生煎包是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及廣東的一種特色傳統小吃,簡稱為生煎,由於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因此在上海生煎包稱生煎饅頭。特點: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散。原為茶樓、老虎灶(開水店)兼營品種。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20世紀30年代後,上海飲食業有了生煎饅頭的專業店,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上海生煎包外皮底部煎得金黃色,上半部撒了一些芝麻、香蔥。聞起來香香的,咬一口滿嘴湯汁,頗受上海人喜愛。成品面白,軟而松,肉餡鮮嫩,中有滷汁,咬嚼時有芝麻及蔥香味,以出鍋熱吃為佳。對它的評價是:"皮薄不破又不焦,二分酵頭靠烘烤,鮮餡湯汁滿口來,底厚焦枯是敗品。"不僅介紹了生煎饅頭的優點,也提醒食客,凡是"底厚焦枯"的可以不買,其至"罷吃"。100多年前,上海的茶館在供應茶水之餘,兼營生煎饅頭。後來,人們在不品茶的時候,也想以"茶點心"作為快餐,代替正餐。順應人們的飲食需求,生煎包子走出茶館,成了"街頭小吃"。隨著需求越來越旺,生煎饅頭的個頭也越來越大,以至由傳統的"一兩四個"變成"一兩一個"。生煎的皮大,餡也大,還包進了滾燙的鮮湯。功夫不到家,不可能煎得滴湯不漏;不會吃或心急的人,一口咬下去,很容易被"生煎"裡的湯燙著。

4、棺材板:棺材板,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雞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開始不稱棺材板,而為雞肝板。據說在三四十年前,臺灣有一位姓許的師傅,他品嘗了一種名叫"雞肝板"的點心後,覺得口味很特別,於是回家研究改良,終於製成了一種令他更加滿意的點心。但如何給這種點心取個新的名字呢?他想來想去沒想出來。有一天,他忽然發現新的點心怎麼看怎麼像棺材,於是就決定命名為"棺材板"。或許由於製作特別、口味特殊,加上名稱的"怪"與"邪",最後這種點心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了"雞肝板",成為臺南至今盛行的獨特小吃。棺材板是臺南市有名的小吃之一。由名喚許六一的先生發明的。有些店家為求吉利,將其改稱為官財板。棺材板的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雞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開始不稱棺材板,而為雞肝板。據聞某日,臺灣大學考古隊來到這家點心店品嘗雞肝板。在茶餘飯後,考古隊與許六一先生閒聊之際,一位教授忽然說:"這雞肝板外形很像我們正在挖掘的石板棺呢!"。而生性樂觀開朗的許六一先生聽完後,便爽朗地回答:"那從此我的雞肝板就命名為棺材板吧!"。因此,這個有點聳人聽聞的名號"棺材板"便取代了雞肝板的稱號。而由於形狀和偏甜的口味都很特殊,使得棺材板一炮而紅,遂成臺南著名小吃之一,在沙卡裡巴或赤崁樓附近皆有攤販。但事實上棺材板口味較油膩,銷售以觀光客為大宗,本地人不常食用。

5、土家醬香餅:土家醬香餅,又稱土家香醬餅、湖北醬香餅、恩施醬香餅、武漢醬香餅,簡稱醬香餅或香醬餅,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種特有的小吃,又號稱"中國披薩"。製作材料有麵粉、甜麵醬、郫縣豆瓣醬等土家醬香餅以香、甜、辣、脆為主要特點,它香中有香,甜中帶綿,辣而不燥,外脆裡軟。2009年春在湖北開始流行,現已普及全國各大中小城市。此餅以香、甜、辣、脆為主要特點,它辣而不辛,鹹香鬆脆。在遠古時,每逢豐收過節早才能吃得上,據當地人說:"此餅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受洗後在武當山出家的法號為德福仁波切的僧人,他用多年自製的齋菜及多種藥材和香料秘制而成",凡上武當山的香客品嘗後都回味無窮,讚不絕口,後來此技術不慎流傳,幾百年來以他獨特的口感與風味傳承於土鄉人間,今天它掀開了面紗走出了大山,走進了都市,已成為都市生活不可多得的集色、香、味於一體的獨特的香醬餅大眾口味食品,在很短的時間內暢銷熱賣於全國大中小城市。醬香餅是一種與千層餅外貌相似,但口感和味道有天壤之別的一種新餅,剛推出市場的時候,相當火爆,數十人排隊等候成為一道城市的風景線,其實這是一項陽光工程,主要是考慮到下崗工人和待業青年,以及低收入人群,這種投資小,風險小,回報快,已經讓很多人發財致富起來。

相關焦點

  • 「解密舌尖美味」——蠔烙
    蠔烙By 君夢深藍《舌尖上的中國2》讓全國各族美食都逐一呈現在吃貨們的眼前,對於一個標準的吃貨,不僅僅限於眼睛上的美食中國,尋味並品嘗這些美食才是專業吃貨,如果尋味、品嘗再加上自已親手製作美味,那才算是骨灰級專業吃貨,哈哈……做為一個自稱骨灰級專業吃貨,今天來解密《舌尖上的中國2》第二集心傳裡的《蠔烙》這道海鮮美味。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汕頭蠔烙,是連華少都忍不住流口水的
    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中看到了那汕頭特色小吃蠔烙簡直是讓人流口水了,蠔烙是廣東潮汕地區的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鮮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軟,甚至連豬油都要用本地豬的鬃頭肉煎出來的豬油,製作的每一步驟十分考究。
  • 蠔美味!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火到臺灣的潮汕蠔烙,有這種花式吃法
    提到美食節目,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會是《舌尖上的中國》吧。作為一個吃貨,我可是每集必追的。其中,第二季就介紹了我們大潮汕的「蠔烙」,作為一個潮汕人,別提有多驕傲了。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頗負盛名的潮汕街邊小吃之一。
  • 冬夜裡來一碗蠔烙,舌尖上的享受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讓潮汕地區的美食小吃廣為人傳。今天我們來說說潮汕有名的小吃——蠔烙!蠔烙是廣東省潮汕地方特色小食,臺灣地區稱為蚵仔煎,外地人來潮汕總要嘗嘗這一美食。這種蠔烙,是用地瓜粉溶於水,拌蔥珠,在一個平底的鐵鍋上煎,加上海蠣,再下蛋花,取起蘸魚露吃。煎蠔烙時要講究猛火厚油,才可以確保煎好的蠔烙外酥內嫩;另外,將蠔烙翻面也是技術活,我們找一平底盤,將整個鍋翻面倒下,煎好的蠔烙在底面,重新將盤子反面平倒入鍋中,建議將雞蛋換成鴨蛋,味道會更香。在蠔烙界中,比較有名的是銀屏蠔烙!
  • 舌尖網紅小吃,潮州蠔烙的傳統做法,生蠔的好處,知道越早越好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點擊上面「關注」,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蠔烙是以生蠔、地瓜粉為主料,煎制而成的潮汕地區特色小吃,在臺灣地區也叫蚵仔煎,是著名的舌尖網紅小吃。如果朋友們到潮汕地區旅遊,一定要嘗一嘗這種當地特色小吃。
  • 舌尖上的中國:5道簡單的家常菜,我最喜歡紅燒獅子頭,你呢?
    是中國逢年過節常吃的一道菜,也稱四喜丸子,是取其吉祥之意。這是一道淮揚名菜,有肥有瘦的肉紅潤油亮,配上翠綠青菜掩映,鮮豔的色彩加上撲鼻的香味,光看就引動食慾,醇香味濃的肉塊與汁液,是令人無法抵擋的頂級美味。
  • 潮汕美食數不勝數,這道「蠔烙」,卻是我一直無法忘懷的小吃
    潮汕被認為是廣東上最美味的食物產地。聖母院牛肉以其美味而聞名。然後聖母院火鍋、潮汕牛肉丸等許多食物都受到大家的喜愛。我們不能忘記,潮汕的《蠔烙》是非常受歡迎的小吃,也是美味的海鮮小吃。今天我們帶你去看看。
  • 舌尖上的中國:5道美味的小吃,我最喜歡泉州面線糊,你呢?
    4、圓餅滾上白芝麻。5、平底鍋倒入適量油,待油稍微熱後放入做好的紫薯餅,轉小火慢慢煎,煎一小會兒,翻面繼續煎再翻面煎至兩面金黃即可!2、鍋置旺火上,倒入豬骨湯和用蝦糠煮過的湯汁,澆沸。將精製面線稍捻碎放入沸湯鍋中,加入精鹽、味精調準味。澱粉調水徐徐舀入鍋中,並不停推勺至面線浮起,鍋中湯汁成糊狀即可。3、用餐前可根據各人的口味,加入滷大腸、小腸以及各種熟食品和油條,食用面線糊時撒上胡椒粉、芹菜末、白酒以及滷汁,味道更美。
  • 舌尖上的中國2——蠔烙
    蠔烙By 是甜甜呀看了舌尖上的中國2心傳,口水直流,雖然我也是潮汕人,經常會吃這個。可是還是忍不住流口上,晚上按照裡面的做法做了出來,總算解饞了。這種蠔烙,是用地瓜粉溶於水,拌蔥珠,在一個平底的鐵鍋上煎,加上海蠣,再下蛋花,出鍋可以粘各種醬料吃。原料:蠔、雞蛋、蔥花、香菜末、鹽、白胡椒粉。做法步驟:第1步、選擇新鮮的蠔,洗淨。第2步、倒入蕃薯粉。
  • 這個潮汕澄海的小夥子,靠這道菜出名,登上《舌尖上的中國》
    大家好我是鄉裡人講故事,今天來講一個潮汕汕頭澄海小夥子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叫阿哲,靠一道蠔烙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一起來看看吧。眾所周知,汕頭是粵東沿海城市,改革開放之初的經濟特區之一,澄海是汕頭的下轄區,這裡海產豐富,其海鮮聞名遠近,許多外地食客還有專門坐飛機過來品嘗碼頭附近的海鮮大排檔的美味的呢。
  • 舌尖上的中國:5道美味的小吃,我最喜歡南安板鴨,你呢?
    蹺腳牛肉是樂山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樂山大街小巷中絕對少不了的一道美味,蹺腳牛肉不但湯汁醇厚,味美鮮香,還有驅寒的功效。外地人在樂山吃過了蹺腳牛肉的,無不豎起大拇指。曾經現在楊灣鄉的周村,被稱為殺牛周村,因為當地村民都以殺牛買賣牛肉為生,殺了牛之後,牛雜一般是不要的。後來,有的村民覺得這樣太浪費,就在老石橋畔將牛雜洗淨後切碎就丟到鍋中,加上生薑、辣椒、鹽,煮熟後就吃。慢慢地這道美食也就傳開了。
  • ¥299元|品味「潮州風韻,古城文化」,豪嘆《潮汕牛肉火鍋宴-任吃》+《CCTV舌尖上的中國-銀屏蠔烙》!
    潮汕文化、任吃牛肉、舌尖上的潮汕我對它的評價就是:性價比超高!潮州風韻、古城文化、豪嘆《潮汕牛肉火鍋宴任吃》+《CCTV舌尖上的中國-銀屏蠔烙》二天、仿明代城牆、湘橋奇觀、街巷探幽;★豪嘆之旅:《潮汕牛肉火鍋宴-任吃》+《CCTV舌尖上的中國-銀屏蠔烙》;★特別贈遊:國家級文物景點——韓文公祠。
  • 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看著製作過程就流口水的蠔烙,究竟有多好吃!
    蠔烙外酥內嫩,香氣霸氣厚重!一直以來都是潮汕小吃的名牌,新鮮肥美的蠔不清蒸不炭燒,用來做小吃,還真的是匠心獨運。蠔烙幾乎在潮汕菜大小餐廳都能看見它的身影,可以說是最能代表潮汕美食的一道小吃。一份蠔烙的蠔仔用量足,價格雖然不低,但是特別的做法使得蠔烙外酥裡嫩,肉質肥美,配上一點兒蔥花和魚露,那才是蠔烙的高級美味呀。蠔烙的美味有幾個關鍵,新鮮的蠔、豬油、還有鴨蛋。有的店做蠔烙用雞蛋,有的店用鴨蛋,但是很多人都覺得鴨蛋更香。
  • 這個煎蛋餅,不簡單,上了舌尖上的中國,是潮汕人故土的回憶!
    大家好,潮汕美食名揚天下,小編最近陸續介紹的一些當地知名小吃,陸續獲得了很多網友的點讚,尤其在遠離故鄉的潮汕膠己人中引起了共鳴,平添多了一份鄉愁。想到這裡,突然想起了一個很有名的能夠代表潮汕美食的菜品上過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欄目,這個菜品就是——潮汕蠔烙。《舌尖上的中國》對於吃貨來說,無疑是充滿誘惑與震撼的。誘惑的是美食,震撼的是美食後面深藏的思鄉之情,因此也希望本文能夠喚醒所有在外奮鬥的膠己人思鄉之情和勾起兒童時代的記憶。
  • 舌尖上的中國:5道美味的食物,我最喜歡京都排骨,你呢?
    該菜式起源於江浙菜系的無錫,後傳播至中國各地。因各地習俗不同做法稍有不同,稱謂也有所不同。隨華人流行至世界各地,成為華人知名菜餚之一。 江浙菜以甜味烹調見長,西湖醋魚、東坡肉、無錫排骨都是酸甜做法的代表。京都排骨與無錫排骨接近,類似的做法還有淮揚菜的糖醋排骨。
  • 潮汕蠔仔烙正宗做法,在家就能做出《舌尖上的中國》裡的美味
    蠔仔烙是一道鮮出天際的潮汕名小吃。什麼?沒聽說過?請回去看《舌尖上的中國2》第二集。平心而論,蠔仔烙在潮汕,只能算是眾多名小吃,之一。但是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的播出,使得它的知名度蹭蹭蹭地漲。當然,地道的蠔仔烙也真的很好吃,如果有前往潮汕旅遊的朋友,可以挑幾家店去打個卡,例如比較有名的汕頭西天巷蠔烙,很老的小店,主打傳統的蠔烙,但就餐環境嘛….另外就是舌尖裡面提到的銀屏蠔烙,這裡的蠔烙除了蠔仔外,還會加些創新的食材。
  • 《舌尖2》推薦的銀屏蠔烙登陸深圳啦,各路饕客快來圍觀
    2014年,央視《舌尖上的中國》2,在《心傳》一集中講述的那些已消失或者即將消失的民間美味裡就有「百年銀屏」的家傳蠔烙。(▲舌尖上的中國2心傳:百年銀屏蠔烙)故事裡的主人公阿哲,為了家人為了家傳的手藝,大學畢業後他毅然接過傳承近百年的老鼎煎起了蠔烙
  • 圖文詳解蠔烙的做法,比《舌尖上的中國》介紹的那家好吃許多
    《舌尖上的中國》介紹過汕頭澄海的銀屏蠔烙,店主發了大財,但是前往的人紛紛打呼上當,究其原因,應該是求速度而丟了質量罷。其實煎蠔烙一點都不難,除了選料,只要注意四個要點:第一厚朥(重豬油),第二猛火,第三好魚露,第四,地瓜粉和蠔的比例,即可煎出正宗好吃的汕頭蠔烙。
  • 舌尖上的中國:5道簡單又好吃的菜,我最喜歡糯米雞,你呢?
    1、紅燒魚塊:紅燒魚塊屬於滬菜,後廣泛流傳至全國,成為一道老百姓飯桌上的家常菜。紅燒魚塊一般以草魚為原料製作,配上少許幹辣椒,醬油烹飪,鮮香味美。草魚又稱鯇魚,與青魚,鱅魚,鰱魚並稱中國四大淡水魚。草魚以草為食,故紅燒魚塊北方飼養草魚也較多。
  • 上過舌尖上中國2的潮汕百年老字號粿條,原來是這樣
    粿條作為潮汕著名小吃,一年四季 一天三餐都有人在吃它,而且更有人天天必吃。想做出美味的粿條湯,必須粿條要鮮滑 湯底要香濃 牛肉要好!這樣才能做出一碗讓人無法忘懷的潮汕粿條湯。曾經還因為店裡的特色蠔烙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在萬象城二樓剛開業我們這群愛吃的人就聞風而動前往一探究竟。店裡位置不多,剛開業需要排隊。整間店給人一種簡潔樸實的風格,出來座位以外的區域都是加工製作區,大家可以親眼目睹整個加工製作的過程,讓人更加放心食用。極鮮牛肉牛筋牛丸粿是店裡必點的粿條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