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安板鴨:南安板鴨是江西著名傳統特產,與福建建甌板鴨、江蘇南京板鴨、四川建昌板鴨並列中國傳統四大板鴨之一。南安板鴨歷史悠久,距今500多年,並於1911年獲得巴拿馬世界博覽會金獎。南安板鴨外形美觀,皮色奶白、瘦肉醬色,肉嫩骨脆,尾油豐滿、味香可口,是腊味中的上品。南安板鴨[系地方土特產品 , 原名"泡醃",始產於明朝江西布政使北道南安府方屋塘(今大餘縣城東門外),至今已五百餘年歷史,大餘縣民間仍沼用此名. 一九零五年成為商品銷往香港、澳門,並轉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為東南亞各國之席上嘉餚,饋親友之珍品,頗受東南亞各國歡迎。一九八零年註冊"南安"為商標,故名南安板鴨。因始產於明朝萬曆年間江西布政使嶺北道南安府而得名,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為中國板鴨發源地,傳統秘制工藝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南安板鴨享譽中外,經久不衰。以肉質肥嫩的大餘麻鴨做成的南安板鴨,曾獲一九二一年巴拿馬世界博覽會銀獎。一九八一年、一九八五年、一九八九年、一九九三年連續四屆獲江西省優質產品獎,一九八六年獲部優及國家銀質獎,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1995年、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2015年連續七屆獲江西省著名商標,2006年獲江西名牌產品,2006年6月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2008年被評為江西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2010年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南安板鴨被中國食品總公司編入《家禽與傳統禽製品》一書,列入全國傳統醃製品四大板鴨(江西南安板鴨、福建建甌板鴨、江蘇南京板鴨、四川建昌板鴨)之一。南安板鴨被譽為"臘中之王"的美譽,南安板鴨是江南、尤其是贛南的食中珍饈和旅遊名品。
2、翹腳牛肉:蹺腳牛肉是四川樂山的傳統名吃。百年歷史,三代演變。蹺腳牛肉湯鍋已成為樂山源遠流長的地方名食。它的散寒止咳的藥膳功能,"以髒補髒"的中醫原理,大大提升了這道地方名食的品味和檔次。蹺腳牛肉湯鍋幾經發展,湯味愈加講究。在傳統湯味的基礎上,新添了胡椒、味精、芽菜等現代佐料,滲入了幾十種中藥材熬製而成的"精湯",更趨科學營養。已形成湯色碧清、香味綿長、牛雜脆嫩、吃法多樣的四大特色。蹺腳牛肉是樂山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樂山大街小巷中絕對少不了的一道美味,蹺腳牛肉不但湯汁醇厚,味美鮮香,還有驅寒的功效。外地人在樂山吃過了蹺腳牛肉的,無不豎起大拇指。曾經現在楊灣鄉的周村,被稱為殺牛周村,因為當地村民都以殺牛買賣牛肉為生,殺了牛之後,牛雜一般是不要的。後來,有的村民覺得這樣太浪費,就在老石橋畔將牛雜洗淨後切碎就丟到鍋中,加上生薑、辣椒、鹽,煮熟後就吃。慢慢地這道美食也就傳開了。最初蹺腳牛肉只能算是下層民眾的食品,飯館的條件也十分的簡陋,只有一張方桌,沒有凳子供客人落座,不過桌下有根橫木,可以供客人蹺著歇歇腳,因此,這道美味也因為客人坐著邊蹺著腳邊食用而得名為蹺腳牛肉。
3、芋包:廈門有一種傳統名小吃叫芋子包,是以芋為皮包餡料的。芋包是老一輩廈門人過年必吃的,就像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水餃一樣。說到廈門芋包,它的美味是無人能擋,尤其是剛蒸起來的芋子包皮薄薄的,似乎裡面的餡都要衝破那皮出來了似的。儘管剛蒸好的芋子包很燙很燙,但你還是會忍不住要咬一口,而且是一大口。系將檳榔芋削皮洗淨搗成生芋泥,和上少量澱粉、精鹽、攪拌均勻,在碗的內壁塗上一層油,放進預先準備好的豬肉、蝦仁、香菇、冬筍、荸薺等片絲餡料,再蓋上一層芋泥。輕輕倒扣取出放在蒸籠裡蒸炊而成。食用時佐以廈門甜辣醬、廈門沙茶醬等,味道更好。廈門有一種名小吃芋子包,是以芋為皮包餡料的。芋包是廈門人過年必吃的,就像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水餃一樣。說到芋包,它的美味是無人能擋。尤其是剛蒸起來的芋包皮薄薄的,似乎裡面的陷都要衝破那皮出來了似的。儘管剛蒸好的芋子包很燙很燙,但你還是會忍不住要咬一口,而且是一大口。相傳古時候,有一名祖籍廈門同安埔尾在外徵戰的將軍,他解甲歸田後回到故鄉,講究飲食,把檳榔芋頭去皮挖心,填入佐料,放在蒸籠炊熟,趁熱蘸些調味就食。據說這是芋包的前身。廈門芋包選用檳榔芋,削皮洗淨搗成生芋泥,和上少量澱粉、精鹽、攪拌均勻,製成芋蓉,再將五花肉、鮮蝦、荸薺、冬筍、豆乾等切丁拌成餡料,在碗的內壁塗上一層油,填入芋蓉,放進預先準備好的豬肉、蝦仁、香菇、冬筍、荸薺等片絲餡料,再蓋上一層芋泥。輕輕倒扣取出放在蒸籠裡蒸炊而成。芋包要趁熱吃,吃到嘴裡鮮香十足,佐料配以廈門甜辣醬、沙茶醬等,味道會更好。
4、麥飯:麥飯是以蒸製手法製作而成的陝西省名小吃。麥飯以野菜或蔬菜為主料,是一道既營養又健康的綠色食品。麥飯的做法極其簡便,將洗乾淨的野菜或蔬菜與麵粉攪拌均勻,再蒸上二十分鐘即可食用,是一道簡單、營養、菜香濃鬱的鄉土美食。宋陸遊《戲詠村居》之一:日長處處鶯聲美,歲樂家家麥飯香。麥飯是陝西特色的一種小吃,是用各種菜蔬和以乾麵粉,蒸而食之。大抵以野菜為最好。最有名的是用洋槐花和苜蓿做的。在沒有槐花和野菜的季節,最常用芹菜葉做。麥飯亦菜亦飯,蔬菜、花朵皆可入食。五月槐花盛開,可做槐花麥飯;榆錢豐盛的時候,做一盤榆錢麥飯也是非常的香甜滴。到了夏季,茄子,土豆,香芹……好多蔬菜都可以用來做這個簡單而又噴噴香的鄉土小吃。陝北人做槐花"麥飯"的方法和關中人略有不同,我們一般是把花序上的花朵摘下來、洗乾淨,用開水燙燙, 將水分捏去,再拿專門的"擦子"把土豆擦成扁絲,把土豆絲和槐花放到盆子裡,倒入適量麵粉攪勻,上籠蒸20分鐘左右,蒸好後,用調好的汁子(一般是蒜泥、辣子面、味精、蔥花、醬油和醋放在碗裡潑些油)拌著吃,味道好極了叫槐花洋芋"擦擦"。苜蓿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因而可作為治療貧血的輔助食品,苜蓿中所含的B族維生素成分,可治療惡性貧血;此外,苜蓿還含具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民間常用來治療胃病或痔瘡出血,有些驗方用它來治胃或痔、腸出血。苜蓿中還含苜蓿素和苜蓿酚等物質,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對支氣管炎有一定療效。另外苜蓿中含有粗纖維,可促進大腸蠕動,有助於大便及毒素的排洩,防治大便秘結和腸癌。而且苜蓿中所含的苜蓿素能抑制腸道收縮,增加血中甲狀腺素的含量,可防止腎上腺素的氧化抗癌作用。
5、油塔子:油塔子形狀似塔,是西北回族人發明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點配合粉湯吃。油塔子是依據其形狀而得名的。原料是精白麵粉、煉過的羊油、清油和精鹽、花椒、純鹼。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紙,層次很多,油多而不膩,香軟而不沾,老少皆宜。 現在成為新疆各族人民喜愛的美食,例如新疆伊犁的維吾爾族人除了用白面和油做成油塔子外,還延伸了油塔子的內容,做成一種叫"賽維孜"的油塔子(即黃籮卜油塔子)。歷史悠久,經久不衰。一百多年前,一位有錢人家的回族廚師在蒸油香的基礎上發明了油塔子。當時正逢穆斯林群眾過"宰生獻祭節",家家原料齊備,他利用牛羊肉和菜品豐富的好時機,創造了合汁湯這種絕妙的吃法,許多人紛紛效仿、偷學廚藝,但成功者卻寥寥無幾。巧在八十多年前,我的姥爺悟性高、善經營,終於在焉耆古城開了一家"義盛館",當時這個飯館名聲大震,賓客滿門,如今牞這個飯館,仍沿用那時的招牌,食客依然不斷。有經驗的廚師先用溫水和好面,加些許酵面揉成軟面,熱處發約小時,再加鹼水揉好稍醒,視製作需要,揪成若干個小團,外抹清油待用。製作開始時,先取其中的一塊,平鋪在面板上,擀薄拉開,利用麵團良好的延展性和韌性,拉得越薄越好。然後再在薄如紙的面上抹一層煉羊尾油。這裡有講究:天熱時,要在羊尾油裡加適量羊肚油,因羊肚油凝固性大,不至於天熱油溶化而流出面層。天冷時,羊尾油中加少許清油,清油不易凝固。這樣製作的油塔子油飽滿,且不流不漏,保持了油塔子濃香豐腴的獨特風味。在裡面撒少許精鹽和花椒粉,將面邊拉邊卷,卷好後搓成細條,再切成若干小段,然後擰成塔狀,入籠屜用火蒸25分鐘,即可啟籠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