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用「兒語」和嬰兒交流?父母要懂語言發展誤區,才能少踩坑

2020-12-26 騰訊網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在看一檔綜藝節目的時候,邀請嘉賓是曾經SHE組合裡面的ELLA,現在的她也已經是為人母,而在節目中她也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理念和方法。

其中便說到了有關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對話,ELLA說自己在和自家寶寶交流的時候,就會有意的減少"兒語"的使用,目的是為了表現自己把孩子當成"大人"來看待,而最重要的還是考慮到對孩子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的訓練。

什麼是"兒語"?其實就是我們習慣和小孩子之間交流使用的一種語言,因為考慮到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所以兒語都是更注重簡潔明要的,比如在吃飯方面,我們常用的兒語就是"多吃飯飯,才能長高高哦~"

"兒語"通常對孩子起到"哄"的目的,用比較親切的語氣來表達對孩子的要求,同時也更能讓孩子接受。

可是這樣的表達方式還是被一些家長予以否定,比如ELLA就是一個公開代表,她本人後面也說現如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優秀於同齡人,這也是減少"兒語"影響的作用。

在節目播出後,很多家長們也有圍繞"兒語"的使用展開討論,支持和反對者都各有各的看法,仔細一聽也確實都有道理。

但我們不可置否的一種思考問題的角度便是,關於兒語的使用,也要從兩方面去進行分析,而站在教育方面來說,還是要從現實出髮結合孩子的成長發展規律來下定義。

到底該不該用"兒語"和嬰兒交流,這就要求父母們要懂語言發展誤區,才能少踩坑。

一:兒童發展的規律性

童兒語言發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一般來說0~3歲是語言發展學習的最佳時期,大腦皮層的語言區特別敏感,容易對聽到的聲音進行記錄和整理。

而孩子的語言學習整體發展也是呈遞增趨勢,一歲以前是嬰兒分辨語音的敏感期,如果缺乏面對面的語言交流環境,一歲後就很難接受新的語音。

1—2歲是嬰幼兒理解詞意義的敏感期,如果看和聽相結合的訓練太少,嬰兒的理解能力就比較差。

而從思考和理解接受能力出發,弄懂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是很有必要的,關於"兒語"的使用也有著借鑑和引導的作用,可以減少家長踩坑。

二:兒語的最佳使用期

兒語其實也不是要被全盤否定,反之在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階段還屬於比較有基礎性引導的方法,很多幼兒教育方面的額專家學者都提倡:對嬰兒期的孩子說"兒語",這可以誘發孩子的語言發育。

嬰兒期一般指的是0~1歲左右的成長發育時間段,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才剛剛接觸到這個世界,一切對於他來說都是陌生的,在意識方面也比較的模糊,更多都是本能性行為,而他們所發出的"嗚啊"聲是語言發育的一個最初表現。

在滿伴隨後,小孩一般來說都能簡單的發出一些擬聲詞,越往後越清晰,但是掌握的詞彙極少,所發出的也都是一兩個詞語的組合。

這個時候的他們是敏感脆弱的,在情感需求方面的驅使對家長很是依賴,而此時此刻使用"兒語"時比較親切卻有生動形象的語氣,能夠讓寶寶感到放鬆愉快,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和熱情,在一些重要的字詞上,通過疊字的方式也可以加深孩子的記憶,更便於孩子的模仿學習。

兒童語言教育學家汪主任還說:家長對小孩講兒語,是一種想要接近孩子,拉近彼此距離的行為,實際上也是在表達對孩子的關注和保護。

三:兩歲後兒語的使用會有哪些不利影響?

兒語畢竟是兒童語言,是一種輔助性的語言,主要適用嬰兒期的孩子,但當2歲之後,最好就是不要再使用兒語了,因為會阻礙孩子的成長發展。

1.阻礙孩子的語言能力進步

兩歲後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已經得到發展,並且進入一個比較穩定的階段,這個時候的他們能夠開始用更加高級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語言表達邏輯上要開始得到進步提升,而如果這個時候還用"兒語"同孩子交流,就會造成孩子的學習混亂,孩子不知道到底該如何進行語言表達,這就阻礙了孩子在語言表達上的進一步發展,很容易出現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發育的情況。

2.對孩子的認知造成誤導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成長發展空間也是在不斷地擴大,他們對外界的接觸也越來越多,而"兒語"雖然也屬於一種教育引導的方式,但是對於2歲以後的孩子明顯是起不到作用,甚至會成為束縛,因為兒語的使用更多是建立在孩子能力薄弱的基礎上,以一種簡單明了卻帶有些幼稚含糊的方式進行知識技能的傳輸。

如果在兩歲之後還用兒語同孩子進行交流,就會造成孩子在認知上的誤導。

3.影響孩子的後期發展

"兒語"的本質是不規範的語言表述,如果家長使用這種不當的表述與孩子交流,孩子的智力和性格形成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在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中,將體現其負面影響。

首先是在語言表達上,就會顯得很"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很容易與同齡人產生差異感,這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

而在認知上,由於受到兒語教育的影響,會導致孩子很難融入新的環境,不能接受新的語言溝通方式,造成交流上的阻礙,減弱學習新事物的興趣,智力也得不到激發,影響後期發展。

四:減少兒語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

1.2歲前通過兒語進行啟蒙

嬰兒期的時候家長們是可以採用一些兒語來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的,因為可以讓孩子更加容易接受,家長們也要把教育重點放在知識技能的傳輸上,達到促進提升的目的和效果。

2.兩歲後開始有意識的減少兒語

在孩子兩歲之後,家長自身就應該有意識的減少兒語的使用,先做好一個模範榜樣作用,用更加成熟的口吻和孩子進行對話,並且明確的告訴孩子要開始改變語言表達方式。

3.多創造交流溝通的機會

不止要多聽,還有會說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幫助孩子轉變語言表達時,家長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多帶孩子與外界進行接觸,讓孩子更加明確的認識到只有擯棄兒語才能更好的融入新的環境

另外,家長也可以多讓孩子讀書,通過閱讀來提升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還可增加知識儲備。

有關兒語的使用不必"一棒子打死",而是要客觀的去進行分析,結合孩子的語言學習規律,讓兒語起到應有的作用,助力孩子的成長發展,這次才是正確之舉。

孩子的成長路上遇到問題是正常的,家長們不必慌亂,只要找到問題根源所在,就可以及時有效的調整戰略,處理好問題。

我是一個分享知識的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用兒語溝通可幫孩子語言發展,但不能超過這個階段,否則適得其反
    那時候我才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即使過渡和轉換,看到身邊也有很多父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今天就想和父母聊聊,"兒語"有什麼好處?應該什麼時候停止和孩子"兒語"?凡事都有個度,把握好度是家長的智慧。 使用"兒語"和孩子溝通,可以幫助孩子語言發展 1.什麼是兒語?
  • 0~6個月寶寶養育,要避開哪些誤區?新手父母早學習,輕鬆育兒
    因此,在寶寶6個月之前,我踩過很多「坑」,例如:月子裡就給寶寶把屎把尿;寶寶一哭鬧就餵奶;寶寶三個月就添加輔食了。還好,生二胎前,我通過書本和網絡學習了很多科學育兒的知識。二寶出生後,我避開了這些育兒誤區,實現了科學,輕鬆育兒。那麼,0~6個月的寶寶,要避開哪些育兒誤區呢?
  • 漢語語言文化中的西化誤區:央視臺標該怎麼寫
    我國與國際接軌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諸多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利於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但也存在不少誤區和弊端。有的為了部門私利與國際接軌;有的趕時髦盲目與國際接軌;有的甚至違背我國的傳統文化習慣而與國際接軌。本文無意也不可能就與國際接軌問題進行全面的討論,僅就漢語語言文化領域的某些接軌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
  • 寶寶說話晚,或是身邊「高級翻譯」幫倒忙,父母學著「笨點」才行
    ▼非語言溝通障礙有的家長會說,「我家孩子什麼都懂,他就是不會說」。這句話要重點考量一下,你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真的都懂嗎?如果一個孩子的語言表達欠佳,其實在非語言溝通上也是遲緩的。一直用兒語和寶寶說話兒語,顧名思義,就是兒童所說的一種語言,以疊詞為多,比如媽媽對孩子說坐車車、回家家、吃飯飯、看花花……在來自卡耐基·梅隆大學和威斯康星州大學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嬰兒在兒語環境中學習說話,掌握語言的速度大約會快25%。
  • 寶寶說話晚,或是身邊有「高級翻譯」,父母學著「慢半拍」才行
    ▼非語言溝通障礙有的家長會說,「我家孩子什麼都懂,他就是不會說」。這句話要重點考量一下,你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真的都懂嗎?如果一個孩子的語言表達欠佳,其實在非語言溝通上也是遲緩的。一直用兒語和寶寶說話兒語,顧名思義,就是兒童所說的一種語言,以疊詞為多,比如媽媽對孩子說坐車車、回家家、吃飯飯、看花花……在來自卡耐基·梅隆大學和威斯康星州大學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嬰兒在兒語環境中學習說話,掌握語言的速度大約會快25%。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這可能是你在育兒道路上,親手挖的「坑」
    3、少於外界溝通有些孩子出生後,父母忙於工作,由老人負責照顧,他們的育兒方式比較傳統,可能覺得孩子小,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根本不需要交流,也很少把孩子帶出去與外界交流,這種看似沒有「毛病」的育兒方式,其實存在了很大的問題。
  • 如何培養寶寶的語言溝通能力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孩子時期的語言發展是人生最佳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孩子獲得知識技能要通過語言,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要通過語言,與人交流更少不了語言。所以,發展孩子語言是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礎。我們應該如何科學的培養寶寶的語言溝通能力?本期節目,我們從早期教育的角度出發,聽聽專家的建議。今天作客我們直播間的是來自北京奇思妙想幼兒園園長:盧瓊。歡迎盧老師的到來!
  • 孩子說話晚是什麼原因,父母又該如何解決
    給他們創造語言交流的機會,鼓勵小孩說話、唱兒歌、講故事等,在他們說話時不要隨意打斷,對言語中的錯誤要耐心糾正,使他們不僅「金口常開」,而且能夠「口若懸河」孩子學習語言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因此,即便父母說了很多,他也可能無法及時回應。但是父母不要就此放棄,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 懂和用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
    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薄弱的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全面推動幼兒階段學習普通話尤為重要和迫切,而懂和用是幼兒語言學與教的關鍵。「懂」就是理解語言所負載的意義。「用」就是使用語言來交流。理解性輸入對語言學習至關重要,只有在交流中、在使用中,幼兒才能感受到語言的社會價值,才能變成一個有能力的語言學習者。幼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國家通用語言也有其獨特優勢。以會話為主的語言學習類型。幼兒語言學習的側重點是會話語言。
  • 嬰兒要不要睡枕頭?該如何選擇嬰兒枕
    剛出生的小嬰兒要不要睡枕頭呢?有些新手媽媽在孩子剛一出生就給孩子墊上了非常柔軟漂亮的枕頭,殊不知,這是一種錯誤的「愛護」。這是因為:1、新生兒的脊柱是直的,尚未形成生理彎曲,平躺時,其背和後腦勺在同一平面上,不會造成肌肉緊繃狀態而導致落枕;2、新生兒的頭大,幾乎與肩寬相等,平睡、側睡都很自然,不需要枕頭;3、新生兒的頸部很短,頭部被墊高了,反而很不舒服,並且容易形成頭頸彎曲,影響新生兒的呼吸和吞咽,甚至導致意外
  • 孩子語言發展的時間表,父母要了解
    孩子的語言發展都是循序漸進的,都會有自己的時間表。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嬰幼兒語言發展的各個階段。語言發展階段正如美國兒科協會所指出的,每個孩子都以不同的方式進化。然而,要了解兒童語言的發展是否正常,建議考慮到兒童在生命最初幾年的能力。
  • 懂英語,去肯亞旅遊就沒有語言障礙了麼?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英語是肯亞的主要官方語言之一。於是,不少朋友來問:我會英語,並且水平還不錯,我去肯亞旅遊,交流方面應該就沒啥障礙了吧?我的回答基本都是:在大城市和主要旅遊點的話,應該沒啥太大問題。
  • 不、不、不………誰也無法阻止一個人的自我覺醒!
    家長怎樣抓住寶貝兒自我意識發展的飛躍期培養出超級自信陽光的寶寶?又有哪些坑父母絕對不可以踩!不要給寶寶貼自私 偷 搶 不懂分享的標籤兒家長要尊重寶寶的發展規律尊重他的物權意識不擅自將寶寶的玩具送人或處理掉
  • 寶寶很精神意味不困?睡醒了就要馬上玩?嬰兒睡眠的誤區被你踩了
    即使玩,也要一些不太劇烈和興奮的遊戲。否則孩子的身體從一個極點到另外一個極點,而沒有過度,並不適合孩子身心發展。01避開嬰兒睡眠誤區除此之外,民間還流傳著很多嬰兒睡眠方面的誤區,希望大家能及早醒悟:類似於這樣的話,相信大家都聽過,除了嬰兒之外,同樣多發生在3-10歲孩子身上。因為孩子精神好,不願意睡覺,就由此判斷他們不缺覺,真相真有這麼簡單?很明顯不可能。就拿我們成年人舉例,自控性遠超孩子的我們,一到晚上就開始嗨,不願意睡覺,結果早上起來的時候又困得要死,睡眠時間嚴重不足。
  • 要想寶寶少生病,先避開這5個餵奶誤區!
    母乳是媽媽和寶寶的天然聯繫 也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 但這不代表在哺乳上,媽媽天生就是專家 缺乏經驗的新手媽媽 都是踏著石頭過河,很容易踩坑!
  • 會杭州話的伢兒越來越少 該怎麼傳下去?
    引哥老家寧波,在杭州待了十多年,太太是紹興人,兩人在家都說普通話,但能聽得懂杭州話,兒子讀小學二年級,引哥也沒專門教他學方言。陸哥女兒上高三,會說流利的杭州話,陸哥沒教過她,從小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語言環境薰陶出來的。現在在家,女兒一半時間會說杭州話。
  • 嬰兒多大時,才能「掏耳朵」?很多父母不清楚,小心傷了孩子耳膜
    但寶寶耳朵不痛不癢沒有異樣的情況,就可以不掏耳朵。那麼,嬰兒要什麼情況才能進行掏耳朵呢?相信屏幕前的讀者朋友們也很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真相吧。一、 嬰兒要什麼情況才能進行掏耳朵?如果父母發現寶寶有段時間聽力有問題,聽他也不回應,感覺像是沒聽到一樣,這個時候便要引起重視了。這有可能是寶寶的耳屎不能自行排出,聽力因此受損,這個時候最好帶去醫院檢查一下,讓醫生進行診斷,如果是耳屎不能自行排出,便要進行清理耳屎了。
  • 專訪丨博爾赫斯遺孀兒玉:我也不知早期作品該不該出版
    這次「博爾赫斯的地圖冊——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和瑪麗亞·兒玉旅行攝影巡迴展」,將展出超過130張首次與中國讀者見面的精彩照片,參觀者能以只有博爾赫斯才能看到的全新方式來環遊世界和大大小小的城市,呈現出這位傑出作家的豐富性:他活躍、放鬆、充滿反思、令人尊重,同時也是一位怡人的伴侶。
  • 英文縮寫到底該不該禁
    禁用英文縮寫不現實馬慶株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長、南開大學教授吸收外來語的原則是必要性,使用英文縮寫詞要掌握好度,現在的使用有點過,像GDP、CPI、PPI這些名詞在漢語裡有對應的說法,那就應該用漢語表述,直接說PPI,估計大部分人不知道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