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芳,80後創業者,於2013年創立生活方式平臺小紅書。六年來,小紅書從UGC社區出發,並向啟發生活方式靈感的世界性平臺不斷延伸。截至2019年7月,小紅書用戶已經突破3億,現已成為中國頂尖的線上社區。近日,BCG與瞿芳就小紅書的戰略、企業文化、以及女性領導力等話題展開了深入對話。
Q
我們發現您在創業的過程中經常會「踩對點」。最開始做內容,後來做跨境電商,現在跨境電商裡再分自營和第三方,再從純產品延伸到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完美「踩點」的理解和判斷力是從哪裡來的?
瞿芳女士:來源於我們自己對生活方式的理解。為什麼看上去我們每個風口都「撞」上了?因為我們相信「生活方式」這件事,小紅書裡就有我們對世界的探索。所以當大趨勢和市場出現苗頭的時候,我們比其他公司更敢於「All In」。我並不覺得我們從市場分析等各種方向上找到了更多的靈感,或者說從Day One我們就想清楚了自己今天想做什麼,而首先是我們相信這件事情。
在過去五到十年裡,中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這樣的大趨勢是我們看得到的,所以我們就在想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實現,什麼樣的平臺去承載。人都是要先有意識,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2013年先做了一個手機應用,然後讓大家可以打卡和分享生活方式。
到2015年4月,國家頒布了鼓勵消費回流的政策,大家應該還記得當年的新聞裡很多人去日本把馬桶蓋、電飯煲往回背,這說明需求已經有了,但是這條供應鏈並沒有打通,所以供應端出現了系統性的機會。當時我們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覺得看到了很好的市場機會,又是我們擅長的事情,並且通過前兩年的積累,小紅書在社區端積累了很多數據,我們其實比別人更知道,除了馬桶蓋和電飯煲,還有哪些東西大家想在家裡直接收到。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2015年1月的GMV是100萬,到6月份的GMV就變成了1億,半年100倍的增長,你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了對的決策。並不是說我們有多厲害,或者事情做得有多好,我們一路還是在找自己相信的東西,然後「All In」。
Q
「All In」指的是什麼「In」了?
瞿芳女士:「All In」就是自己和團隊的知行合一。一路上我們自己都在講「戰略聚焦」,那年我們很重要的戰略就是做跨境電商。因為人是非常少的,我記得2014年整個公司只有30個人,那你是不是能把你最集中的資源,包括人力財力都只投在這一件事情上,這是我心目中的「All In」。
Q
這點實際上對很多企業家而言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其他的東西也很有吸引力,是不是能夠去做那一件事。
瞿芳女士:我非常同意。我們也覺得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很難在每一個時刻都保持戰略聚焦。我自己最喜歡小紅書的文化價值觀裡的一句話就是「做艱難而正確的決定」。因為所有的戰略聚焦都是最「重」的決定,如果你分散戰略的話,很多時候看起來壓力會小一點,因為「東方不亮西方亮」。但是你做越艱難的決定的時候,當你把時間軸拉得足夠長的時候,就是越正確的決定。我相信小紅書和我個人一路上也做過很多錯誤的決定。但是在關鍵的節點上,在公司大的戰略決策上,我們還是做了充分的討論和推演。在這些事情上面我們找到了一些做決策的感覺。
Q
小紅書的文化還是很特別的,員工有自己的薯名。這個想法是怎麼來的?
瞿芳女士:我一直覺得每家公司、每個產品都應該有自己的文化。好的公司文化和你的產品,你做的事情是相吻合的。我們為什麼會有薯名?因為我們是一個社區,所有人到社區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換一個名字,這就是社區ID——你在社區裡想要成為的人的映射。我的英文名叫Miranda。當你在叫我「Miranda」,在叫我「瞿芳」,在叫我「木蘭」的時候其實是非常不一樣的人設。而且我覺得這些映射會慢慢地改變你,因為你每天都被叫到這個稱號。
我們做薯名這件事情半年,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非常不習慣,因為以前大家都叫「老師」。我們早期的時候,作為創業公司有很多實習生,大家自然而然都叫「老師」。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之後,當你被叫老師的時候,你會下意識地認為自己應該教給別人什麼。其實是無形的壓力,造成了人和人之間溝通不平等。所以我們當時下了非常大的決心做薯名。
名字是不能重複,先到先得的,其實是一個產品激勵的手段。與此同時大家也產生了一些新的聯結。比如我們公司有人叫「楊過」、「黃蓉」,(讓人覺得)原來我們有共同點。還有動畫裡面的名字,因為我們公司裡有很多80、90後,他們更喜歡動漫裡的人物。大家都會在系統裡面查,比如仙劍奇俠傳裡面的女主角林月如,(就會有人查)李逍遙是誰。這就讓人跟人之間產生了聯結,特別像你在社區裡面會自然而然產生的聯結。所有選擇來小紅書工作的人,都是相信社區這件事情,相信社區的未來。所以他們在起薯名的時候,他們就會把這個名字當作在這家公司(也是一個社區)的一個重要映射。
當然我還經常和他們開玩笑,我說這是公司中特別重要的激勵,因為大部分人起的都是自己心中英雄的名字,一個正面的名字。因為網際網路工作壓力非常大,我們公司不會一天到晚表揚你、肯定你。別人叫我「木蘭」的時候,我自己覺得既是個提醒也是個激勵,(讓我想起)當時自己為什麼取這個名字,當時自己想走的道路是什麼。
Q
你為什麼選「木蘭」做薯名?
瞿芳女士:因為木蘭沒有把自己當「女的」。她身上有很多品質是我希望得到的。一開始她為了自己的父親參軍,後來她也用自己的「皮實」在多次要被軍隊趕出去的時候留了下來。最後她終於被趕出去了,但她還是在軍隊最危險的時候返回來救了大家。我還記得電影裡木蘭的父母給她安排相親,但是她拒絕了。所以她是非常善良可愛的女性形象,然後又敢於不一樣。我當時還有一個小小的心思,這是迪士尼歷史上第一次用中國元素拍成的電影,我覺得這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我特別希望小紅書有一天也能夠走出去。
Q
文化如何落地?
瞿芳女士:我們會時刻提醒自己。從你加入到培訓到績效到晉升到薪水期權,全都和文化有關係,大家會自評。我們的文化不是口號,而是切實的東西。比如「積極分享信息」,你的同事會評價你是不是做到了。我們要把文化融入到大家的行動裡。我們有明確的文化考核,但最近也在重新考慮其應用場景。我們最近在研究如何激勵文化價值觀做得優秀的人,這些人才是人群中傳遞價值觀的人。只要激勵恰當,價值觀在公司會更加觸手可及。對於嚴重違反價值觀的行為,我們也有懲罰措施。
Q
在小紅書,女性員工人數和男性相當。小紅書會有幫助女性職業成長的活動嗎?
瞿芳女士:我們是更平等的,但是過程中確實也有人提過一些這樣的活動。我覺得我們今天男女比例比較平等,和我們所在的行業,我們所做的事情是關係最大的,並不是刻意選擇的結果。如果我們同事希望做一些支持女性,希望做更多的影響女性的活動,我個人是非常支持的。可是作為一個公司,公司是商業團隊,必須重視商業結果,所以不應該把性別和商業結果聯繫起來,在篩選人才的時候我們就是要選最合適的目標。
Q
您覺得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中國有那麼多成功的職業女性,這種整體成功源於什麼?
瞿芳女士:最重要的是獨生子女政策(笑)。作為家裡唯一的寶貝,家裡會給你最好的資源,家長的愛、關注、教育資源都是。中國女性的特質是勤奮和踏實,再加上女性友好的宏觀環境的加持,就得到了職業女性的成功。在小紅書,大家對性別沒有特別的感覺。其實做到沒有性別偏見的環境已經很不容易了。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CG波士頓諮詢。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