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剛過,阿里又放大招。今天(11月20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投入約224億港幣(約28.8億美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高鑫零售(06808)的公告有更具體的信息: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擬收購高鑫零售26.02%權益,總價16,131,825,541 港元,同時,購買吉鑫待售股份19.90%,總價 6,293,315,626 港元。合計224億港幣。
阿里在公告裡說,「高鑫零售是中國規模最大及發展最快的大賣場運營商,以歐尚、大潤發兩大品牌在全國運營446家大賣場,市場份額多年保持國內零售行業第一。此舉意味著以大潤發、歐尚為代表的中國最大商超賣場集團將從商業模式和資本結構上雙通道加入由阿里巴巴推動的新零售革命。」
這意味著阿里對傳統線下商業資產的收割再下一城。此前,阿里巴巴已先後通過收購或戰略入股形式與銀泰、蘇寧、三江、百聯等傳統零售業達成戰略合作。同時,阿里還在新創、探索盒馬等線下新業態。以阿里的秉賦來看,做一個盒馬不是目的,將盒馬們的成功經驗與模式複製給更多的線下零售商,做成一個「線下平臺」,那才能支撐起阿里的下一個十年。
高鑫與阿里系早傳緋聞
今年2月中旬,臺灣工商時報發表「大潤發想嫁,3家搶親」的頭條報導中顯示,2月16日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梁明確表示,大潤發要出嫁,追求者有三家,並透露阿里、騰訊、蘇寧都「求婚」。
據超市周刊報導,該消息導致當日上午高鑫零售股價高開並迅速拉升,最高報價達8.88港元,最高漲幅達8%,創下2014年來新高,成交額3.4億港元。
該波動影響如此之大,以至於高鑫零售公告稱,公司於17日下午一時三十分起在香港聯交所短暫停止買賣,以待刊發該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
2月17日深夜,高鑫零售發公告稱,2月16日潤泰集團創始人尹衍梁在接受《臺灣工商時報》採訪時,所做出回應與事實不符。
當時媒體曾向阿里、蘇寧等「求婚者」去求證該傳聞真實性,幾方不置可否。從新聞與傳聞的常規來看,無風不起浪,應該是這幾家都與高鑫談了超過半年以上了。媒體推測,從2016年5月起,蘇寧就開始與高鑫有過接觸,後來接棒的是阿里也不奇怪。畢竟,阿里與蘇寧是一家的,阿里更加財大氣粗,入股高鑫後更有利於將它直接整合入阿里的新零售戰略。
2017年11月13日,高鑫零售宣布停牌,以待刊發公司內幕消息之公告。
於是等到了今天。
高鑫力圖改革
2017年11月10日晚,高鑫零售公布前三季度業績。前三季,高鑫零售實現收入790.3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73.19億增長2.2%;公司權益股東應佔溢利23.1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0.31億增長14.0%。此外,毛利率也有0.2個百分點的小幅增長。
三季度報告稱,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高鑫零售在中國共有454家大賣場,其中包括376家大潤發門店和78家歐尚門店,總建築面積達1229.14萬平方米,門店遍布226座城市,覆蓋29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同時已確定69個地點在未來三年開設綜合性大賣場,其中66家在建。
看上去,高鑫業績尚可,並沒有惡化,但增長壓力還是不小的。
聯商網專欄作者王國平曾在文中這樣描述線下商超巨頭態勢:
「永輝憑藉快速地面滲透,市值一舉突破千億,成為行業一哥。沃爾瑪多線作戰後,開始併入京東戰局,聯合作戰。區域巨頭三江購物、新華都等歸入阿里戰隊,試圖捲土重來。華潤萬家早已退市,閉關修煉。海航系繼續收割整合,試圖在霸主排位封閉時佔據一把交椅。高鑫零售在外界高預期下,進展得卻不順利,單店銷售下滑,增速放緩,電商燒錢路漫漫……」
王國平認為:「江湖派系基本開始成型,作為龍頭老大的高鑫零售要麼繼續高舉高打做老大,要麼選擇合縱連橫。另一大佬華潤系早已閉關修煉,試圖出關後能再度發功。在入主新美大後,霸氣依舊。海航系沒啥愛好,就是買買買,吃下順客隆後,海航系營收應該在300多億,準備衝400億,行業前五的目標估計不會改變。
「騰訊京東系選擇合作對象都是全國性超市,內外資各一家,接下來對於全國性企業需求並不迫切。阿里系選擇對象以區域性企業為主,聯華超市早已不是當年的聯華了。理論上來講,阿里更加迫切需要一家全國性企業來撐撐場面。」
除了對外部盟友的考量,高鑫內部如何將歐尚與大潤發的業務進行整合,提高整個集團的效率,也是對高鑫管理層的挑戰。聯商網曾報導,「隨著新店拓展的加速,大潤發和歐尚同處一城的現象越發頻繁,特別是歐尚重點拓展的華東區域。雙方的重合度會越來越高,但因各自獨立的採購和運營體系,導致在採購成本、物流成本和談判力度等方面都沒有發揮到最佳,無法形成最強的合力。」
所以,以歐尚為例,今年以來,其架構與高層關鍵人員有很多變動。比如,根據高鑫零售內部通知稱:高鑫零售將成立歐尚與大潤發的中國共同採購部,6月份開始啟動。高鑫內部高層認為,「當雙方把商品端和物流配送端打通以後,前臺的運營整合將是水到渠成,相對變得簡單。」
另外,高鑫也在積極探討線上轉型。今年7月,高鑫零售發布一項關於「收購香港飛牛集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股權」的公告稱,高鑫零售與億昌於2017年7月11日訂立協議,據此,高鑫零售有條件同意購買而億昌有條件同意出售飛牛香港(本公司的非全資附屬公司)14.255%的股權,代價為人民幣1.667億元。收購事項完成後,飛牛香港將成為高鑫零售的全資附屬公司。公告顯示,此次收購事項將以高鑫零售集團內部資源供資。
不過,高鑫這時才入局線上零售,感覺是有點晚了。怎麼獲取線上流量?有多少錢可燒?傳統零售商涉足電商素來不是那麼好玩的,步步高雲猴也收手線上燒錢遊戲了。
為了盒馬入股高鑫?
阿里斥巨資收購線下資產,其原因不外乎——也說了很多次了——探討線上線下流量、供應鏈與數據的打通與融合。
微信公號「商業觀察家」的文章認為,
盒馬鮮生在線下門店這塊方向上需要具備連鎖化快速複製能力。
這一方面需要擁有足夠多的物業儲備可供快速開店。盒馬的確可以通過阿里大數據進行物業選址,但現實是,大數據「看好」的店址,很多其實已有主。
因此,高鑫零售當下已開的446家門店和78家儲備物業是一筆「資源」。
另一方面則是,盒馬需要提升連鎖標準化能力和降低複製、投入成本。當下市場,改造一家門店所需要的投資可能是開設一家新店所需投資的三分之一。因為這涉及到設備投入,員工團隊、員工訓練等等。
因此,盒馬可能需要一家全國性零售商來幫其訓練線下員工,建立標準化、連鎖化流程,進而快速複製市場。
在大賣場領域,大潤發可以說是連鎖標準化做得最好的零售商,比如東北三線城市的大潤發門店與華南三線城市大潤發門店的辨識度極高,所以,雙方的合作如果能找到合適模式,在大潤發既有門店體系中推開、複製將可能是非常快和低成本的。
公告既出,且看今天高鑫的股票價格表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