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為何在下水5年後就沉沒了

2020-12-25 騰訊網

1958年11月27日,一個令全體中國人振奮的消息傳來——中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躍進號」在大連造船廠下水。

大連造船廠的前身,是清廷耗資139.35萬兩白銀興建的旅順船廠。旅順船廠於1890年建成,是當時中國北方最大的軍工廠,有大、小船塢各1座,其中大船塢號稱「東亞第1大塢」。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大連造船廠致力於打造中國北方造船工業基地,並為此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改造,具備了建造大型船舶的能力。1958年9月,由蘇聯專家幫助設計的新中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躍進」號由大連造船廠負責建造。為了填補新中國沒有萬噸巨輪的空白,大連造船廠集中了所有精銳力量,日以繼夜地工作,只用了短短58天時間,就建成了「躍進」號貨輪。

消息傳來,全國各大新聞媒體紛紛載文,慶祝「我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下水」。

在「躍進號」貨輪下水後,大連造船廠製作了一枚銅質鍍金、紅色琺瑯的紀念章,予以隆重紀念。這枚紀念章通徑3.2釐米,上方副章上鑄有「第一艘萬噸遠洋輪紀念」主題文字,主章中間為「躍進」號遠洋貨輪的側面形象。紀念章背面鑄有「大連造船廠1958年贈」銘文。

不僅如此,1960年12月15日,當時的郵電部通過北京郵票廠印製、發行了一種特種郵票「中國製造的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票面是「躍進」號貨輪在大海中航行的颯爽英姿,面值為8分。

「躍進」號貨輪全長169.9米,載貨量達15930噸,排水量為22100噸,滿載時吃水深度9.7米,馬力13000匹,每小時航行18.5海裡,能夠續航12000海裡。這就意味著,「躍進」號貨輪可以在不上岸補充燃料的情況下,抵達世界上任何一個主要港口。「躍進」號貨輪上裝有機械化、自動化、電氣化設備,並有破冰設備,能夠在封凍的區域破冰航行。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後,1963年4月30日,「躍進」號貨輪開始了它的第一次航行。當日15時58分,「躍進」號貨輪從青島港外錨地啟航,前往這次航行的目的地——日本名古屋西港,開闢一條中日航線。在「躍進」號貨輪上,裝載著近1萬噸玉米,已經3600多噸礦產品和其他雜貨。

然而,5月1日中午,「躍進號」貨輪在位於江蘇南通和上海崇明島以東約150海裡的海域意外沉沒。

就在這天,日本「全亞細亞廣播電臺」搶先向全世界發布了了一條消息:「中國國產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躍進號』在赴日本途中因腹部命中三發魚雷而沉沒。」

然而,中國方面沒有接受這一說法,而是實事求是地開展了調查。海軍某艦隊、上海交通部門抽調了7艘艦艇和船隻,加上上海市的3艘潛水作業船和打撈救生船,組建了一支海上編隊,共計10艘艦船1097人,於1963年5月18日上午9時從上海吳淞碼頭出發,奔赴「躍進號」貨輪沉沒的地點蘇巖礁。

到了「躍進號」貨輪沉沒的地點,海上編隊派出潛水員,找到了「躍進號」貨輪,並了解到船體破損的情況。同時,對蘇巖礁進行了4天18次的摸索,在它的西南角發現一塊長約3.5米、寬不到1米的平坦巖礁;巖礁上有遭受觸撞的顯著痕跡,在被撞處的周圍有許多巖石碎塊(已取回8塊),潛水員在水下見到部分礁石上有紫紅色漆皮存在。

通過反覆潛水探摸,海上編隊查清了「躍進號」貨輪沉沒的真實原因,是因為計算錯誤,導致撞上了蘇巖礁,引發了這一海難事故。

由於「躍進號」貨輪沉沒的區域情況複雜,不利於打撈工作,再加上「躍進號」貨輪購買了某國際保險公司的保險,這家公司願意賠償足以購買兩條「躍進號」貨輪的保險金,因此中國方面放棄了打撈「躍進號」貨輪的計劃。1963年6月2日,海上編隊將「躍進」號航向記錄本、國旗和有關數據取出來後,撤離了這一區域。

1963年6月3日,新華社發表聲明:中國交通部為了進一步查明「躍進」號沉沒的真實原因而派出的調查作業區船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協助調查的艦艇,在蘇巖礁周圍海域,經過15天的調查作業,在北緯32'6、東經125'11'42」處發現沉沒了的「躍進」號船體,經過周密調查,已經證實「躍進」號是因觸礁而沉沒的。

「躍進號」貨輪沉沒的事件,就此告一段落。

相關焦點

  • 揭秘|首航即沉沒的第一艘國產萬噸遠洋貨輪」躍進號」
    基本簡介新中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躍進」號,是由前蘇聯專家幫助設計,大連造船廠建造,採用當時最新的技術裝備,載貨量13400噸,滿載時吃水深度9.7米、每小時18.5海裡,馬力遠洋貨輪紀念章1958年11月27日,「躍進」號萬噸遠洋貨輪建成下水,大連造船廠特製作一枚紀念章,銅質鍍金,紅色琺瑯,通徑3.2釐米,上方副章上鑄有「第一艘萬噸遠洋輪紀念」主題文字,主章中間為「躍進」號遠洋貨輪側面英姿,凸出於章外,更顯出巨輪的雄偉壯觀。其外形設計很有特色:左邊為齒輪形狀;右邊為輪船錨鏈,整體代表造船工人。
  • 中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 沉沒之謎
    這艘萬噸輪只用了短短58天時間就建成,創造世界造船新紀錄震動世界的新聞1963年4月30日下午,我國第一艘自己製造的1.5萬噸的「躍進」號大型貨輪,裝載著萬噸玉米和3000多噸礦產及雜貨,駛離青島港,開往日本門司港。
  • 1963年中國曾造建國後第一艘萬噸貨輪 首航即沉沒
    所謂風慶輪,是上海江南造船廠製造、1974年下水的一艘萬噸遠洋貨輪。當時有一種意見認為發動機不可靠,這原本屬於正常意見,如果認為可靠則可以通過技術方式解決,但被江青等發揮成了一場批判「洋奴哲學」的運動,從而成為「風慶輪事件」。傅高義用小說筆法給鄧小平在這一事件中安排了一個「不稀奇」的「心想」,不從世界,只從中國造船史來說,原則是確實不錯的。
  • 百年瞬間:我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通過驗收
    來自內蒙古新聞廣播00:0002:07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1968年1月8號,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正式通過國家驗收,宣告「東風號」全部建成。您現在聽到的是1960年「東風號」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時的慶祝會原聲。
  • 往事|我參與了新中國第一艘萬噸輪躍進號沉沒調查
    1963年5月1日,由大連造船廠製造的新中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躍進號」,在處女航中意外沉沒,這一事件震驚中外,在周總理的親自領導下,全國多個相關部門組織人員參與「躍進號」的沉沒調查,在這些調查隊伍中,其中就有一支海軍調查組,大連艦艇學院的資深教員陳立就是其中的一名調查員
  • 百年瞬間|我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通過驗收
    2021年1月1日起全國廣播全媒體集結和你一起走進《中國共產黨百年瞬間》1968年1月8號,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正式通過國家驗收,宣告「東風號」全部建成。您現在聽到的是1960年「東風號」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時的慶祝會原聲。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1959年,「東風號」巨輪在上海動工由江南造船廠負責建造,是全國工人的大協作創造了這項中國船舶史上的裡程碑,這艘萬噸級遠洋貨輪從投料到下水,共實現了三百多項重大的技術革新。下水當天,許多親手製造「東風號」的工人們紛紛湧向碼頭,目送著東風號緩緩駛向水面。
  • 中國首艘萬噸級大貨輪「躍進」號,沉沒海底後,為何選擇保持沉默
    新中國的第一艘萬噸級大型貨輪名叫「躍進」號,其載重量為15930噸。1958年11月末,大連造船廠根據蘇聯專家的設計圖紙開始建造「躍進」號。從船臺鋪底到船體建成下水,僅僅花了58天,其船臺周期記錄是世界的創舉,標誌著中國船舶業技術的飛躍。
  • 大連遠洋運輸公司一貨輪沉沒 船員全部獲救
    東方網12月30日消息:大連遠洋運輸公司所屬的「嘉定關」輪由於船體破裂大量進水,於29日下午16點48分在香港正南約85海裏海域處沉沒。船上的27名船員均安全脫險,無一傷亡。據新華社報導,這艘裝載圓木的貨輪,在從馬來西亞駛往張家港的途中,遭遇強東北季風,造成船體破裂進水,船舶嚴重傾斜。
  • 搭載24名中國船員貨輪沉沒 兩岸聯手大營救
    據新華社電 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4日透露,一艘裝載4萬噸鎳礦的巴拿馬籍貨輪「宏偉」輪3日13時43分在廣東汕頭南澳東南約240海裡、巴士海峽附近海域翻沉,船上24名中國籍船員落水遇險。據菲律賓警方4日稱,一艘搭載24名中國船員的巴拿馬貨輪3日下午在菲律賓以北海域沉沒。   海峽兩岸聯手全力營救   船隻遇難後,海峽兩岸海上救助力量聯手全力營救,截至4日下午,已有14名船員被救起,尚有10人失蹤。目前,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8000千瓦大型遠洋救助船「南海救113」輪正在指定區域全力搜尋。
  • 揭秘|躍進號沉沒之後:賠款到位,減少了經濟損失
    歷經四年,「躍進輪」交付使用1958年5月,中共中央召開了黨的「八大」第二次全體會議,會上提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由此,敲響了全國工農業生產「大躍進」的鐘聲。
  • 遠洋貨輪沉沒13人遇難 青島船員家屬至今未獲賠
    一艘遠洋貨輪載著13名船員沉沒,昨天,市民程女士與另外兩名遇難者家屬走進早報讀者接待室說,事故發生50天了他們沒有得到任何補償或賠償,他們要為去世的親人討個說法。  運貨船翻沉13名船員遇難  據程女士介紹,她的丈夫孫永頌是青島人,是安津輪的船長。
  • 東京灣沉沒巴拿馬籍貨輪上5名中國籍船員遇難
  • 二戰中,日本擁有多少艘戰列艦,沉沒了多少艘
    其中長門級戰列艦是當時舊日本海軍所擁有的戰力最強的戰列艦,其8門410毫米主炮是口徑最大的,3萬9000噸的滿載排水量也是最大的,在現代化改裝後,雖然航速有下降,不過依舊有25節的最大航速。到1940年,兩艘大和級戰列艦相繼下水,並於1941年服役後,日本海軍共計擁有12艘戰列艦,尤其是成為最大戰列艦的大和級,理論上擁有戰勝全部同時代戰列艦的強大戰鬥力。
  • 剛花150萬歐元翻修的德國古帆船,突然轉向與貨輪碰撞後沉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當地時間8日,一艘136歲的木製帆船「易北河5號」(No 5 Elbe)在中歐的易北河上行駛時,與一艘貨輪發生碰撞後沉沒,造成5人受傷。報導稱,這艘帆船剛剛完成斥資150萬歐元的翻修。
  • 【1956年】我國首架噴氣式殲擊機試製成功
    1956年4月23日 我國首架噴氣式殲擊機試製成功 1956年4月23日,由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我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試製成功,標誌著我國航空工業正式進入噴氣時代,在我國航空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去年南京撞橋沉沒貨輪「鑫川8」被打撈出水
    打撈出的萬噸級「鑫川8」貨輪已斷為兩半。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一條萬噸貨輪橫空段成兩截,兩段均長達數十米的「殘肢」懸空吊浮在長江江面上,工作船正清理泥沙,為船減重。貨輪舊物鏽蝕累累,看不出原貌。貨艙石子還零星散落在船體鐵板上。歷時一年,長江沉沒萬噸貨輪「鑫川8號」7日終於在長江南京段打撈出水。
  • ——記新中國第一位女遠洋船長孔慶芬
    她就是新中國第一位女遠洋船長孔慶芬。立志做一個名副其實的海員1933年9月10日,孔慶芬出生在天津一個普通的郵遞員家庭。1950年孔慶芬成為天津區港務局港務處監督科的一名港務監督員。回到單位後,孔慶芬把自己的志向向黨組織匯報,得到了組織的支持。她從學習船舶駕駛技術開始,自學外語,學習引航技術。1953年6月,20歲的孔慶芬被安排在當時中國人民輪船公司上海分公司(現上海海運集團公司前身)的最大最好的一艘萬噸級貨輪「和平一號」上學習。沒想到,她見到前來接她的船長時,卻是一場令人喪氣的談話。
  • 貨物移位可能導致中國香港貨輪傾斜沉沒
    (4月5日攝)。據日本廣播協會4月6日報導,日本海上保安廳在詢問中國香港貨輪獲救船員後認為,貨輪可能因船載貨物移位而發生傾斜沉沒。這艘名為「新幸運七世」的香港貨輪3日早晨在奄美大島以西約100公裡處最後一次與輪船公司定時聯絡後音訊全無。當時,貨輪正從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駛往中國。除3名中國船員外,船上還有14名印度尼西亞船員。
  • 未來4航母20艘055,排水量超100萬噸,美媒:中國海軍規模超美國
    中國海軍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一大批現代化艦艇密集下水服役。 在未來的5年內,中國海軍將能下水的艦艇總噸位,將能超過100萬噸,這種規模,也將超過2個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中國的遼寧艦、山東艦以及003型航母,3艘航母的噸位總量至少有16萬噸。
  • 海盜為何不敢打中國遠洋貨輪的主意?船員審核比參軍還嚴格
    1961年,中國首次成立了自己的遠洋運輸公司,而且還是由中央提議,而且海員都是從退伍軍人中招募,這是為何?原來1954年的時候,中國和波蘭合資的中波輪船公司的兩艘遠洋貨輪被臺灣軍艦劫持,船上29名船員中只有11人順利回國,還有18人被關在監獄中長達7年之久,而當時這件事的幕後主腦就是美國。這件事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為了提升中國遠洋貨輪的自保能力,中國遠洋運輸公司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