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士的是與非:從呼和浩特最古老的歐式建築「天主教堂」說起

2020-12-12 瀟湘漠南

呼和浩特竟然有歐式教堂?這恐怕是大部分人看到本文題目的第一反應。

是的,呼和浩特有歐式教堂,而且規模宏大,這就是位於回民區濱河南路舊城北門附近的「天主教堂」。這座教堂的體量之大,就我自身的感受而言,其規模僅次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年代也十分久遠,根據碑文顯示,該教堂建成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亦稱雙愛堂。

教堂坐東朝西,為歌德式與羅馬式混合建築,高而短,平面呈山字形,從西往東看有點像澳門的大三巴牌坊。在教堂北牆體突出處,建鐘樓一座。鐘樓高30米,內頂部裝有大小銅鐘各一,據說造於法國。教堂門向西開,為拱券形,由大青磚築成,造型獨特,磚內增設兩根青石柱立於兩側。整座大教堂由特製青磚和青石條砌築,牆體結構層次分明,每層的退臺均有青石條鋪面。大院東北側建主教樓一座,二層磚木結構,鐵瓦頂。東西長48米,一樓為主教室、辦公室、接待室、會客室、餐廳等。樓上是神父課堂、圖書室。

在清末民初,這座教堂的地位可謂非同凡響,當時該教堂由比利時聖母聖心會負責,1946年升格為綏遠總教區,除了綏遠(即當今呼和浩特和包頭地區),還下轄西灣子(察哈爾省)、寧夏、集寧等三個教區,也就是說中國華北及西北部分地區的天主教勢力都歸此處節制,其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看到這座建築,很多人讚嘆其宏偉壯麗,我卻想到了一些別的故事。

在我小的時候,書上是這樣介紹外國傳教士的:外國傳教士是帝國主義侵略中華的幫兇,他們打著上帝的幌子,勾結地痞流氓,幹擾地方行政司法。甚至一些人還傳言,教堂會拐賣孩子、倒賣文物等等等等。因此,小時候的我對於西方宗教是十分警惕的。不僅是我,很多人也表達過這樣的觀點:西方宗教即便沒有傳言中那麼壞,也是值得警惕的,因為他將摧毀中華文化的命脈,撼動「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文化根基。說白了,這些都是洋人的東西,到了中國會水土不服的,不應該提倡。而且經過了1949年之後這麼多的世事滄桑,西方宗教在中國的信眾估計早就寥寥無幾了,僅在一些中心城市活動。這就是我小時候對於西方宗教的刻板印象。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多,我漸漸發現了自己的謬誤之處。

十幾年前,我的表姐被分配到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一處貧窮落後的鄉村中學去教書,等她回來的時候告訴我這樣一個信息,那裡的村民很多都信奉天主教,如果遇上比較重大的宗教活動,甚至學校的教學計劃都得適當做出調整。我一聽到這個消息,整個人都懵了,腦海裡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一個滿手老繭的塞北老農雙手合十、閉上眼睛,然後對著桌上一碗沒有一滴油星的大燴菜喃喃說道:「感謝上帝賜給我們美好的食物……」。(切記,此處一定要用內蒙古中部方言來念)隨後老農一睜眼,燴菜已經被自己的搗蛋兒子偷吃光了。在我看來,天主教可以在城市傳播,但根本無法在塞北農村立足,塞北農村的文化生態我太了解了,我就是塞北牧區長大的,旁邊就是農村,在那裡大家都信仰村幹部和鄉鎮幹部,或者信仰紅票子,誰會信仰上帝啊?可我錯了,我忽視了宗教的本質,有一個外國作家說得好:「哪裡有貧窮,哪裡就有宗教!」

確實,「哪裡有貧窮,哪裡就有宗教!」,這些外國傳教士就喜歡去那些位於中國大西北、大西南的窮山惡水和苦寒之地。我曾看到這樣一篇報導,是關於英國傳教士柏格裡的。貴州威寧石門坎學校的創始人塞繆爾·柏格裡(Samuel pollard)是英國中華基督循道公會西南教區的牧師,他22歲來到中國,深入苗區,在窮鄉僻壤開辦教育11載,最後為救冶群眾不幸感染傷寒而客死苗鄉。在石門坎期間,柏格理不但成功的使當地苗民皈依基督教,還在當地建立了一系列的醫院、學校和其他公用設施。他與當地苗民從速記符號中(一說從苗民傳統服裝的圖案)獲得靈感,為苗語創建了一套被稱為「滇東北老苗文」的書寫系統,時至今日,這套書寫系統仍然被不少苗民使用。他還設法改良當地風俗,引入各種體育、文化活動,使得石門坎這個偏遠苗寨一度成為中國西南部最為先進文明的地區之一。在貴州畢節地區,人們對於英國傳教士柏格裡,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一個外國傳教士,僅僅在畢節地區威寧縣的一個小山寨中生活了十年左右,為什麼就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畢節地區的廣大群眾,特別是成千上萬信仰基督教的群眾,在談起柏格裡時,仍然懷著深深的敬意。

看到柏格裡的故事,我被感動了,原來外國傳教士也有好人吶!

我們的話題再回到呼和浩特的天主教堂,話說這「天主教堂」最早並不在呼和浩特,而是在土默特右旗的二十四頃地,1900年的時候,全國各地爆發了「扶清滅洋」的***運動,大殺教民,7月5日(六月初九日),韓默理主教面對敵視天主教的形勢,和6名外籍教士在二十四頃地主教座堂內祈禱後,決定在該教堂固守。7月6日,韓主教命令6名外籍傳教士趕緊逃命,自己則單獨留下陪伴在此避難的數千名教徒。

此後該地區的其他教堂均被攻破,並全部焚毀。每天都有驚魂未定的教徒前來投奔二十四頃地主教座堂。7月19日(六月二十三日)天未亮時,歸化城(呼和浩特)派出的200名清軍馬隊趁守衛教堂的教徒疲勞,攻進村內,大批天主教徒被殺,包括聖嬰會所有的孩子,村莊與教堂被焚毀。韓默理被捕後,遭「手足合系,貫以竹竿,抬之遊街」,受盡百般凌辱,然後與「教友五人,同置一車……跪於車中,頭上有大刀一,橫懸頸後,車動則刀切六人之頸」,運到託克託縣城,又「以鐵索穿肩骨,囚以籠……背上插一小旗,上書『老洋魔』三字」,去河口鎮遊街示眾。7月24日,回到託克託縣城,遊街示眾,最後被脫去衣服,用浸滿油的棉布擦拭全身,隨後放火燒死,首級懸於木。

這得是多大的深仇大恨,才能對一個外國老頭下此狠手,即便這個外國老頭確實罪大惡極,那麼那些中國教徒呢?聖嬰會那些可憐的孩子呢?難道是因為他們聽信了西方的「邪說」,所以不配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了麼?

歷史是一面鏡子,往事亦會輪迴,但願今後永無此事,無知與仇恨不要再度蒙蔽我們的心靈。

相關焦點

  • 百年天主教堂露德堂:傳教士曾在此偷鑽礦藏探井
    記者 崔力 攝  在璧山縣正興鎮金堂湖畔,綠樹掩映中隱約可見一座哥德式建築,這便是聞名遐邇的天主教堂——露德堂。  作為國內現存的5座「露德聖母教堂」之一,也是西南地區保存得最為完好的一座天主教堂,從1902年建成至今,露德堂已歷經百年滄桑。在去年經過保護性修繕之後,如今,這座充滿神秘感的教堂重新對外開放。  傳教士身兼「尋寶」任務?
  • 我國王府井的天主教堂,是羅馬風格建築,也完美融合了中國的風格
    很久前,天主教傳入我國,各個地方都修築起了天主教堂。特別是一些大城市,除了天主教堂之外還有不少的基督教堂,在北京,有四個著名的天主教堂,王府井天主教堂就是其中之一。我國王府井的天主教堂,是羅馬風格建築,也完美融合了中國的風格。
  • 法國傳教士建造的一座天主教堂——天津望海樓教堂!
    1870年夏,與望海樓教堂僅有一河之隔的仁慈堂三、四十名兒童,由於法國傳教士和修女的虐待(但證明這純屬子虛烏有),再加上流行瘟疫,被折磨而死。當時,天津又發生幾起拐騙兒童事件。現存的望海樓為光緒二十九年(1903)用「庚子賠款」按原形制重建。正面有平頂塔樓三座呈山字形,中間的塔樓最高,高12米,呈筆架式結構,除中間塔樓外大部分建築為二層。
  • 歷史回眸:北京西部歷史最古老最大的天主教堂
    北京西部歷史最古老最大的天主教堂北京從明末利瑪竇在此傳教以後,一直都是天主教會在中國最重要的教區之一,當大然也留下了很多極具歷史價值的教堂古蹟,比如聞名中外的北京四堂(北堂——其實如果說起民國時期北京有名的天主教堂,還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教堂也很有歷史意義,比如今天我們要談起的這個長辛店天主教堂,就是一個代表,這個教堂還是北京西部歷史最古老最大的天主教堂!一,長辛店:京西古鎮、九省御道長辛店老鎮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西,是北京西南的千年小鎮,近在咫尺,卻鮮為人知,是距離北京最近的古驛站。
  • 巴黎聖母院——巴黎最古老、最宏偉的天主教堂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它是巴黎最古老、最宏偉的天主教堂,也是巴黎的地標性建築之一。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德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 中國最古老的教堂遺址,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東方梵蒂岡
    我大中華地大物博,說起最古老,有很多:最古老的寺廟、最古老的建築、最古老的佛像等等等等,但是說起中國最古老的教堂,你知道是哪嗎?大家可能會一臉的懵逼,道教、佛教這可能還有點印象和選擇性,猛一提最古老的教堂還真講不出來,今天清酒就來給你講講咱中國最古老的教堂。
  • 歷史回眸:民國時期北京西部歷史最古老最大的天主教堂
    其實如果說起民國時期北京有名的天主教堂,還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教堂也很有歷史意義,比如今天我們要談起的這個長辛店天主教堂,就是一個代表,這個教堂還是北京西部歷史最古老最大的天主教堂!長辛店有個著名的教堂胡同,教堂胡同的名字也是因為這裡有一天主教堂,這個教堂還是北京西部歷史最古老最大的天主教堂!民國時期的長辛店雖然遠離北京中心,卻有濃濃的老北京味道,曲折的小巷,加上滿是滄桑感的老房子,京味人文氣息一點也不差。
  • 神秘的將軍廟天主教堂——尋訪濟南老建築
    將軍廟教堂以其獨有的歷史文化內涵,彰顯著自己的古老和悠久。在這條古老的街道上,將軍廟教堂是濟南第一座天主教堂。教堂奉無染原罪聖母為主保,所以名為「聖母無染原罪堂」,濟南人以其地名,稱之為「將軍廟教堂」。
  • 巴黎最古老、最宏偉的天主教堂——巴黎聖母院
    巴黎最古老、最宏偉的天主教堂——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宏偉的天主教堂,坐落於巴黎市中心的西堤島上。歷史上亨利六世、拿破崙、查理十世等皇帝都是在此舉行加冕儀式的。當你來到教堂內部,你可以看到,受羅馬建築影響的早期哥德式風格的拱頂和立柱,被用來為整個教堂空間襯託出莊重凝重的氣氛。聖母院大教堂並不是第一座宗教建築。根據教堂下面挖掘的一些文物,該遺址的宗教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皇帝提比略的時代。在西堤島的東半部,可能有一座供奉羅馬和高盧的神龕。
  • 天主教堂往事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有一幢規模宏大外形美觀的歐式天主教堂,是解放前僅有少數高大的建築之一。201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 它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哥德式建築,晚清四大天主教堂之一
    盛塘天主教堂是典型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哥德式建築,晚清四大天主教堂之一。古老的教堂未經加工改建,建築材料全取自島上的珊瑚、巖石和石灰,顯得很特別。教堂外體仿佛看到20年代老上海的影子,一進去就有讓人安靜下來沉思的感覺。
  • 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是中西建築風格共融的典範!
    王府井天主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王府井天主堂是一座羅馬建築風格的教堂,是中西建築風格共融的典範。雖然身處鬧市,卻絲毫沒減少它聖潔的氣質。節日期間有時不經意從王府井天主堂前走過,渾厚的電風琴聲和唱詩班陽光般的歌聲會從裡面傳出來,蕩漾在冬日的空氣中。
  • 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典型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天主堂!
    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區主教座堂,典型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整體建築呈「品」字形,樓座以黃、紅花磚砌成,上砌翠綠色圓肚型尖頂,簷下為半圓形拱窗。教堂每日早晨舉行宗教活動,逢星期日及天主教節日,早晚皆有宗教活動。
  • 盤點中國14大最美、最壯觀的基督教堂
    聖約翰大教堂位於中環花園道,現今遠東最古老的英國教堂,建於1847年,哥德式建築,雄峻的石砌樓塔上有四個小尖頂;長拱形窗與圓窗對照,高約20米。周圍環境寧靜。11、茨中教堂2006年05月25日,茨中教堂是國家級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雲南省德欽縣燕門鄉。始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原在自菇村,法傳教士主持興建。
  • 中國中西合璧、別具風格的最美十二處天主教堂風景
    其中就有許多中西合璧、別具風格的教堂建築,不但是最具典型時代意義的歷史文化產物,而且還凝聚了永久的時代記憶。1,雲南貢山縣白漢洛教堂白漢洛教堂位於貢山縣丙中洛鄉白漢洛村,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法國傳教士任安守建。為中西結合的木構建築,佔地454平方米。
  • 融合東西方建築之美,西安五星街天主教堂,沉澱303年春秋
    它是西安現存最悠久的天主教堂,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已走過303個春秋;它融和東西方建築之美,兩種完全不同的建築風格和諧共生。它是位於西安五星街的天主教堂,當地人更多稱它為:南堂。不同於西安那些知名景區,外地遊客對南堂知之甚少,更多來這裡的遊客是西安本地市民,也正因如此,南堂絕大多數時間是寧靜的。
  • 青島天主教堂你了解有多少?
    之前文章提及過青島基督教堂,那麼蟈蟈今天來說一說青島天主教堂的故事。青島天主教堂同樣作為青島地區宗教建築的代表,反應著那個特殊歷史時期青島地區社會文化變動的情況。今天看來不論是從建築工藝角度,還是從藝術角度,天主教堂都稱得上青島地區的標誌性建築,無數遊客前來此地,無不稱讚天主教堂的獨特氣質。
  • 揭秘丨百年建築「蕪湖天主教堂」鮮為人知的歷史
    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籤訂後,蕪湖成為通商口岸,各國的傳教士也紛紛前來布道傳教。1878年3月,金式玉又買進鄰近的一片土地,將其擴大。1886年,金神甫購得被人盜賣的鶴兒山半部,準備建造設計住宅和教堂。但此舉引起蕪湖民眾的強烈憤慨,原因是鶴兒山乃蕪湖風景秀麗、歷史悠久的名勝之地。據民國《蕪湖縣誌》記載:鶴兒山,在縣西北四裡,臨大江,有亭名八角。
  • 經典教堂建築巡禮之——濟南將軍廟天主教堂
    濟南將軍廟天主教堂全名聖母無染原罪教堂,因為坐落在將軍廟街上而被人們俗稱之將軍廟天主教堂。是濟南最早的天主教堂,始建於清順治七年(1650年),由西班牙教士嘉伯樂在將軍廟街購地13.6畝建成,為歐式風格建築,後在教會與民眾衝突中被焚毀。教堂的全貌。
  • 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昌都芒康鹽井天主教堂
    鹽井天主教堂是一個中西文化、藏、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典例,它在中國佛教、藏傳教史上也是罕見的交流的一種宗教文化。它是公元1865年傳到鹽井的,距今已有152年的歷史。鹽井天主教從1865—1949年,在這由17位外籍神父2在教堂任教主。當年法國傳教士創立,但傳教士的說法有很多,說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