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是城市的靈魂
那建築就是城市的軀體
城市造就了建築的底蘊
建築展現了城市的性格
這些老建築或許你已去過很多
或許還有很多你不曾知曉
不妨收藏留存
空閒時間一個個走完
在濟南,人們對地處洪家樓的天主教教堂和緯四路上基督教堂耳熟能詳。而對於毗鄰泉城路老城區上老街深巷將軍廟街的卻知之甚少。將軍廟教堂以其獨有的歷史文化內涵,彰顯著自己的古老和悠久。在這條古老的街道上,將軍廟教堂是濟南第一座天主教堂。教堂奉無染原罪聖母為主保,所以名為「聖母無染原罪堂」,濟南人以其地名,稱之為「將軍廟教堂」。
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進入這個神秘的教堂,一睹其建築風採。
1650年,方濟各會傳教士、西班牙籍神父嘉伯樂來到濟南傳教,這被認為是山東的開教史。第二年,嘉伯樂在將軍廟街建造了濟南第一座天主教堂。此後教堂被損壞。現在的將軍廟天主堂建築群,由主教堂、小修道院、主教公署三個部分組成,都是後來所建的。1863年首先建成小修道院。主教堂的建造則由義大利主教顧立爵負責,在1864年開始重建,到1866年建成。教堂高26米,建築面積350平方米,被羅馬教廷批准為天主教濟南教區總堂。1898年在主教堂的北側又建起了主教公署。建成後的建築群南北大約170米,東西約50米。現為濟南教區主教府。
將軍廟天主堂與其他天主教堂相比,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具有明顯的中國傳統建築風格,體現了中西文化相融的特色。教堂基本採用了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石牆到頂,卷棚屋面,小青瓦覆蓋,這正是濟南民居建築的特點。如不是教堂頂端放有十字架,遠遠望去,更像是中國傳統建築。
教堂採用是的中國古建築的卷棚頂,雙坡屋頂,兩坡相交處不作大脊。上方是一個彩色圓洞,中心是聖母瑪利亞第一個字「瑪」的英文字母,精緻美觀;正門由5個獨立的小矩形組成一長條石刻匾額,刻有拉丁文。而門拱上方一個矩形,兩邊刻有拉丁文,中間雕刻圖案依次是一隻羊、一本聖經和祥雲。門的兩側是兩副石刻對聯:「天下萬國同屬一原開正道,權操聖府施恩鑰;乾坤七政再無二主堪欽崇,職任慈懷保赤心。」「聖道無涯惟宜遵守十誡,真光普照人間世;天堂有路務須戰勝三仇,至愛常留天上春。」用中國的傳統方式表述天主教的教義;大門券頂上有精美的雕刻繪畫,兩邊雕刻的是祥雲和鶴,中間則是教會標誌;鐘塔在教堂的北側,頂部是中國傳統的四角攢尖頂;而教堂大門正對面建有中國傳統影壁,青石基礎,小瓦重花簷上覆,四面有富貴牡丹的磚雕,花簷下有四季花卉、文房四寶、獅子滾繡球等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所有這些,都顯示著中西文化的合璧。
教堂外觀雖然簡潔樸素,但內部卻是富麗堂皇、莊嚴美觀。堂中開闊寬敞,能容百餘人。祭臺間裝飾精美,牆上畫有聖母瑪利亞像,下面是耶穌苦像,鮮花簇擁,氣氛莊重。堂內是羅曼式風格,以厚實的牆壁、簡單的拱形窗為特點:厚重的牆壁給人雄渾莊重的印象;堂內有8扇半圓拱穹窗,柔和的光線從色彩斑斕的玻璃彩窗射入,堂內更顯寬敞明亮,使人感到一種安寧。四壁上是表現天主教教義的精美壁畫,耶穌十二宗徒聖像、若瑟抱耶穌像、耶穌聖心像、耶穌受難片段——苦路十四處、耶穌全能像,都栩栩如生。教堂的屋頂是穹窿頂,四角是《四部福音》的作者四大聖師像,中間一幅大圖是亞當和夏娃生活的伊甸樂園,色彩炫麗,十分精美。
在教堂的東側是天主教濟南教區辦公區。這是一座二層樓房,建築風格與濟南民居基本一致。院內綠樹蔥鬱,青草如茵,十分幽靜,甬道兩側的兩棵古樹——銀杏樹和皂莢樹已有百年歷史,彰顯著教堂的古老風韻。
將軍廟天主堂是濟南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它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承載著人們的信仰和情感。它簡約莊重,幾經變遷、歷經滄桑,但風採猶存。站在它的面前,猶如置身另一個時代,似乎穿越了百年滄桑。
本文文字圖片均為原創,轉發請註明出處。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