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崗人的幸福佳餚:一碗薈萃民生百味的「大盆菜」

2020-12-12 騰訊網

小時候,搬一張小板凳,與家人圍桌而坐,同吃一盆盆滿缽滿的大盆菜。望著那碗熱氣騰騰的大盆菜,聽著長輩們講述那代人拼搏進取的人文故事,思緒可以回到數百年前。

薈萃百味的盆菜,是兒時的母親手藝的味道,幾乎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龍崗人的童年記憶。它們在風雨的磨礪中,記錄下龍崗的歷史和時代的變遷。

百年滄桑、歲月蹉跎,柴火大灶燒出來的那個味道,已在都市生活中漸行漸遠。但它融匯百味、共冶一爐的精神卻得到了延續——

如今,「大盆菜」從龍崗人記憶裡的佳餚,衍生出「居民點菜,政府買單」的民生實事,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龍崗人的「餐桌」上,為新一代龍崗人留下時代最真實的記憶。

豐富新鮮的食材、湯汁濃鬱、層層疊進,鮮味馥鬱渾然一體,盛放在一個三十多公分高的木盆裡……這道美味佳餚,距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刻在龍崗客家人骨子裡對團圓的執念。

時至今日,這個味道依然是打開龍崗孩童記憶匣子的鑰匙,依舊能勾起無數客家人濃濃的鄉愁。

「過去,家裡有喜慶事,便在空曠的地方,配以木臺木凳,以木炭加熱,大家圍著熱烘烘的盆菜,一邊品嘗,一邊慶祝。」30多年前,梁進娣從惠東嫁到橫崗西坑,憑藉著植根於心底的客家基因,做出的大盆菜,在彼時極具盛名。

「人們喜歡逢年過節時吃盆菜,盆菜就有了喜慶團聚的意義。」梁進娣介紹,大盆菜裡有山珍海味,也有蘿蔔青菜,能最大限度滿足眾人需求。

這種用「一盆多味」解決「眾口難調」問題的方法,為日後龍崗區解決民生難題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2014年,龍崗區落實民生服務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民生實事項目與群眾訴求和願望對接有差距的問題,「政府買了單、群眾不買帳」現象時有發生。

究其原因在於,民生項目篩選、實施、督辦基本上由上級政府主導進行,群眾表達訴求渠道較少,往往只能被動接受。

「我們把民生實事比喻為『大盆菜』,『菜』怎麼點、怎麼做、怎麼吃?完全由社區居民自我決定,真正讓基層群眾滿意。」龍崗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如今,在新一代龍崗人眼中,大盆菜不僅是一道美味佳餚,更是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民生大事。它正以一種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在龍崗人眼前。

客家的釀豆腐、武漢的熱乾麵、湖南的口味蝦、江西的瓦罐湯……中午時分,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回龍埔社區裡,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家家戶戶忙碌著做私房菜,將純天然食材變成盤中珍饈端上飯桌,相互分享。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些和睦友好的鄰居,半年前還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原來,回龍埔社區是一個典型的村改居社區,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差異,導致社區鄰裡之間關係較為淡漠。

改變,源於與「民生大盆菜」項目的邂逅。2015年,回龍埔社區正式成立「舌尖上的回龍埔」項目,每月一次私房廚藝交流,每周一場西點烘焙課程,讓美食成為睦鄰友好合作的紐帶,共建溫馨和諧的城市社區。

這只是數千個「社區民生大盆菜」項目中的其中一個。2015年,龍崗推出首批「社區民生大盆菜」416個項目,堅持「自上而下」與「自由下而上」相結合的基層協商治理,完善民生徵集辦理機制。回龍埔社區並非特例。怡錦社區更是在「民生大盆菜」的幫助下,解決困擾數十年的燃氣改造問題。

位於怡錦社區的康樂花園小區,一直使用瓶裝天然氣,不僅生活成本高,更存在安全隱患。十幾年來,小區業主都在期盼著燃氣改造,苦於管理和資金等問題難以實現。

大盆菜項目在小區推出後,387位居民聯名提出改造燃氣管道的需求,項目獲得居民議事會全票通過。經專家評審後,龍崗區財政局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50萬元公共管道建設撥款。居民們也打消了疑慮,在10天內自籌了近300萬元,用於自家管道的改造項目從居民提出需求後到施工完成,前後只花了75天。

「大盆菜項目體現了基層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創新,體現了公共服務的供給更好地實現群眾需求的導向。」時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巡視員林家彬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龍崗區在申請流程和財政審批上作了優化,開通了綠色通道。「感謝政府!我們終於用上管道燃氣了!多年的願望得以實現。」一位小區居民發自內心的地感慨。

居民「點菜」,街道「定菜」,政府「買單」。高效的資金撥付綠色通道和全程公開、監督、評估原則,最大限度保證了「大盆菜」項目的高效、透明,隨之而來的是群眾紛紛「點讚」和更多參與。

「社區民生大盆菜,改革項目人人愛。政府花錢來埋單,居民自己做主張。」自民生大盆菜項目在龍崗全區推廣後,南坑社區李大娘為「大盆菜」自編了打油詩。

心繫群眾解民憂,做群眾的「貼心人」,龍崗社區民生大盆菜項目取得顯著成效,獲得了不少榮譽:2016年被國家民政部評為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2017年獲評最具群眾獲得感的基層改革十大案例;2019年被廣東省民政廳和南方日報聯合評選為「廣東省城鄉社區治理創新經驗」項目。

日月如梭、光陰荏苒,經過幾年的發展,龍崗「社區民生大盆菜」從最初那年的416個發展到1.09萬個,投入資金也從最初的4億元升級為13.9億元。

與民生大盆菜一樣,在歲月的長河中,龍崗民生服務水平也有了巨大的提高:一項項接地氣、惠民生的改革實招接續落地,一個個優質民生項目「落地生根」,一件件困擾居民的難題得到解決。

「我們家門口正在新建幼兒園,以後孩子讀書就不愁了。」「90%的普通疾病,社康都能解決。」「全流程網上辦理,迅速拿到救助金,太感謝了。」龍崗市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不絕於耳,他們微微上揚的嘴角,或許是龍崗最溫暖、最幸福的的民生答卷。

【統籌】崔璨

【撰文】黃詩妤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深圳龍崗「民生大盆菜」入選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
    人民網深圳6月28日電(呂紹剛 王星)近日,民政部在北京召開發布會,深圳市龍崗區「社區民生大盆菜」等一批社區治理創新項目,入選「2015年度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   龍崗區此次入選的「社區民生大盆菜」項目,其名稱創意來自當地客家百姓逢年過節一起做「大盆菜」、分享美味佳餚的習俗。
  • 龍崗治理實踐|怡錦「一會六共」模式,讓民生大盆菜融入社區
    5年前,深圳市龍崗區推出了「社區民生大盆菜」項目。這一項目的出爐,一改以往「自上而下」的方式,創新開闢了「居民點菜做菜、政府買單」的民生工作機制,真正讓居民實現了「我的實事我做主」。項目實施5年,「民生大盆菜」已經融入了社區的肌理,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 深圳龍崗端出「民生大盆菜」
    近日,民政部在北京召開發布會,深圳市龍崗區「社區民生大盆菜」等一批社區治理創新項目,入選「2015年度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大盆菜」是客家地區家人團聚時的傳統菜餚,囊括了從山珍海味到蘿蔔青菜幾十種食材,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眾人口味。2015年3月,龍崗區正式啟動「社區民生大盆菜」項目,創新開闢了「居民點菜做菜、政府買單」的民生工作機制,在社區居民中廣泛徵集迫切需要的小事、急事、難事,由街道辦組織專家進行審定,由區財政負責經費下撥,真正讓群眾實現「我的實事我做主」。
  • 龍城街道評出十佳社區民生大盆菜
    【深圳商報訊】(記者 畢國學 通訊員 徐餘欣 劉珂)9月1日,龍城街道2015年度「十佳社區民生大盆菜」決賽在龍崗天安數碼城拉開序幕。20強「社區民生大盆菜」項目負責人依次上臺介紹成果,最終評委投票選出「十佳社區民生大盆菜」。
  • 「民生大盆菜」激活社區社會組織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盛佳婉 「社區民生大盆菜,改革項目人人愛。政府花錢來買單,居民自己做主張。自己選來自己定,自己做來自己品。急困難事全解決,和諧社區樂融融,」這首打油詩說出了很多龍崗居民的心聲,它說得是龍崗的「民生大盆菜」項目。 「民生大盆菜」項目變「政府配餐」為「百姓點菜」,做到社區「我的實事我做主」。
  • 鄉親同吃大盆菜 上好「龍崗第一課」
    本報訊 (龍崗融媒記者 劉芳菲) 1月11日下午,坂田文化廣場張燈結彩,來自坂田街道坂田社區10個居民小組的近3000名父老鄉親在此歡聚一堂,參加坂田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坂田集團)成立33年來首次舉行的迎新晚宴(百家宴)活動。
  • 十三畝大盆菜,給你一場年味「食」足的美食盛宴
    身為一名廣東人,小編要推薦的自然是當屬廣東年夜飯必選的大盆菜(佛跳牆)。(最有用的美食介紹,最感人的美事故事 ,每天更新的文章,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文章,看完記得點讚轉發喲)大盆菜又稱佛跳牆,是廣東沿海地區和香港新界等地的一道漢族傳統名菜。據傳,其起源於南宋末年,是一道歷經百年的葷素雜燴粵菜。
  • 50道「菜」組成龍城第一桌「社區民生大盆菜」
    晶報訊(記者 梁睿)4月14日,記者在龍城街道剛剛結束的2016年「社區民生大盆菜」工作部署會上了解到,第一季度剛結束,該街道已成功申報第一批「社區民生大盆菜」項目50個,累計申請資金613.19萬元。
  • 「年味V觀」盆菜美味滿載,迎接新年好運來
    正所謂「食在廣州」逢年過節廣州人都離不開一個「吃」字盆菜作為廣東傳統美食之一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由於有著喜慶團聚的寓意所以人們喜歡在喜慶日子吃盆菜迎接好運來~↓↓↓「和味」盆菜新春佳節味和人也和盆菜講求「和味」一盆菜裡可薈萃有百菜百味以往盆菜的主要食材是雞、鴨、魚等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盆菜也隨之改良升級根據不同時節採用不同食材
  • 優化路面、公益培訓……又有36個「民生大盆菜」來了,哪個合你胃口
    優化路面、公益培訓……又有36個「民生大盆菜」來了,哪個合你胃口 2020-05-27 0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舌尖上的來客:隆重推出2018發財大盆菜,年飯預定中...
    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是每個人心頭溫暖的牽掛,即便是歸途迢迢,仍舊樂的心頭甜,款款濃情,歡樂與溫馨共聚,親朋與好友同守!聖誕過了,元旦也過了,但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揭西人,最最最隆重的節日還是春節過年,一年下來最重要的一頓團年飯,你打算吃什麼呢?
  • 「和味」香港:一鍋盆菜聚人心
    說一道味 品一座城 大型系列專題《灣區11味》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之聲 聯合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廣播電視臺共同出品 一鍋盆菜聚人心 春節
  • 龍城「十佳社區民生大盆菜」出爐
    深圳晚報訊(記者 易芬 通訊員 劉珂)9月1日,龍崗區龍城街道2015年實施的290個「社區民生大盆菜」中的優秀項目大PK,決出了「十佳社區民生大盆菜」。 2015年,龍城街道「社區民生大盆菜」四批共實施項目290個,其中工程類146個,服務類項目110個,貨物類項目34個,累計投入資金4486.91萬元。
  • 旺順閣推出大盆菜
    大盆菜春節即將來臨,旺盛閣今年別出心裁地將粵、港等地流行千年的盆菜帶進京城,讓京城百姓可以品味來自南方的冬季專屬美食,售價1680元。這種源於「元朗圍村」的傳統菜式,一盆菜裡薈萃了百菜百味,基本的烹飪原理就是「和味」。旺順閣的盆菜在選料上很是考究,以海味為主打,經過前期的烹飪入味,高營養的食材很適合冬季滋補。旺順閣盆菜中精選鮑魚、花膠筒、遼參、花菇、瑤柱、魚丸、香芋扣肉、豬手、蓮藕、大蝦、燒鵝、白斬雞、馬蹄、杏鮑菇、白蘿蔔等精緻食材,並搭配旺順閣專門配置的原湯醬汁。
  • 廣東人的年味「火鍋」,百菜百味聚於一盆,寓意來年「盆滿缽滿」
    直到現在盆菜依舊是年夜飯裡別具特色的一環,通過一層層的食材搭建而成的盆菜,給人一種神秘與驚喜的樂趣。因為你永遠無從知曉下一層的食材會是什麼!年味有時候也可以很簡單,不需要過多的修飾,也許只需要一份久違的菜式就足夠。
  • 把「大盆菜」做成「特色菜」
    【深圳商報訊】(記者 畢國學 實習生 曉超 通訊員 周麗)「民生大盆菜」能做成一道叫響全國、「色香味」俱全、居民群眾喜愛的「特色菜」,是因為項目不僅關注了群眾的切身利益,而且激發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2月28日,龍崗區召開2017年度「社區民生大盆菜」專責小組第一次會議,對今年第一批「社區民生大盆菜」項目進行審定。
  • 「大盆菜」項目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有效探索
    為了使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廣大民眾,深圳市龍崗區委、區政府把「社區民生大盆菜」改革項目作為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圍繞「社區民生大盆菜」項目,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帶隊考察、調研,落實提案、做法;相關部門亦深入街道、社區開展走訪、座談、問卷等各種形式的深入調研,深入基層,匯集民意,傾聽群眾聲音,了解群眾需求。
  • 香港美食大盆菜香港美食大盆菜的做法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鮑魚玉米藕香港美食大盆菜的做法,盆菜裡可薈萃,有百菜百味,共冶一爐。豐富的材料,一層層疊進大盆之中,把最易吸收餚汁的材料放最下面,高檔大氣易熟的食材放在最上面。這道菜最適合的是一家然熱熱鬧鬧的圍在一起吃,一邊吃一遍聊天,感覺非常的好,好了,就來看看大盆菜的做法吧。大盆菜食材:龍骨,花茹,蓮藕,燒肉,百葉,內餡,雞骨,山藥,玉米,鮑魚,雞蛋輔料:薑片,水,鹽操作步驟:1、我用的是幹鮑,必須提前2天泡軟,其間要更換水,花菇要泡軟去蒂,正面切開劃花三刀不切斷。
  • 【鮮窩至味】我們把香港最具特色的圍村盆菜,做成了鮮窩大小團圓,你get了嗎?
    在香港嘗美食,您或許會先想到時尚餐館裡中西薈萃的佳餚或者茶餐廳的地道美食,但您有沒有想過,香港也有本土農家菜?其實香港新界仍有不少圍村,保留了很多傳統、極富風味的菜式。而由於圍村居民以前過著耕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所以這些圍村菜特別著重新鮮的食材,堅持「原汁原味,可口可心」的原則。
  • 南灣街道為居民送上114項社區民生「大盆菜」 道道「可口」!
    南灣街道領導高度重視民生大盆菜工作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15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李云云  通訊員  江仕平)今年以來,南灣街道積極推進社區民生大盆菜工作事實上,像這樣的暖心「盆菜」在南灣還不少。今年以來,南灣街道充分發揚實幹精神,大力地推進民生幸福建設,「點菜」問需於民,「配餐」精心製作,突出居民迫切需求的「小、急、難」項目,全面開展社區民生大盆菜建設,包括綠化提升、翻新修繕路面、建設休閒活動場所、安裝照明設施及服務類項目等,著重消除安全隱患,改善居民生活環境設施,著力解決了一批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