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與康熙一樣在位長達60年且子嗣眾多, 為什麼沒有出現九龍奪嫡?在我看來一共有三點,第一點,乾隆沒有立太子,第二點,乾隆沒有康熙那麼能生,第三點,乾隆的兒子,沒有康熙的兒子能幹。
第一,乾隆沒有立太子
在康熙那個時候九龍奪嫡,奪的是太子之位,奪的是儲君之位。當時康熙已經明確了他的繼承人是誰了,所以才會有了爭奪,因為誰也不服誰唄!至於乾隆那個時候為什麼沒有出現九龍奪嫡主要是因為乾隆沒有公開誰是太子,誰都想萬一自己是那個太子怎麼辦?萬一自己哪裡做的不好會不會換了自己?
第二、乾隆沒有康熙兒子多
如果連夭折的兒子也算上的話,康熙的兒子有35個,乾隆的兒子是17個。接下來咱們算算成年的兒子,康熙成年的兒子20個,乾隆是10個。康熙死的時候還有20個兒子活著,乾隆死的時候活著的兒子就只有四個。他倒是想九龍奪嫡呢!兒子都不夠。
第三、乾隆的兒子沒有康熙的兒子厲害
康熙的兒子那就根本不用說,隨便哪一個拎出來都是狠角色。至於乾隆的兒子這就不好說了。乾隆的兒子活著的只有七個,這裡面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都被過繼給了其他人,沒有繼承皇位的權利。
有資格的皇子只有五個人: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這裡面皇八子永璇,皇十七子永璘屬於混混那一類的人,乾隆對他們的評價是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性行乖戾,屢失上意」。於是能坐上皇位的人又少了兩個。
最倒黴的就是皇十二子永璂,他的母猴得罪了乾隆,所以皇位自然不會是他的,況且乾隆怕這個兒子秋後算帳,在他死之前就弄死了皇十二子永璂。
最後就剩下兩個了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其中乾隆對皇十一子永瑆的評價是「為人愷悌,最著仁孝」「柔而無斷」,所以皇位也和他沒有緣分,最後就剩下皇十五子永琰。
九子奪嫡這種事情,乾隆是,沒有福氣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