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日本巨頭宣布將英國部分生產線轉回國!原因與中國有關?

2020-12-24 金十數據

據《信報》網站8月26日最新報導,日本汽車巨頭本田突然宣布,明年將關閉英國南部的工廠,同時將部分四輪車生產線轉移至日本。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據悉,歐洲當地有戴姆勒、寶馬、奔馳等傳統汽車巨頭,本田汽車在歐洲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因此本田去年2月份就決定關閉歐洲四輪車的生產線,希望把精力集中在運營中國、美國汽車市場上,尤其是中國。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繼續蟬聯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全年銷量達2576.9萬輛。在這次疫情中,中國汽車市場的需求也是最快恢復的。德國《商報》5月份甚至撰文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將再次「拯救」德國車企。這一說法似乎也適用於日本汽車。

根據本田7月份的業績報告,該公司在中國的汽車銷量刷新了往年同期的紀錄,達到13.66萬輛,同比大漲17.8%。而除了中國市場以外,本田在其他地區的汽車銷量均較為低迷,其二季度營業利潤也因此虧損多達1136 億日元(約合人民幣約75億元),同比暴跌145%。

在全球汽車市場較為低迷的情況下,日本希望全力拓展中國等市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事實上,本田已經開始加大對中國的投資。界面新聞8月26日報導,7月10日晚間,中國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宣布將與本田達成全球戰略夥伴協議,而本田將斥資37億元投資認購寧德時代1%的股份。

文 | 呂佳敏 題 | 黃紫鎵 審 | 陸爍宜

相關焦點

  • 日本擬資助部分日企生產線撤出中國!有日企回應:那些錢微不足道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日本打算耗資幫助在華的日企將生產線轉回國的消息引起關注。據悉,日經中文網以及經濟觀察報隨後都對此事做出了相關的分析報導。我們的東西是貼近中國市場在做,是否將相關生產轉回國內是一種市場行為,需要評估市場等一系列的問題,是很困難的決定。」日經中文網4月14日的一則分析也指出,觀察一下近年來日本企業的對華投資就可以發現,除了把中國作為出口生產加工基地的日本企業以外,還有更多的企業看好中國市場。
  • 5月起,日本擬在醫藥領域發起投資限制!這一舉動究竟為哪般?
    來源:金十數據據日經中文網4月23日最新報導,日本有關部門發布一則計劃,打算在5月份開始實行的《修訂外匯法》中阻止外資收購醫藥和醫療設備領域的日本企業。據悉,目前日本鐵路、網絡安全等12個領域都已被列入此方案中,新增加的醫藥和醫療設備領域將進一步進行意見徵集。據報導,日本有關部門指出,對於重要的技術和生產設備而言,如果繼續放鬆監管,一旦被外資收購,很可能對國家安全問題產生重大影響。據悉,日本似乎是擔憂來自中國企業以及別國企業的投資,希望此舉能幫助穩定自家的醫藥品及醫療設備的供應。
  • 疫情過後,中國還是「世界工廠」嗎?日本巨頭追加18.4億元投資!
    來源:金十數據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經濟大受影響,不少國家都發出了經濟衰退的警告,更有些國家意識到製造企業的生產線和供應鏈問題,準備讓自家企業回國生產。雖然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原因,近幾年一直有外國企業試圖將業務和生產線遷出中國,但有不少專家認為,即使這些企業能夠順利遷出並在其他國家找到安居之地,它們也依然繼續留在中國,因為它們無法捨棄中國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還有一種說法是,其他國家可能在技術工人、基礎設施和原材料方面無法滿足這些企業的需要,難以替代中國。
  • 日本宣布助日企回國後,三大巨頭卻做相反舉動:對華投資增近86億
    據日經新聞7月4日最新報導,日本汽車巨頭本田正繼續加大對華的投資,周三與中國信息技術巨頭東軟(Neusoft)的合資企業正式在中國大連開始運營,主要業務是開發車聯網服務。據悉,該合資公司是本田在該領域唯一的中國研發基地,總投資規模為3億元人民幣(約合4240萬美元)。
  • 最新,美巨頭宣布將暫停在澳部分煤炭生產!對澳洲意味著什麼?
    來源:金十數據據中國煤炭資源網5月25日最新報導,美國礦業巨頭——博地能源(Peabody Energy)今日宣布,將關閉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萬姆(Wambo)動力煤和半軟焦煤井工礦,以使生產與需求疲軟相協調,以及抵消煤炭價格下跌的影響。
  • 日本三得利計劃轉移部分在華生產線回日本
    記者 | 劉雨靜編輯 | 昝慧昉1全球第三大烈酒和啤酒製造商三得利,考慮未來將部分啤酒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回日本。日本三得利控股公司CEO新浪剛史日前對FT表示,疫情對酒吧、餐廳等線下餐飲業的衝擊,將逐步對三得利的銷售和盈利產生影響。三得利計劃轉移部分中國的啤酒生產線回到日本。「中國仍然會是生產中心,但在全球轉移生產線都會是一個趨勢,我們的生產線也會逐步轉移回日本。」新浪剛史說。
  • 消息人士:富士康計劃將部分Mac及iPad生產線從中國移至越南
    財聯社(上海 編輯 劉蕊)訊,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應蘋果公司要求,鴻海(富士康)計劃將部分蘋果Mac電腦及iPad生產線從中國遷往越南,以分散生產線,最大限度減少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這將是鴻海首次在中國以外生產iPad。
  • 英國媒體:日本半導體巨頭將與中國達成合作,無視美國的「限制」
    簡單來說,目前世界科技發展的核心,一般都和晶片有關,而晶片又是光刻機生產出來的,所以光刻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國也是在光刻機領域上費勁心思。這也是華為將自己的智慧型手機業務的子品牌榮耀給出售了的原因所在。沒有足夠的晶片,華為已經無以為繼,只能是選擇棄車保帥了。所以說,光刻機技術就像是懸在我們頭頂的行刑的劍一樣,如果不能突破,就有可能會對我們造成更大的傷害。日本正式宣布!半導體巨頭將與中國達成合作,無視美國的「限制」。
  • 日本材料巨頭直言:日本大飛機沒有錢途 給它配套的生產線將關停
    利刃/TONE從宣布第七次拖延交付日期,也就是2020年中無法啟動商業運營開始,日本新世紀第一款大飛機三菱SpaceJet支線客機(原名MRJ)終於是"病來如山倒",出現了全面崩潰的跡象:先是SpaceJet支線客機的日本啟動客戶全日空啟動了索賠程序
  • 中國汽車巨頭轉產口罩,美國送上70億訂單!日本也發來合作信號
    據澎湃新聞4月21日報導,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對我國汽車巨頭比亞迪送上了一筆價值達10億美元(折合約70.7億元人民幣)的口罩訂單。據悉,這筆訂單將由比亞迪在美國當地的一家子公司負責採購。比亞迪每月將幫助加州購買1.5億個N95,5000萬個外科手術口罩直到今年6月底,從而進一步滿足加州對口罩的需求。
  • 法國汽車「巨頭」投資157億元,或將在華生產線遷回,網友:確定?
    根據相關媒體報導,標緻雪鐵龍集團在當地時間的5月26日發出聲明,表示將與能源「巨頭」的道達爾集團共同投資約20億歐元準備將在中國設立的電池生產線遷回到法國當地。而在這兩大行業「巨頭」宣布計劃的同一天,法國也宣布將出資80億歐元來重振他們的汽車產業,並立下目標表示要在2025年實現每年要有100萬輛電動環保汽車的生產量。
  • 把30%的生產線轉移?富士康真要跑了?
    這是因為富士康似乎要從中國離開了?難不成我們之前說的不要讓富士康跑了,富士康這是真的要跑了嗎?一、富士康真要跑了?據美國媒體11月27日最新消息,美國科技巨頭蘋果的產品「代工大戶」——鴻海打算將旗下部分iPad和MacBook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至越南。
  • 突發,中國音響巨頭美隆將在華工廠遷至印尼,什麼情況?
    據越通社7月22日最新報導,來自我國臺灣的知名音響設備製造巨頭——美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Meiloon Technology,以下簡稱「美隆工業」)已將其在我國蘇州的工廠遷移至印尼的爪哇省蘇邦市。據悉,美隆工業此番舉動,相當於為印尼帶去了總值為9000萬美元(折合約6.29億元人民幣)的外商投資。
  • 在浦東機場登機口被宣布英國籤證作廢!被拒絕登機!審查變嚴?申根回國要銷籤?歐籤疑雲
    原因是什麼?申請期回嚴查?部分歐洲國家回國銷籤要求增加?今天說說歐籤N同學,旅行達人,也是平臺的老粉友了,世界各地去過不少地方。昨天中午,原本計劃帶著小朋友,一起開始暑期英國之旅,然而在浦東機場登機口,遭遇意外狀況
  • 日本包裝油市場|日清奧利友、味之素兩巨頭宣布將漲價!
    近日,這兩大食用油巨頭相繼宣布,即將在5月到6月期間提高日本國內的食用油零售價格,主要原因是原料價格與勞動力價格上漲。 3月18日J-Oil Mills宣布,將從6月3日起上調27種食用油價格,包括家用和商用食用油。菜籽油和色拉油上調12%以上,橄欖油和芝麻油的價格上調4%至10%。
  • 日本巨頭正式宣布,ASML將迎來對手,華為轉機到來了!
    導讀:日本巨頭正式宣布,ASML將迎來對手,華為轉機到來了!要知道,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片市場,對於研發和生產晶片來說,我們缺少的並不是錢,而是缺少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但就算是面對中國強大的消費市場需求,ASML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發展卻一直很緩慢;而且在種種原因的限制之下,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從ASML公司進口到一臺EUV光刻機。
  • 富士康:應蘋果要求將部分生產線移至越南
    11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據說,iPhone組裝商富士康將把30%以上的生產線移到中國以外。如今,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將按照蘋果公司的要求,把部分iPad和MacBook組裝線從中國轉移到越南,以分散生產。
  • 為什麼日本企業要從中國撤走生產線?
    據彭博社4月9日報導,日本政府將出資2435億日元(約22.5億美元)改造日本產業鏈供應,其中2200億日元(143億元人民幣)用於把日本企業生產線轉移回日本國內,235億日元幫助日本公司把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實現多元化。
  • ...回應GMV造假;9家金融機構被依法接管;英國禁用華為5G後轉投日本
    來看看神清氣爽、量大料足的早報吧:首先是北京疫情風險降級:【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7月20日零時起調整到三級】7月19日下午,北京市召開第156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宣布,7月20日零時起,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調整至三級。
  • 最新,中國有望拿下英國868億高鐵訂單!日本「攪局」也沒用?
    近來,日本似乎很喜歡在基建特別是高鐵領域上與中國作比較。眾所周知,日本1964年便開通了世界上第一條商用高速鐵路新幹線,直到現在新幹線依然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高速鐵路系統之一。但在英國與中國高鐵的競爭中,日本似乎是略輸一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