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中唯一不用淨身的男人,皇帝卻對他們非常放心,原因為何?

2020-12-18 世間人說

御廚是古代皇宮中一群特殊的存在,其所特殊之處無非是不必像尋常太監們一樣「淨身」,那麼同樣是男人的廚師們為何卻不用「淨身」呢?簡單來說分為兩個方面:

沒有交集的可能性太監之所以要淨身是因為他們要侍候嬪妃們,有的人可能會說既然皇帝這麼擔心嬪妃們和太監私通,為什麼不全部用宮女呢?這是因為宮中有很多體力活是宮女無法承擔的,在體力上男性佔據很大優勢。

另一方面古代人信奉陰陽平衡之說,如果宮中全部都是女性,只有皇帝一位男性,那麼無疑是陰陽失衡,這恐怕對古人來說是極為不詳的。就拿我們最近的清代來說,大家不難發現受到寵信和器重的往往都是男性太監,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哪個宮女受到皇帝太后的信任而掌大權,成為他們身邊的紅人。

就算自古以來那些權傾朝野的宦官也都是男性,這主要也是男權社會下女性退居幕後,無法承擔更多的工作職責導致的緣故。而廚師之所以不必淨身,是因為他和嬪妃們沒有交集的可能性,首先廚子們的活動範圍都被限制在廚房以內,不得私自在皇宮內活動。

其次廚子們飯菜做好以後,都會有專門的太監去給嬪妃、皇帝們傳膳,也是用不到廚子的,除非皇帝召見的特殊情況。拿清代的御膳房來說,它在布局上就不可能和嬪妃們產生交集。下圖是紫禁城的平面圖,御膳房所在的位置是南三所的內務府。

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南三所是孤立的,而紫禁城又分為外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內廷(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分布位置上御膳房就屬於外朝。而嬪妃們都居住在「東西六宮」中(東六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西六宮: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啟祥宮(太極殿))。

而御廚們想要從外朝的內務府穿越重重侍衛把守進入東西六宮和嬪妃們私通,恐怕連內務府的大門還沒有邁出去就被打斷腿了。所以這基本上杜絕了御廚和嬪妃們私通的可能性,所以御廚自然就不必淨身了。

身份不對等作為皇宮中除了皇帝以外沒有淨身的一群男性,既然他們沒有機會主動巴結嬪妃,那麼嬪妃們有沒有可能主動去和他私通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雙方之間的身份首先就不對等,嬪妃們屬於最頂端的資源分配者,想必也不會自降身份去和整天在廚房裡打轉的一群男人私通吧?

而且嬪妃們的出行也受到嚴格控制,除了舉行國家大典的時候她們可以離開內廷到外朝,平時基本沒有機會到外朝,更別說自降身份到御膳房那種地方去了,否則養那麼多的太監宮女來幹嘛,無非就是跑腿的。

綜上所述,總之因為雙方之間沒有一絲半點可以發生交集的可能性,所以即便御廚們不必淨身,所以皇帝也不擔心。就像能夠出入嬪妃場所的御醫們也不必淨身,雖然御醫們可以進入嬪妃們的居所,但是都需要接到指令才行,而且他們的出入記錄都是被記錄在案的,一查什麼都知道了。

宮廷是一個等級森嚴,制度嚴格的地方,除了嬪妃們自己主動想要偷腥以後,基本上下面的人是沒有機會可以和嬪妃私通的。另外御廚在皇宮中雖然屬於地位低下的一群人,但是這個群體也誕生過一兩個出名的人物。

如商朝時期的伊尹,他就是幹御廚出身的,伊尹的養父就是一個奴隸廚師,所以他後來也學會了烹飪。他的烹飪技術不錯,而且又懂得治國之道,因此他後來既是王族的廚師,又是那些富家子弟們的教師,因此很有名氣。

最後被商湯王委以重任,輔佐對方開創了商朝,可見真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此外,歷史上的御廚們雖然沒有爆出和嬪妃私通的醜聞,但是直接把皇帝給殺了的卻不少,如北齊皇帝高歡的長子高澄原本準備發動政變為帝,結果卻被自己的廚子蘭京給刺殺了。

又如遼朝第四位皇帝耶律璟就是被自己的一群近侍包括廚師在內的辛古等六人一起殺死,總之來說這些都是因為制度不完善導致的緣故,換做明清時代,這樣的事情顯然是可能發生的。

親,如果對這篇文章滿意的話,點讚收藏以便查閱資料所需喲~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宮裡太監要淨身,但是同在皇宮的御廚不用,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中國古代,那是皇權主義,皇宮裡面前朝是皇上辦公的地方,後宮,住的就是皇上的美貌嬪妃,於是就有了很多的宮女,來伺候他們,但是有的重活宮女幹不了,只能找男人,但是皇帝有這麼多女人,要是有了男人,難免不會有綠帽子。
  • 古代人去皇宮工作,不僅太監要淨身,宮女也要,手段還很殘忍
    古代女子的思想又比較的傳統,他們最主要的職責就是相夫教子,不像現在女子這樣可以擁有自己的事業,古代女子覺得如果想要有最好的人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嫁給一個地位比較高的人,而在當時地位最高的人莫過於皇帝,所以全天下大多數女子都是想要進入皇宮當妃子的,就算是沒有資格當妃子的平民女子,也想要進入皇宮這個奢華的地方,離皇帝近一些,可以有麻雀飛上枝頭變鳳凰的機會。
  • 皇宮裡除了皇帝,還有一類男人可以隨意出入,皇帝卻不擔心
    我們都知道古代皇宮裡只有一個人是男人,其餘都是嬪妃丫鬟啥的,當然還有一種不能夠稱為男人的男人—太監。當然在漢朝以前,皇宮裡也有男性下人。但是大家都明白,皇帝就一個,可嬪妃卻是不少,典型的狼少肉多。況且這些女人天天都藏在深宮裡,那個寂寞難耐啊。
  • 古代皇宮「太監職位」不用宮女替代的原因,令人信服
    古代皇宮「太監職位」不用宮女替代的原因,令人信服在中國的古代封建王朝中,自古以來至高無上的皇權不允許任何人踐踏。整個皇室有前朝和後宮組成,在皇帝的後宮中為了讓所有的妃子對皇帝足夠的忠誠,為了皇家血脈的純正,古代歷代的王朝,在皇帝的後宮從沒有安排其他男人,而這些妃子在後宮整天除了皇帝是見不到任何男人出現在後宮的。除非生病的時候有男御醫出現,其他就是宮女和太監了。在皇室的後宮和前朝皇帝的身邊為什麼都要配太監呢?
  • 太監身上大多有「異味」,為何皇帝和妃子不嫌棄呢?原因有這幾點
    在古代的時候,每一個當太監的男人都要淨身的,皇宮裡面最多的就是女人了,而且都是非常漂亮的,所以讓一個健全的男人來伺候這些貴人是不現實的,所以只能把他們的作案工具沒收才行。不過在當時並不像現在非常先進的技術,淨身基本都是一刀切,所以也就導致了很多太監的排洩系統破壞了,導致他們排尿不能自主,經常會大小便失禁,所以身上也有很多異味,但是為什麼這些皇帝和妃子都不嫌棄他們呢?
  • 古代皇宮戒備森嚴,侍衛除了武功高強之外,還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引言古代皇宮守衛森嚴,侍衛林立,想要混進去非常難,畢竟是關係到皇帝的安危。經常看一些影視劇的人都知道,負責保護皇帝侍衛的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秘密。教太監功夫相傳,每一朝代的皇宮侍衛都有995個。眾所周知,紫禁城非常大,一旦皇帝遇到危險,往往身邊第一出線的是太監,而不是侍衛。為了自己的安全,明朝就有皇帝專門讓侍衛訓練太監。這樣的做法有好有壞,會讓太監的權利提高,會讓自己更安全。
  • 失去男人象徵的太監都在哪裡找樂子?
    失去男人象徵的太監都在哪裡找樂子?我們在古代的各種電視劇裡面,都能看到皇上身邊基本都會跟一個貼身的太監,這個太監會幫忙皇帝傳話做事,有辦事辦得好的,那更是皇帝的心腹。而這些太監們的出身卻都是很悲慘,基本上都是在民間過活不下去了,才來皇宮裡面當太監的,所以很多太監也有可能就是孤兒。太監進宮都是得非常小的年紀,因為淨身需求的年紀要很小的,並不能在年紀大了以後再去淨身。但是他們就是因為皇權的專斷,所以失去了男人身份的象徵,甘願去做宦官。
  • 後宮外男只能是太監,那皇宮守衛為何例外,他們是這樣保護皇宮的
    自古以來,皇帝作為一個國家最高的統治者,自然也不能按照一般人來對待。而皇宮作為皇族居住和辦公的地方,也有遵守不少的規矩。皇帝大多都有三宮六院,為了照顧這麼一群柔弱的后妃,皇宮中自然少不了要伺候的僕人,於是便有了宮女。
  • 皇帝為何不要年過50的妃子侍寢,年老色衰只是一點,真相太現實
    ——楊皇后《宮詞》古代封建社會是一個畸形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等級落差非常大,作為皇帝可以有揮之不盡的財富,作為平民卻要為三鬥米折腰,作為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美名其曰是為了傳宗接代,但是作為女人要是三心二意,那就會被視為敗類。這種等級制度最明顯的地方還屬皇宮,而且皇宮之中年過五十的妃子,很有可能就會被拋棄,不能再侍寢,這究竟是為何?
  • 清朝皇宮內有帶刀侍衛,皇帝不怕被刺殺?原因及其簡單!
    清王朝作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中最後一個王朝,與現代時間最相近,也是話柄最多的一個國家!清王朝的腐敗無能以及閉關鎖國政策,最終迎來了結束的時刻,西方列強推開中國的大門進行肆無忌憚的掠奪!對於清王朝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皇宮內有帶刀侍衛,皇帝就不怕被刺殺嗎?其實原因很簡單!
  • 御廚和太監都同樣住在皇宮,為什麼御廚不用「淨身」呢?
    太監確實住在皇宮,但御廚可不住宮裡。在很多文學作品與影視劇中,都會出現「御膳房」和「御廚」,但其實只有清朝才有御膳房,在清代以前宮中並沒有所謂的御膳房,不過倒是有廚子。最早有御廚記載的,是唐朝時期的《唐會要》,不過當時宮中的日常膳食並非是男子來負責,而是由太監構成的內侍監,還有就是宮女組成的尚食局,如果有大型的宮廷宴會,那麼則是由光祿寺來負責籌辦。兩宋時期基本繼承了相關的制度而進行了完善,御廚開始真正具體化。宋代的御廚機構設立在內東門的東廊之處,各類相關人員超過1500人,其中的正職由光祿寺派人擔任,副職則由內廷的宦官擔任,相互監督。
  • 古代日本的皇宮為何沒有太監?原因很簡單,因為有3個原因限制
    導讀:古代日本的皇宮為何沒有太監?原因很簡單,因為有3個原因限制後宮裡面不僅僅有妃子以及宮女,而且更是有個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太監,太監的出現也是為了後宮的安穩,這種制度在秦始皇的時候就有了,不過到了隋朝的時候已經發展的很不錯了,唐朝時期日本一直都是模仿著中國的文化,太監製度也在其中,但是為何日本卻沒有太監?
  • 中國歷史上3大假太監,其中一人殺了皇帝霸佔妃子,死後還被鞭屍
    在中國古代皇宮裡一般是不允許有男人的,皇帝為了保持自己血統的純正性,當然不會允許在後宮之中的小老婆接觸到其他男人的。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記》中,韋小寶絕對算上人生贏家,他一開始進入皇宮是以太監的身份,不過他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假太監,甚至在宮裡勾搭上了公主。
  • 皇帝富有四海,皇宮裡為什麼不建廁所?
    皇帝富有四海,皇宮裡為什麼不建廁所?古代的皇宮沒有廁所,幾千人的內急如何解決?在日本的官方機構中,有個名叫「官房」的,是日本內閣所置的行政機關,負責整理閣議(內閣會議)事項、內閣的庶務,以及對各部門的施政作出總合調整。以內閣總理大臣為主任,內閣官房長官(兼國務大臣)統括事務。內閣官房長官相當於政府秘書長。
  • 古代皇宮中,宮女身體有一個部位最神秘,連皇帝都看不到
    中國皇宮被認為是充滿權力的地方,這個地方正如《圍城》裡說的那樣,「圍在城裡的人想衝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無論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皇帝和後宮佳麗三千需要人伺候,那就需要太監和宮女。
  • 皇宮內的宮女如花似玉,出宮後為什麼不被男人們恩寵?
    清朝在一個多憂愁多患難的朝代,前有皇帝的無能戰敗,後有慈禧的皇權幹預朝政,歷史上對慈禧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有人為她政治才敢非常強悍,也有的人說她的閉關鎖國政策是最大的敗筆,可不管怎麼樣不得否認慈禧在推動清朝發展中起到的關鍵性的作用,因為慈禧的皇權統治,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嚮往宮廷內的生活
  • 明朝皇帝很少出宮,清朝皇帝為何總往外跑?一個日本人說出原因
    兩個朝代的皇帝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最為明顯的一個區別,明朝皇帝大都是「宅男」,通常情況下都深居簡出,待在皇宮中很少出門。清朝皇帝的日常活動中,出宮巡遊幾乎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清朝入關後的眾多皇帝中,除了順治帝和雍正帝出宮的次數較少,其他皇帝出宮則是家常便飯。每年夏天,清朝皇帝要離開京師到承德避暑山莊避暑,秋季則要到木蘭圍場行圍,這兩項幾乎成為雷打不動的定製。
  • 他們是蹲著還是站著呢?其實都不是
    在我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各朝各代都有著一群最特殊的人,他們有跟國家最高統治者形影不離的權利,卻也忍受著非人的折磨。生是男兒身,但是卻不得不接受閹割,失去作為男人最重要的東西,他們被稱為太監。早在殷商時期,我國就有了類似太監的職位,那時候叫「寺人」,在如今出土的很多甲骨文中,都有具體的文字記載。
  • 古代皇宮中的女官有何用途?除滿足皇帝任何需求外,大都淪為玩物
    也正是因此,所以在當時女子是根本沒有可能去享受與男子一樣的教育的,但是即便是如此相信大家也都發現了,在我國歷史的河流中出現過女官的職位,這些女官身份與皇帝的後宮中的妃子和宮女是不相同的,但是其命運也是非常的悲慘的,那麼這些皇宮中的女官有什麼用途呢?在滿足了皇帝的所有需求之外,最終會有著怎樣的下場呢?今天就跟隨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