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廈門除了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鼓浪嶼名揚海內外,還有一座寺院同樣聞名遐邇,它就是南普陀寺。位於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年代感,始建於唐代,是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廟周圍的諸多石刻就是歷史歲月的證明,那是明萬曆年代陳第、沈有容題名石刻和清乾隆御製碑。
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五老峰下,面臨著碧海澄澈的海港,佔地面積達到了超過2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廣闊。南普陀寺得名由來是因地理位置在普陀山以南,又因寺院中供奉的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因此得名。寺院中的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華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是文物中最為珍貴的。
南普陀寺的建築主要是沿中軸線上而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主要建築。在寺廟兩旁還建有鐘鼓樓、禪堂、客堂、庫房等輔助建築。這裡還建有一座閩南佛學院,佛教養正院,在寺前有放生池,寺後新建了"太虛大師紀念塔"。俯瞰整座寺院,建築錯落有序,有著宏偉的氣勢。
南普陀寺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還是廈門八大風景區之一。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靠著山川,面朝著大海而建,規模之宏大,有著莊嚴的氣勢,寺院是以白石築成東西兩山門,有著1000多米石構圍牆將全寺環抱,形成如此氣勢宏偉、布局嚴謹的寺院整體。曾在1998年5月至6月之時,啟建了50年來規模最大的水陸大法會。
南普陀寺天王殿中供奉的是笑容可掬的彌勒佛,怒目環視的四大天王利於兩側,殿後還有著韋陀菩薩覆掌按杵而立,威武異常。在殿前廣場上有一正方形放生池和約百米長的蓮花池,蓮花池外圍蓋有矮牆,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題額為"鷺島名山"。大雄寶殿寺院的主體中心,供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殿後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有著崇宏雄偉之勢,殿前的石庭平舒寬展。
寺內的建築都是採用的古代宮殿式的重簷飛脊大屋蓋,裝飾杏黃琉瓦,整個寺院建築非常協調,石構圍牆將全寺建築群環抱起來,如散珠承盤,很是獨特。藏經閣中內供28尊緬甸玉佛,並藏有數萬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經書及一些珍貴的文物。
今天小編就先介紹到這裡哦,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旅遊資訊,請來關注我們的帳號!這裡有最刺激的景點和最奇特的習俗,愛旅行愛冒險的你一定不要錯過!快來關注、評論、轉發吧!
(圖片來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