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運營67年曆經兩次空難 此次或加劇運營危機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一架消失的MH370航班,讓馬來西亞航空這家東南亞地區的航企突然受到全球的關注,公司本來計劃在2014年實現由虧轉盈,但是,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波會否給它的未來帶來致命打擊?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前世今生」是什麼狀況?本報記者昨日採訪專業人士後一一揭秘。

  運營67年

  歷經兩次空難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究竟有何來歷?」失聯事件後,很多乘客發現,相比於美聯航、法航等國際著名航空公司,馬航也如迷霧一般。根據官方網站的資料顯示,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AS)屬於馬來西亞的國營航空公司,主要基地是吉隆坡國際機場,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成立的馬來亞航空公司。換句話說,截至目前,馬航已經運營了67年。

  最早期,馬來亞航空公司只有一架飛機,運行新加坡至吉隆坡和檳城等航線。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成立後,公司更名為「馬來西亞航空」。1966年,隨著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公司再度更名為馬來西亞-新加坡航空。隨後,1972年,公司被拆分成新加坡航空公司和馬來西亞航空公司。

  到2014年,馬航已是全東南亞機隊最多的一家航空公司,旗下有波音747、波音777、空客A330等超過80架飛機,飛往歐洲、澳洲、亞洲、南北美洲、印度次大陸和非洲等100多個目的地。

  記者查閱發現,空難事件在馬航的歷史上並非第一次,其中有兩次也產生了人員傷亡。一次發生在1977年12月4日,馬航運營的一架波音737-200在馬來西亞柔佛州遭劫持,飛機後墜毀於丹絨古邦,機上100人全數遇難。另一次發生在1995年9月15日,一架福克50 執行馬來西亞航空2133號班機,在位於馬來西亞沙巴州鬥湖(Tawau)的機場降落時因機師失誤墜毀,機上53人中有34人遇難。

  但在綜合評分和安全評價上,馬航的分數卻不低,甚至可以被評價為廣受讚譽。根據統計,67年的運營時間裡,馬航已收到超過100個獎項,比如「世界上最好的乘務組」、「5星級航空公司」、「世界領先的亞洲航空公司」、「員工服務亞洲卓越獎」……

  失聯事件或加劇運營危機

  作為馬來西亞的國家航空公司,儘管機隊較為發達、安全評分不低,但近年來卻未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業績。亞太地區航空業激烈的競爭和油價持續高企,已迫使馬來西亞航空連續3年虧損,迫切需要增強競爭力。據報導,2013年,馬航淨虧損達到約人民幣22億元,虧損額為上年度的2.7倍。在此前的2011財年,馬航淨虧損47.4億元,2012財年,淨虧損8.1億元。

  今年年初,多年虧損且不見好轉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計劃訂購多達100架飛機,以在未來10年內更新公司機隊,並與低成本航空公司展開競爭。之前,馬來西亞航空本土的競爭對手——亞洲航空等低成本航空公司已訂購了數百架新飛機。不難看出,目前馬來西亞航空正處於「追趕」其他航空公司的狀態,尤其是亞太地區的業務,近10年來,該地區湧現出15家低成本航空公司。

  根據以往類似事件的經驗,韓亞航空事故發生後,飛機製造商波音股價相對較穩定,法航2009年航班失聯之後,市場對空客的信心也沒有受到明顯衝擊。但對於相關航空公司股價,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比較大的影響。此次失聯航班事件發生後,出於規避風險的投資者心理,會使得馬航股價受到明顯衝擊,加劇公司運營危機。

  「國家航空」壟斷地位很難撼動?

  但是,對於從北京出發的普通乘客而言,北京和吉隆坡之間的往返航班雖然很多,但直飛航班的航空公司選擇卻只有兩個:一個是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航班,失聯的這班即是其一;一個是亞洲航空公司的航班。馬航在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降,亞航則在廉價航空機場起降。

  安檢方面,在廉價航空機場乘坐亞航,只需要經過一次安檢;而在吉隆坡國際機場乘坐馬航,則要經過兩次:辦理登機牌,過海關附近有一次安檢;進入候機室,在登機口,又有一次。

  「此次失聯事件後,去吉隆坡還有其他選擇麼?」這是很多乘客擔憂後的新疑問。

  「馬航在馬來西亞,就像中國的『國航』,是有政府背景的官方航空公司,在市場中具備獨特的壟斷資源。」民航專家、廣州民航學院講師綦琦如此評價馬航。「所以,乘客乘坐哪個航班去馬來西亞,有時不是選擇哪個的問題,而是不得不選擇的問題。」

  馬航的官方壟斷地位,甚至引起過主要競爭對手——亞洲航空的抱怨。亞航總裁東尼·費南德斯曾公開表示,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連年虧損,但仍獲政府撥款資助,以維持市場佔有率,這對其他航空公司不公平。

  「失聯」事件若處理不當有破產隱患

  一位資深旅遊界人士陳女士告訴記者,馬來西亞航空並非一家長期採取低票價策略的航空公司,它和大多數航空公司一樣,只有在航空淡季等時刻推出優惠票價,並不是像低成本航空公司那樣,長期以推便宜機票的姿態參與客源競爭。

  「由於亞航主要做低成本航空,而馬航主要做高端艙位,品質服務更高,所以在中高端客群上,亞航很難對其形成衝擊。」綦琦分析,除非此次失聯事件最後被查出是機務或飛機維修等問題,那可能會對馬航造成較大影響,否則的話,未來的馬來西亞航線上,馬航仍將是唯一的壟斷方,乘客們還是會選擇搭乘馬航的航班。「畢竟,隨著時間推移,此次失聯事件的影響也將淡化。而且,很多時候是旅行社和航空公司直接對接。」

  「當然,因為一次空難毀掉一個航空公司的例子,此前也不是沒有。」記者了解到,當年世界領先的泛美航空,正是因為1988年在蘇格蘭洛克比上空發生的恐怖主義分子安放炸彈發生爆炸事件,而於三年後破產(該空難造成270人遇難)。但綦琦還向記者提供了另一個可能性,「如果這次失聯事件處理不得當,影響了民眾對於馬航的整體信任度和美譽度,大膽猜測的話,也不排除馬來西亞官方另外創造一個國有航空公司品牌。」(記者 孟環 趙瑩瑩)

相關焦點

  • 全日空中國代表談馬航空難:絕不能在安全方面降成本
    原標題:全日空中國代表談馬航空難:絕不能在安全方面降成本 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中國總代表阿部信一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在線訪談」。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澤彪 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日訊(記者 勾雅文)針對馬航MH370及MH17事故問題,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中國總代表阿部信一近日在做客「中經在線訪談」時說:「馬航事故給世界航空業帶來巨大衝擊,它讓航空公司再一次認識到了安全的重要性。」   2014年,馬航兩次空難事故給世界航空業蒙上了一層陰影,國際航線的飛行安全問題牽動了各國的神經。
  • 馬航經歷兩次慘重空難 或更改名稱重新包裝形象
    據美國《紐約每日新聞》7月27日報導,馬來西亞航空公司4個月內接連發生2件慘重空難後,亟思改造經營模式與形象,甚至可能易名。據悉,2014年3月8日,馬來西亞稱與一架載有239人的航班MH370失聯,該飛機原定由吉隆坡飛往北京,至今下落不明。
  • 馬航宣布技術性破產 東南亞航空在集體衰落?
    馬航2008年以來持續虧損,去年馬航MH370和馬航MH17兩起空難更加劇了這家航空運營商的財務困境。為此,馬航實施重組、組建新公司,以期擺脫困境。在馬航MH370失蹤15個多月且謎團未解之時,馬來西亞航空新任執行長米勒在當地時間6月1日表示,該公司「技術上而言已經破產」。與此同時,馬航還宣布了一項重整計劃,將裁員1/3,預計6000名職員將被解僱。
  • 馬航空難調查困局
    空難後的輿論攻防戰首先值得關注的,是馬航空難之後的國際媒體一波三折的表現。7月17日馬航空難事發,正當人們圍繞著事態原因紛紛揣測之時,首先是由美國官方挑頭,單方面公布所掌握證據,矛頭直指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意在表明這是在俄羅斯所提供防空飛彈的打擊之下才導致空難。
  • 馬來西亞要賣馬航 但更難的是這家公司怎麼管
    2014年,馬來西亞政府投入60億令吉,對連年不斷虧損的馬航展開重組計劃,但依然沒有成效。根據馬來西亞前總理的馬哈蒂爾·穆罕默德的說法,在過去的10年裡,馬航大約損失了100億令吉的國家資助。因此,目前看來,只剩下出售這一選項,留在馬哈蒂爾的考慮範圍內。對於被出售的可能性,以及目前馬航客座率、銷售額等運營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了馬航媒體關係中心負責人,不過截至發稿還未收到具體回復。
  • 接連出事的馬航,要被馬來西亞政府賣了?
    馬來西亞政府正在考慮出售馬來西亞國家航空公司——馬航。據《馬來郵報》報導,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當地時間21日表示,若是有合適的報價,馬來政府會考慮出售馬航。當然,馬哈蒂爾表示出售需謹慎,政府首先必須確認買家有足夠的能力運營馬航才會考慮出售。
  • 媒體詳細對比馬航失聯與法航空難異同
    時隔兩年,法航空難因黑匣子和駕駛艙錄音器被打撈和修復,真相被定性為由技術故障和人為失誤共同導致。有關專家說,兩起事故儘管相似的地方很多,但最大不同是馬航失聯航班的搜索海域比法航空難的搜索海域小太多,多國投入的搜尋力量也更加龐大。
  • 臺灣復興航空半年內兩次空難 三年利潤或不夠賠
    【產業·公司】臺灣復興航空半年內兩次空難 三年利潤不夠賠    近三年利潤5.84億 兩次空難賠償或達6.4億    李代一    2月4日上午10時    那麼,此次事故發生後,到底復興航空多久後才能恢復投資者對它的信任,使股價回升?或許馬來西亞的兩家航空公司—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與亞洲航空公司前不久的遭遇,對復興航空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 馬航MH17航班號改為MH19
    據了解,2009年法航空難事件之後,航空公司為了避免人們產生負面聯想,將從裡約熱內盧飛往巴黎的AF447航班號改為AF445。這一做法在許多空難事件之後都曾出現,如9·11事件中的4個航班的航班號也被停用。 賠償待定 乘客名單至少涉及11個國家。
  • 不止馬航破產:東南亞航空在集體衰落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運力增速過快,但需求增長減緩,去年上半年約有八成東南亞航空公司陷於虧損或勉強達到盈虧平衡,再加上突發安全事件、區域外航空加劇競爭等負面因素,東南亞航空正在遭遇「流年不利」的悽惶。自2007-2013年,馬航連續被英國Skytrax評為「五星級」,而每年獲此殊榮的全球航空公司通常只有六七家,號稱「金牌公司」直到去年發生了兩起空難,馬航的最後命運「稻草」被壓垮。去年3月,載有23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馬航370航班失聯,至今仍然沒有找到。四個月之後,馬航17航班被疑似地對空飛彈擊落,墜毀在烏克蘭境內,298名乘客和機組人員遇難。
  • 普京與荷蘭首相通電話討論馬航空難調查進展
    新華網莫斯科7月16日電(記者胡曉光)俄羅斯總統普京16日就馬航MH17航班客機失事調查進展與荷蘭首相呂特通電話,指出設立國際法庭以對空難責任人進行刑事調查的倡議為時過早,只會產生相反效果。  據俄總統新聞處通報,普京與呂特在電話中討論了馬航客機在烏克蘭東部墜毀調查進展,雙方希望調查取得成果。
  • 俄官方:馬航MH17空難調查不應被政治化(圖)
    資料圖:馬航MH17遇難者紀念碑上刻有澳大利亞遇難者的名字。  中新社莫斯科7月30日電  (記者 王修君)當地時間7月30日,俄官方在莫斯科表示,對馬航MH17航班客機在烏克蘭墜毀調查不應被政治化。
  • 荷蘭鹿特丹民眾悼念馬航空難中遇難的香港居民
    荷蘭鹿特丹民眾悼念馬航空難中遇難的香港居民4) "← →"翻頁 7月19日,在荷蘭鹿特丹,民眾在馬航空難中遇難的香港居民所經營的餐廳前送上鮮花
  • 馬航空難最新結果公布4名嫌疑人身份並發出逮捕令
    摘要:馬航MH17空難調查人員公布2014年空難事件的4名嫌疑人身份,並向其發出逮捕令。
  • 法航如何應對AF447航班空難
    正如我們所見,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2014年3月8日清晨失去聯繫後,馬航的危機管理和應對,是有多麼糟糕透頂:8日上午11點半左右,失聯航班乘客的家屬(首批),開始進入北京麗都飯店(馬航在京的定點酒店)的房間;直到15.5小時後的9日凌晨大約3點,他們才見到了馬航員工。
  • 馬航MH17空難五周年:4人被控謀殺,真相到底是什麼?
    中新網7月17日電(李弘宇)5年前,馬航MH17航班在烏克蘭東部上空被飛彈擊中後墜毀,造成機上298人全數罹難。5年來,製造這起慘劇的飛彈型號、發射地等早已被查明,可到底是誰「扣動了扳機」,答案依然成謎。6月19日,由荷蘭主導的馬航MH17空難聯合調查團以謀殺罪,宣布對4名涉案嫌疑人提起刑事訴訟。
  • 馬航370疑案水落石出?外媒:全都是美國一手策劃
    尤其美國在迪亞哥噶西亞島還有一個秘密基地,更加劇了它是幕後黑手的可能性。但無論誰是罪魁禍首,都希望黑匣子能儘快被發現,讓事故儘早水落石出...如果14年我國的北鬥系統能和美國GPS系統不相上下的話,想必也不會讓有心之人得逞。  馬航失蹤之謎取得大突破?
  • 從四一五空難看國航的危機處理
    航空公司發生事故,尤其涉及重大人命傷亡的空難事件之後,其危機處理的底線是:如何在空難過後維持該公司的營運商譽。  事故是暫時的,生意是永久的,經歷重大事故之後,航空公司自然要維持往後的生意,生存的考驗。  因此,空難的危機處理其實最重要的原則是「公關」。
  • 馬航MH17空難一周年 親俄武裝錯擊客機影片曝光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中國日報網7月17日電(程爾凡) 綜合外媒報導,17日是馬航MH17空難一周年,澳洲當局為此次空難中的罹難者舉辦了追悼式。同日,澳大利亞新聞集團也公布了一段從未曝光的影片顯示,親俄派武裝當時打錯了飛機。
  • 馬航MH17客機空難中期調查結果即將公布
    馬航MH370失蹤至今不知何在,而馬航MH17空難的真相也始終撲朔迷離,但真相也不遠了。今天,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比利時、烏克蘭、荷蘭五國外交部長就馬航MH17客機空難的刑事調查工作發表聯合聲明,稱中期調查結果將由事件聯合調查組於9月28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