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消失的MH370航班,讓馬來西亞航空這家東南亞地區的航企突然受到全球的關注,公司本來計劃在2014年實現由虧轉盈,但是,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波會否給它的未來帶來致命打擊?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前世今生」是什麼狀況?本報記者昨日採訪專業人士後一一揭秘。
運營67年
歷經兩次空難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究竟有何來歷?」失聯事件後,很多乘客發現,相比於美聯航、法航等國際著名航空公司,馬航也如迷霧一般。根據官方網站的資料顯示,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AS)屬於馬來西亞的國營航空公司,主要基地是吉隆坡國際機場,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成立的馬來亞航空公司。換句話說,截至目前,馬航已經運營了67年。
最早期,馬來亞航空公司只有一架飛機,運行新加坡至吉隆坡和檳城等航線。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成立後,公司更名為「馬來西亞航空」。1966年,隨著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公司再度更名為馬來西亞-新加坡航空。隨後,1972年,公司被拆分成新加坡航空公司和馬來西亞航空公司。
到2014年,馬航已是全東南亞機隊最多的一家航空公司,旗下有波音747、波音777、空客A330等超過80架飛機,飛往歐洲、澳洲、亞洲、南北美洲、印度次大陸和非洲等100多個目的地。
記者查閱發現,空難事件在馬航的歷史上並非第一次,其中有兩次也產生了人員傷亡。一次發生在1977年12月4日,馬航運營的一架波音737-200在馬來西亞柔佛州遭劫持,飛機後墜毀於丹絨古邦,機上100人全數遇難。另一次發生在1995年9月15日,一架福克50 執行馬來西亞航空2133號班機,在位於馬來西亞沙巴州鬥湖(Tawau)的機場降落時因機師失誤墜毀,機上53人中有34人遇難。
但在綜合評分和安全評價上,馬航的分數卻不低,甚至可以被評價為廣受讚譽。根據統計,67年的運營時間裡,馬航已收到超過100個獎項,比如「世界上最好的乘務組」、「5星級航空公司」、「世界領先的亞洲航空公司」、「員工服務亞洲卓越獎」……
失聯事件或加劇運營危機
作為馬來西亞的國家航空公司,儘管機隊較為發達、安全評分不低,但近年來卻未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業績。亞太地區航空業激烈的競爭和油價持續高企,已迫使馬來西亞航空連續3年虧損,迫切需要增強競爭力。據報導,2013年,馬航淨虧損達到約人民幣22億元,虧損額為上年度的2.7倍。在此前的2011財年,馬航淨虧損47.4億元,2012財年,淨虧損8.1億元。
今年年初,多年虧損且不見好轉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計劃訂購多達100架飛機,以在未來10年內更新公司機隊,並與低成本航空公司展開競爭。之前,馬來西亞航空本土的競爭對手——亞洲航空等低成本航空公司已訂購了數百架新飛機。不難看出,目前馬來西亞航空正處於「追趕」其他航空公司的狀態,尤其是亞太地區的業務,近10年來,該地區湧現出15家低成本航空公司。
根據以往類似事件的經驗,韓亞航空事故發生後,飛機製造商波音股價相對較穩定,法航2009年航班失聯之後,市場對空客的信心也沒有受到明顯衝擊。但對於相關航空公司股價,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比較大的影響。此次失聯航班事件發生後,出於規避風險的投資者心理,會使得馬航股價受到明顯衝擊,加劇公司運營危機。
「國家航空」壟斷地位很難撼動?
但是,對於從北京出發的普通乘客而言,北京和吉隆坡之間的往返航班雖然很多,但直飛航班的航空公司選擇卻只有兩個:一個是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航班,失聯的這班即是其一;一個是亞洲航空公司的航班。馬航在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降,亞航則在廉價航空機場起降。
安檢方面,在廉價航空機場乘坐亞航,只需要經過一次安檢;而在吉隆坡國際機場乘坐馬航,則要經過兩次:辦理登機牌,過海關附近有一次安檢;進入候機室,在登機口,又有一次。
「此次失聯事件後,去吉隆坡還有其他選擇麼?」這是很多乘客擔憂後的新疑問。
「馬航在馬來西亞,就像中國的『國航』,是有政府背景的官方航空公司,在市場中具備獨特的壟斷資源。」民航專家、廣州民航學院講師綦琦如此評價馬航。「所以,乘客乘坐哪個航班去馬來西亞,有時不是選擇哪個的問題,而是不得不選擇的問題。」
馬航的官方壟斷地位,甚至引起過主要競爭對手——亞洲航空的抱怨。亞航總裁東尼·費南德斯曾公開表示,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連年虧損,但仍獲政府撥款資助,以維持市場佔有率,這對其他航空公司不公平。
「失聯」事件若處理不當有破產隱患
一位資深旅遊界人士陳女士告訴記者,馬來西亞航空並非一家長期採取低票價策略的航空公司,它和大多數航空公司一樣,只有在航空淡季等時刻推出優惠票價,並不是像低成本航空公司那樣,長期以推便宜機票的姿態參與客源競爭。
「由於亞航主要做低成本航空,而馬航主要做高端艙位,品質服務更高,所以在中高端客群上,亞航很難對其形成衝擊。」綦琦分析,除非此次失聯事件最後被查出是機務或飛機維修等問題,那可能會對馬航造成較大影響,否則的話,未來的馬來西亞航線上,馬航仍將是唯一的壟斷方,乘客們還是會選擇搭乘馬航的航班。「畢竟,隨著時間推移,此次失聯事件的影響也將淡化。而且,很多時候是旅行社和航空公司直接對接。」
「當然,因為一次空難毀掉一個航空公司的例子,此前也不是沒有。」記者了解到,當年世界領先的泛美航空,正是因為1988年在蘇格蘭洛克比上空發生的恐怖主義分子安放炸彈發生爆炸事件,而於三年後破產(該空難造成270人遇難)。但綦琦還向記者提供了另一個可能性,「如果這次失聯事件處理不得當,影響了民眾對於馬航的整體信任度和美譽度,大膽猜測的話,也不排除馬來西亞官方另外創造一個國有航空公司品牌。」(記者 孟環 趙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