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如何論述食肉的危害和食素的功德的?

2020-12-11 白居士手持蓮花點玄機

素食被稱為天食,在六凡四聖十法界中,只有人、畜生、羅剎等食肉,而修行人、仙人、天人、阿羅漢、闢支佛、菩薩、佛皆不食肉。

依佛法來講,食肉者有以下過失:

1.眾生宿世互為六親眷屬,食肉者即食眷屬之肉。

2.食肉之人,其他眾生見到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

3.如果有僧人食肉,其他人就會誹謗佛法,從而對佛法失去信心。

4.如果是修行人而食肉,就會斷慈悲種,難以出離生死。

5.佛菩薩、天龍八部都不喜歡食肉之人,不來護持。

6.由於宿世惡業今生轉生為畜生,身體骯髒不淨,食之則自身受汙。

7.食肉會召致冤靈糾纏索命,從而身患絕症或受橫禍,如果大家同造殺業,則會感召地震、颱風、洪澇、海嘯、大火、瘟疫、戰爭等天災人禍。

8.食肉之人命終後會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之中。

等等。

殺生果報太可怕!
戰爭乃因殺生食肉而起

而食素,則遠離殺業。佛在經中說,假使有人,用象馬牛羊、珍奇寶物甚至城池、國家做布施,其功德都沒有斷酒戒肉的功德大;假使有人用宇宙中所有的黃金做布施,其功德都沒有斷酒戒肉的功德大;假使有人建大寶塔,高至天頂,以此供佛,其功德都沒有斷酒戒肉的功德大!

吃素感召吉祥
吃素心情舒暢

具體來講,食素者會獲如下功德、福報:

1.身常無病。

2.壽命長遠。

3.永斷一切嗔恚習氣。

4.常無惡夢。

5.滅除怨結,眾怨自解。

6.消災免禍。

7.善神守護。

8.命終升天。

等等。

《金剛經》中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因此,除了佛教,其他宗教也無不教人食素。

例如,基督教說,但凡有生命帶血的食物,你們不可食!猶太教說,人吃野獸肉,將會變成自己的墳墓。伊斯蘭教說,不要使你們的胃變成動物的墳場。印度教說,一個傷害有知覺生物的人,將永遠得不到天佑。道教太上老君說,一切眾生、含氣以上翔飛蠕動之類皆不得食!儒教說,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而不忍食其肉。

事實上,除了聖賢以外,很多有識之士也勸人食素。例如,愛因斯坦說,「素食對人類很吉祥,如果全世界都採行素食,就可以改變人類的命運。」印度國父聖雄甘地說,「一個國家偉大不偉大、道德水準高不高,可以從它對待動物的方式評斷出來。」備受尊敬的作家梭羅說,「在人類逐漸進化過程中,不再吃葷是宿命的一部分。」愛爾蘭戲劇家蕭伯納說,「動物是我的朋友,我不會去吃我的朋友。」古希臘數學家畢達歌拉斯說,「不要為了罪惡的食物沾染你們的身體,……大地供給了許多無罪豐盛食物,也提供人類不用殺戮即可獲得的大餐。」俄國前作家託爾斯泰說,「餐桌上只要有肉食,人間就會有戰場。」

相關焦點

  • 要養生、要功德,到底要吃葷還是食素?
    嫩豆腐中還含有大豆磷脂,是生命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體細胞的正常活動和新陳代謝有所裨益。不過豆腐雖好,多吃也有弊,過量也會危害健康。李時珍《本草綱木》載:按《延壽書》雲∶有人好食豆腐中毒,醫不能治。古人從製作豆腐的經驗中得知,豆漿中加入蘿蔔汁,就無法點漿成豆腐,所以蘿蔔湯能解吃豆腐而中毒症狀。
  • 素食與佛教:佛弟子食素與食肉之辯
    於是,在佛教界也就常常會出現一些有關素食的疑問和爭議。本文擬對這一關於佛教徒飲食觀念上的歧見及其抉擇問題展開初步討論。 梁武帝有感於大乘佛教的菩薩慈悲思想,積極提倡素食。他於天監十年(511)頒布了由他本人撰寫的《斷酒肉文》——這是確立中國漢地僧人素食傳統的一篇標誌性文獻。該文列舉僧人飲酒食肉不如外道和在家眾者各九項,以及種種障道過患,並依據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涅槃經》、《楞伽經》等一些經中的教言,令天下所有僧尼不得飲酒、食肉。自此以後,吃素成為漢地出家眾的一項基本行為規範。
  • 略論素食與佛教:佛弟子食素與食肉之辯——林清涼
    儘管在中國的漢族地區,在絕大多數人的眼裡,素食與佛教似乎一直就存在著一種無可爭議的不解之緣,但同樣幾乎眾所周知的是,藏傳佛教、南傳佛教以及東傳日本的佛教均沒有明確要求佛教徒必須素食,素食仿佛只是中國漢傳佛教的一項不共傳統而已。於是,在佛教界也就常常會出現一些有關素食的疑問和爭議。本文擬對這一關於佛教徒飲食觀念上的歧見及其抉擇問題展開初步討論。
  • 平民吃肉,貴族食素:古代日本的奇怪風俗怎麼來的?
    這個政策在日本被執行了幾百年,其中更有三令五申重複全民禁止食肉的政令。壽喜鍋的湯底仍是清湯食素的開始公元587年,當時信奉佛教的蘇我氏搞倒了政敵物部家,主導了日本,佛教在日本的影響於是暴漲。日本佛教直接來源於中土佛教,而中土佛教是經過中國本土化了的佛教,教義中夾雜了許多中國的本土認知,最著名的就是禁食肉,這條信仰也被傳入日本。影視劇中的梁武帝到了625年,蘇我氏如日中天。為了祈求家族長盛不衰,這一年在蘇我氏的指示下,倭王發布了命令,全倭國禁止食肉。
  • 佛教:學佛的人,哪些必須吃素?如何判斷?學佛吃肉有什麼後果?
    一般漢地和藏區,信佛的人都認同吃素,因為可以少傷害動物,培養慈悲心。但不信佛的人抬槓,植物也有知覺,吃動物不慈悲,那吃植物不也一樣?其實吃不吃素,並非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修的是什麼,該不該吃素。
  • 日本古代只有平民才吃肉,食素竟是貴族身份象徵?
    這個政策在日本被執行了幾百年,其中更有三令五申重複全民禁止食肉的政令。 時間放到587年,當時信奉佛教的蘇我氏搞倒了政敵物部家,主導了日本,佛教在日本的影響於是暴漲。日本佛教直接來源於中土佛教,而中土佛教是經過中國本土化了的佛教,教義中夾雜了許多中國的本土認知,最著名的就是禁食肉,這條信仰也被傳入日本。
  • 佛教佛塔的緣起和功德
    塔是佛教建築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妙法蓮華經》中寫道「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可見即便是童子聚沙成塔也能成佛道。其實無論是造塔、補塔,還是繞塔,都有很多功德。《右繞佛塔功德經》中也寫過「一切諸天龍,夜叉鬼神等,皆親近供養,斯由右繞塔」。不少佛教徒「見塔必繞」,以此來積累功德。我們常見的佛塔,有密簷式的登封北魏嵩嶽寺塔,有樓閣式的北宋松江方塔,還有有覆缽式的北京元代妙應寺塔。
  • 佛教食素和世俗的吃素一樣嗎?
    一提起佛教,自然就聯想到素食 ,對中國人而言,所謂的出家人就是「吃齋」的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佛教僧侶是否一定得吃素,實際上的情況似乎並非如此;除了中國佛教(以及直接從大陸傳入的臺灣佛教)外,其他如藏傳佛教、東南亞一帶的南傳佛教、日本佛教等等,並不忌諱吃葷。
  • 佛教允許吃「三淨肉」嗎?
    那麼佛教到底提不提倡吃三淨肉呢?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是始終格守著嚴格的「淨素」戒律,並在許多經典中教導僧侶為何要食素的理由: 《楞嚴經》:「食肉之人,死墮惡道,受無量苦。」《顯識經》:一切卵(蛋類)不可食。《梵網經菩薩戒本》:「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
  • 佛教:佛前供花的方法和功德
    「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佛前供花人」,佛教歷來與花有著甚深的淵源,許多佛菩薩的法器或者坐檯就是蓮花,蓮花被譽為佛門「聖花」。蓮花又叫「蓮華」,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就是此義。比如我們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就常常是端坐蓮花臺,手持淨瓶甘露。
  • 佛教:持誦準提神咒的功德與利益
    準提菩薩,又稱「準胝觀音」、「準提佛母」、「七俱胝佛母」,意為清淨,其聖誕日為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六,在我國佛教裡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出家人每天都要念準提咒。僧人每天用完齋,感謝施主,願施主滿願有福報,會念準提咒。那麼準提咒的由來是什麼呢?
  • 佛教:佛前供花,功德與意義
    在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香、燈等,會有無量的功德。但許多初學佛的人,對佛前供花、供果的意義比較疑惑,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緣和意義。佛前供花,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所以花是因,果實叫做果。是將鮮花用器皿供於佛前,為佛門儀式之一。
  • 林清涼:莫以食素或食肉來判人是否是佛弟子
    編者按:儘管在中國的漢族地區,在絕大多數人的眼裡,素食與佛教似乎一直就存在著一種無可爭議的不解之緣,但同樣幾乎眾所周知的是,藏傳佛教、南傳佛教以及東傳日本的佛教均沒有明確要求佛教徒必須素食,素食仿佛只是中國漢傳佛教的一項不共傳統而已。於是,在佛教界也就常常會出現一些有關素食的疑問和爭議。
  • 佛教,受持五戒的功德
    佛教的是講三輪體空的,做事的人,所做事的本身,做事所產生的作用,全部空去,才是學佛的最終目地,所做的一切善行,自無功德而言,但在凡夫而言,做到這一步,那是不可能的,否則就不是凡夫了,念佛戒只是方法而已,受五戒,是行善的方法,必能產生應有的功德,修持五戒十善,雖說是學佛的起步,但能邁入聖城,了脫生死,
  • 呂導說的吃素是指的佛教上的那種食素。還是可以吃一些蛋奶類的呢...
    X 呂導說的吃素是指的佛教上的那種食素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佛教徒吃素的緣起和意義
    佛教的素食主張是與佛陀的教義、教規以及它所主張宗教觀念相關的。在《楞伽經·卷四》佛陀是這樣說的:「佛告大慧: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然我今當為汝略說。謂一切眾生從本已來,輾轉因緣,常為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
  • 佛教:布施的質與量,會影響到功德和福報的大小嗎?
    佛教:布施的質與量,會影響到功德和福報的大小嗎?布施,是佛教中的經典術語。布施是一種行為,是指將自己的金錢、實物分享給別人,尤其是那些有需要的人。不過,在進行財布施裡,往往也有些人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認為布施的東西越多,質量越好,所得到的功德和福報也就越大。相反,功德和福報也會變小。那麼,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來看一個經典的故事吧!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很窮,四處乞討,唯一的財產就是一條保暖的毯子。
  • 佛教:在家如何設佛堂?注意這幾點,功德更圓滿!
    許多佛教信眾都常有到寺院裡拜佛誦經的習慣,特別是寺院裡幾乎每天都要進行早晚課誦,一些信仰比較堅定的善信就會選擇每天到寺院跟隨出家師父上早晚定課的習慣。但是這樣對於一些人也有一個弊端,就是家裡距寺院比較遠的人,天天這樣來回跑,實在是有些是不消,但又不想放棄每一天培福的機會。
  • 佛教是如何看待愛情婚姻的?
    佛教是一種以出世間為指歸而。行人世事業的宗教。佛教對人世的倫理道德、婚姻觀念、家庭關係、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都有所論述,形成了佛教各個方面的知識體系。 四、佛教對婚姻道德的看法 佛教對婚姻倫理道德也有多方面的論述。其首要的道德規範是不邪淫,在這一基礎上強調夫妻之間互相忠誠和尊敬。
  • 說說吃素的功德
    佛說吃素的功德有多大?迦葉菩薩問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我解說,不飲酒、不食肉者,得多少福?佛告迦葉:假使有人,以象馬牛羊、琉璃珍寶瓔珞、國家城池妻子持布施,其功德百千萬分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功德之一;復,假使有人以百千兩黃金,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持布施,其功德百千萬分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功德之一;復,假使有人以金鑄如人般金身數百持布施,其功德百千萬分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功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