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引領|張悅:萬物互聯時代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新解

2020-12-23 騰訊網

萬物互聯時代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新解

文 | 張 悅

張 悅:浙江省寧波效實中學副校長,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語文特級教師,哲學博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勞動模範、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浙江省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等稱號。長期致力於「知識、生活與生命共鳴」理想課堂研究,形成詩意與理性共融的教學風格,教育理念是:成為學習促進者。代表性專著有《知識、生活與生命的共鳴》《新教育語文課堂:哲學的解釋》,近百篇論文刊於核心期刊或學術雜誌,多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主編、參編多種教材和教學用書。

似乎是不算太久前的一天,我們推開窗,撲面而來的除了滿天晴嵐,還有海量信息:以為這也許就是世界的新模樣。我們見證了信息與信息之間的意義互聯,也警惕著信息可能會以排山倒海之勢裹挾、湮沒我們的生活與思想。然而,信息互聯僅僅是開頭,一種新的交互與共生形勢正在影響、考驗甚至改變著我們感知生活和理解世界的內容與樣式。這種交互與共生的新樣態被稱為「萬物互聯」。任何一種存在都是關係互聯中的存在。麥克盧漢提出的「地球村」概念,已經成為全球生活真實情境,傳統意義上的個體絕對獨立性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義關聯——「互聯」,處於時代價值的意義高端,成為知識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一、互聯:時代意義的精華

我們不妨回顧近20年湧現的技術熱點: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推薦算法、人工智慧……新技術層出不窮,刷新生活視點,改變社會生態。萬物互聯作為技術熱點與大數據綜合應用催生的「後浪」,為教育拓展新的視域,為創生「有意義的關聯」教育願景提供最大限度的可能。

(一)萬物互聯,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得以拓展

知識獲得已經從單純的小課堂轉向豐富的大社會。過去,課本就是學生的學習世界;現在,世界是學生的學習素材。信息的高速迭代與獲取知識的便捷快速,使得百科全書式的知識達人「星光暗淡」,他們不再有大量擁躉成為大概率事件。教師在課堂上呈現的教科書式的靜態教學正在受到真實情境教學的質疑:這些知識真的需要這樣學習嗎?有人提出,凡是百度裡可以搜到的知識,不要@給學生。若是將課堂教學徹底變成線上模式,幾大搜尋引擎可以「覓」見的知識,還需不需要以喋喋不休的方式教給學生?

(二)萬物互聯,學生閱讀的多元選擇成為現實

閱讀成為流動的風景,紙讀與屏讀相伴隨行:紙讀意味深長,雋永清新;屏讀高效快速,隨性輕逸。兩者無論高下,於讀者而言,則是各取所需、各求其成。尊重閱讀主體的差異和個性化特徵,實現閱讀內容與閱讀者的無縫對接,萬物互聯生態下的圖書閱讀超連結更有瞬時效應。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提高閱讀能力,產生創造性閱讀效益,是當代學生必須順應的時代需求。

(三)萬物互聯,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打破單一向度的阻遏

高科技帶來高發展,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而豐富,由此產生的學科知識、學習問題呈現出多樣化和綜合化等特點。單一學科提供的認知方式已經很難徹底解決問題。萬物互聯提供的跨學科、跨媒介學習場域打破認知單向度的阻遏,為學生整體把握知識、認識學科本質提供多向度的認知途徑,使得解決問題不僅指向問題本身,而且提升學生綜合運用多種知識的學習力。這是拘囿於單一學科無法達成的學習增量。

有人預言網際網路帶來的將是「天地一時,無比開闊」的未來世界。萬物互聯時代,已經突破網際網路的虛擬生態,讓世界變得更加友好真實、深不可測。我們應在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以及更奇妙複雜的多意義的互聯關係中發現價值自我,實現意義自我,跨進美好的教育新時代。

二、融合:語文課程的延伸

技術革命對語文課程的現實影響具體而深刻。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生活世界的變化必將影響語文課程結構與內容。語文課程在實現人的社會化延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語文課程重要的現實功能。因此,認識語文內涵與外延的可能變化,是不能懸置的切實要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恰合時宜,在課程結構與內容的闡述中亮出高頻短語:學習任務群,如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等。這些課程內容緊貼學生生活世界,無一例外體現語文課程對時代發展要求的順應,彰顯了課程朝向生活世界深刻變化、達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追求。

(一)語文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融合

萬物互聯時代,原本緊密聯繫生活世界的語文課程,以智慧、倫理、情感、審美的「經驗的重組」,與學生的生活世界完成超文本連結,在課程內容的組織與性質表述上表現出足夠高亮的創新價值。比如,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家鄉文化生活」單元,要求通過採訪、考察、查閱文獻等方式,記錄家鄉的人和物,調查家鄉的文化生活,參與家鄉文化建設等。該課程要求學生走進真實的生活世界,關注並參與文化生活,思考並評判文化現象,以語言綜合實踐活動形式,建立與文化的互聯,提升自我文化品位、塑造文化自覺。

(二)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語文課程是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學習必須紮緊語言實踐的藩籬。任何背離語文課程性質的非語文經驗的生長行為,除了一時的花哨與趕巧,再無意義。但是萬物互聯時代,也「翻新」著語文課程的社會學意義。真實的生活世界,僅僅依靠語言文字已經遠遠不夠詮釋當代生活語境中的人面臨的現實豐富性。和眾多媒介一起應對信息的無限性和知識不斷更新的事實,是語言文字的歷史性選擇。大眾媒介進入發展期大約是550年前,它的出現讓「生活的世界超越了最近的山頭和目力所及的地平線」。書寫、印刷、廣播、影視、網絡等媒介在極速迭代的當代世界扮演著不可替代的社會角色:媒介傳播影響了社會形態,信息技術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語文學習。統編高中語文教材「資訊時代的語文生活」單元,指明單元學習「重在提高媒介素養,更好地適應資訊時代的生活」,並在學習活動中安排了三個循序漸進的環節:認識多媒介、善用多媒介、辨識媒介信息。信息技術不再是語文學習的輔助,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跨媒介傳播成為學習的對象或內容,開展不同媒介語境中的語言實踐活動,建構彼此聯繫、辨析差異,是語文課程在萬物互聯時代的現象級超越。

(三)語文課程的跨學科鏡像

萬物互聯之下,誰都不能緊閉門窗。語文課程在保持性質自洽的同時,越來越感受到一種新的教學體系正在生成,即在多學科知識支持下的語文學習生活。誠如波茲曼言稱的那樣,可以圍繞對知識的寬泛分類重新整合語文課程的學習。語文課程的教學實踐最終要走出單一的「小世界」勢力圈,奔向社會生活的「大舞臺」。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整本書閱讀」單元,將費孝通的《鄉土中國》作為課程對象與內容,將「理解關鍵概念,把握邏輯思路,了解學術價值」作為學習目標;在學習任務中,將「核心概念」「知識體系」「問題關注」「拓展閱讀」等作為任務完成的關鍵點,通過閱讀預期、粗細有致、全篇觀照、研究思路、思考闡發等閱讀策略,積累學術閱讀的方法。讀懂讀透《鄉土中國》,需要一定的歷史學、地理學知識,也需要閱讀社會學作品的初步經驗,更需要對費孝通所處時代有具體而微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道統有認知積累,甚至需要概率論方面的知識——相較語文課程,似乎可以把這些知識稱為「非專業的專業知識」,沒有跨學科學習的心理準備與知識儲備,完成《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的所有任務,至多是在知識的海洋裡激起幾個輕飄飄的漣漪而已。

三、情境:學習內容之所在

萬物互聯時代,語文世界越來越廣闊,值得學習的知識越來越豐富。社會生活急劇變化,語文教學內容滋生著應變的現實可能。在有關「更新了教學內容」的闡述中,課標提出「課程內容情境化」的要求,「粘貼」情境中的課程內容,要不直接聯繫生活世界,要不其意義終端在生活世界。因此,語文教學內容的情境化是對「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的現代性闡釋:任何飄浮於半空舞蹈的語文教學,終將失去其社會功能與課程價值,緊貼實踐「地面」步行的語文才能抵抗荒蕪,生成獲得感和創新意義——語文「為生活」,語文「是生活」。創設貼近時代、社會、生活的語文學習內容,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達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最具體切實的課程要求。在這個背景下,生活實踐情境、學習探索情境正在突破傳統意義上的載體功能,成為學習內容。「情境」「任務」「活動」「實踐」成為新課標、新教材的關鍵詞,也成為當下語文課程研究的對象與內容,引起熱議與關注。

如何利用萬物互聯的時代優勢,創設生活實踐情境與學習探索情境?本文以學習任務群「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為例,談談如何確定情境,並讓確定的情境在生活世界的各種互聯中成為語文學習內容。從語文課程整體上觀照,該任務群具有時代先鋒意義:「跨媒介」之「跨」的學術定義為「融」,即語言、文字、影視、廣播、網絡等多種符號或媒介在應用場景中的融合,在彼此交互影響中建構情境關係,生成語文學習內容。課標在「學習目標與內容」中指出「建設跨媒介學習共同體」,即學生在社會生活的共同參與中獲得真實身份與真實任務,成為實踐共同體的一員,在互聯與共享中體驗學習的豐富與複雜,甚至是暫時無法解決的困惑。

在「甲骨文:從古文字中走來的文明」跨媒介活動設計中,筆者提出以下學習要求。

1.獨立學習與小組研習相結合。獨立學習要呈現學習資料,體現個體獨立的分析判斷力;小組研習要有具體要求,體現互動參與和協作共享。

2.資料閱讀(網絡學習)與實地考察相結合。資料搜集要體現權威性,能按照一定順序組合資料,形成資料群;實地考察要事先明確考察重點、對象或內容,以便在考察時能準確獲取信息,便於信息篩選與整合。

3.自主學習與專家引領相結合。整個活動實踐圍繞活動目標分階段推進,還可採用微型講座、在線訪談、電郵溝通等多種交往形式,約請古文字專家指導活動。

4.組內分享與集體展示相結合。本活動持續時間較長,為了及時了解活動進程,了解共同體成員活動狀況,修整、調節活動形式或內容,組內可以安排階段成果匯報,在分享、批判中推進活動;活動結束之後,組織全體學生參與總結報告會,形成活動結論。

四種「結合」的目標導向中,明確了協作共享、實地考察、在線互動、成果匯報等學習方式。這些學習方式必定是在內容充實、互動充分的實踐探索情境中實施的。比如,實地考察這種學習方式,學生離開語言文字搭建的學習城堡,在博物館的學習環境中,與共同體成員一起研究有字甲骨,在書本中的甲骨文知識與眼前鐫刻著文字的甲骨之間建立意義互聯,豐富學習體驗,深化認知思維。博物館不僅是學習場域,而且是學習內容之所在。學生通過實地考察獲得的合作參與能力,成為自主學習與探究的重要基礎。

在「成果與感評」部分,學生共享了以下「考據式學習」的心得。「虹」字從甲骨文到現代簡體字經歷了翻天覆地的造型變化(如圖1)。甲骨文中的「虹」字從形態結構上看,與我們現在作畫時的彩虹十分相似:大致呈左中右結構,中部兩條簡練的弧線仿擬彩虹的基本形態,左右的部分狀似酒杯,大概是古人想像中一道彩虹的兩個「腳」吧。《說文解字》中說,「虹,螮蝀也,狀似蟲」。「虹」字的構成方式基本遵循「六書」中的「象形」原則。小篆的「虹」字已確定為左右結構,與甲骨文的「虹」字有較大的區別。其右邊的「工」字已經定型,左邊卻還是一團縹緲不定的雲煙。至於標準書體的「虹」字演變,也可考據一番。《說文解字》中說,「工,巧飾也,像人有規榘也」。「蟲」指「龍」,「工」意為「人工」「規整」。「蟲」與「工」左右相連,能夠表現如人工製造般規整的七彩之弧,兩端插入水中,宛如「龍吸水」的景象。這是「會意」。透過甲骨文「虹」字構造,我們能夠揣測殷商時期先民的生活狀態。他們的生活遠不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單勞作。在他們眺望人生的目光裡,已經蘊含對豐富精神世界的樸素追求。也許你會說,這也許僅限于氏族社會的上流階層吧?但這畢竟讓我們對固有的華夏先民的生活認知有了「翻新」。欣賞美麗的彩虹,不是現代人的專利,也許商周人便深諳賞虹之道。

圖1 「虹」字的演變

以上文字實錄了學生以「形」溯「意」,體會先民生活情趣的學習過程。學生將現代網絡與傳統經典共同提供的知識整合在一個認知系統中,自主創設真實的研究探索情境,運用發展的研究視角,在時空的深度裡將知識學習之旅「拆分」為定位、檢索、比對、闡釋、反思、小結等環節。一個環節就是一個學習情境,通過對事實性知識的辨識,即在甲骨文、小篆、楷體「虹」字之形態結構變化建構其意涵與意蘊,生發漢字之美的喟嘆,引發對中國古代文化自然而深邃的嚮往。在萬物互聯時代,學生運用源源不斷的信息資源,在關係的聯想中獲得知識的豐盈與更新。這種學習情境產生積極的效應,學生在類比、想像、推理、建模等認知技能上獲得思維的發展。

萬物互聯,技術不僅僅是語文學習的支撐與輔助,尤其是「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群學習,技術運用成為學習對象,依靠技術提供的混合文本、超連結文本,以及圖文結合、視聽結合、網絡環境下大眾媒介的融合等成為新常態。紙質媒介與融媒介情境的學習目的、內容、方式各有側重,學習效果與評估方式亦是各取所需。語言言說與鏡頭言說的視角、手段不盡相同,語言實踐活動與鏡頭運用形式相差懸殊。一言以蔽之,不同學習情境擁有不同學習過程,獲取不同學習成效。

語文教學理解不可能超越時代,萬物互聯時代,語文課程的內涵與外延都面臨著變化的可能。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讓語文為學生的精神成長積攢足夠的能量,是語文課程的作為,更是語文教師的修為。

文章來源 |《中小學數位化教學》2020年第11期

責任編輯 | 孫建輝

微信編輯 | 司君琪

微信監製 | 趙滿樹

相關焦點

  • 臨沂市語文名師工作室暨新課程新高考研討會在臨沂一中召開
    1月11—12日,臨沂市高中語文名師工作室暨新課程新高考研討會在臨沂一中北校區隆重召開。臨沂市教科研中心朱成廣科長、各縣區語文教研員和名師工作室成員、我校宋青主任及全體語文學科老師參加了會議。我校校長李世良出席會議並致辭。本次會議嚴格遵循疫情防控要求,與會教師統一分發佩戴口罩。
  • 名師送教促成長 專家引領助提升|記上虞區小學語文名師送教活動
    為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名師引領、示範和輻射作用。近日,上虞區小學語文名師送教活動走進三匯小學。百官小學的名師團隊給三小的孩子送來了一場知識的盛宴,同時也為該校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上虞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語文教研員周穎老師、瀝海街道中心小學語文教師代表及三匯小學全體語文教師參加活動。
  • 提升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大興區「名師進校教研周」活動開幕
    千龍網北京12月17日訊 12月17日,「走進智慧課堂——第二屆『名師進校教研周』」暨大興區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研修項目活動在大興區第三小學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教研周曆時六天,活動共分為名師新秀同臺展示、專家頂層學理闡釋、教師基本素養展示、個體彰顯教學風採四大板塊。
  • 貴州名師羅勇華解析高考語文|碰撞大語文時代
    為此,天眼新聞策劃推出「碰撞大語文時代」,特別為廣大家長約來了在語文教學領域有著深厚資歷的大學老師、高中老師、初中老師、小學老師,通過不同學段的語文素養培養與學習要求,為了大家理清語文學習的脈絡與重點。不同學段的教師訪談,將通過多期推送,敬請關注。
  • 新化縣譚銘容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名師線上教學齊發力 學子居家...
    (圖為譚銘容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譚銘容)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新化縣譚銘容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帶動工作室成員乃至全縣教師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模式下的教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線上特色課程教學的優勢
  • 無棣縣名師工作室:從草根教師到教研達人 爭做最美擦星人
    「名師引領教學相長 助力教育質量提升——濱州名師工作室巡禮」(45)無棣縣名師工作室:從草根教師到教研達人 爭做最美擦星人漫漫長夜,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教師就是擦星人。無棣縣共建立了30個縣名師工作室,其中小學5個: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科學;初中9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歷史、地理;高中9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學段整合6個: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含技術)、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心理健康教育,學前教育1個。
  • 陳經綸中學本部高中校區召開語文學科隨筆寫作教學研討會
    為進一步加強語文學科組建設,探討隨筆教學的操作路徑,促進語文教師形成隨筆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習慣,12月3日,陳經綸中學本部高中校區在名師工作室召開了主題為「隨筆寫作:個性化寫作的基礎」的語文學科隨筆寫作教學研討會。
  • 遂寧中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名師工作室成為教師成長孵化地
    高標準搭建團隊示範引領促成長  「學校目前建成名師工作室14個,主要涵蓋初高中的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生物、美術等學科,各名師工作室的整體理念是起到指導、示範、引領、輻射作用。」,多次被評為市級學生演講、作文大賽「優秀指導老師」……還有遂寧優秀教育工作者雷昌榮、西南大學基礎教育基地領航名師何夢雯、省級高中地理骨幹教師鄧祖洪、市高中優秀教師李洪霞等,他們既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研究能力。
  • 5G時代,高途課堂用科技引領在線教育新發展
    近日,在線教育上市公司跟誰學將旗下全部K12業務全面聚焦合併至新「高途課堂」品牌,新的高途課堂不僅全面整合了跟誰學K12階段的全部優秀名師資源,同時也進行了內部技術力量的整合,以期待在已經到來的5G時代,用業內領先的科技力量引領在線教育的行業發展。那高途課堂的教學效果如何呢?
  • 名師送課至善園 幽香浸潤滿心田 ——市教研院組織青年名師送課到...
    11月30日,市教研院組織語文學科青年名師,送課到大學城實驗高中。市教研院語文教研員萬福成,學校副校長姚慶、郭福祥, 教學部主任康輝,名師研發中心主任張繼平等領導,以及大學城實驗高中與長清一中共計40餘位語文老師參加活動。大學城實驗高中劉威和長清一中薛霞兩位教師按同課異構的要求執教了《故都的秋》。
  • 高中新課程方案今秋執行!增加德語、法語、西班牙語課程……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有關情況。據介紹,教育部組織260多位專家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4門學科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歷時4年已全部完成,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於2017年底印發,並於2018年秋季開始執行。
  • 在線教育有哪些名師?高途課堂老師佔一大半|數學|語文|教學|初中...
    (原標題:在線教育有哪些名師?高明靜目前是高途課堂的老師,需要試聽的話可以報個19元體驗課,可以選語數外物四科20節課,性價比非常高~❤️【高中化學】李政,適合有一定基礎的同學,擅長講解題技巧這塊,知識面很廣。原來聽過他的課還可以,不過現在營銷做得太多了,不知課程質量有沒有保持住。
  • ...求索業貴精——記平江縣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名師工作室送教交流活動
    為更好地提高教師對統編語文教材的把握能力與教學能力,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輻射示範作用,12月10日,應童市鎮小學邀請,平江縣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名師工作室團隊在首席名師張榮華的帶領下前往童市鎮小學進行送課交流活動。本次活動以現場課程示範與研討為重點,通過聽課、評課、交流等研討方式,關注統編教材特點,強化課堂目標意識,提升語文學科課堂效益,提高語文學科教學質量。
  • 冬意濃濃人心暖 上下求索業貴精——記平江縣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名師...
    為更好地提高教師對統編語文教材的把握能力與教學能力,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輻射示範作用,12月10日,應童市鎮小學邀請,平江縣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名師工作室團隊在首席名師張榮華的帶領下前往童市鎮小學進行送課交流活動。本次活動以現場課程示範與研討為重點,通過聽課、評課、交流等研討方式,關注統編教材特點,強化課堂目標意識,提升語文學科課堂效益,提高語文學科教學質量。
  • 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中期報告
    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中期報告課 題 名 稱: 《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批准號: 課題承擔人 : 所 在 單 位 : 》課題實施情況,布置近期工作,然後課題組成員匯報交流《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各學段實施過程;最後XX作總結講話。
  • 「蘭州智慧教育·名師在線」寒假班公益課1月11日開課(附課程表)
    由蘭州市教育局統一組織、蘭州市名師工作室優秀教師授課的「蘭州智慧教育·名師在線」 2020-2021學年度寒假班公益課將於1月11日開課。2020-2021學年度寒假班公益課面向蘭州市市域範圍內初中、高中學生,計劃開設初一至高二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學科課程共計229節,授課方式以網絡互動直播為主,授課時間為1月11日至22日(16日、17日休息),市域內初中、高中學生登錄「蘭州智慧教育·名師在線」平臺(https://lzedu.kehou.com),進入「選課中心」選擇相應學段,根據課程安排表找到所需課程報名選課
  • 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名師引領鑄匠心 學術導向播芬芳
    在深圳市南山區,為激發教師發展能動性,量身定製教師終身發展路徑,實施行政導向的「先鋒計劃」和學術導向「引領者計劃」,新崗、優秀、骨幹、名優等全學段教師「梯級培養計劃」,分層分類促進了教師整體發展,還成立涵蓋學前至高中的176個區級名師、博士工作室,覆蓋萬名教師,打造教研教學共同體。
  • 大興區舉辦第二屆「名師進校教研周」活動
    據悉,本次活動由大興區教委主辦,大興區教師進修學校、大興區第三小學承辦,是繼2019年首屆「名師進校教研周」之後,大興區小學語文教育「基於統編教材全面推進中實踐研究」的又一次率先行動,旨在進一步幫助廣大語文教師領悟語文課程本質、把握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精髓,讓更多學校學生享受高品質的兒童閱讀課程,整體推動全區小學語文課程改革與發展。
  • 廣益中學開展六地名師「同課異構」 「南山論劍」共享教學盛宴
    廣益中學語文老師楊雪上課中 張華 攝    華龍網4月11日16時40分訊(記者 廖鳳)4月11日,在重慶廣益中學「聚焦新高考 聚力高質量」主題研討會暨第九屆教育教學開放活動中,來自山東、河北、湖北、浙江、廣東八個省市教育界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聆聽了兩堂六省市同課異構,享受了一場教學盛宴。    上午8點,來自浙江、河北、廣東、深圳、山東、重慶六個省市的八位高三名師對語文課題《高考作文提分衝刺》和數學課題《圓錐曲線中動直線過定點問題》輪番進行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
  • 「烏卡時代」的高中語文教育
    一、關於「烏卡時代」的到來?烏卡時代是20世紀90年代美軍方提出的,英文縮寫是「VUCA」,其描述的是後網際網路時代世界的特點:易變、不確定、複雜和模糊。對於初小教育而言其受影響會小些,一方面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另一方面是由於學校與社會接觸相對少,對於高中教育就可能會影響大些,應該足夠重視。主要會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主管部門的烏卡化;二、家長的烏卡化;三、學生的烏卡化;四、兄弟單位的烏卡化;五、周圍環境的烏卡化;六、內部成員的烏卡化等。有許多是要重新審視的,要有新和要用新的眼光處理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