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澎湖灣」,如此修改要不得

2020-12-16 榆木齋

「姥姥的澎湖灣」,如此修改要不得

文:枯木

近日,網友爆料稱,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另外還有同一教材的另一篇課文也用「姥姥」替代「外婆」。此事在網上引起爭議。

那麼,為什麼要把原文「外婆」改成「姥姥」呢?有網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針對這一問題的答覆,上海教委認為,「姥姥」是普通話語詞彙,而「外婆、外公」屬於方言。這個回復確實不能令人滿意。

首先我們要指出的是,我們絕對支持推廣普通話。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語言是人類溝通的主要橋梁,推廣普通話可以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加速各區域之間的文化融合,有利於文化傳播,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對國家的統一團結的重要性無需贅言。

然而,我們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不能不顧語言發展的歷史淵源和地域特徵,僵硬的進行推廣。畢竟大家都知道,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本來就是一個包容並蓄的歷史漸進過程,經過五千年的歷史演變,從而形成了如今普通話為主、方言為輔、少數民族語言並存的語言文化,也體現了我們國家的語言文化的一枝獨秀、百花爭豔的繁榮景象。

普通話的形成,有著其歷史原因。最早統一文字的記載是周朝,《禮記·中庸》第二十八章:「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然而真正實行是秦朝統一六國後,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參照六國文字,最後形成「秦篆」(即小篆),面向全國推廣,這一舉措使得我們國家的文化不管歷史興衰都未有割裂,可以說意義重大。

而在語言方面,歷史上統治者推廣的語言一般都是屬於首都雅音,這就是形成了漢、唐、宋時期的中原雅音,後來在人口遷移過程中得以在粵語等方言中予以保留,明清時代則形成以北京地區為主的北方官話(也是中原雅音發展而來),這是如今我們朗誦唐詩宋詞一般都能押韻的原因。現在的普通話就是以北京地區語言為主,兼顧南北的基礎上形成的。

然而,由於地域氣候環境不同,生活習性不同,交通信息交流的差異等因素,造成人們的發音千差萬別,即便是同一地域,也會出現不同的發音,這就是俗話說的「十裡鄉俗不一般」,雖然外人難以分辨,但是本地人一聽就可以辨別出講話人是否本地,其中微妙難以描述。可以說,地方方言代表了地域特色,是經過悠久歷史積澱才形成的,其中包含著很多傳統基因和文化因素,有著極其重要的研究意義。

況且,現在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越來越注重保護和繼承以及發揚傳播,語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比如現在我國的十大方言語系官話(北語)、晉語、徽語、粵語、吳語、閩語、湘語、贛語、平話、客語),體現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很多保留了古漢語的遺存特徵,是研究古代語言文化歷史的主要手段,對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值得我們去保護去繼承,而不是拋棄。

了解到推廣普通話和保護方言的同等重要的特性,我們就不會顧此失彼,而是二者並舉,一方面,在官方語言上大力推廣普通話,一方面在方言上要予以兼容並蓄,這樣才能百花齊放,才不會如此隨意的更改一些文章的詞彙。

因為言為心聲,文字是語言的凝練,一篇文章往往是作者的綜合素質的體現,其中包含了作者的生長環境,地方特色,語言環境,心理狀態,文化素養等等,在行文上有多種題材,有嚴格要求書面用語的公文形式,有用語嚴謹的研究類論文形式,有文藝創作的詩詞歌賦小說戲劇歌曲等各種文體,不能用一個模式去要求。尤其是文藝創作,更不能要求用書面語,好的文章往往用詞得體,文筆優雅,語境優美,一氣呵成,倘若貿然修改,就會畫蛇添足,使得文章變得毫無生氣,這是其一。

其二,就拿「姥姥」和「外婆」來說,都不是普通話官方書面用語,正規的書面用語應該是「外祖母」,「姥姥」屬於北語方言,「外婆」屬於吳語方言,因此上海市教委的回覆值得商榷。

其三,即便退一萬步說,「姥姥」是官方書面用語,也不能修改,因為,小學語文教材屬於文藝性和知識性文章,文章中適當採用方言,可以表現出人物的特色,使得人物更加豐滿,這在現代漢語中和文藝創作中是一個重要手法,倘若枯燥的統一使用官方書面語,這就是公文而不是文藝創作了。

其四,修改文章需要原作者的同意,這關係到版權問題,有關方面貿然修改,會對版權人造成侵權,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修改和官僚化的作風表現。

綜合以上幾點因素,將「外婆」修改為「姥姥」純屬多此一舉,也讓人貽笑大方,至於普通話之類的理由更是站不住腳,這不得不追問一下修改之人的知識面和文化素養了,如此修改讓人哭笑不得,這就是好心辦錯事、矯枉過正的結果。

不過,幸好,這篇小學教材的文章,修改後語境和語義沒有太多改變,然而,如果把「外婆的澎湖灣」改成「姥姥的澎湖灣」,「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改成「搖啊搖,搖到姥姥橋估計即便是原作者不與計較,廣大民眾也不會同意的。

2018/6/21榆木齋

相關焦點

  • 「姥姥」的澎湖灣?
    >只是一片海藍藍坐在門前的矮牆上一遍遍幻想也是黃昏的沙灘上有著腳印兩對半那是外婆拄著杖將我手輕輕挽踩著薄暮走向餘暉暖暖的澎湖灣一個腳印是笑語一串消磨許多時光直到夜色吞沒我倆在回家的路上澎湖灣澎湖灣外婆的澎湖灣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
  • 姥姥的澎湖灣還是外婆的澎湖灣?
    郭德綱有個經典的段子叫《我要旅遊》,其中一個包袱是說臺灣有首著名的歌曲叫《姥姥的澎湖灣》,于謙指出他的錯誤說,應該是《外婆的澎湖灣》,郭德綱理直氣壯的說外婆就是姥姥。姥姥就是外婆,外婆就是姥姥,可能大部分人都是這麼認為的,只是每個地方叫法不一樣。但上海市教委可不這麼認為。6月20日,有網友稱,上海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為何要改動?有網友找出去年上海市教委的答覆:「姥姥」是普通話語詞彙,「外婆」屬方言。
  • 「外婆」變「姥姥」上海課改改出爭議 網友:來首姥姥的澎湖灣
    原標題:「外婆」變「姥姥」上海課改改出爭議   近日,網友爆料稱,在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打碗碗花》、《馬鳴加的新書包》,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引起網友熱議。
  • 上海課本讓"外婆"變"姥姥" 網友:來一首姥姥的澎湖灣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上海二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上海教育(滬教版)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書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將原文的「外婆」改成了「姥姥」。「外婆」和「姥姥」含義相同,在生活中都常常能聽到,上海本地更是以喊「外婆」居多,更改原文是為哪般?
  • 【震驚】「外婆」是方言,一律叫「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
    叫外婆還是姥姥?許多網友表示無法理解這樣的修改還有人找出了去年教委針對此問題的答覆上海教委認為「外婆、外公」屬於方言網頁截圖老歌新編《姥姥的澎湖灣》@不做slz:@豬肘蛋包飯:@AssassinLln:歡迎收聽杰倫新歌——姥姥,姥姥她的期待,慢慢變成無奈,大人們始終不明白@刻骨冰涼:我想帶你,回我的姥姥家,一起看著日落,一直到我們都睡著
  • 原來一直是姥姥的澎湖灣,我們一直弄錯了姥姥和外婆的意思
    原來一直是姥姥的澎湖灣,我們一直沒有弄明白姥姥和外婆的意思對於小朋友們來說,頭疼的應該就是稱呼自己父母的親戚,尤其是在討論輩分的時候,讓自己的頭更大,這不前段時間就因為上海某教材中的一篇課文,網友們就坐不住了 。
  •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姥姥」,以後都要唱《姥姥的澎湖灣》?
    果不其然,這條消息一出,網友們就炸了……@明天天氣真好:我反而一直以為外婆外公都是普通話,姥姥才是方言@躺在衣櫃裡的魚:以後只能唱姥姥的澎湖灣了@青轟青罒v罒:我從小到大就沒有叫過姥姥,都是外婆@EvAngeLion
  • 語文課本外婆改成姥姥 以後唱《姥姥的澎湖灣》?
    原標題: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咱們都要唱《姥姥的澎湖灣》?|沸騰我們今天學習普通話,就是在學習各地的方言。學習普通話,課本中的方言不僅無害,而且有益。▲改動後的《打碗碗花》文|趙清源有媒體報導稱,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
  • 紅星銳評丨「外婆」成方言 周杰倫的《外婆》也要改為《姥姥》?
    事情起因於微博上有網友爆料稱,上海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所使用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課本第24課《打碗碗花》,竟然將原著中的「外婆」一詞全部改成了「姥姥」。根據網友所曬,上海市教委援引《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針對此問題答覆的截圖顯示,將小學課本中的「外婆」改為「姥姥」,是因為「姥姥」是普通話詞彙語,而「外婆」是方言。
  •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了?
    外婆並不是方言,而是普通話,解釋「姥姥」的時候就用到了「外婆」。還有網友補充道,同一本教材的第6課《馬鳴加的新書包》,也全部用的「姥姥」這一表述。很多人不解,教材中為什麼要把「外婆」改成「姥姥」呢?查詢《北京方言詞典》(商務印書館1985年出版),在「姥姥」的詞條下面,有這樣幾種解釋——一是兒童稱老年婦女,如劉姥姥;二是反駁詞,相當於「哼」「胡說」,如「給他?姥姥!」
  • 《外婆的澎湖灣》,「小時候最喜歡放假就去外婆家」
    《外婆的澎湖灣》是歌手潘安邦1979年9月1日發行的專輯。由葉佳修擔任詞創作共收錄20首歌曲。《外婆的澎湖灣》榮獲1979年年度「臺灣最佳新人獎」 。「外婆年事已高,患有帕金森的雙手已經無法將我的手輕輕挽住。
  •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咱們都要唱《姥姥的澎湖灣》?
    有媒體報導稱,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 (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有網友曬出女兒7年前的課本,那時候還是「外婆」,並沒有做改動。還有網友補充道,同一本教材的第6課《馬鳴加的新書包》,也全部用的「姥姥」這一表述。
  • 外婆有個澎湖灣大家知道嗎?
    穿過舊街道,我們來到了重頭戲「澎湖灣」——潘安邦的奶奶家。不知大家是否都聽過「姥姥家的澎湖灣」,童年的記憶立刻可以跟著哼唱,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斜陽不帶椰林,只有一片海藍。太陽、沙灘、波浪、仙人掌,以及一群老船長…呵呵,有點跑題了。但這裡真的是,就像歌聲中唱的那樣,天藍色的天空,還有美味的仙人掌果。
  • 「外婆的澎湖灣」,為什麼不是「奶奶、爺爺、外公」?長見識了
    「...澎湖灣 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陽光 沙灘 海浪 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外婆的澎湖灣」是1977年的臺灣民謠歌曲,由臺灣潘安邦演唱。「外婆的澎湖灣」、「搖呀搖、搖到外婆橋」為什麼卻沒有奶奶、爺爺、外公什麼事?外婆,特指媽媽的媽媽,而奶奶有可能是隔壁鄰居的張奶奶、王奶奶,還有過馬路的老奶奶。相比奶奶而言,「外婆」這個稱呼的意義,似乎一針見血,直指人物關係核心,光「外婆」的稱呼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 澎湖灣
    下一個目的地:臺灣澎湖         ■為什麼是澎湖灣         「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讓我們幾代伴隨歌聲成長的人,從小對臺灣心馳神往。     2012年3月1日,湖北將首次開通武漢—澎湖的包機直航,每周四一班,1個半小時就能飛抵澎湖灣,我們離兒時的夢想之地不再遙遠。     和傳統環島觀光遊線路相比,澎湖灣更具休閒味道。澎湖灣是典型的度假海島,海上遊樂項目非常豐富,而且,價格便宜。比如,香蕉船,30元人民幣/小時;體驗潛水,只要50元人民幣。
  • 管理啟示錄:為什麼是外婆的澎湖灣,而不是奶奶的澎湖灣?
    【管理啟示錄:為什麼是「外婆的澎湖灣」,而不是「奶奶的澎湖灣」?】(第11期)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為什麼是「外婆的澎湖灣」,而不是「奶奶的澎湖灣」?為什麼是「外婆的澎湖灣」,而不是「奶奶的澎湖灣」?「外婆的澎湖灣」成為一個標誌性的親情符號,外婆完勝奶奶!原因何在?原因很簡單:因為外婆比奶奶更親!此話一說,估計很多磚頭就拍過來了。慢點砸!
  • 外婆是方言要改成姥姥?南方的網友集體炸了!
    圖源網絡  你平時叫「媽媽的媽媽」是「外婆」還是「姥姥」呢?這兩天,因為「外婆」和「姥姥」這個最日常的稱謂,網友又掐上架了。  事情的起因是,前天,微博網友「鋼筆様子」爆料稱,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  為什麼要把「外婆」改成「姥姥」呢?
  • 尋找「外婆的澎湖灣」
    「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澎湖灣澎湖灣,外婆的澎湖灣,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被譽為「臺灣民歌王」的潘安邦在1979年憑藉《外婆的澎湖灣》一曲紅透臺灣。
  • 「晚風輕拂澎湖灣 ,白浪逐沙灘」澎湖灣了解下
    澎湖灣概況「澎湖灣」不但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海鮮美食更是別具風味,令人如置身世外桃源。為招攬遊客,澎湖常年舉辦各種精彩節慶活動,令遊客有天天過節的感覺。三日遊攻略 :來到臺灣澎湖灣旅遊,停留時間長一點比較合適。現在我們以三日遊為例來說說旅遊線路吧。旅行第一天 ,遊覽山水沙灘,中央街,風櫃洞 。
  • 姥姥家 - 姥姥家-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駐馬店唯一重點...
    駐馬店市第二十三小學四(1)班 崔常樂姥姥家一年四季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