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戶端通訊員 張落雁 吳天雲 記者 梅子滿
前不久,曾任江北法院院長的孫紹富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孫紹富和山裡孩子的故事再一次感動了大家。
自2015年起,他多次踏進大山,走進湘西和冊亨,源源不斷地將募集的愛心資金、物資送到貧困學生手中,成為大山裡的孩子們心裡親愛的「助學爺爺」。
偶然接觸
愛心團捐建29所希望小學
在化身「助學爺爺」的近5年時間裡,孫紹富留存下了一沓厚厚的助學資料。其中一張,記錄下了孫紹富第一次援助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九溪江鄉桐林村小學時的珍貴經歷。
2015年3月中旬的一天,「助學爺爺」孫紹富和愛心搭檔周秀芳第一次踏上了這個位於湘西的小村子。
那一天,在孫紹富原本的計劃中,這只是一趟普通的支教之旅。
「我們聽人說起漵浦縣北鬥溪鎮農村教育條件差、缺人手,我便和志同道合的退休教師周秀芳約定,結伴前往支教。」孫紹富說,「但是到了地方,看到破舊校舍,很心酸,很難受。想到自己小時候,家裡苦,小學、初中、高中享受人民助學金,是黨培養了我,我覺得該做些什麼了,回饋黨回饋國家,發揮些餘熱。」
時至今日,孫紹富依舊忘不了當天在桐林村看到的場景:那天的天氣不太好,所謂的村小只有兩間破木屋,房間裡黑黢黢的,17個孩子圍著3個火盆在上課;老師是一名拄著拐杖、鄉音濃厚的老先生,而他也是整個村小唯一的一名老師。
在孫紹富的心裡,給孩子們造一所希望小學的想法很快冒了出來,並與周秀芳一拍即合。
回到寧波後,孫紹富和周秀芳立刻開始籌集資金,信息通過微信、朋友圈、網絡平臺等開始傳播,愛心人士也不斷地聯繫上了他們。
很快,2015年4月16日,桐林村希望小學正式開工,孫紹富也馬不停蹄地回到桐林村,一邊充當工程的「監工」,一邊跋山涉水,在1個多月時間內走訪了九溪江鄉轄區內的14個村落和9個小學。同年9月1日,桐林村希望小學建成投用,這是漵浦縣第一所農村希望小學。
看著學生們蹦蹦跳跳地搬進兩層嶄新的校舍,孫紹富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在之後的4年時間裡,孫紹富和眾多愛心人士先後在漵浦捐建希望小學29所,400多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累計捐款、物3400多萬元。
「孫爺爺」和「周奶奶」這兩個稱呼,也在當地孩子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愈走愈寬
從湘西到冊亨的愛心延續
湖南漵浦各個村子有了村小,即便如此,孫紹富依舊覺得自己做得遠遠不夠。2019年10月,經江北工作的同事們介紹,孫紹富決定和周秀芳一起前往與江北結對的貴州省冊亨縣去看看。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貴州省冊亨縣坡妹鎮路邊牆上,重視教育的標語隨處可見。坡妹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共搬遷8001人,隨遷適齡學生1931人,其中小學階段923人,在安置區建設的坡妹鎮第一小學規劃設計為24個教學班1080人規模。
這座夾在兩座大山之間的小鎮,對教育發展越來越重視,這讓孫紹富有了新的助學方向。
「坡妹鎮上的孩子們特別聰明,見到我們也特別有禮貌。」孫紹富笑著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的家庭大多是從大山上扶貧搬遷過來的,家庭條件雖然艱苦,但是這些孩子卻充滿了對上學的渴望,也十分用功。我心想著,一定要讓這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隨後,孫紹富和周秀芳將該小學建設資金缺口的消息傳回寧波,立即得到了熱心人士的響應。
浙江新導向標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瓊女士立刻聯繫上了孫紹富和周秀芳,表示願意捐出150萬元援建資金,為第一小學建造一座教學樓。
2019年11月初,在孫紹富的牽線下,這家愛心企業與貴州省冊亨縣教育局籤下了捐贈協議書,隨即將第一筆捐贈款匯入冊亨。
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目前該小學正在有序施工建設,建成後可解決全部小學階段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隨遷子女就近入學問題。
「易地搬遷後,學生、教師、設施等資源都可以集中使用,教育脫貧會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孫紹富解釋說。
這座學校建成後,可以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的孩子們接觸到現代化的教育模式、全新的教育理念,且學校的設計也具備科學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用孫紹富的話來講:「我們的愛心助學更有成效,孩子們的教育也能『一步到位』。」
助學不止
「還會繼續走下去」
2015年,孫紹富第一次去到桐林村後,一直待到了當年的12月初,中途只回過兩次寧波。到了2019年,孫紹富依舊將一半的時間花在助學路上。
這4年多的時間裡,孫紹富也邁入了古稀之年。
漫漫助學之路,可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
來回學校的路坡陡彎急,常常要坐上幾個小時的車才能到達;山上的學校破舊得四面透風,到了冬天便冷得吃不消;有時需要去結對的學生家中走訪,但山裡的學生住得分散,來回只能攀爬陡峭的山路;每一處希望小學的選址要親自查看,工程進度和質量都也要監督把關。
而回到寧波,孫紹富更是不曾停歇。
不斷有熱心人士主動找上孫紹富,希望為愛心助學奉上一份力;還要主動聯繫愛心組織、多方募集善款;更有從各地湧來的愛心物資需要運送清點。甚至一段時間,家中的小外孫無人照顧,孫紹富又不願耽擱助學物資的運輸,只能抱著孩子四處奔走。
但在孫紹富的眼裡,自己做的都是一些小事。「這幾年裡,我遇到了許多好心人,是他們感動著我,也讓我不曾停下助學的腳步。」孫紹富感慨道,「我所做的也不多。其實就是做了點自己喜歡做的事,真正為學生們帶去改變的是背後那些愛心人士,我起的只是一個傳遞作用,是大家的愛心『搬運工』。」
在留存的助學資料中,記者看到了這些好心人留下的印跡。
來自寧海的91歲慈善企業家王春文,從未與孫紹富碰過面,直接捐贈了250萬元的善款,在湘西建造希望小學;寧波象山縣石浦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傅萃生活並不富裕,家中孩子正在上高中,卻捐出了自己的所有積蓄20餘萬元;來自上海的張剛和他的團隊親自前往湘西,捐建了9所希望小學;還有來自江北的一家企業負責人,委託孫紹富捐贈了25萬元,卻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
「我現在眼睛愈發不好了,周秀芳的腿腳也不太方便。」孫紹富略有些遺憾地說道,「但是需要資助的孩子還有很多,只要我們的身體允許,我們一定還會繼續在助學這條路上走下去。」
編輯:龔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