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旅遊度假區被命名為首批河南省旅遊度假區;
河南淇縣靈山小鎮和朝陽山景區聯合創建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趙莊村先後獲得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和國家森林鄉村等榮譽稱號;涼水泉村民宿項目被評為全國首批五星級民宿並被列為全國十大民宿發展模型;
…… ……
2019年年初以來,淇縣靈山街道狠抓脫貧攻堅、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開拓進取,克難攻堅,持續求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各項目標圓滿完成,被淇縣縣委、縣政府授予2019年綜合考評突出貢獻杯先進單位,黨政負責同志被記三等功。
如今,一幅靈山「產業興、人氣旺、環境美、百姓富」的幸福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執政新理念,就是風向標。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靈山街道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聚焦主責主業,強化擔當作為,不斷激活基層黨建神經末梢。當前,黨建引領已經成為靈山街道發展的強力引擎,為靈山街道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
2016年10月,在淇縣「頭雁回歸」創業計劃的感召下,當時63歲已在省城退休的徐光,聽從家鄉召喚,拖著安有4個心臟支架的身體,毅然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小山村大石巖村任第一書記,帶領群眾謀發展,後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當時,徐光書記不回來有一百個理由。但面對群眾的期盼,他下定決心回到村裡帶領群眾致富,一步一個腳印地丈量一個共產黨人的忠誠,讓我們非常感動。」耿超說。
回村這些年,徐光帶領村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目前已經形成荒野洪荒遊、水系遊、紅色洞穴探險遊、傳統古村落遊4條旅遊線路,大石巖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9年年初以來,市委、縣委分別作出了向徐光同志學習的決定,徐光的事跡也受到社會各界讚譽。徐光先後獲得「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中國電商扶貧帶頭人」「河南省勞動模範」等榮譽,中國扶貧雜誌還對徐光的事跡進行了專題報導。
靈山街道鼓足幹勁,大力開展向徐光同志學習的活動,把徐光同志的紮實苦幹精神變成推動各項工作的強大力量;把關注變支持,讓街道整體發展再騰飛;同時依託徐光的事跡大力發展大石巖村的培訓經濟產業,努力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截至目前,全國各地的學習觀摩團紛至沓來,大石巖村已接待300多批次的學習考察團,「徐光精神」的影響力正走出河南、邁向全國。
鄉村旅遊、全域旅遊,打造脫貧攻堅綠色增長極
脫貧致富離不開產業支撐。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靈山街道大力扶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打造綠色經濟增長極。
今年「五一」小長假,雖受疫情影響,但靈山街道趙莊村、涼水泉村等鄉村旅遊名村,仍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同時,暢遊其間。
然而,提起幾年前的趙莊村,村黨支部書記趙常海說:「以前近800人的村子只有不到300人常住,2017年年底摘帽前一直是省級貧困村。」
面對困難,在靈山街道指引和帶領下,趙莊村定下了發展鄉村旅遊的路子。如今,通過幾年的發展,趙莊村寬闊的通村公路平整乾淨,香飄四溢的小吃街遊客不斷,依託老房子改建的民宿讓人耳目一新,遊客紛紛感嘆:趙莊真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古村落。據悉,2019年趙莊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突破130萬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發展鄉村旅遊業,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實惠。
「街道、村裡幫助俺開飯店,這兩年不用出去打工,在家裡就有錢賺。」記者日前在趙莊村見到村民李海群時,他一邊忙活著接待遊客,一邊對記者說。跟隨著村裡發展鄉村旅遊的腳步,李海群在自家院子裡建起了農家院,開起了農家樂,去年餐飲住宿收入達40萬元。
「別小看俺這小院子,每逢村裡舉辦大型活動的時候,最多一天收入3000多元,比在外打工可強多了。」李海群說。
近年來,靈山街道始終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貧困村為主戰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全力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走出了一條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的新路子。
工作中,街道嚴格落實常態化工作機制,每周至少專題研究脫貧攻堅工作兩次;紮實開展「三促三防」「三推三強」「六核查六落實」等活動,通過重點活動、重點工作的落實,夯實了脫貧攻堅基礎;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特別是充分發揮黨支部書記和駐村第一書記的作用,突出抓好責任、政策、工作三個落實,確保貧困群眾真增收、真受益、真脫貧。2019年,全街道32戶71名貧困人員成功脫貧,整體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57%;大石巖村達到九有一降標準,如期脫貧。
去年年初以來,靈山街道捷報頻傳:靈山旅遊度假區入選首批河南省旅遊度假區;趙莊村先後獲得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和國家森林鄉村榮譽稱號;涼水泉村民宿項目被評為全國首批五星級民宿並被列為全國十大民宿發展模型;大石巖村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靈山街道依託自身優勢,讓全域旅遊實現了多點開花。
在靈山小鎮龍頭區域,靈山街道深入挖掘殷商文化、封神文化,與鳳凰數字科技達成協議,利用靈山小鎮建成區打造主題文化展演區、黨建體驗區和親子體驗區,深度開發極具本土文化特色的沉浸式和體驗式文化產品,共同打造全省乃至全國數字科技和文化展示有機融合的精品工程。
在支點區域,靈山街道以村莊和耕地為核心載體,植入旅遊接待、文化體驗、農業種植、村莊休閒、農事娛樂等功能業態,全面改變村莊舊面貌,力爭實現人在景中、村在畫中的宜居目標,打造古風小滹沱、五穀北四井、水印南四井等鄉村名片。
在重點區域,靈山街道利用趙莊、大石巖等國家級傳統村落,涼水泉省級傳統村落的金字招牌,爭取上級古村落保護資金和國開行貸款,以特色民宿、網紅體驗、紅色教育為差異化內容,打造大石巖探險研學培訓基地、趙莊靈山慢谷鄉村度假基地和涼水泉古靈山民宿體驗基地,構建大框架、多層次、立體化,集遊、學、研、養多功能於一體的靈山特色旅遊度假區。去年該街道先後舉辦了油菜花節、中國農民豐收節、消夏親水節、美食文化節、帳篷節等大小節會10餘個,全域旅遊的態勢初步形成。
提升人居環境,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黨的十九大報告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
五月豔陽高照,走進靈山街道各個村莊,一排排村居房屋依山而立、錯落有致;山坳田間,草木蔥蘢、生機盎然,一幅幅詩情畫意的畫卷讓人陶醉。
靈山街道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聘請浙江安吉縣中國美麗鄉村推廣中心對靈山街道全域鄉村振興進行整體規劃,先後規劃了產業、環境、設施等各類項目136個。整個規劃瞄準全國標杆、緊貼靈山實際,真正起到了「看起來心動、做起來激動、完成後實用」的引領作用。
近年來,靈山街道克服種種困難,整合各類資金,在全域6個村新建和建成投用項目35個,總投資8139萬元。其中,旅遊產業發展類項目6個,環境提升類項目9個,基礎設施類項目9個,綠化亮化類項目11個,初步實現了村村換新顏、處處景不同、戶戶有提升的治理效果。
隨著各類項目的建成投用,轄區幹部群眾投身旅遊產業的熱情空前高漲。截至目前,靈山街道新增村級集體經濟組織6個,新開旅遊餐飲15家,新辦民宿6家,新建旅遊遊樂設施9處,新增旅遊線路8條,轄區群眾人均增收4000元,基本實現了村村業不同、戶戶有特色、人人能增收的效果。
離開了綠色,鄉村就失去了本色。近年來,靈山街道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突出「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目標,堅持規劃引領、突出重點、試點示範,加快推進「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宜居宜業宜遊大美鄉村建設。
靈山街道轄區鄉村發展差異較大、情況千差萬別。人居環境整治既要全力而為,也要因地而異,不可「一刀切」。為此,街道成立了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指揮部,全面負責人居環境改善工作,做到機構、人員、措施、責任、經費「五到位」,確保整治工作紮實有效推進。
記者看到,高標準推進南四井、北四井和小滹沱3個村的美麗鄉村項目,牆體統一刷土黃牆漆,沿大海線兩側村容村貌顯著提升。每個村為農民發放垃圾桶,街道兩旁每隔10米設一個大垃圾桶,作為垃圾集中傾倒點。各村村委會通過廣播進行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宣傳,努力營造「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幸福家園」的濃厚氛圍。各村建立長效保潔機制,充實壯大保潔隊伍,結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發揮各村保潔員作用,做好日常巡查和垃圾清掃等工作,確保垃圾日產日清。此外,各村還重點突出「清」「整」「管」「美」四項重點(全面清理、全面整理、全面管理、全面美化),累計出動5000餘人次、機械310餘臺次,清運垃圾40餘噸,轄區全域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在綠化方面,靈山街道堅持規劃先行,制訂整體綠化方案和各村實施方案,推進社會化運作,解決樹木的成活率和後期管護問題。截至目前,廊道綠化、山體綠化、荒山綠化3項工作同步推進,綠化面積1830餘畝,栽植各類樹木15.4萬棵。特別在去年乾旱的情況下,保證了近90%的樹木成活,轄區自然生態明顯改善。大石巖等3個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南四井等3個村被評為河南省森林鄉村;靈山街道被評為河南省國土綠化模範鄉(鎮)。
如今,靈山兒女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不斷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記者 李向東 通訊員 杜習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