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已經逐步進入老齡化的社會,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他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娛樂等活動,更是關注的熱點。為此,全國各地都相繼開辦了一些老年大學、老幹部活動中心、老年藝術團等,這些都為充實豐富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開闢了更加廣闊的天地。
二胡作為民族樂器重要的一份子,自然喜歡的人也很多咯,尤其是老年人,那麼老年人應該怎麼樣練習二胡,今天小編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
有許多中老年人在參加這些文化活動的時候,把學習拉奏二胡作為了首要選擇。但是,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多多少少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不能順利參加自己所喜歡的學習和活動,少數人甚至選擇了放棄。
學習二胡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沒有老師指導,外加,老年人年紀比較大,學習力不夠,更是難上加難,但是要抓住一下幾點,練好二胡也不是一件難的事。
誠然,中老年人年齡普遍偏大,在接受新事物方面、學習一些新東西時相對年輕人來說肯定會困難些,遇到的問題肯定比年輕人也要多一些。
熟能生巧,自古不變的道理,每天必須堅持練琴,保證練琴時間是第一要素其次是練琴的效率,因為二胡的特殊性,不像其他樂器,按一下已個音就出來,這個需要自己的練習,拉出相對的音高,提高練琴效率應該從基本功練習開始。
可是,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既有困難,就一定會有去解決的方法。關鍵問題就在於我們應該如何去對待和解決,採取哪種方法去實現變難為易的轉化。中老年人學習二胡的確是一定困難,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們的方法合適,勤奮努力,就可以變難為易,取得成功。
所謂開門三件事:長弓、音階、練習曲。即便拉奏自己喜歡的樂曲時也應該以鞏固提高基本功為基準,拉琴的時候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左右手是否動作規範,有意識的規範動作,是提高效率的關鍵。
人生其實也如二胡,生和死兩條線之間,生是我們人生的起點,死是終點,兩條線組成了我們人生的大舞臺,更像一條舞臺的長廊。我們每一個人就是這個舞臺上的戲子。二胡看起來很簡單的兩根弦,卻能在相互的配合中發揮作用。
首先是得到要全社會的重視和相關部門領導支持,加大對中老年人工作投入力度和關注度,各級老年大學就為此就做出了大量而且有效的實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許多老年人的學習、娛樂的活動場所、設施和教師。
就如生活的男女,相輔相成,生活的長廊,誰也離不開誰,一起譜寫人生美妙的樂章。其實真正的婚姻就如同2個人一起合奏一首樂曲,女專柔,男成剛,各自獨立,但又相互纏綿,融會貫通。二胡的兩條弦又何嘗不是成功與失敗呢?
許多老年大學在招收二胡學員的時候,也對應有一定的針對性和要求。首先就是要求學員應該是特別喜歡音樂和是二胡的愛好者,而且有強烈的學習願望。有此愛好和願望,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一定的靈感和悟性,從而進入狀態,找到感覺。
但是近幾年來在二胡界颳起了一種「炫技風」,現在許多音樂院校的二胡學生身上都有一種「洋氣」,他們所演奏的作品大多是《流浪者之歌》、《<卡門>主題幻想曲》、《無窮動》等由小提琴作品改編的二胡曲,對傳統二胡作品不感興趣。據了解,音樂院校的二胡老師希望通過演奏這些高難度的作品來訓練學生的演奏技巧。在這種做法的影響下,「二胡炫技熱」悄然形成。
應該承認,其實並非所有的中老年人都合適學習二胡,人的稟賦都不相同,靈性表現也是多方面來講的,應該因人而異。再就是練習時間一定要得到保障,一般每天能有兩個小時左右為好,沒有練習時間,是不可能學好二胡的。
所謂「二胡炫技熱」就是在二胡演奏和教學中重技巧輕內涵,講「洋氣」忘「傳統」的現象。該現象的主要問題在於沒有擺正技能技巧和音樂表現的關係,過分重視技能技巧的炫耀而忽略了音樂表現。
要求學員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也不要盲目的有過高的目標和追求。當然,一般中老年人拉奏二胡,其實也不會再有成名成家的想法,也不希望達到多高的水平,更沒有什麼功利思想,應把主要目標確定在喜歡、愛好、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能達到一般的水平,參加一些群眾文化活動就可以了。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和要求,也就不是太難的事情了。
由於追求「炫技」,所選擇的曲目大多是由小提琴作品改編而成。如果這種現狀繼續發展下去,將二胡藝術發展走上一條跟在小提琴後面模仿,丟失了自己風格和特色的道路。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中老年人如果想學好二胡,樹立「三心」也很重要。即決心,信心,恆心——下定決心,我一定要把二胡學好;堅定信心,我一定要把二胡學好;樹立恆心,我一定要堅持到底,持之以恆,絕不能半途而廢。有了「三心」,再假以時日,勤學苦練,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區區二胡,又何足道哉。
二胡藝術的發展也不禁讓人擔憂。因此,二胡藝術發展應以民族音樂文化為根基,「只有民族的才會是世界的」。二胡藝術發展仍需大家共同努力,使二胡藝術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接納世界音樂精華的姿態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