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饒穎芝
聯繫人:饒穎芝
電 話:
單 位:海南大學
地 址:海南儋州寶島新村海南大學熱帶農林學院
一、背景
儋州市海岸線長298.82公裡(含洋浦、不含海花島),佔全省海岸線的20.51%,全省位列第一。管轄海域面積5870平方公裡,海灘涂面積14930公頃。沿海0~15米等深線內海域面積2萬多公頃。其中0~5米水深淺海面積5993公頃,5~10米水深淺海15147公頃。近海漁場資源豐富,經濟價值高的魚類較多。據目前最新數據,儋州有7個沿海鎮,漁業自然村47個,漁業戶21373戶,漁業人口112338人,漁業勞動力57625人,其中從事海洋捕撈勞力20850人,從事海淡水養殖勞力8511人,從事漁業二、三產業勞力14663人,兼業勞力6601人,十分適合發展海洋休閒漁業。近年來,在自由貿易港的建設背景下,儋州市大力促進海洋休閒漁業發展,正在積極打造白馬井中心漁港、鄰昌礁釣場、峨蔓海洋牧場等。
然而,由於起步晚,各種制約因素多,儋州市海洋休閒漁業還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一是缺少專門的休閒漁業協會來發揮服務、協調、管理作用,充當政府和行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二是缺乏整體的規劃及統一的協調監管機制,導致休閒漁業零散無序,部門之間職能交叉;三是部分水域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捕撈強度過高和漁業資源利用過度,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海洋休閒漁業的發展;四是很多漁村和漁港缺乏足夠的鮮明特色,難以保持對遊客的長久吸引力。
二、建議
(一)成立儋州市休閒漁業協會,推進休閒漁業科學發展。
儋州市海洋休閒漁業協會的成立,將為儋州市休閒漁業相關企業,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加強合作的廣闊平臺。建議借鑑廣東省珠海市經驗,使海洋休閒漁業協會能夠發揮和凝聚各行各業發展合力,成為與政府部門和各企業之間的紐帶,帶動儋州市海洋休閒漁業快速、科學發展。
(二)加大休閒漁業統籌力度,健全休閒漁業管理框架。
海洋休閒漁業涉及面廣、複雜性大,需要漁業、旅遊、海監、交通、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多個職能部門相互協調。然而,儋州市至今尚未建立海洋休閒漁業統籌領導機制。建議學習澳大利亞經驗,建立最高層次的管理構架:一是由儋州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聯合儋州市海事部門、旅遊部門、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環境部門、交通部門等,建立儋州市海洋休閒漁業統籌領導工作小組,全面推進儋州市海洋休閒漁業建設;二是由政府和漁業行業共同出資成立漁業研究與開發有限公司,作為高層次漁業戰略研發實體;三是成立休閒漁業顧問委員會,由其負責制定適應新形勢的休閒漁業發展戰略,為儋州市海洋休閒漁業建設提供智力保障。
改善休閒海釣環境,堅持漁業可持續發展。
儋州市海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是海南省發展海釣及水上運動的最佳區域之一。儋州雖然目前正在通過努力建設大鏟礁海洋牧場、峨蔓海洋牧場等,積極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然而,為了緩解捕撈強度過高和漁業資源利用過度的壓力,仍應對漁獲量大的休閒漁業種群實行可持續化管理。建議借鑑美國捕撈限額管理的經驗,一方面,對休閒漁業一年的捕撈量實行漁獲限額,並且具體到地區海域。同時,根據休閒漁業對漁業資源的消耗程度,以及儋州人民群眾的接受能力,在一些漁業資源衰退嚴重的地區,適時實行休閒漁業執照制度(特別是海釣與「趕海」執照)。另一方面,細化休閒漁業捕撈量的管理:一是量化管理,規定漁獲物的最小尺寸,並對於具體的每個魚種進行數量限制;二是時間管理,根據季節來限制休閒漁業的漁獲,並設置休漁季節;三是海域管理,在不同的海域,規定不同的漁獲限制。
重視海南漁業文化,舉辦海洋休閒漁業文化節。
儋州傳統漁業文化原生性強,獨具一格,如儋州調聲、漁婆文化、製鹽文化等,均具有不可替代性和自然壟斷性。建議因地制宜建立適應不同層次和類型的特色休閒漁業景區和基地,在經營上打破單一的模式,以節日為載體開展特色漁文化活動,培育具有濃鬱儋州特色的國際旅遊消費中心休閒漁業品牌,增強對遊客的長久吸引力,做強旅遊導向型休閒漁業。例如,可以在儋州蘭山角休閒漁業示範基地舉行海南傳統的百米搖櫓比賽、沙灘椰子球等;在白馬井休閒漁業船舶公共碼頭舉行搬魚挑魚接力賽;在儋州釣場(峨蔓-白馬井-海頭)舉行船頭拔河等;在儋州海頭、紅坎村、墩吉村、東場村、蘭山沙井村等美麗漁村舉行儋州調聲比賽,唱出各村的傳統特色及所見所聞所感。同時,還可以借鑑江蘇南通經驗,舉辦儋州海洋休閒漁業文化節。在文化節上,舉行全市海洋休閒漁業成果展、海洋休閒漁業文化書畫攝影作品賽、東坡杯休閒垂釣賽、古鹽田杯特色水鮮廚藝賽、海洋休閒漁業產品禮品展,還可以進行抓魚捉蝦比賽,並在其中通過具有儋州特色的各類漁技表演展示儋州休閒漁業傳統項目的趣味性。
關於對政協儋州市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28號提案的答覆(饒穎芝委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