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碧海藍天!航拍港珠澳大橋邂逅白海豚

2020-12-24 中國日報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瑜 / 文 顧煒 / 攝 李恆毅 / 視頻)碧水藍天,蛟龍穿海,一橋飛越,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這座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 55 公裡,可抗 16 級颱風、8 級地震及 30 萬噸巨輪通過。通車後,港珠澳三地車程將由三個多小時縮短至半小時。日前,現代快報記者駕車穿越了處於交付驗收階段的港珠澳大橋,零距離感受了這座跨海大橋的魅力。

驚豔!臥波穿海,橋亦非橋

「簡直太壯觀啦!」在珠海拱北的情侶南路上,兩位外地遊客與背後的港珠澳大橋合影留念。大橋還沒正式通車,但卻已成為珠海熱門景點,乘船遊報名的遊客絡繹不絕。

2017年12月26日,在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現代快報記者驅車來到大橋上提前體驗。

經過位於拱北人工島上的港珠澳大橋收費站後,汽車開始上橋,橋面雙向六車道,寬闊平坦。繼續往前,汽車依次經過了三座通航斜拉大橋,即九洲橋、江海橋、青州橋,它們分別對應著「風帆」「海豚」「中國結」的造型。三座斜拉橋蔚為壯觀,尤其青州橋鑲嵌的兩個巨大「中國結」,大氣磅礴,又不失精巧別致,成為港珠澳大橋最耀眼的標誌之一。

在海上建橋難度可想而知,工匠們真是巧奪天工。據介紹,近23公裡的大橋主體工程,用鋼量40多萬噸,能建60座艾菲爾鐵塔。「大橋除樁基外,包括橋墩、橋身都是在岸上預製完成,然後搬運過去拼裝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管理部副部長楊衛國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 「搭積木 」。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管理部副部長楊衛國

驚嘆!橋、島、隧完美結合,創新無處不在

港珠澳大橋是橋、島、隧的完美結合。經過「中國結」下橋後,汽車駛入了西人工島,從這裡進入隧道,經過 6.7 公裡的海底穿行後,從東人工島駛出前往香港。如果從遠處看的話,這一段就像蛟龍一個猛子扎進海底,然後再從海面跳了出來。

記者乘車體驗當天,隧道還在施工。楊衛國介紹,這座大橋體現了「六個最」,它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公路建設史上的技術上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隧道由 33 節砼沉管拼接而成,每節沉管重8萬噸,相當於一艘航空母艦。

西人工島,新植的椰子樹已經成活,草坪也鬱鬱蔥蔥起來。西島是一艘飄在海上的巨大郵輪造型。記者探訪當天,空氣能見度不太好,但還是隱約看到了對面同樣造型的東島,與西島兩兩相望。

驚喜!白海豚一家三口遊玩嬉戲

楊衛國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大橋所在海域是「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的最大棲息地,也是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施工期間,他曾多次看到過白海豚活動。「大橋從設計,到具體施工,都儘量減小對白海豚活動的影響。」他說。

就在現代快報記者在西島俯瞰大海時,突然看到海面跳出幾個白白的身影,這不正是中華白海豚麼?它們正安然遊過西島前的海底隧道區域。記者看到,這次總共是三隻白海豚,它們不時躍出水面嬉戲玩耍,露出了白白的肚皮,調皮可愛,看上去好像是幸福的一家三口。

記者採訪時,大橋正在進行最後收尾工作。元旦前,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亮燈,大橋已具備通車條件,2018 年港珠澳大橋將從建設轉入營運。這座大橋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等大橋正式開通後,港珠澳三地將首次實現陸路連接,未來對珠三地區的綜合競爭力,對港澳的長期繁榮,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編輯 餘爽 張愛紅)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建設者保護中華白海豚的故事
    這是港珠澳大橋在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世界綜合難度最大跨海大橋等紀錄之外,創下的另一個令人矚目的紀錄和標杆。  從源頭落實海洋環境保護工作  從318個橋墩減少到了224個  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貫通這天,所有媒體記者驅車或乘車,穿越了這條近30公裡的跨海通道。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今日正式開通
    圖為:航拍港珠澳大橋(央廣網發 通訊員周俊 李翔)  央廣網10月24日消息(記者黃炎秋 通訊員趙李源)今天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籌備6年、建設9年,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並將於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
  • 為了中華白海豚暢遊港珠澳大橋海域
    中華白海豚又稱「海上大熊貓」,對海洋環境要求極高,而港珠澳大橋所在的珠江口海域中,棲息著2000多頭野生中華白海豚,如果在橋上眺望,幸運的話還能看到它們時而躍出海面,時而歡快互動。白海豚不搬家,是港珠澳大橋項目的建設目標之一。而今,港珠澳大橋已通車,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用自己的智慧與行動實現了這一目標,既自豪也欣慰。
  • 港珠澳大橋背後故事:「水中大熊貓」中華白海豚倒逼方案優化
    從設計到建設前後歷時14年,當今世界裡程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港珠澳大橋將於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世界級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譽為是我國由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邁進的裡程碑之作。
  • 預告|乘風破浪,港珠澳大橋是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的?
    預告|乘風破浪,港珠澳大橋是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的?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20-07-11 珠江科學大講堂第73期將特邀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來講述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故事。
  • 港珠澳大橋開通,歪果友人表示不淡定(內附通行攻略,速轉)
    港珠澳大橋長達55公裡,從設計到開工歷時5年,從開工到通車歷經9年,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因此,該工程也被英國《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航拍港珠澳大橋香港段(10月13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
  • 港珠澳大橋開通了,40分鐘直達香港,最全過橋攻略來了
    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23日上午在珠海舉行。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個「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橫跨伶仃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創下了多個世界之最: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橋、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大橋,建設難度極高,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在國外最頂尖橋梁專家眼裡,它被認為是
  • 港珠澳大橋:耗資約3.4億元 為了白海豚不搬家
    白海豚不搬家(一周熱詞)   港珠澳大橋穿越伶仃洋,這片水域生活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  為了讓白海豚「不搬家」,港珠澳大橋建設方想盡了辦法。研究人員300多次出海跟蹤,拍了30萬張照片,對千餘頭白海豚進行標識;縮短施工工期,調整施工方案,如將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的318個橋墩減少至施工階段的224個橋墩……  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介紹,在大橋修建過程中,為保護白海豚,耗資約3.4億元。
  • 中華白海豚海面歡騰獻舞「賀」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中華白海豚海面歡騰獻舞「賀」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 今天,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震撼視頻+最全攻略」
    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創造了400多項新專利、7項世界之最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最長鋼鐵大橋:港珠澳大橋有15公裡是全鋼結構鋼箱梁,是目前世界最長鋼鐵大橋。最長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全長6.7公裡。
  • 保護白海豚花了3.4億?林鳴總工程師為你講述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故事
    2020年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港珠澳大橋,甚至已經體驗過了!(不會真有人沒聽說過吧?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吧?) 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為一體,全長55公裡,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 航拍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10月13日無人機拍攝)。 即將於10月24日通車的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在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之間架起一條直接陸路的通道。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由東端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和向西連接大橋主體的12公裡香港接線組成,是這一超級跨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 港珠澳大橋將打造地標式建築 擬設白海豚觀賞區
    中新網11月9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備受關注的港珠澳大橋將打造成世界級跨海通道、地標式建築。  港珠澳橋鑄「地標式」景觀  擬建的港珠澳大橋工程規模宏大,將超越目前已建成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區域水文、地質、航運等建設條件更為複雜,連接粵港澳三地涉及到的問題多而且新,存在如三地標準的統一、口岸的規劃布置等問題。
  • 港珠澳大橋10月24日9時起通車 最全攻略公布
    (1)行人、非機動車、拖拉機、輪式專用機械車、餃接式客車、全掛拖鬥車以及其他設計最高時速低於七十公裡的機動車,不得在港珠澳大橋通行。(2)危險貨物運輸車輛不得在港珠澳大橋通行。危險物品包括內地、香港、澳門三地法律法規等規定涉及到的危險物品。(3)摩託車不得在港珠澳大橋通行。3.大橋什麼時段可以通行?大橋通行時間為24小時。
  • 科研人員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拍到10多頭中華白海豚
    科研人員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拍到10多頭中華白海豚 2020-07-24 23:30:00來源:央廣網
  • 港珠澳大橋:「世界上最不尋常的道路」
    「中國用世界上最長的海橋延伸了想像力」    「中國用世界上最長的海橋延伸了想像力,」英國《衛報》如是報導港珠澳大橋的開通,「這座造價200億美元的大橋是世界上最不尋常的道路之一。為儘量減少對橋下水流和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的影響,大橋採用單柱墩支撐,其中樁埋在海床中,且將橋墩數量由原定的318個減少到了224個,這些都減少了汙染和對航運的阻礙。據報導,港珠澳大橋修建過程中,僅為保護中華白海豚就耗資3.4億元,實現了白海豚「零傷亡」的目標。
  • 一周精選 熟悉的溼熱味道|珠江新城|夜景|白雲|廣東|港珠澳大橋|珠海
    生而幸之 攝5月24日,日出時分的朝霞映紅了伶仃洋,照亮了港珠澳大橋。 圈圈為何物 攝5月24日傍晚,暴風雨前夕的珠海白石橋夜景。 過長城 攝5月26日,傍晚時分的廣州,暴雨來臨之際,天空中仿佛像黃沙漫天飛舞。 逸松 攝5月26日,廣州海珠區,一晚雷電交加,蹲點一晚,捕捉閃電,功夫不負有心人,抓拍到電柱直劈樓頂瞬間。
  • 港珠澳大橋即將在國慶通車 世界級工程票價只有65
    【這座大橋有多麼牛?】 港珠澳大橋歷時8年建設 創下多個「世界之最」 它是世界建築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 施工難度最大,也是最長的跨海大橋~ 它被世界譽為「超級工程」 被英國衛報評為 「新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航拍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組圖)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由東端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和向西連接大橋主體的12公裡香港接線組成,是這一超級跨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港珠澳大橋香港段人工島(10月13日無人機拍攝)。 即將於10月24日通車的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在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之間架起一條直接陸路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