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乘風破浪,港珠澳大橋是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的?

2021-01-11 金羊網

預告|乘風破浪,港珠澳大橋是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的?

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20-07-11

珠江科學大講堂第73期將特邀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來講述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故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港珠澳大橋這一世界級大橋是如何建成的呢?14日上午10點,由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科學中心、羊城晚報社聯合主辦的珠江科學大講堂第73期將特邀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來講述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故事。

眾所周知,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為一體,全長55公裡,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海底隧道採用沉管隧道方式建造,是我國首次在外海建設的沉管隧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第一條深埋沉管隧道。工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是我國第一次超過100年建設目標的工程。施工海域穿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成為工程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港珠澳大橋從規劃到建成歷時15年,建設者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複雜的建設條件,自主創新、拼搏奮鬥,建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珠江科學大講堂第73講

講座主題: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故事

講座時間: 2020年7月14日(周二)上午10:00-11:30

講座形式:線上直播

地點(直播室):廣東科學中心

主講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

林鳴

組織結構:

主辦單位: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科學中心、羊城晚報社

承辦單位:廣州科普聯盟、羊城晚報活動大平臺

協辦單位:廣東省科普新媒體聯盟

媒體支持:羊城派、騰訊大粵網、花城FM、易網真、金羊網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建設者保護中華白海豚的故事
    就在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貫通前不久,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布的《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6年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目擊海豚共258群、1890頭次,資料庫新增識別在珠江口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73頭。  這意味著:港珠澳大橋建設以來,中華白海豚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海天之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超級工程與中華白海豚相互守望。
  • 為了中華白海豚暢遊港珠澳大橋海域
    中華白海豚又稱「海上大熊貓」,對海洋環境要求極高,而港珠澳大橋所在的珠江口海域中,棲息著2000多頭野生中華白海豚,如果在橋上眺望,幸運的話還能看到它們時而躍出海面,時而歡快互動。白海豚不搬家,是港珠澳大橋項目的建設目標之一。而今,港珠澳大橋已通車,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用自己的智慧與行動實現了這一目標,既自豪也欣慰。
  • 港珠澳大橋背後故事:「水中大熊貓」中華白海豚倒逼方案優化
    而裝配化的高端建設理念背後,則是基於「水中大熊貓」中華白海豚保護等環保因素的考慮。事實上,保護中華白海豚也是港珠澳大橋建設這一世紀工程背後的眾多溫情故事之一。「水中大熊貓」倒逼大橋設計方案優化今年8月,港珠澳大橋通車之橋,央視科教頻道(CCTV-10)《人物》欄目的節目「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 孟凡超」,就講述了港珠澳大橋與中華白海豚之間鮮為人知的故事。
  • 中華白海豚海面歡騰獻舞「賀」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中華白海豚海面歡騰獻舞「賀」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 科研人員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拍到10多頭中華白海豚
    科研人員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拍到10多頭中華白海豚 2020-07-24 23:30:00來源:央廣網
  • 保護白海豚花了3.4億?林鳴總工程師為你講述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故事
    施工海域穿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實現白海豚「零傷亡」、「不搬家」,成為工程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如將工可階段318個橋墩減少至施工階段的224個橋墩......在大橋修建過程中,為保護中華白海豚,耗資約3.4億元!!!
  •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介紹大橋建設的環境保護工作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介紹大橋建設的環境保護工作 2018-10-24)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介紹大橋建設的環境保護工作   中新社珠海10月24日電 (陳小願 李晗雪)港珠澳大橋24日正式通車,大橋穿越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海洋環境極為敏感,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備受關注。
  • 港珠澳大橋:耗資約3.4億元 為了白海豚不搬家
    白海豚不搬家(一周熱詞)   港珠澳大橋穿越伶仃洋,這片水域生活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  為了讓白海豚「不搬家」,港珠澳大橋建設方想盡了辦法。研究人員300多次出海跟蹤,拍了30萬張照片,對千餘頭白海豚進行標識;縮短施工工期,調整施工方案,如將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的318個橋墩減少至施工階段的224個橋墩……  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介紹,在大橋修建過程中,為保護白海豚,耗資約3.4億元。
  • 港珠澳大橋發現中華白海豚10餘頭
    南都訊 7月22日,在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日常巡護和資源監測工作中,巡查巡護船艇在港珠澳大橋中國結塔北側、西人工島北側以及東西人工島之間航道處發現中華白海豚10多頭。本次巡護與監測活動的技術服務及科技支撐由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廣科院」)與北理工珠海學院白海豚研究中心提供,首次採用了無人機高清視頻航拍模式,實現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遠程監測。據了解,廣科院派出機器人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無人機專家餘正泓博士為巡護活動保駕護航。
  • 「港珠澳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承諾兌現的背後,有一群水生所人一直在努力
    為了最大限度地緩解大橋建設與中華白海豚保護之間的矛盾,幫助實現「港珠澳大橋順利通車,中華白海豚零傷亡不搬家」的承諾,水生所人一直在努力,並貢獻了原創的技術支持。關於這背後的故事,且聽小編娓娓道來。中華白海豚被各地學者稱為「印度-太平洋駝背海豚(Indo-pacific humpback )」,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瓶鼻海豚和虎鯨的近親。
  • 港珠澳大橋成為海洋開發和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典範
    自港珠澳大橋建設以來,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經過連續6年監測,共識別出在珠江口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2060頭,在大橋施工過程中採取多種措施開展環境保護和中華白海豚保護,實現了「白海豚不搬家」的目標。
  • 大橋故事第二篇:中華白海豚不搬家!
    在港珠澳大橋工作過的工人們,幾乎都知道,如果保護不好這群「海中精靈」,港珠澳大橋即便如期完工,也算不上真正成功。
  • 港珠澳大橋的數字奇蹟:世界超級工程是如何誕生的
    韓國巨濟島-釜山連島大橋橋梁長度 8.2 公裡,高樁承臺,港珠澳大橋橋梁長度 22.9 公裡,埋置式承臺;美國切薩皮克跨海工程每個人工島面積 3.2 萬平方米,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面積達 10 萬平方米;丹麥-瑞典厄勒跨海工程海底管沉隧道 4050 米,港珠澳跨海工程隧道 6700 米。港珠澳跨海集群工程橫空出世,將諸多桂冠集於一身。
  • 航拍港珠澳大橋邂逅白海豚
    這座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 55 公裡,可抗 16 級颱風、8 級地震及 30 萬噸巨輪通過。通車後,港珠澳三地車程將由三個多小時縮短至半小時。日前,現代快報記者駕車穿越了處於交付驗收階段的港珠澳大橋,零距離感受了這座跨海大橋的魅力。
  • 聚焦 最小的幹擾,就是最大的保護,「中華白海豚不搬家!」
    而在港珠澳大橋工作過的工人們,幾乎都知道,有這樣一群「海中精靈」需要被他們保護。如果保護不好,港珠澳大橋即便如期完工,也算不上真正成功。早在2003年6月,這片海域劃出460平方公裡作為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港珠澳大橋的九洲航道橋施工區域還因穿越國家Ⅰ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而做出相應調整。為儘量少佔白海豚生存空間,特地將承臺深埋在海床底下,這種「把石頭鑿了幾層樓深」的施工法在世界上當屬首次。
  • 《港珠澳大橋法律實踐》廣州發布 精選大橋法律案例
    該書由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黨委書記朱永靈、廣東君信律師事務所律師曾亦軍擔任主編,精選與港珠澳大橋項目相關的十個法律工作經典案例向讀者展現港珠澳大橋項目的法律實踐經驗。資料圖:港珠澳大橋。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港珠澳大橋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粵港澳三地適用三種不同的法律,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涉及三個不同的司法管轄區。為保證港珠澳大橋項目順利推進,2004年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聘請廣東君信律師事務所為常年法律顧問,為港珠澳大橋的籌劃、建設提供法律的「保駕護航」工作。
  • 新聞背景:數字解碼港珠澳大橋
    在這歷史性的時刻,一組數字帶你更好地了解這座「超級大橋」。——55公裡: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120年: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大、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設計使用年限首次採用120年標準。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科研人員攻克了大量技術難題,提出了「港珠澳耐久性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工程防腐技術措施。
  • 港珠澳大橋將打造地標式建築 擬設白海豚觀賞區
    中新網11月9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備受關注的港珠澳大橋將打造成世界級跨海通道、地標式建築。  港珠澳橋鑄「地標式」景觀  擬建的港珠澳大橋工程規模宏大,將超越目前已建成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區域水文、地質、航運等建設條件更為複雜,連接粵港澳三地涉及到的問題多而且新,存在如三地標準的統一、口岸的規劃布置等問題。
  • 大國重器如何靚起來 · 港珠澳大橋
    飛架伶仃洋——聽全國政協委員、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講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故事    重器解讀: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最長鋼鐵大橋、最長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總長約55公裡,創造了多個世界之最,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用了14年打造的港珠澳大橋到底有多牛?
    大家好,去過香港的小夥伴都知道,每次去香港都要花費三到四個小時左右,但是由於我國的港珠澳大橋開通,這意味著今後國人前往香港,澳門,珠海僅需要30分鐘,今天就帶大家去看看耗資千億的港珠澳大橋到底有多牛,港珠澳大橋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