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隨機性與人類行為無緣

2020-12-16 青年參考

真正的隨機性與人類行為無緣

[英] 史蒂芬·普爾 譯者 韋蓋利   青年參考  ( 2014年10月15日   33 版)

    在自然規律領域,隨機性是存在的;就人類而言,要令自身的行為完全不可預測是很難的。就此一點而論,無法實現絕對理性的我們,未必比冷冰冰的機器優秀。

    偉大的物理學家玻爾曰:「預測是很難的,尤其是預測未來。」不過,基於兒童遊戲得出的研究結論,可能部分偏離他的判斷——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剪刀、石頭、布」的勝負完全取決於運氣,可在現實中,大多數遊戲者的行動,在不自覺間背離了真正的隨機性。

    新書《如何預測不可測之事》並不打算教你如何佔卜捉摸不定的自然現象——比如一個月後的天氣如何,又或者今年冬天會下幾場雪。如果將其命名為《怎樣看破那些總想出其不意者的難以預測的舉動》,倒是更貼近書中內容,代價是有可能把缺乏耐心的讀者嚇跑。作者威廉·龐德斯通主張,人們越是想刻意做出難以預測的行為,他們的決策就離真正的隨機性越遠,就可以根據一定的規律予以識破。

    這麼個看似自相矛盾的判斷,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藉助美國貝爾實驗室的機械師和工程師聯手發明的「看透機」得到了初步證實。

    當時,研究員安排志願者跟「看透機」玩一種很簡單的遊戲。每一輪,機器玩家和人類玩家都被要求進行二選一:頭或尾,左或右。另一條規則是:如果雙方的選擇相同,其中一個玩家得一分;如果不相同,另一方得一分。之後發生的事情令人驚訝:僅僅過了幾十個回合,人類玩家便自亂陣腳,愈發頻繁地被機器識破,換言之,他們的行動變得可以預測了。

    誠然,若是根據一個實驗,就斷言只有16位記憶的「看透機」比人類聰明,未免有點過分。然而,隨著龐德斯通用相似方法在更多場合展開分析,他的觀點變得令人信服了。

    按照本書的說法,所謂的「看透」策略能夠應用的領域數不勝數。就拿「剪刀、石頭、布」來說,因為大多數人在猜拳時背離了真正的隨機性,玩這種遊戲的時候同樣存在運用策略的餘地——最簡單的一條是,「輸的人在下一輪比拼中更傾向於出不同的手勢」。網球場上的情況亦然,大多數選手過於熱衷改變擊球方向,結果往往反遭老手的算計。

    更容易讓你我感興趣的是考試時的選擇/判斷題,惟一的前提是:作為預測對象的題目必須人為選定,而非由計算機隨機抽取。統計顯示,就判斷題而言,「比起真正的隨機順序,『對-錯-對-錯』更頻繁地出現」;至於選擇題,選「B」的命中率較其他選擇支更高;另外,「『以上答案都不對』和『以上答案都對』是正確答案的可能性極大」。

    尤其厲害的是,龐德斯通主張,同樣的分析法有助於審計人員發現造假帳的勾當。造假者格外喜歡捏造遞減的兩位數(21、43、76……),而極力避免相同的兩位數,可他們不清楚,從金融實踐看,這兩種數列的分布都是非常不均衡的。由此看來,我們其實早該對安然公司的收入和伯尼·麥道夫的投資回報表示懷疑——甚至在二者的醜聞曝光前。

    龐德斯通以《怎樣看透彩票》的章節標題博人眼球,但他實際談到的,只是怎樣選擇更隨機的數字組合,以便在中彩後不用跟別人分享獎金。而在《怎樣看透房價》一章中,他重複了「房地產價格有時會降,所以有時必定定價過高」的公理。在關於網際網路密碼的章節,他建議讀者使用8個字符(如「RPM8t4ka」)當密碼,並結合特定的記憶法把它揣在心裡。不過以筆者的經驗,把幾個常見詞無意義地排列起來,既容易記又不容易破解,我曾經用過的花樣之一是,「correct horse battery staple(正確的馬電池釘書針)」。

    書中不止一次提到博彩,它試圖讓讀者相信:你有擊敗賭球經紀人的機會,坐在辦公室裡就能猜對誰將贏得奧斯卡獎。我承認,如果自己比龐德斯通懂行,這時的我應當在遊艇上喝香檳,而不是在寫書評。但我還是禁不住懷疑,他推薦的策略在用歷史數據驗證時看起來非常高明;問題在於,當被置於隨機性視野下,歷史還會以大體相同的方式複製自身嗎?

    這牽涉到龐德斯通沒有明確解說的深層內容:究竟什麼是隨機性?它以某種形態永存於宇宙中,還是我們審視、描述將要發生的事情的方式之一?拋開玄之又玄的哲學探討,不具備絕對理性的我們有必要重溫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行為性處罰」。其最典型的情況是:投資者厭煩了股價下跌,便拋出了所持的股票,就這樣白白錯過了股市恢復的時機。

    或許,身為人類,「行為性處罰」是無法擺脫的詛咒。我們不是「看透機」,我們無法做到更好。所以,我們還是回歸猜拳遊戲吧。準備好了嗎?一、二、三——剪刀、石頭、布!

    □英國《衛報》

    《如何預測不可測之事》(How to Predict the Unpredictable),一個世界圖書公司2014年9月,304頁。

    在自然規律領域,隨機性是存在的;就人類而言,要令自身的行為完全不可預測是很難的。就此一點而論,無法實現絕對理性的我們,未必比冷冰冰的機器優秀。

    偉大的物理學家玻爾曰:「預測是很難的,尤其是預測未來。」不過,基於兒童遊戲得出的研究結論,可能部分偏離他的判斷——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剪刀、石頭、布」的勝負完全取決於運氣,可在現實中,大多數遊戲者的行動,在不自覺間背離了真正的隨機性。

    新書《如何預測不可測之事》並不打算教你如何佔卜捉摸不定的自然現象——比如一個月後的天氣如何,又或者今年冬天會下幾場雪。如果將其命名為《怎樣看破那些總想出其不意者的難以預測的舉動》,倒是更貼近書中內容,代價是有可能把缺乏耐心的讀者嚇跑。作者威廉·龐德斯通主張,人們越是想刻意做出難以預測的行為,他們的決策就離真正的隨機性越遠,就可以根據一定的規律予以識破。

    這麼個看似自相矛盾的判斷,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藉助美國貝爾實驗室的機械師和工程師聯手發明的「看透機」得到了初步證實。

    當時,研究員安排志願者跟「看透機」玩一種很簡單的遊戲。每一輪,機器玩家和人類玩家都被要求進行二選一:頭或尾,左或右。另一條規則是:如果雙方的選擇相同,其中一個玩家得一分;如果不相同,另一方得一分。之後發生的事情令人驚訝:僅僅過了幾十個回合,人類玩家便自亂陣腳,愈發頻繁地被機器識破,換言之,他們的行動變得可以預測了。

    誠然,若是根據一個實驗,就斷言只有16位記憶的「看透機」比人類聰明,未免有點過分。然而,隨著龐德斯通用相似方法在更多場合展開分析,他的觀點變得令人信服了。

    按照本書的說法,所謂的「看透」策略能夠應用的領域數不勝數。就拿「剪刀、石頭、布」來說,因為大多數人在猜拳時背離了真正的隨機性,玩這種遊戲的時候同樣存在運用策略的餘地——最簡單的一條是,「輸的人在下一輪比拼中更傾向於出不同的手勢」。網球場上的情況亦然,大多數選手過於熱衷改變擊球方向,結果往往反遭老手的算計。

    更容易讓你我感興趣的是考試時的選擇/判斷題,惟一的前提是:作為預測對象的題目必須人為選定,而非由計算機隨機抽取。統計顯示,就判斷題而言,「比起真正的隨機順序,『對-錯-對-錯』更頻繁地出現」;至於選擇題,選「B」的命中率較其他選擇支更高;另外,「『以上答案都不對』和『以上答案都對』是正確答案的可能性極大」。

    尤其厲害的是,龐德斯通主張,同樣的分析法有助於審計人員發現造假帳的勾當。造假者格外喜歡捏造遞減的兩位數(21、43、76……),而極力避免相同的兩位數,可他們不清楚,從金融實踐看,這兩種數列的分布都是非常不均衡的。由此看來,我們其實早該對安然公司的收入和伯尼·麥道夫的投資回報表示懷疑——甚至在二者的醜聞曝光前。

    龐德斯通以《怎樣看透彩票》的章節標題博人眼球,但他實際談到的,只是怎樣選擇更隨機的數字組合,以便在中彩後不用跟別人分享獎金。而在《怎樣看透房價》一章中,他重複了「房地產價格有時會降,所以有時必定定價過高」的公理。在關於網際網路密碼的章節,他建議讀者使用8個字符(如「RPM8t4ka」)當密碼,並結合特定的記憶法把它揣在心裡。不過以筆者的經驗,把幾個常見詞無意義地排列起來,既容易記又不容易破解,我曾經用過的花樣之一是,「correct horse battery staple(正確的馬電池釘書針)」。

    書中不止一次提到博彩,它試圖讓讀者相信:你有擊敗賭球經紀人的機會,坐在辦公室裡就能猜對誰將贏得奧斯卡獎。我承認,如果自己比龐德斯通懂行,這時的我應當在遊艇上喝香檳,而不是在寫書評。但我還是禁不住懷疑,他推薦的策略在用歷史數據驗證時看起來非常高明;問題在於,當被置於隨機性視野下,歷史還會以大體相同的方式複製自身嗎?

    這牽涉到龐德斯通沒有明確解說的深層內容:究竟什麼是隨機性?它以某種形態永存於宇宙中,還是我們審視、描述將要發生的事情的方式之一?拋開玄之又玄的哲學探討,不具備絕對理性的我們有必要重溫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行為性處罰」。其最典型的情況是:投資者厭煩了股價下跌,便拋出了所持的股票,就這樣白白錯過了股市恢復的時機。

    或許,身為人類,「行為性處罰」是無法擺脫的詛咒。我們不是「看透機」,我們無法做到更好。所以,我們還是回歸猜拳遊戲吧。準備好了嗎?一、二、三——剪刀、石頭、布!

    □英國《衛報》

    《如何預測不可測之事》(How to Predict the Unpredictable),一個世界圖書公司2014年9月,304頁。

相關焦點

  • 宇宙中不存在真正的隨機性,包括「存在」也不是隨機的,如何理解
    真正的隨機性想像一個充滿氧氣的盒子。當你打開那個盒子時,所有的氧原子整齊地排列成左上角的立方體的概率是多少?原則上,這是可能的。氧原子可以在合適的位置彈跳,所以在一瞬間,它們被排列成一個立方體、一個甜甜圈,或者一首詩的第一節。
  • 隨機性真的存在嗎?
    眾所周知,未來是不可預測的,生活中隨機事件隨處可見,你可以說宇宙本身就是隨機的。然而,大量的隨機事件表現出的集體行為卻可以被科學精確預測。熱擴散和布朗運動就是其中兩個例子。我們人工產生的隨機性背後其實具有一定的規律,近期有人嘗試用量子計算機產生真正的隨機性。
  • 《醉漢的腳步》: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地理解隨機性所發揮的作用
    超出我們的預測與控制能力的種種因素,造就了隨機性這個結果。在如今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裡,它有時能夠幫助我們,有時又會變成我們的攔路虎。我們在遇到生活中的不確定性的時候,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它們。我們會試著將隨機的事件組織起來,以使其看起來並非無跡可尋,而是指向某個確定的方向。
  • 量子新法生成「真正隨機」的數字
    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官網消息,該機構研究人員在12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生成由量子力學保證的隨機數字。新技術超越了此前獲得隨機數字的所有方法,得到了「真正的隨機數字」,有助增強密碼系統的安全性。
  • 弗洛姆:破壞與殘忍是人類特有的侵犯性
    [摘要]《人類的破壞性剖析》一書是從侵犯行為和破壞行為的探討開始,因為這是精神分析的一個基本理論問題,並且人類的破壞心理與行為在全球盛行,使之在實際生活中也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阿特裡不是科學家,而是劇作家,他把許多有關人類誕生的資料編織成一部滔滔善辯的作品,來證明人類天生具有侵犯性,可惜這部作品偏見頗深。隨後出現的是另外一些動物行為學家的作品,例如德斯蒙德·莫裡斯(Desmond Morris)的《裸猿》(The Naked Ape,1967),洛倫茲的學生愛伯·愛畢費德(I.
  • 嚴重依賴「偽隨機數」,讓計算機實現真正的隨機有多難?
    編者按:生活當中看似到處都是隨機。但真正的隨機比你想像的要難得多。其實,我們接觸的絕大多數都是偽隨機數。即便如此,偽隨機數的生成也是個很耗時間和內存的事情。但最近,MIT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經典隨機數生成算法的改進辦法,令隨機數的生成效率提高了很多,確定論的計算機有望將隨機性植入到自己的建構塊裡面。
  • 倖存者偏差,在隨機性的世界中,尋找一點理性的存在
    他在該書中談到了市場隨機性,而正是這些隨機性,讓無數的人產生了錯覺,進而過上了黯淡無光的日子。 以上的這個例子,被稱之為「黑天鵝事件」。那到底什麼是黑天鵝事件的由來呢? 原來,早在之前的歐洲,人們都相信天鵝的羽毛都是白色的,而沒有黑色的。 直到後來人們在澳大利亞旅行時真的看到了黑天鵝,才相信有黑天鵝的存在。
  • 動物所王皓毅課題組在體外模擬了人類X染色體的隨機失活
    人類的X染色體上有大約一千個基因,其中很多基因都參與重要的生理功能,研究人類XCI對於理解人類胚胎發育具有重要價值。同時,由於X染色體相關基因突變、XCI偏移、以及性染色體非整倍性等原因造成多種X染色體相關疾病,如血友病(Hemophilia)和蕾特氏症(Rett Syndrome),因此,人類XCI過程及機制的揭示對於相關疾病治療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淺析員工『隨機性』顧慮
    慢慢地,職場抓鬮湧現出來,面對職場抓鬮,幾家歡喜幾家愁,針對這種真正意義上具有『隨機性』的任務調度,員工是否有顧慮?如果有的話,他們又在顧慮什麼呢?讓我們揭開職場的迷霧,細細的窺探下吧!公平性前提下的可隨機性在上一章節當中,我們講到了職場任務調度的公平性,而在公平性的前提之下,如果運用到職場抓鬮準則的話就必須保證真正意義上的可隨機性。什麼叫真正意義上的可隨機性呢?
  • MIT提出了用隨機數生成隨機數的計算機算法
    眾所周知,計算機無法製造出隨機性,它們也不應該:計算機軟體和硬體運行在布爾邏輯,而非概率上。 目前,我們使用的真隨機數據,一般來自系統從物理環境中採集到的「隨機噪音」。 但是計算機科學家想要可以處理隨機性的程序,因為那有時候是解決問題所必須的。
  • 拋硬幣真的是隨機事件嗎,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隨機?
    1、假如,我一隻手握著糖,一隻手沒有,讓你猜哪只手裡有糖,這裡面有隨機性嗎?著名的三門問題裡面存在隨機性嗎?沒有隨機性的東西也有不確定性。   所以,不確定性或者說概率不僅來自隨機性,還來自信息的不足。   具體到這個問題,如果你真的測量了硬幣出手時的平動速度的轉速,當然就能預測落下時是哪面。但是你沒測,你的信息不足,所以你就要用概率來研究這個問題。其實擲個硬幣也就是在空中轉個7、8圈,控制下力度,是可以控制它旋轉7圈還是8圈的。
  • 真正的愛情源於性衝動,有性才有愛
    對於性的體驗,人類無疑是最複雜的動物。對於很多動物來說,性不過是繁衍生息的手段,是為了基因的延續。可是對於人來說,性卻不僅僅繁衍生息的手段,它既給人們帶來了生理的愉悅,也帶來了精神的慰藉,甚至催生了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東西——愛情。
  • 海豚的繁殖行為與人類極為相似
    在性方面,他們絕不是一夫一妻制。海豚從繁殖中獲得快樂嗎?事實上,海豚似乎有著極其複雜的性生活和情感生活,這只是它們表現出奇怪的人類形象的一種方式。這種頻率可能是因為海豚,以及人類和矮黑猩猩,似乎是為數不多的為數不多的以性行為為樂趣的動物之一。科學家們觀察到海豚一年四季頻繁交配,儘管雌性海豚只有幾個月的生育期,這意味著它們並不是受到純粹的生物學要求的驅使。這寫繁殖通常只有10秒,反映了在水下協調交配的難度,但人們看到它們發生在許多不同的位置,這表明了一定的趣味感。
  • 尼採:什麼是真正的男人本能?
    尼採:什麼是真正的男人本能?那麼,什麼是真正的男人本能呢?德國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尼採強調說:「真正的男人本能——不僅是性本能,而且是鬥爭、自豪、英雄主義的本能。」根據尼採的觀點,他認為性的本能是男人本能之一。關於這點,我想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是十分認可的。
  • 雖然喜新厭舊是人類的天性,但愛情道德才是真正的主流
    性本能無損於愛情的神聖在《聖經》中,亞當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果,知道了害羞,懂得了遮蔽。從天真無邪到羞澀扭捏,這與小孩長大為成年人的過程十分相似,這背後的推動力就是「性」。從生理角度來講,性是人的一種先天的本能。受中國傳統儒家「禮俗」的影響,長期以來社會普遍認為人的精神活動是神聖的,而性本能活動是汙穢的。還有很多人在傳統愛情婚姻觀的枷鎖下,對戀愛一直保持著不自由不自主,主張男女授受不親。而事實是這些想法是偏執的,就像人類從低級生物進化而來的事實,無損於人類的偉大一樣。
  • 隨機數不隨機,那麼它們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然而,電腦沒有思想,它只能執行一些人類(程式設計師)提前寫好的指令,也就是說,電腦是確定性的。因此,隨機數並不是真的隨機,那麼它們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偽隨機數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隨機數被稱為「偽」隨機數,偽隨機數不是真正的隨機數,只是看上去像是隨機的罷了,這類隨機數單純由電腦程式決定,即它們的產生服從一些既定的規則,比如平方取中法和梅森旋轉法。
  • 動物繁殖是本能,人類生殖行為是先天性的還是後天性的?
    生命能夠得以延續,這是因為繁殖行為,動物雖然沒有人來那麼聰明的大腦,但是很多物種都有固定的交配季節,只要到了時間它們的身體就會發出各種信號,找到最心儀的交配對象繁衍後代,以延續它的家族。可見繁殖是動物的本能,那麼人類的繁殖行為是先天性的還是後天學習呢?
  • 行為藝術家「退出人類籍」:不用吃「金粒餐」
    行為藝術家「退出人類籍」:不用吃「金粒餐」 2008年12月25日 09:03 來源:廣州日報 ,宣布「退出人類籍」,並表演了「退人類操」。他們還選出10個退出人類後甘願進化為動物的先進分子進行了宣誓。誓詞的大意為:我甘願退出人類籍,順應天理,遵守大自然的規律與公道,執行造化的暗示,正義地反對人類為所欲為的戰爭、掠奪與虛偽,為宇宙、自然界的真正和諧解放而奮鬥終身!此舉引來數百人聚集圍觀,公園方面如臨大敵,派出保安現場維持秩序。
  • 醫學英語:安全的性行為
    Safe Sex 安全的性行為   Topic Overview   關於安全性行為的綜述   Sexually通常,每次發生性行為都因該採取保護措施,除非你本人和你的性伴侶都確定沒有感染性傳播疾病。
  • 調查顯示大學生性行為戴保險套率不足四成
    省人口計劃委、省性學會等幾個單位的課題組在廣州大學城內選擇近1000名在校大學生展開調查,發現隨著性生理成熟的提前,大學生性觀念和性心理相應發展。然而在性安全上仍有明顯不足,在校大學生性行為戴套率不足四成。  調查數據和分析  你贊成戀人間發生婚前性行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