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規律領域,隨機性是存在的;就人類而言,要令自身的行為完全不可預測是很難的。就此一點而論,無法實現絕對理性的我們,未必比冷冰冰的機器優秀。
偉大的物理學家玻爾曰:「預測是很難的,尤其是預測未來。」不過,基於兒童遊戲得出的研究結論,可能部分偏離他的判斷——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剪刀、石頭、布」的勝負完全取決於運氣,可在現實中,大多數遊戲者的行動,在不自覺間背離了真正的隨機性。
新書《如何預測不可測之事》並不打算教你如何佔卜捉摸不定的自然現象——比如一個月後的天氣如何,又或者今年冬天會下幾場雪。如果將其命名為《怎樣看破那些總想出其不意者的難以預測的舉動》,倒是更貼近書中內容,代價是有可能把缺乏耐心的讀者嚇跑。作者威廉·龐德斯通主張,人們越是想刻意做出難以預測的行為,他們的決策就離真正的隨機性越遠,就可以根據一定的規律予以識破。
這麼個看似自相矛盾的判斷,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藉助美國貝爾實驗室的機械師和工程師聯手發明的「看透機」得到了初步證實。
當時,研究員安排志願者跟「看透機」玩一種很簡單的遊戲。每一輪,機器玩家和人類玩家都被要求進行二選一:頭或尾,左或右。另一條規則是:如果雙方的選擇相同,其中一個玩家得一分;如果不相同,另一方得一分。之後發生的事情令人驚訝:僅僅過了幾十個回合,人類玩家便自亂陣腳,愈發頻繁地被機器識破,換言之,他們的行動變得可以預測了。
誠然,若是根據一個實驗,就斷言只有16位記憶的「看透機」比人類聰明,未免有點過分。然而,隨著龐德斯通用相似方法在更多場合展開分析,他的觀點變得令人信服了。
按照本書的說法,所謂的「看透」策略能夠應用的領域數不勝數。就拿「剪刀、石頭、布」來說,因為大多數人在猜拳時背離了真正的隨機性,玩這種遊戲的時候同樣存在運用策略的餘地——最簡單的一條是,「輸的人在下一輪比拼中更傾向於出不同的手勢」。網球場上的情況亦然,大多數選手過於熱衷改變擊球方向,結果往往反遭老手的算計。
更容易讓你我感興趣的是考試時的選擇/判斷題,惟一的前提是:作為預測對象的題目必須人為選定,而非由計算機隨機抽取。統計顯示,就判斷題而言,「比起真正的隨機順序,『對-錯-對-錯』更頻繁地出現」;至於選擇題,選「B」的命中率較其他選擇支更高;另外,「『以上答案都不對』和『以上答案都對』是正確答案的可能性極大」。
尤其厲害的是,龐德斯通主張,同樣的分析法有助於審計人員發現造假帳的勾當。造假者格外喜歡捏造遞減的兩位數(21、43、76……),而極力避免相同的兩位數,可他們不清楚,從金融實踐看,這兩種數列的分布都是非常不均衡的。由此看來,我們其實早該對安然公司的收入和伯尼·麥道夫的投資回報表示懷疑——甚至在二者的醜聞曝光前。
龐德斯通以《怎樣看透彩票》的章節標題博人眼球,但他實際談到的,只是怎樣選擇更隨機的數字組合,以便在中彩後不用跟別人分享獎金。而在《怎樣看透房價》一章中,他重複了「房地產價格有時會降,所以有時必定定價過高」的公理。在關於網際網路密碼的章節,他建議讀者使用8個字符(如「RPM8t4ka」)當密碼,並結合特定的記憶法把它揣在心裡。不過以筆者的經驗,把幾個常見詞無意義地排列起來,既容易記又不容易破解,我曾經用過的花樣之一是,「correct horse battery staple(正確的馬電池釘書針)」。
書中不止一次提到博彩,它試圖讓讀者相信:你有擊敗賭球經紀人的機會,坐在辦公室裡就能猜對誰將贏得奧斯卡獎。我承認,如果自己比龐德斯通懂行,這時的我應當在遊艇上喝香檳,而不是在寫書評。但我還是禁不住懷疑,他推薦的策略在用歷史數據驗證時看起來非常高明;問題在於,當被置於隨機性視野下,歷史還會以大體相同的方式複製自身嗎?
這牽涉到龐德斯通沒有明確解說的深層內容:究竟什麼是隨機性?它以某種形態永存於宇宙中,還是我們審視、描述將要發生的事情的方式之一?拋開玄之又玄的哲學探討,不具備絕對理性的我們有必要重溫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行為性處罰」。其最典型的情況是:投資者厭煩了股價下跌,便拋出了所持的股票,就這樣白白錯過了股市恢復的時機。
或許,身為人類,「行為性處罰」是無法擺脫的詛咒。我們不是「看透機」,我們無法做到更好。所以,我們還是回歸猜拳遊戲吧。準備好了嗎?一、二、三——剪刀、石頭、布!
□英國《衛報》
《如何預測不可測之事》(How to Predict the Unpredictable),一個世界圖書公司2014年9月,3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