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文濤:幹部家庭孩子會來事,農村孩子很勤快,知識家庭孩子最煩

2020-12-12 爾格說歷史

所謂「魚躍龍門」指的是古代寒門學子,通過讀書考取功名,改變原生家庭的困境。但在如今的社會中,想要在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除了讀書之外,還得有情商,會來事。

就像馬雲曾講過的「情商決定成功,智商防止失敗」。

《圓桌派》作為一檔聊天類的綜藝節目,經常就當下很多社會熱點事件進行討論。曾經一期節目,就談及了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話題。

在節目中,主持人竇文濤將農村家庭、幹部家庭以及知識分子家庭出生的孩子性格進行對比分析,解析了當下社會的現狀,以及出現這種現狀的原因,諸多網友聽完之後紛紛點讚。

農村孩子老實做人

在節目中,竇文濤講述道,如果一家公司來一批實習生,不用看實習生的資料都知道誰是農村的,誰是幹部家庭,誰又是知識分子的家庭。

比方說,農村家庭的孩子必定是最早是上班的哪一個。不過,雖然他很勤奮,但情商卻不高,不懂得與人交往。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農村孩子的見世面比較窄,沒有見過大場面,只是做好眼前事埋頭苦幹。而且因為見世面窄的原因,不懂得處理好上下級的關係,並且在眾人相處的過程,比較自卑放不開。

正所謂「君不見長松臥壑困風霜,時來屹立扶明堂」。見識只不過是一時的,只要肯吃苦,幹實事,懂得提升自己的情商,慢慢的也會成長為一顆蒼天大樹的!

知識分子孩子清高

那麼為什麼會說知識分子家庭出生的孩子討人厭呢?其實跟父母有離不開的關係,知識分子給人一種清高的感覺,他們看不慣世界的圓滑,也不善於與人社交,只專注在自己的領域,而這樣的性格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極大的。

知識分子家庭出生的孩子,在工作當中經常會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他們不善於與人溝通,與人交流,社交能力差,且不懂得來事。仿佛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一般。這樣家庭出生的孩子,除非實力過硬,不然很難在職場上混出一番天地。

幹部子弟情商高

幹部子弟的孩子則不同,他們在見到領導或者長輩之時,能夠主動的跟對方打招呼,並且噓寒問暖。雖然這樣的行為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卻足以給人留下不錯的印象。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出生於幹部家庭的孩子,他們見多識廣從小就跟著父母后面,見識到各種人情世故,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也知道怎樣跟領導打交道。與這樣的人相處會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

縱觀這樣三種家庭出生的孩子,在性格方面有如此大的差異性,只能夠歸結於家庭。

不同的家庭,造就了孩子不一樣的性格特徵。而在當今社會中,人們經常說寒門再難出貴子,除了跟經濟基礎有關,還有著其他方面的原因。

首先就是教育資源的不同,在當今這個社會中,教育資源跟經濟是掛鈎的,農村的教育資源自然是比不上城市的。

農村孩子大多是一支筆,一本書,一節課,他們對於世界的了解,僅僅是從課本之上。而城市裡面除了基礎的課程之外,還會有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不僅夯實了孩子的文化底蘊也增長了他們的見識。

記得之前,有一部叫《人生七年》做紀錄片,片子記錄了十二個不同階層少年每七年的變化。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不過是無憂無慮的少年,隨著時間的變化,大家會發現,階層對於他們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富人家庭的孩子會越來越富,而窮人家庭出生的孩子最終還是窮人。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局,其實跟教育資源有一定的關係。富人家庭給予孩子的教育資源遠遠高過於窮人的家庭。知識儲備豐富了,他們能夠做的選擇也比窮人家庭多了很多。

再者就是觀念落後,雖說,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農村家長也逐漸重視起孩子的教育問題。但這種重視是在解決生存問題的基礎上。如果溫飽事情都沒有解決,他們也無暇關心到孩子的教育問題。

如今在農村有這樣一種現象極為嚴重,那就是很多高中畢業的孩子,因為家裡經濟困難而輟學。他們本應該有大好的前程,因為經濟的原因而中斷了。

身份所帶現實差距

在當今社會,人脈決定了一個人的層級和高度。想要在社會當中混出一番天地,除了自身家庭條件之外,人脈也是缺少不了的。但是窮人家庭出生的孩子,他們的人脈不過是同村的朋友和親人。

而富裕家庭出生的孩子,父母除了能夠給她提供優越的教育環境之外,還豐富他們的社交。就好像前面提到的,幹部家庭出生的孩子一樣。經常與這些高層次的人交往,個人的眼界和思想都會發生一定的改變。

對於城市裡面的孩子而言,他們是在家長手心中長大的。從出生到成年,唯一需要考慮的事情就是如何考取好的成績,上好的大學。甚至有些孩子出社會,連工作都是父母安排好的。

但農村家庭出生的孩子就很不一樣,中國人有句古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苦家庭出生的孩子,除了要努力考大學之外,還要想如何幫扶家庭,如何改變家庭現狀。

尤其是那些子女眾多的農村家庭,除了幫扶父母之外還要照顧弟弟妹妹。他們的思慮太多,最終被現實束縛了手腳。

正所謂「命者,人所稟受;運者,窮通變化。」雖然很多人出生在一個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當中,但命運確實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即便改變不了「命」,那就試著改變自己的「運」。而農村出生的你,要如何改變自己的運氣呢?

首先,嘗試接受。一個人的出生是天定的,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在沒有辦法改變的時候,不妨嘗試接受。接納自己的父母,接納身邊的親人,不要整天自怨自艾,抱怨命運的不公,抱怨家庭的困苦。這樣的抱怨只會讓自己陷入痛苦之中,無限循環。最終的結果,不僅不會改變命運,甚至還比不上父母。

其次,學習。所謂「學無止境」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在那個領域擁有一定的成就,必定會找尋到新的出路。

就好像李子柒一樣,作為農村出生的她,除了會種地之外,還懂得刺繡,懂得各種手藝。將自己擅長的事情發揚光大,自然會吸引到很多人的關注。

最後,思考與堅持。一個人的出生可能決定了他的起點,但單單只是起點而已,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要懂得蝸牛的精神。

堅持學習,堅持思考,總結自己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畢竟,人生路漫漫,誰也不知道自己會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小結:

記得在《大江大河》裡面宋運萍曾告訴自己的弟弟:生活總是給我們出難題。可不管生活有多麼的艱難,都要相信驚喜和美好,會透過縫隙照亮生命的。

雖然像竇文濤說的那樣,農村的孩子老實,幹部子弟會來事,知識分子家孩子討人厭,但卻可以通過後天去改變。

興許,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興許,命運一度使我們止步不前。但請記住,要相信心中微微閃爍的理想之光,它就好像黎明之中的一盞燈一樣,帶著你前往彼岸。願每個寒門出身的學子們,都能夠從塵埃之中開出一朵花來。

相關焦點

  • 積極的教育氛圍——孩子不僅是孩子也是「家庭一份子」
    文丨福林媽咪從普遍認知上看,我們對孩子的理解,更多的在於:孩子無論在認知、經驗、知識、能力上都處於相對的弱勢地位。因此,在很多家庭事務的處理上,我們很容易忽視孩子的意見。甚至在很多事情上,我們覺得沒有必要讓孩子參與。
  • 過去農村小孩被綁架,土匪竟然憑一條魚來斷定孩子家庭經濟條件
    我們這裡是沿海農村,農民們喜歡吃魚肉,認為最好吃的食物是大魚大肉,逢年過節都要有魚肉上桌,招待客人也必須有整條魚,不然就是慢待客人,而聽老一輩人說過:在過去,如果誰家小孩被綁匪抓去,綁匪會用一條魚,讓小孩吃魚來判斷小孩家庭條件,以此來判斷應該讓小孩家裡拿多少贖金。
  • 「半自助餐」式家庭管理,才是孩子渴望的,更有益孩子成長
    家庭的管理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錯誤的管理方式會讓孩子走向歧途,正確的方式則像一盞明燈,為孩子指明康莊大道。2019年6月26日,四川樂山市一位年僅11歲的小男孩拿著自己的戶口本來到派出所,要讓警察叔叔把自己從戶口裡獨立出來。
  • 什麼樣的家庭會送孩子出國留學
    於是,很多在外留學學生的家長希望中國能夠出面去包機,將他們在外留學的孩子們接回來。但是對此,中國這邊的回應是,這件事情正在與各個當事國家協商之中。 對此,有部分網友表示不滿意,因為在他們看來,他們認為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的家庭,都是家裡有礦,不是富有的家庭就是地位很高的家庭。
  • 《金婚》四個孩子的婚姻:家庭的溫度決定了孩子對家庭渴望的程度
    十年前看《金婚》看得人心塞,覺得文麗兩口子做父母特別的不稱職,每天就是吵,吵,吵得她回了娘家,孩子反而覺得家裡清淨很多。也沒盼著她回來。中間還棄了劇,潛意識裡覺得這幾個孩子將來肯定會過得不好。十年後再看,果然…燕妮是老大,可能是第一個孩子,父母都是真心疼愛的,但不得不說,孩子多多少少會遺傳父母的一些本性,比如燕妮就把父母中的自私全部遺傳了過來。小小年紀就特別的自我,只想著自己,一點長姐的意識都沒有。因為家庭氛圍不好,她也沒有什麼要好的朋友,認識一個劉強就跟他在一起了。可能那時候她並不知道那其實不是愛情,只是兩個能說上話的朋友。
  • 有些事寶媽並不是越勤快越好,多試著放手一些,孩子會變獨立很多
    隨著現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這家庭的分工也越來越明確起來,一般的情況下,很多家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寶媽來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而寶爸則負責在外打拼賺錢。但是寶媽在照顧孩子日常生活的同時,有些事情寶媽可並不是越勤快越好,多試著放手一些,孩子也會變獨立很多。
  • 離異家庭怎麼辦一場孩子的婚禮
    中國人結婚就是煩!中國人結婚不是兩個人之間的結婚,簡直是兩個家族之間結婚。好的時候油裡調了蜜一樣,翻臉以後全跟烏眼雞一樣。女兒結婚的時候,我老婆那邊七大姑八大姨都要來,你說我現在見到他們(前妻一家)還要不要打招呼?禮金怎麼收?這都是事情。」——《離異家庭怎麼辦一場孩子的婚禮》年前一個老朋友到隆中來問計,前兩趟我不在家。他就走了。
  • 知識淵博的「家庭英語教師」,讓孩子輕鬆愛上英語!
    我是一名全職媽媽又是一名職業女性,照顧孩子的同時自己還兼顧了一家工作室,生活也算是忙中有序,努力做到了家庭事業兩顧。接下來介紹一下我的女兒,萌小多,4歲半,是一名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小多很喜歡學東西,有著很多興趣愛好,自然也有很多的興趣班,媽媽也總是忙碌在送她上興趣班的路上,在幾個興趣班裡面,小多最早學而且學的最堅持就是少兒英語,從3歲開始學到現在。
  • 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哭?「性格彈性差」的孩子,往往來自這些家庭
    我們被允許喜極而泣和悲慟大哭,卻不太喜歡哭哭啼啼的方式,大概是因為大家都覺得煩吧。哭是一種很常見的發洩情緒的方式,但是被說幾句就哭哭啼啼的孩子,其實是因為「性格彈性差」。這時候孩子可能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哭泣另一種就是還擊。如果家長們沒有及時做出一些教導或引導錯誤,孩子會慢慢變得懦弱或者冷漠,甚至產生暴力行為。在孩子性格養成的過程中,家庭環境的影響要佔到一半。
  • 在酒精依賴症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怎樣被深深地影響?
    但是他們的行為確實經常影響其他人,並且嗜酒者的孩子是最易受影響的。實際上,在童年時期嗜酒者父母對他們的影響有時候是深遠的,甚至會持續一生的時間。有酒精上癮症父母的情感代價可能在成年之後都有。把自己太當回事了一些嗜酒者的成年子女把自己看得太認真了並是他們自己最糟糕的批評者。隨著時間的過去,這能導致焦慮和抑鬱。比如,你可能注意到的一個標誌是讓一個有嗜酒症父母的孩子在一個社交聚會中感到輕鬆是困難的。也許是因為他們目睹了很多的節假日,和其他家庭聚會都被嗜酒症的父母所破壞。
  • 陳默:孩子為什麼會厭學?以孩子學習為中心的家庭文化是根源
    這實際上是家庭的原因,很多家長在育兒文化上已經走向了畸形。逼著孩子學習,就是營造出一種以孩子學習為中心的家庭文化。從哲學上來說,任何事情走到極致,一定是物極必反。幼兒園星期六從早到晚排滿各種學習任務,這個就叫極致。小學一年級學生家裡,只要他上學,爸爸媽媽張口說什麼話都可以繞到學習,就算是講其他跟學習沒關的事,最後還是繞到學習,這也是極致。
  • 讓孩子在遊戲中了解亞運知識,西湖區「亞運進家庭」主題活動啟動
    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為迎接杭州亞運會,讓廣大家庭進一步了解亞運知識、參與亞運運動、傳播亞運文化,西湖區將在全區舉辦「亞運進家庭」主題活動,推動亞運知識進家庭、亞運活動進家庭、亞運文化進家庭。在現場,記者看到了孩子們用馬路邊收集的廢舊物品、樹枝等材料做成杭州亞運會吉祥物「江南憶」組合,從他們口中說出了「綠色亞運」的辦賽理念;參加「亞運大闖關」,在遊戲中了解亞運知識……據活動承辦方負責人浙江籃生體育董事長葉宏軍介紹,接下來,西湖區全區11個鎮街將舉辦20場「亞運進家庭」 活動,一直持續到今年10月份。
  • 三類家庭有福了,孩子大概率會成為學霸,得益於父母良好的經營
    >如果一個家庭中,父母都擁有很高的文化水平,那麼就能給孩子起到示範和引領的作用,在教育娃的時候,也會有著自己專門的一套方式。3、有濃厚閱讀氛圍的家庭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籍可以使人充實,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有濃厚閱讀氛圍的家庭,父母熱愛閱讀,孩子也會跟隨著爸媽一起進入到這樣的環境中,從而從小就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 知識競爭時代的到來!家長更應該陪孩子完成家庭作業!
    我們的教育主要選拔三類人才,第一類是善於學習型的,天資聰穎,能夠快速理解總結課本知識,這種人才到了社會中,能夠快速地創造財富,成為行業精英。第二類是愛好學習,把學習當成一種愛好,善於專研各種知識,這類人才一般會成為專家型。第三類是努力學習型的,從小就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他比一般人能吃苦耐勞,自律性強,這類人才就是企業、國家最喜歡的,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中的鯰魚。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家庭教育中,那些以愛為名的傷害
    為了供兩個孩子讀書,夫妻倆不得不兩地分居,努力工作,無暇顧及自己的兒女。女兒在格格不入的私校環境裡,痛苦地掙扎生存著。父母離異的家庭,只給孩子金錢,卻不給孩子愛,讓孩子在兩個各自又新組建的家庭之間來回徘徊,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裡,也找不到自己內心的歸屬。
  • 「原創」現代家庭教育中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薰陶
    文/趙朋輝 圖/網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廣大家庭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家庭、機構幹預,如何選擇?
    課程內容:通常機構會開設二門課程,以個訓課和感統課為主,對於一些具備了一定基礎表達的孩子,還會有融合課,有的地方也叫集體課,名稱會有所差異。個訓課:主要是通過提升認知理解,引導孩子開口表達。那麼在訓練的過程中,很多訓練都是以遊戲的形式來引導孩子,同時,會根據孩子的語言情況,融入了口肌、感統、專注力等訓練內容。感統訓練課:主要是對孩子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等感覺的全身運動,對於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專注力、身體協調能力等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 這三種爸爸是家庭的負能量,會拖累孩子的未來,快看你老公是嗎?
    可是有些爸爸,偏偏是家庭中特立獨行的存在:懶惰的爸爸,勤勞的媽媽,絕望的孩子寶媽文文出生在農村,30年前,當地人都認為嫁到城市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文文嫁給了城市人強子。可女兒遇人不淑,也找了個很懶惰的老公,文文心疼女兒,只能常常來幫女兒做家務帶孩子。鄰居們都說,「這家的女人啊,一輩子都輕鬆不了了。」這三種爸爸是家庭的負能量,會拖累孩子的未來,快看你老公是嗎?1.
  • 普通家庭的孩子怎樣學英語最好?
    娃在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去上一個科學試聽課,上課的老師給家長們做報名動員,這個老師講:「你們不要去報什麼英語培訓班,現在英語培訓你一年也要一兩萬,十年下來二十萬,把這錢存著,等孩子大點,直接送國外去參加個英語夏令營之類的,三個月到半年的國外生活,保證英語流利。」
  • 黃麗芬:為何越來越多農村孩子被長輩認為「不懂事」?
    這些年,這些農村孩子為何會發展至此? 家庭教育:人工營造的「飛地」與規訓不足 家庭經濟上擺脫絕對貧困的「餬口經濟」,生存危機解除,並且大多數家庭有所剩餘,從而不需要孩子擔負家庭發展壓力,當然是最顯在和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