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坑
李坑四面環山,古建築保存完好,布局極有特色。村外兩條山溪在村中匯合為一條小河,溪河兩岸均傍水建有徽派民居,河是建有各具特色的石拱橋和木橋。河水清澈見底,河邊用石板鋪就洗菜、洗衣的溪埠。山光水色與古民居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活生生一幅「小橋流水人家」寧靜景象。 但是,李坑是目前公認的商業化比較嚴重的景區,節假日會有很多旅行團前往,自助遊的需注意避開人群高峰。
在婺源玩了三天,說實話算不上是中國最美鄉村,和宏村西遞比根本就不算個景點,而且每個村裡都非常髒亂差,尤其是李坑,另外門票純屬是忽悠人的,婺源的所有景點如果是1.2個人去玩的話根本就不用買門票,村邊一繞就進去了,篁嶺自己走上山也就半個小時就進景區也不用買門票,如果一個人去玩別老背個包裝的像有多專業似的,最討厭這種人,什麼也不拿大模大樣就往裡進沒人管你
去完篁嶺去的李坑,車只能停門口停車場,進去電瓶車5元拉1公裡到村口,一進村,人山人海,裡面沒有規划過,很多建築都蓋得不倫不類,哪裡還有徽派古建築的特色?除了幾個保存還算完好的古民居,其他的和周莊之類的伊河而建的旅遊點沒什麼不同,村裡的河髒的如同臭水溝,村民開飯館的居然就在河邊殺魚,遊客還在邊上看著,這種水燒的魚能吃麼?不禁佩服他強大的腸胃,村裡全是商鋪,賣的東西沒有什麼特色,古村落已經完全看不見了,全是現代亂搭建的髒亂破的房子,沒去的建議還是算了,去這裡看不出為了什麼?玩?沒幾個古民居可看,又髒又亂,2人並行的小路邊就是髒水溝(村裡的小河),隨時會被擠下去。吃?那髒水做的飯菜你敢吃麼?還不說價格。你把門票錢一交,服務就和你說拜拜了,你已經被榨乾了,沒有價值了,其餘服務靠你自己了,這就是李坑的旅遊。還有提醒開車去的人,婺源杭瑞高速有個拍照地方是個坑,拍燈光違法的全國我就遇見這一處,已經很多人著了道,杭瑞高速公路274公裡500米處,因機動車從匝道進入沒有打燈被拍,這裡是婺源北收費站,切記切記,被拍就100元,前面也沒有提示牌,很多司機怎麼違法的都不知道。
二.廬山如琴湖
如琴湖利用西谷深窪,攔天橋上端谷口築壩而成,湖與花徑組合一體,成為丰姿幽雅的勝地。如琴湖建於1961年,面積11萬平方米,蓄水量100立方米,浩浩蕩蕩又不失秀麗雅致。因湖岸曲線玲瓏,湖面酷似一把媚人的小提琴,加之湖邊石上有古人刻「如琴」二字,微妙的結合,更具深意,故名如琴湖。湖半邊近靠花徑園內,又叫「花徑湖」。由於湖坐落在西谷,又稱為「西湖」。
廬山如琴湖是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牯嶺街的一處街心公園,因湖面形如樂器小提琴,所以故名"如琴湖"。建於1961年,面積約110000平方米,蓄水量約1000000立方米。從牯嶺街的街心公園出發沿大林路西行,便到如琴湖,因湖形如小提琴而得名。是一個山中公園,園門有楹聯"花開山寺,詠留詩人",門上為"花徑"二字。湖東大林路旁,有著名的冰川遺蹟"飛來石"。如琴湖座落西谷,峰嶺圍抱,森林蓊蔚,環境幽雅。湖心立島,島內有許多人工飼養的孔雀,所以名為孔雀島,曲橋連接,上綴水榭,形成綠水青山,相映成趣,臨立島上縱覽四周妙處橫生。
如琴湖,一日三時,各有風韻。第一天晚上入宿大自然,聽說如琴湖就在附近,十來分鐘就能到。叫上做義工的妹紙做導遊,穿過小巷子就看到銀帶燈河的如琴湖了。遠遠望去,就像一條玉帶環繞,湖中倒影美輪美奐,因為太冷又是淡季,靜的出奇。義工妹紙說,夏天這裡全擠滿了人,連個床位都難訂。午後的如琴湖與乾淨如洗的天空交相輝映,湖面就像安靜的西子,小院子老闆說,今天的天氣特別的晴朗,這樣的天氣我們當地人都見的少。陽光下的湖面波光粼粼,岸邊的休息區坐滿了人,有人推薦說拍日落在錦繡谷、仙人洞,其實如琴湖也不錯,水光接天,而且一日裡有不同的風韻。天空漸漸暗了下來,如果說夜晚的如琴湖是銀色的,中午是藍色的,那麼傍晚應該是紫色的,如同蒙著薄薄的輕紗,燈光初上下映照得湖水更幽深靜謐。如琴湖旁邊是花徑,又因湖傍花徑,故稱花徑湖。湖中有湖心島,呈橢圓形。島上有九曲橋與湖岸相連。因為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更名滿天下。對面是錦繡谷,錦繡谷連著仙人洞,
三.思溪延村
思溪和延村實際是前後兩個村落,由一條小河和一條路連接。這裡歷史上出過很多官員和商人,所以村子裡有不少豪宅。整個村落以明清古建築為主,村內以青石板鋪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臨清溪和稻田,村莊與秀水青山的優雅自然風光融為一體。而1987年版的《聊齋》在此取景,真正使思溪延村名聲大噪。另外這裡也是連續劇《青花》的拍攝地。
去思溪延村之前,導遊說這裡沒有什麼好看的,但是去到以後,還是超出我的預期的好看。雖然一進門看到的都是破舊的房屋跟稀疏的油菜花,但是越往裡走越有看頭。這邊的民宿很多,也都很有特色,一派古色古香的淳樸質感,讓人流連忘返。村子裡的商鋪不多,擺攤的商販也很少,商業氣息不濃。不小心一轉角就會進入一家超有範的民宿。這邊的房屋很多門口都豎著一個牌子,私家宅院,非請勿入~~~額~得是多麼幸運的人才能在這樣的群山環抱之間擁有一處私家宅院啊~
整個村落以明清古建築為主,村落內以青石板鋪地,古建群 背靠青山,面臨清溪和稻田,四周都是綠地,村莊與秀水青山的 優雅自然風光融為一體。 現有172戶,667人,佔地約8.6公頃。有古民居156幢,其中明代 建築5幢,清代建築80餘幢,現存古建築佔地面積約為16000平方 米。古民居大多粉牆黛瓦。整體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間,給人樸素 淡雅的美感。從遠處看這些古民居,在外觀上是大面積空白的一 片粉牆,粉牆上嵌有幾個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體與局部 、面與點的對比效果,體現"道法自然"的意蘊,裡外牆著重採 用了馬頭牆、山牆的建築造型,尤其是馬頭牆屋簷角飛翹,在蔚 藍的天際勾畫出民居牆頭與天空的輪廓線,增加了空間的層次韻 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