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金融把中國的實體經濟坑到最危急的邊緣!

2020-12-14 牛首財經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實體經濟艱難,所有人都明白了實體經濟下行的壓力太大。特別是今年疫情,對於實體企業來講,更是雪上加霜。

為什麼我國實體經濟為何發展變得越來越困難,就是因為這十幾年以來,我國的房價在高速上漲,而房價的上漲又進一步使得商鋪的租金水漲船高,實體店租用店鋪變貴了,也就意味著經營利潤被壓縮了,所以實體經濟賺錢變少了,想要擴張也變得難上加難。

不僅如此,高房價也使得廣大消費者承擔的巨大的資金壓力,大部分資金流向了房地產,而用於消費的錢也就變少了。所以對於實體經濟而言,銷售額也會受到一定的擠壓,很多人即使想消費,但是因為需要還房貸,所以沒有太多的錢用來消費,實體經濟自然變得更加艱難。

當然,實體經濟難,還有其它稅費、融資等保方面的原因,但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把中國的實體經濟坑到了最危急的邊緣!本來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這段時間以來,促進銀行向實體經濟讓利,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當前,國際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為了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我們需要以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過去5年,從事實體經濟的人被網際網路和金融人士嘲笑為老土。網際網路現在大家看清楚了,就是借錢、發錢和燒錢,去年獲得A輪融資的846家創業公司現在都快倒閉完了。金融由於引進了高等數學的表述方式,把99.99%的人弄暈了,一直很神秘兮兮地,寫個報告的也能夠搞到年薪60萬。現在也看明白了,也就是借新還舊,如果下一期續不上,立即出問題。關了燈,都一樣。

實體經濟一路蹣跚,走到今天步履維艱。除了稅收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它正在被金融產業榨乾最後一滴血!在中國當下,最容易成功的不是實實在在去做實業。而是編織一個最炫最酷最拉風的概念,然後再組裝一個"團隊",最後千方百計在資本市場套現,這樣未來100年一次性都賺回來了。

在這種套路籠罩之下,實體經濟的人才、資金、利潤等都被不斷地往外抽。而現實中累死累活賺錢,遠不如編織一個概念!金融炒作和追捧這些概念性新業態,或可導致新的網際網路泡沫,譬如分享經濟的確代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方向,但是也存在資本炒作下的偽分享經濟噱頭,所謂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等等。金融去槓桿,去貪婪任性,才能迷途知返,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天職。

製造業是一切行業之母。房子不是賣給建築工的,金融產品的利潤是來自實體的,服務業主要是源於生產利潤的消費,然後是這些行業之間的相互循環交易。而金融工具對實體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對實體起到發動機的作用,用不好會傷害到自己。所以金融創新進入實體要講求方式,個性化定製。另外,金融創新機構只能獲取合理的利潤價值,不能成為實體經濟的「吸血鬼」。

實體經濟是創造財富的經濟,若不創造財富哪裡有虛擬經濟、金融行業的生存之地?不創造財富,國家和百姓又如何生存?中國經濟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定不能讓資本家肆無忌憚的取代實業家,否則就會面臨空心化、泡沫化的危險!我們鼓勵中國多些實幹的企業家,用實業救國!

相關焦點

  • 壹壹金服:金融與實體經濟是「利益共同體」
    中央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始終給予高度關注,在剛剛閉幕的十九大上,據統計,實體經濟成為十九大報告五大熱詞之一。十九大報告還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這已經成為金融領域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具體方向。  有金融業者認為,金融不能在行業內自娛自樂,不能空轉「錢生錢」,要跟實體經濟結合起來。
  • 發揮綜合金融優勢 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長城國瑞證券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建忠近日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因素。
  • 龍華 暢通金融活水 潤澤實體經濟
    引導20餘家銀行推出50餘個金融抗疫產品,幫助1631家企業成功融資154億元…… 疫情衝擊的2020年,百業多艱,產業大區龍華依然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金融業發展答卷。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是實體經濟的血脈。
  • 民生銀行:助力實體經濟 踐行普惠金融
    今年以來,我國金融業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恢復發展,上半年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超過12萬億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小微企業都能拿到銀行貸款,這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  這「數一數二」的成績來源於銀行機構對於實體經濟持之以恆的支持。
  • 梅德安:實體經濟的發展 離不開金融科技賦能
    新浪財經訊,科博會「2019中國金融論壇」於2019年10月23-24日在北京召開。論壇主題為: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金融論壇執行秘書長梅德安出席並主持會議。以下為實錄:主持人:我是中國金融論壇執行秘書長梅德安,在此我謹代表論壇秘書處歡迎大家的到來,向各位對論壇多年的支持和參與表示衷心的感謝。
  • 引金融「活水」灌溉實體經濟
    正當巴特爾發愁的時候,按照金融管理部門的要求,西烏珠穆沁農商銀行對旗內復工復產企業開展調研活動,了解到蒙古汗城景區復工復產流動資金困境後,立即派出小企業貸款中心對景區生產經營情況進行了調查,認定該企業符合國家五部委聯合發文中「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政策標準,很快為企業發放了80萬元復工復產貸款。資金到帳後,景區馬上著手水電檢修、蒙古包裝修美化、破損路面修補、食材採購工作。
  • 肌後:從網際網路到地攤經濟,化妝品實體門店怎麼發展?
    實體店現在大街上很多店鋪倒閉,都知道實體不好做,不願意把目光投入到實體創業中來。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今年的疫情,恢復復工復產後,國家提出了「地攤經濟」,一夜之間,從網際網路時代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實體經濟的全民擺地攤。
  • 東京灣區啟示錄:金融與實體經濟唇齒相依
    同時,聯動採訪國內外金融機構及諮詢機構、某中資國有大行東京分行等中資金融機構駐東京負責人。我們希望能夠在東京灣探尋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係,也希望從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中尋找東京金融的啟示。    從今日起,南方都市報、南方日報將聯合推出「探訪世界灣區」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維思資本受邀參加2017實體經濟與創新金融年度盛典
    11月29日,由東方財經舉辦的「2017實體經濟與創新金融年度盛典」在上海金融中心隆重召開,本次盛典以創新金融為核心、以投融資和財富管理為主題,致力於投融資專業服務和資源對接。旨在對中國金融變革和投融資市場創新進行深入剖析,促進金融行業健康長久發展。
  • 安徽太和縣政協創新金融服務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金融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更好發揮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7月25日,安徽太和縣政協十屆六次常委會議暨「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專題資政會召開。太和縣委副書記、縣長劉牧愚出席會議並講話,縣政協主席楊代軍主持會議,縣委常委、副縣長汪斌,縣政協副主席張亞軍、尚衛東、趙偉,縣政協秘書長耿新華出席會議。
  • 網貸下半場:互金賦能實體經濟, 小寶金融聚焦細分場景
    P2P行業是在國家鼓勵發展普惠金融的精神下發展起來的,在過去的5年中,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對實體經濟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另一方面,作為快速發展的新生事物,P2P過去由於缺門檻、缺標準、缺監管,也導致泥沙俱下。
  • 代表、委員熱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快引進金融機構 打造金融聚集區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實施上市公司倍增計劃,擴大直接融資,大力發展股權融資。積極發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多渠道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支持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創新發展。
  • 打通堵點 金融為實體經濟增長「添油加力」
    這其中,哪個領域最「吸金」、哪個風口又來臨、哪類企業受青睞、哪家日子過得好……把握資金流向,看懂「錢景」,可以觀察我國經濟的脈動。  12月9日,在北京中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藥品包裝車間,幾名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忙碌地工作著。而疫情初期,因資金鍊緊張,這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一度遭遇復工難題,冰冷的機器設備擺在停工的車間裡「吃灰」。
  • 【地評線】中安時評:創新金融讓利企業,暢通實體經濟「血脈」
    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中小企業應對疫情、復工復產工作,並將主要措施梳理形成指引,包括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提高金融可獲得性、暢通要素市場流通等。  其中,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資金是企業運行的「血液」。為加快企業復工復產進程,金融部門採取多種措施,創新數字金融、供應鏈金融、綜合金融等服務,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提高金融可獲得性。
  • 協鑫金控董事長孫瑋:服務實體經濟 打造智能型綠色金融生態圈
    5月24日上午,第十屆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展覽會暨論壇的主會場迎來了「全球光伏金融峰會」的召開。協鑫集團執行總裁、協鑫金融(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瑋致開幕詞,縱觀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形勢,闡述綠色金融崛起機遇,解析協鑫集團組建專業化金融集團、以「產融結合」服務綠色實體經濟發展的戰略意圖。
  • 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凝聚全市金融力量,全力服務實體經濟...
    今年以來,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凝聚全市金融力量,全力服務實體經濟,加快金融開放創新,優化金融發展環境,紮實推進各項金融工作,推動青島金融業持續向好發展。
  • 央行國際司司長朱雋:疫情衝擊下需警惕全球金融體系三大風險
    來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作者:朱雋 「本文要點全球疫情持續蔓延,擴散的速度和烈度都超出此前預期。其對實體經濟衝擊加劇,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直接衝擊消費和服務業,破壞總需求;二是生產經營停滯,破壞總供給;三是就業壓力快速上升;四是市場預期惡化。隨著全球疫情大爆發,國際組織和市場機構普遍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
  • 2017中國產融經濟交流峰會:產融結合助力實體經濟新作為
    本屆峰會以「產融新生態與實體經濟的崛起」為主題,圍繞產融結合助力實體經濟,產融結合與企業發展戰略,產業投資、併購與金融服務創新,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建設與特色小鎮發展等話題展開探討交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原第二炮兵後勤部副部長王章將軍,原第二炮兵後勤部副政委朱忠良將軍,日新控股集團董事長呂俊成,居然之家總裁方漢蘇,經濟學家金巖石等參加了此次峰會。會上,王章以「產融良性互動方能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為題進行主旨演講。王章說:「在產融良性互動中,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是可以順暢轉化的。
  • 西藏日喀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本網訊 今年以來,人行西藏日喀則市中支認真落實相關政策,針對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穩企業保就業三個階段的金融需求特點,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協同發力,推動轄區金融機構深入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取得了積極效果。  抓全局目標,實現存貸穩步增長,貨幣政策落實穩健有力。
  • 產融結合 助力實體經濟新變革
    2017年8月27日下午,由中國商業聯合會、日新控股集團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產融經濟交流峰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峰會以「產融新生態與實體經濟的崛起」為主題,圍繞產融結合助力實體經濟、產融結合與企業發展戰略、產業投資、併購與金融服務創新、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建設與特色小鎮發展等話題展開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