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爸」回應「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陪伴最重要

2020-12-26 大洋網

紅星新聞8月26日消息,近日,湖南長沙一位父親因「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兩小時,否則不準寫作業一事」引發網友關注。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位父親名叫羅格,是名戶外教練。在孩子兩歲的時,他便開始有意識地帶著兒子去戶外玩耍,如今兒子羅漢已經9歲,掌握了皮划艇、滑雪、野外生存等各項技能。

羅格與兒子羅漢。本文圖片均來自紅星新聞

不少網友看到後表示贊同羅格的教育方式,並稱戶外運動既能培養孩子也能陪伴孩子,也有網友表示這得「有錢有時間」才能做到。對此,羅格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跟錢的關係並不是很大。「我買的充氣艇一兩千塊錢,已經用了五年,滑板等其他戶外裝備加在一起差不多三四萬,並且我也在使用。而時間方面,我覺得陪伴孩子最重要,所以只要天氣允許,我就會抽時間陪他去戶外。」

那麼,羅格的教育理念究竟是怎樣,如何能讓孩子兼顧學習與運動,家人又是否理解並支持?對此,紅星新聞對話羅格,聽一聽這位「虎爸」的思考與經驗。

戶外體驗重在感受大自然,非機械式訓練

紅星新聞: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帶著孩子去戶外的?多久去一次?

羅格:從孩子兩歲半開始有意識地帶他去戶外,已經七年了。但是這個「戶外」可能跟別人理解的狹義概念不一樣。我那時候開始帶他到山野林地做一些戶外體驗,比如說我背著帳篷帶他去露營,帶他去河邊玩水,更多的是讓他感受大自然,並不是像大眾理解那種很艱苦的、拉練式的訓練。現在只要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但凡我有時間,幾乎每天就會帶孩子去戶外,為此我特意將房子買到了郊區,到一些森林山地會更方便。

紅星新聞:每天戶外運動2小時是如何執行的?

羅格:他通常睡得比較早,8點多鐘就睡了,所以我會充分利用早上的時間。他早上六點起床,七點多鐘才去上學,我會帶他運動大半個小時,再就是下午三點多放學以後帶他去戶外。 

戶外「野餐」

我通常不會帶孩子做這些相對於偏機械式的訓練,比如去打籃球等,我尊重他的自主性。夏天我經常帶他去玩水,我帶著充氣艇,抽完氣以後也很小,可以放在車子的後備廂裡面,到了水域我就把氣充起來,然後就帶他去划艇。他自由玩耍的時候,我會提供一些器械讓他自己去選擇感興趣的,比如說滑板、橄欖球、高爾夫球套裝以及棒球套裝,他想怎麼玩可以自己制定規則。

紅星新聞:讓他每天在戶外玩兩個小時,沒達到不準做作業,這是硬性要求嗎?

羅格:是這樣要求的,為了保護他的眼睛。有統計稱現在小學生的近視率是56%,一些相關協會也在推廣「每天戶外兩個小時是抑制孩子近視的最好方法」,對小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保護眼睛是一個最基本的需求。 

玩水是羅漢小朋友的夏日必備項目

紅星新聞:你覺得戶外運動還能給孩子帶來哪些收穫呢?

羅格:他還會增加一些自然生存的基礎技能,也能鍛鍊膽識。比如他現在可以連續遊泳5個小時,曾參加過長沙市紅十字會溺水救援演習,因為每年都有很多溺水兒童,他作為落水兒童志願者會泡在河裡面,然後有無人機快艇進行救援演習,別的小孩就會害怕,但是他不會。再就是心理狀態良好,運動得多,他的情緒和壓力就更加容易釋放。

孩子最危險的狀態是沒經歷過危險

紅星新聞:在戶外運動中,你如何保障孩子的安全?

羅格:我認為,對於孩子來說,最危險的狀態就是沒有經歷過危險,而最安全的狀態就是在我們的保護下,讓他經歷一次「危險」。一般去河邊等地點我是事先勘察過的,流速不快,水也不深,我就站在旁邊等著他,他在我面前意外落水過6次,我就馬上下去救他。他有次站在一個大石頭上,那個石頭上有青苔,我讓他上來,他覺得好玩不上來,我就在旁邊守著,最後他掉下去了,我再把他撈上來,當時他冷得瑟瑟發抖,從此就記住了有青苔的石頭不能踩。 

玩皮划艇的羅漢

紅星新聞:有網友質疑你的教育方式需要「有錢有時間」才能實現。

羅格:我也看到了這樣的評論,我覺得很奇怪,這跟錢的關係並不是很大。我買的充氣艇一兩千塊錢,已經用了五年,滑板等其他戶外裝備加在一起差不多三四萬。雖然不算一個小數目,但是不僅他可以玩,我自己也在用。以前我自己玩的時候,別人說我不務正業,現在我帶著孩子玩,別人就說我是個好爸爸。

至於時間的問題,我覺得更多的是一個理念的問題。你覺得健康重要,你就會在健身上花時間;我覺得陪伴孩子最重要,我就會抽時間陪他去戶外。不過現在很多父母工作壓力很大,但是我覺得,每個禮拜抽半天時間來高質量地陪伴孩子,還是可以做到的。我是因為從事戶外方面的工作,周一到周五不上班,所以時間相對充裕一些。 

羅格說,我覺得陪伴孩子最重要

紅星新聞:像這種戶外運動的話,孩子媽媽會參與嗎?

羅格:孩子媽媽其實不太適應,偶爾會跟我們去一下。因為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樣的,我不會試圖去改變別人,加上她在醫院工作,工作時間相對固定,但是她支持我帶著孩子去戶外。

紅星新聞:孩子的學習成績如何呢?

羅格:文化成績中等,我沒有主動問過孩子的文化成績,關於應試成績這方面我是沒有焦慮的。他考得好了會告訴我,我就會表揚他,但是他有時候也會考得不好,我做的更多的是正向鼓勵。另外他在學校的體育成績一直都是第一名,在8歲時獲得美國ACA皮划艇協會技能認證,我認為知識不止來自於書本,也來自於生活實踐。

(原題為《「虎爸」回應「不玩兩小時不準做作業」:陪伴孩子最重要,買裝備花了三四萬》)

相關焦點

  • 「虎爸」回應「不玩兩小時不準做作業」:陪伴孩子最重要
    原標題:「虎爸」回應「不玩兩小時不準做作業」:陪伴孩子最重要,買裝備花了三四萬 近日,湖南長沙一位父親因「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兩小時,否則不準寫作業一事」引發網友關注。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位父親名叫羅格,是名戶外教練。
  • "虎爸"回應"不玩兩小時不準做作業":陪伴孩子最重要
    原標題:「虎爸」回應「不玩兩小時不準做作業」:陪伴孩子最重要,買裝備花了三四萬近日,湖南長沙一位父親因「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兩小時,否則不準寫作業一事」引發網友關注。
  • 「虎爸」每天帶娃戶外玩滿2小時能一直堅持下去嗎?
    在長沙,有這樣一位「虎爸」羅格,要求自己9歲的兒子每天必須戶外運動2小時,否則不準寫作業。由於中高考指揮棒的存在,大多數家長普遍只是重視孩子的文化課學習和對升學有幫助的文體才藝。每天不是費盡心思讓孩子安靜地坐在書桌前學習、做題,就是送孩子去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不是很重視孩子的體育鍛鍊,導致青少年體質下滑,小小戴上近視眼鏡。與當今社會這種常見的帶娃模式相比,顯而易見,「虎爸」每天帶娃戶外玩滿2小時才允許寫作業的帶娃模式更科學、更合理一點,也更符合人們心中的期待,值得讚賞。
  • 硬核虎爸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不然不準做作業
    硬核虎爸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不然不準做作業 近日,湖南的一對父子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這位父親名叫羅格,是一名戶外運動教練,兒子的名字叫「硬」,叫羅漢,今年9歲。 這位「硬核虎爸」給兒子訂了一條規矩,那就是每天戶外玩兩小時,否則不準寫作業!這條規矩著實驚住了不少父母。 畢竟現如今孩子們的升學壓力極大,為了能考一個好學校,許多學生恨不得一天24個小時都撲在課桌前,玩兩個小時?這也太「奢侈」了吧。
  • 「虎爸」帶娃:每天須戶外玩滿2小時
    8月25日,羅格的兩個兒子在湖中玩槳板。但在長沙,卻有這樣一位「虎爸」羅格,反其道而行之,要求自己9歲的兒子每天必須戶外運動2小時,否則不準寫作業。對於大家口中的「另類教育」,羅格卻有著不同的看法。8月25日,三湘都市報記者採訪了這對父子。父親羅格:山野林地讀無字之書「我的本職工作就是戶外教練,兼皮划艇教練,大兒子從2歲開始就跟著我玩戶外。
  • 虎爸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夠2小時,不達標不準寫作業!
    居然有爸爸要求兒子每天戶外必須玩夠2小時???你沒有看錯這是近日在網上引發熱議的一個話題湖南長沙的一位老爸羅格對9歲的兒子羅漢提出硬性要求每天要有足夠的戶外時間>「不玩兩小時不準做作業」因為羅漢十分喜歡水上運動羅格為兒子選的大部分都是與水相關的項目在嘗試皮划艇後羅漢又選擇了漿板
  • 每天沒有玩夠兩小時不準做作業!長沙虎爸大秀另類帶娃
    今天,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位不一樣的「虎爸」。長沙的羅格,對9歲的兒子提出硬性要求,每天要有足夠的戶外時間,「不玩兩小時不準做作業」。上午10點半,羅格與兒子羅漢一同來到月湖公園,開始了今天的戶外活動。因為兒子十分喜歡水上運動,羅格大部分選擇的項目都是與水相關的,在嘗試皮划艇後,羅漢又選擇了漿板。羅格表示,漿板比劃皮划艇更能舒展自己,兒子羅漢十分喜歡這個項目。玩得興致高了,羅漢還拉上父親羅格當助手,表演起了後空翻。
  • 每天沒有玩夠兩小時不準做作業!長沙一「虎爸」另類帶娃火了!
    這是長沙市民羅格在朋友圈曬出的兒子學習竹漂的小視頻。羅格的兒子叫羅漢,今年9歲,讀小學三年級,竹漂是他在這個暑假學到的一項新技能。近日,一則「戶外沒玩滿2小時不能寫作業」的新聞,獨特的育兒經引發網友熱議。這則新聞的主人公正是羅格、羅漢父子。羅格說相對於分數,自己更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而羅漢則說,在他的字典裡從來沒有「補習班」這個詞。
  • 爸爸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其實可以玩這些互動裝置!
    而這個爸爸要求兒子媒體戶外玩兩小時,也是讓自己的兒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但是除了皮划艇、滑雪、野外生存,還可以玩這些互動裝置。 現在有一個戶外的互動裝置,由LED屏組成,當你在跑道上運動時,屏幕上就會出現一個虛擬的自己,自己可以陪自己跑步了,這樣就沒有藉口了。
  • 兒子錯一題「虎爸」將作業撕光 數學不允許99分
    ——北京媽媽郭靜女士南京「虎爸」這樣做安排兒子的時間精確到分鐘其實,華裔教授蔡美兒提出的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等要求,在中國家長看來並不陌生。記者採訪中發現,南京「虎爸虎媽」不少,嚴厲程度和蔡美兒比較起來甚至一點都不遜色。
  • 「虎爸」捉毒蛇給4歲女兒玩 零下30度徒步2小時
    舒先生的妻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讓孩子玩蛇,她還是很擔心,畢竟孩子還那麼小,看到孩子不抗拒蛇,她的心才慢慢放下。即便如此,她仍被自己的父親罵了半小時。當天,除了讓大女兒薇薇玩蛇,舒先生還讓2歲的小女兒摸了摸蛇。最後,他把蛇放生了。舒先生說,他這樣做的目的,其實是想讓小孩知道任何東西都要自己去嘗試,不能人云亦云。
  • 如此「虎爸」!
    「這名學生家長在群內回應其他家長,打孩子是因為孩子不背單詞、不完成作業、半夜偷玩手機等,還騙奶奶說需要用手機拍視頻和上傳作業,其實是拿手機玩遊戲等。」近日,一段父親因兒子玩手機,將其暴打出血的視頻,引發網友強烈譴責。
  • 運動育兒,不是簡單做個虎爸
    兒子張一凡在張冠軍的影響下也是個運動達人。張一凡對騎行、遊泳、跑步等都熱情高漲。跑步、騎行、去健身房都會帶著兒子張一凡,朋友圈日常曬娃的張冠軍,給人的感覺是個暖心奶爸。其實他曾經是個不太注重教育方式的虎爸。
  • 「放羊爸」辭職在家帶兒子 兒子2歲露營3歲登雪山
    他曾辭職在家3 年多帶兒子,採取「放羊式」教育,兒子2歲露營3 歲登雪山  有感於南寧近期發生的學生安全事件,他在網上寫了一封公開信  南寧「放羊爸」悟出5條「安全經」  近日,南寧市某小學的一名學生掉進汙水井裡被奪去了生命
  • 「虎爸」和他的兩個冠軍兒子
    二兒子王少朋從9歲開始,跟著滄州市體育運動學校的張洪滄教練練散打。在張教練的調教下,王少朋的水平突飛猛進,2015年就在省級比賽中奪得獎牌。騎著電動車,用繩子拽著兒子跑王石倫是一名「虎爸」。為了培養孩子們的意志力和吃苦能力,王石倫每天都會陪孩子們訓練。早上陪老大練,晚上就陪老二練,一年365天,幾乎雷打不動。王石倫忙活一天到家,經常疲憊不堪,得空恨不得趕緊躺下歇會兒,但看到孩子們,他咬牙爬起來,接著陪孩子們去訓練。
  • 鋼琴天才郎朗和他的「虎爸」:父愛,也是一門需要修煉的藝術
    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父親郎國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瀋陽、北京、德國、日本、美國……,陪兒子每天高強度練琴、輾轉於各國機場參加比賽。鋼琴把父子二人緊緊聯繫在一起,但郎爸爸對兒子的嚴厲要求,和近乎殘酷的教育理念,也讓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了隔閡。
  • 別人家的「虎爸」是真「虎」 帶3歲兒子騎行4002公裡到海南
    今年10月2日,羅新華騎著自行車帶著3歲半的兒子高高從湖南株洲出發,花了57天的時間,以騎行的方式遊歷全國36座城市。11月27日,他們抵達了本次騎行的終點站海南三亞,全程共騎行了4002公裡。在海南的4天時間裡,羅新華和高高騎行經過了海口、屯昌、瓊海、萬寧、三亞5個市縣。
  • 別人家的「虎爸」是真「虎」帶3歲兒子騎行4002公裡到海南
    今年10月2日,羅新華騎著自行車帶著3歲半的兒子高高從湖南株洲出發,花了57天的時間,以騎行的方式遊歷全國36座城市。11月27日,他們抵達了本次騎行的終點站海南三亞,全程共騎行了4002公裡。在海南的4天時間裡,羅新華和高高騎行經過了海口、屯昌、瓊海、萬寧、三亞5個市縣。羅新華和高高在三亞灣。
  • 虎爸的苦惱:兒子小升初未進名校父絕望跳樓
    兩代人都煎熬  從目標管理的角度,「虎爸、虎媽」這種「從頭管到腳」的教育是有成效的,他們的孩子往往學習成績不俗,長大後也較易獲得體面的工作,正如蔡美兒的大女兒同時收到耶魯和哈佛的錄取通知書。
  • 鋼琴王子郎朗成才艱辛,非打即罵母子分離,「虎爸」教育令人心驚
    郎父對郎朗的要求十分嚴厲,他的教育理念也很殘酷,用現在的話說,郎父這就是"虎爸"式教育。鋼琴使得父子二人緊密相連,可父親這種"虎爸"教育方式卻讓父子二人從心理上產生了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