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異大,從記憶中、報導裡、網絡上,能獲取到的信息都顯示,西方人好像不怎麼吃動物下水。
香港特區的街頭美食聞名遐邇,據說,老外去香港旅遊一般會有三個美食打卡點,一時茶餐廳、二是大排檔、三是街頭小吃。但有一款街頭小吃是讓他們「聞風喪膽」的,它不是臭豆腐,而是豬大腸!
豬大腸,氣味本身就是一「生化武器」
豬大腸讓人難以接受的原因,不止是這個部位裝的東西不被人待見!還有清洗豬大腸、煮豬大腸的前奏,散發出來的陣陣氣味……誇張點來說,真的是「生人勿近」。寫到這裡,突然覺得,甘心樂意為家人煮盡一切美味的家庭主婦真的很讓人敬重。
正因為豬大腸的部位比較「髒」,所以有些人在餐館吃飯會故意迴避不點這道菜,擔心處理得不乾淨。
小汐曾經也有這個顧慮。不知是豬大腸銷量不好,還是老闆本身也有這個洞悉,所以,現在不少餐館做豬大腸,都會把它剪開成這樣……
吃豬大腸最怕是什麼?洗得不乾淨,要是吃著吃著突然來了個「驚喜(嚇),看到了不該看的「髒東西」,真是想死的心都有!於是,現在許多滷味店或餐館,豬大腸都做成了這個樣子,看!開門見山的乾淨。
被處理得「脫胎換骨」的豬大腸,即使是滷水口味,也從內而外散發出蜜汁自信。豬大腸:看看你們誰還敢嫌我髒!
可是呀~奇怪事情每天都有,小汐有一次還聽到鄰桌一位大漢在嫌棄,說那道豬大腸沒點味!
鴨頭,據說要「刷」才能洗乾淨
不吃鴨頭的同學舉個手?enmm~你們得錯過多少美味呀!
人們覺得鴨頭「髒」的原因其實跟豬大腸是一個道理的,自己處理的放心吃,別人處理的不敢吃。
小汐有一位同事,明明是很喜歡吃魚頭、鵝頭、鴨頭……一切動物頭的,但在餐館卻從不點這些菜。至今仍能想起她當時一邊翻餐牌,一邊跟我們說,「鴨頭鵝頭呀,洗起來麻煩,不是隨便用水衝衝就乾淨的,要刷,外面這些餐廳誰還閒著幫你一個一個刷呀?」
田螺,幹不乾淨不知道,但好吃是可以肯定的
或者是因為田螺實在太好吃!反正,小汐從沒覺得田螺有多髒。
小時候,摸回來的田螺要用清水養兩天,期間還要換好幾次水,然後才能成食材。不過,隨著環境的汙染,現在的田螺按理來說是不如小時候吃到的乾淨了。可是……這還是沒能讓人熄滅吃田螺的欲望。
田螺,其貌不揚但味道獨特。廣東的做法是加上豆豉、青辣椒,先大火爆炒,然後小火慢煨讓味道慢慢滲透進螺肉裡,直至其變得鮮香味濃、辣度適中!
據「不科學的統計」,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會吃田螺。這種功力真的是老外學不來的。
吃田螺最好是直接上手,用筷子夾是對田螺的不尊重。捏起一顆,上下唇輕輕一嘬,前排牙齒和舌頭合力,在螺肉與尾部連接的地方輕輕咬斷,繼而捲入,交由第二磨牙咀嚼。小小的螺肉只有黃豆米大小,往往是一顆未嚼完就緊接著拿起下一顆……所以,吃田螺只有第一顆和無數顆 。
這就是吃田螺的樂趣,真的,懂的都懂。
上一張前天晚上剛剛吃完的「豉椒炒田螺」饞饞各位愛吃田螺族人!
這是一間開業已有近20年歷史的糖水鋪,招牌美食是各式廣東糖水、炒田螺和炒米粉。
當晚小汐與閨蜜也點了這三款「鎮店之寶」,老闆正端上田螺的時候,坐在隔座的一群俊男美女,其中一位問道:「老闆,這田螺幹不乾淨呀?」
小汐心想,你這問了不是白問嗎?(現在回想起來,應該也不少人做過這種「傻事」吧?)老闆頭也沒回地應道:「我自己也吃,全家都吃,你說呢?」
這三種食物髒不髒?無論是在高級飯店還是路邊大排檔,只要是經由匠心的人處理、烹調出來的話,不髒,放心吃。怎麼樣吃得安心又放心?自己煮。懶怎麼辦?別吃!
今天分享的「餐館裡「最髒」的三道菜,聰明人從不點?餐館老闆:你不吃我自己吃!」到這裡。本文文字為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