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文廟位於福建龍巖市長汀縣兆徵路路北,縣政府的西鄰。文廟背後不遠處就是風景秀美的臥龍山,四周的其它小景點也有很多。
汀州文廟是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宋代,歷史上規模很大,直到近代。因為長汀是以前汀州府首府之地,相當於現在較大的地級市,所以它的文廟也不是一般的縣級文廟可比。不過,現在它留存下來的規模小多了,只剩兩進院子。
霞客的鏡頭
以上對汀州文廟的認知,是我後來才有的。我結識汀州文廟,純屬偶遇。我在陌生的長汀兆徵路上漫遊,偶然看到了高大而古樸的欞星門,就拐進去參觀了。
欞星門是孔廟的標配。欞星即靈星,是主管風雨、農業生產的神靈。不知何時,人們把祭靈星的儀禮,都放在孔廟進行。所以各地的孔廟,大都有欞星門存在。
不過汀州文廟的這個欞星門,雖然題字、刻繪、樣式都是古建築的樣貌,但看起來並沒有歲月流逝的印記。後來得知,這裡的欞星門於1980年拆除,原地建起了一座樓房;1995年又覺得不合適,又拆了樓重建了欞星門。一拆一建,又一拆一建,誰人之過?
進入文廟後,迎面是泮池和拱橋。這一天怎麼這麼多人?莫不都是來避雨的吧?這裡和霞客印象裡的其它文廟,畫風不同啊!
換個角度看第一進院的情景。石階、石鼓等物件,也是很古老的東西。
細雨微風中的泮池,綠水微漣,窈不見底。池壁上,草、蕨橫生,青苔滿布,很有歲月滄桑的感覺。看上去,泮池和拱橋應該是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築,不是翻建的。
進入第二層院,頓時明白了今天人這麼多的原因。原來文廟裡正在舉行廈門大學校友圍棋賽。兩廂的走廊下,排列著許多桌椅。弈者有老有少,老者鬚眉盡白,少者則仍不脫學生稚氣。圍觀的人也不少,但整個院子裡很安靜,顯得很有秩序。從現場的布置來看,早上應該還在這裡舉辦過一個隆重的儀式。
廈門大學和長汀有著很深的淵源。1937年底,由於日寇侵犯,廈門大學開始分批遷往長汀。在艱苦的條件下,廈大堅持辦學,反而使學校規模有所增長。8年後,於1946年開始,廈大遷回廈門。廈大在長汀的8年裡,帶給當地許多積極的影響。
後院中央,則是該文廟最重要的建築,高大的大成殿。外面來看,是比較考究的,鬥拱繁複,刻繪精美。大成殿的漆色很鮮豔,應該是在當代維修過。
大成殿裡面的話,則顯得有些空。中間精緻的龕裡,供著孔子聖像。後牆立有一些碑,兩側則有孔門弟子的石板畫像,其它沒了。總體而言,殿內沒有太多可參觀的(河南郟縣的文廟把我慣壞了)。
值得一提的是,殿內題字乃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筆。古代對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可能比現在還要深。
霞客點評
長汀的文廟,保留了不少古代的建築、碑刻等文物,尤其泮池、拱橋,保存非常好。加之它身處眾多的古蹟、自然風光、紅色旅遊景觀的包圍之中,到長汀遊玩時,它實在是一個不能錯過的景點。
此景點不大,半小時足以看完。
本文作者:霞客裏白,詩人,旅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