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朋友們好,感謝您的賞光點擊,這裡是記譯中心,一個志在「記古今歷史,譯中外名篇」的號。點擊加【關注】,記譯君的文章將第一時間送達哦~
序言:老照片印證真歷史
因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這條忠心的寵物犬的故事幾乎感動了全世界。可是,在看到下面的第一張老照片之前,雖然記譯君一直認可犬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這一觀點,但我一直以為忠犬八公的故事僅僅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是,在看到下面這張老照片,以及了解到它背後的故事後,記譯君真是學習到了!
真實歷史上的忠犬八公
沒錯,這張老照片中表情憂鬱的狗狗,就是真實的忠犬八公——一隻可愛的秋田犬。1923年,八公的主人上野英三郎收養了尚在幼年的它,並將它帶到了日本的首都東京。
作為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的教授,白天的時候,上野英三郎需要去大學上課,傍晚搭乘輕軌回家。而每天傍晚,八公都會準時到澀谷車站等待歸家的主人。沐浴著夕陽最後的餘光,這一人一犬,組成了最溫馨的畫面。
可是幸福的日子總是短暫的,1925年5月21日,因為突發腦溢血,上野英三郎猝死在了課堂之上,再也無法走出澀谷車站,完成自己與八公的約定了。
雖然主人「爽約」了,但有點呆傻、卻非常忠心的八公卻沒有忘記它。此後的9年裡,它每天都會準時出現在老地方,等待著自己的主人走出車站的那一刻。
家喻戶曉的忠犬
雖然忠心等待主人的八公成為了澀谷車站的一道風景線,但是直到7年之後的1932年10月4日,隨著日本一家全國性報紙的報導,它才真正家喻戶曉。
這篇報導的文章出自上野英三郎的學生之手,當時,他正在撰寫一篇與秋田犬有關的論文。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注意到了這隻一直在等待著主人的狗狗。在「尾隨」著它來到自己老師生前的家後,他恍然大悟,原來這隻狗狗就是自己的老師曾經提及過的八公啊。
之後,他便被八公感動了,雖然老師已經逝去7年多了,但是他的寵物犬卻一直堅持著每天都到約定好的位置迎接他,想等來歸家的他。
最終,懷著感動的心,他記錄下了忠犬八公的故事,並將之刊登在了一家全國性的報紙上。之後的幾年裡,上野英三郎的這個學生一直觀察並記錄著忠犬八公,並據此發表了好多篇論述狗狗是如何忠誠的文章。
隨著這些文章的流傳,忠犬八公的故事為日本人所熟知,並引發了全國性的轟動。在當時的日本,忠犬八公成了日本孩子所必須了解與學習的忠誠楷模,孩子的家長和老師一遍又一遍地給他們講述八公的故事,並藉此給他們灌輸忠誠的理念。
其實是個悲劇
但是,考慮到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以及此後的戰爭,記譯君卻忍不住懷疑,他們灌輸的忠誠理念,是不是無條件服從日本這個國家、無條件忠於日本天皇這個領導者的洗腦教育。
1935年3月8日,因為絲蟲感染,已經12歲(相當於人類的84歲)的它最終還是病逝了。八公死後,日本人將它葬在了它的主人上野英三郎陵墓的旁邊。為了紀念八公,日本當時的著名雕刻家安藤特魯還專門為它做了一個青銅雕像。
不幸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已經陷入戰爭狂熱的日本人,把它熔化掉了。了解到這段歷史時,記譯君覺得,從這件小事上,我們也能看出,當時的日本人已經瘋狂到了何種地步。就為了區區幾斤金屬,他們便熔化掉了一個具有特殊內涵的藝術品。
而且,通過簡單的時間計算後,記譯君發現,當時上戰場的日本人,一部分就是當年聽家長和老師們講述八公故事的年輕人吧,另一部分也是被八公的故事感動的青年或中年人吧。
記譯君想說,當年他們被八公感動地有多真,當時他們熔化八公的雕塑去做子彈的心就有多瘋!雖然忠犬八公的故事曾感動了整個日本,但是在全民陷入戰爭狂熱的日本,它還是無力阻止戰爭,甚至它本身(主要指八公的青銅雕塑)也難逃戰火的波及。
結語:銅像、電影與真情
二戰結束後的1948年,因為雕刻家安藤特魯的兒子的努力,第二個忠犬八公的雕塑出現了,並一直保留至今。
又過了將近40年後,在1987年,日本專門拍攝了一部電影講述忠犬八公的故事。在電影播出時,與當年的報導一樣,再次掀起了轟動。20多年後,瑞典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的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於2010年上映。
從這三個後續上,我們也可以看出,雖然忠犬八公的故事已經過去了七八十年,但它依然在深深地感動著世界。的確,八公身上的忠誠,以及這個故事所體現的人與動物的友誼,都是永不磨滅的真情!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這裡了,讀者朋友們,你們喜歡八公這樣可愛、忠誠的狗狗嗎?歡迎留言參與討論哦!
本文系歷史記譯中心原創,如果覺得記譯君寫得還行 ,能不能點擊加個【關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