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歲多還不會說話,擔心發育遲緩?別著急,看看是不是些原因

2020-12-17 孕媽醬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寶媽抱怨,自家寶寶已經一歲多了還是不會說話,而且這些媽媽還會認為是孩子發育異常,有的甚至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任何問題。

其實每個孩子的發育標準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寶寶可能在7,8個月的時候就能發出爸爸或者媽媽的聲音,但是也有一些寶寶到了兩歲左右才能說出簡單的詞句。

鄰居小美的孩子就是如此,小美說寶寶已經15個月了但就只會喊媽媽,有時候孩子想要拿點東西,也只會指著某個物體發出嗯嗯的聲音。

小美帶寶寶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聽力以及各方面都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單純的說話晚而已。但是小美覺得,孩子遲遲不開口講話,也有可能與她平常沒有對孩子進行很好的鍛鍊有關。

其實鄰居小美的想法是正確的,因為1~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若父母在平常生活中沒有採用正確的回應方式,那麼,部分孩子說話就會比較晚。當然也有一些其他的原因,父母千萬別忽視。

造成寶寶說話晚的幾個原因?

1、 先天性的因素

有的寶寶說話晚有可能是先天因素所決定,例如,發音器官的病理現象,像我們熟悉的唇裂,鼻部,喉部等的發育不健全。當然這部分寶寶說話晚,父母需要帶他們去醫院進行細緻的治療和檢查,越早發現治療的效果越明顯。

2、 身體患有疾病

也有一些寶寶說話晚是身體患有某種疾病,像我們熟悉的聽力障礙又或者有自閉的傾向,這些寶寶父母要引起重視,先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然後再使用對症的方法進行治療。

3、 缺少鍛鍊和陪伴

排除以上這些因素造成的寶寶說話晚以外,健康的孩子如果說話比同齡人都晚很多,那麼則是語言環境造成。

也就是而缺少鍛鍊以及陪伴,很多父母往往認為孩子年齡小,不需要和他們去交流,即使講話他們也聽不懂,所以也就平常不怎麼和寶寶說話。

最後錯過了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也就導致了說話晚。當然也有一些父母會把音頻或者視頻播放給寶寶,認為這樣能夠起到很好的鍛鍊。

其實,這只是一種輸入式的方式,沒有辦法和寶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也就得不到輸出式的效果,最後導致了孩子說話晚。

父母該採用怎樣的正確方式,讓孩子儘早開口呢?

1、1~2歲之間要使用正確的語法

一個家庭中若是成員們講話的方法不一樣,就會造成寶寶在學說話期間思維方面的混亂,尤其是在1~2歲時,是孩子掌握語法的黃金階段,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方法,這樣孩子才能好好說話。

例如:用較短的句子,較慢的語速說寶寶,睡覺,吃飯等等,講話的過程中語句要清晰,還有經常性的停頓,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去模仿,也才能主動的去表達。

2、 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表達

生活中父母的一些行為也限制了孩子的開口說話,例如:寶寶想要某件物品,眼神只要放到上面父母就已經懂得,然後隨手就會擱到孩子的身邊。

這其實完全是剝奪了寶寶說話的權利,因此想讓孩子儘早開口,那麼就要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去表達。

可以引導孩子去說:你要這個皮球嗎?或者你要喝水嗎?等等,然後讓孩子去重複父母的話語,等到他有另外需求的時候就會因為很強的表達欲望,而把話說出來。

3、 懂得回應孩子的重要性

就像上面我們所講的一樣,單純的讓孩子去聽音頻或者看視頻,只是一個單向的輸入卻獲得不了寶寶輸出的效果,所以交流是雙向的。

如何才能讓孩子更好的開口講話,那麼就要懂得回應孩子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他們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父母更不應該迴避和漠視。可以用重複孩子語言化的方式,激起孩子們說話的欲望。

4、 通過非語言的交流來達到語言方面的發展

其實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和父母之間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多種形式,並不是單單只靠語言,尤其是在還沒有聽懂父母話語的過程中,一些非語言的交流,對以後寶寶開口說話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給孩子穿脫紙尿褲時,邊撫觸邊和寶寶交流,即使他們聽不懂,也會把父母講話的口型或者聲音深深地印在腦海裡,為以後學習語言和開口講話打下堅定的基礎。

相關焦點

  • 重慶小米熊專家提醒:孩子一直不會說話 注意孩子是否智力發育遲緩
    「楊聖海博士,麻煩您幫我看看,孩子不會說話到底怎麼回事呢?」近日,在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會診室裡,一位年輕的媽媽牽著一名哭鬧的男孩大步走入會診室,迫不及待把檢查單遞給了會診專家——首都兒科研究所楊聖海博士。
  • 為何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父母們不用太著急,看看是不是這些原因
    寶寶什麼時候會開口說話一直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很多孩子在7-8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一些"媽媽""爸爸" 的普通說法,但是有的孩子直到1-2歲還是沒有辦法講清楚,遇到後者的情況,很多父母就擔心孩子是不是發育遲緩,然後給孩子買各種營養品
  • 語言發育遲緩讓孩子不會說話,這些問題你應該先了解一下
    語言發育遲緩和其他類型語言障礙相比,其最大的危害在於它的出現讓嬰幼兒的語言能力從根本上就受到損傷。正常兒童開口說話的時間大約在10月齡到18月齡之間,但語言發育遲緩卻讓孩子首次說話的時間足足往後拖延了至少3個月,我們見過的最長記錄是2歲半的孩子仍然不會叫媽媽。
  • 發育遲緩的孩子,五歲前的這些特徵,家長要注意了
    每一個寶寶在出生之後都要經歷漫長的一段發育過程才能逐漸的成為一個大人,然而這段發育過程也是每位家長最為擔憂的,生怕孩子的發育會出現問題,比如說話晚了、不會爬啊等等。當今,每個孩子發育時間不完全相同的,都會存在著不一樣的個體差異,只要在標準範圍就行了,說話早或者說話晚都是正常的,還有這個跟發育、智力遲緩等其實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的。這個時候咱們家長就要耐心地陪伴著孩子的成長,在必要的時候引導他,給他幫助,他就會慢慢迎頭趕上來的。可如果真的碰到孩子很顯著的那種發育遲緩症狀,就要針對孩子的情況儘早去醫院檢查原因了。
  • 北京治療孩子發育遲緩_北京兒童語言發育遲緩醫院
    北京治療孩子發育遲緩_北京兒童語言發育遲緩醫院 時間:2020-12-08 10:33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 智力發育遲緩是指在發育期間整體智力功能顯著低於平均水平,雖然會說話,語言技能較低,詞和語法應用均低於同齡兒童水平,語言遲緩去北京哪個醫院,北京天使兒童醫院以誠信的態度
  • 孩子有交流障礙不願和人說話,是孤獨症前兆還是語言發育遲緩?
    閨蜜媽媽說也許是孩子太內向了,見到陌生人會害羞,再長大些進入幼兒園就好了。可鄭媽媽看孩子的情況並不像性格導致的,反而和她所見過的一個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很接近。在鄭媽媽的建議下,閨蜜帶著女兒到醫院進行檢測。果不其然,孩子的語言能力只有22個月的水平。
  • 孩子成了複讀機,只會模仿不會對話,語言發育遲緩真是夠麻煩
    「老師,我家孩子都3歲多了,怎麼還是不能和我們正常說話呢?」 「這是怎麼回事啊!孩子都快4歲了,整天就重複那幾句話,跟他說話也是驢唇不對馬嘴的。」 當我們問及「你們是否在孩子3歲之前陪他們的時間多嗎?會和孩子聊天嗎?」
  • 語言發育遲緩的症狀是什麼?
    兒童保健科門診做語言測評時經常遇到家長主訴"我們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說話」、「我們現在只能說簡單的不會連成句子"等問題,其實這就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有語言發育遲緩問題的孩子,他們的語言發育順序與其他孩子是一樣的,但語言發育的速度與空間是存在落後現象的,比如正常發育的孩子常常在10—12個月大之間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詞,在12—18個月大期間他們的單音字會不斷的增加,18—24個月大的年齡段中他們開始說一些雙音字詞,在兩歲以後逐漸開始使用2—3字的詞句,而在3歲以後學會運用一些類似成人所說的短句了,到5歲時,
  • 寶寶說話時間過晚,是發育遲緩還是另有原因,看醫生科學的解釋
    父母培養一個孩子是一個十分艱辛的過程,然而當爸爸媽媽的,等到孩子快到兩歲的時候,就會迎來人生中最期待的時刻,因為這時候的孩子終於開始說話了,他會喊爸爸媽媽了,而個別的孩子在說話方面有很大的障礙,別的同齡孩子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而自己的孩子連說爸爸媽媽都說不清楚,那麼我們會非常的焦慮
  • 孩子說話晚,父母不能不管,別讓語言發育遲緩耽誤語言黃金期
    一些家長正在面臨這麼一個問題:朋友或鄰居家裡的孩子小嘴叭叭地整天說個不停,自己家的少爺小姐還只能爸爸媽媽地叫,連簡單的短語都不會說,更別提整句輸出了。看看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己的寶貝,對比之下不免有些失落。
  • 孩子是發育遲緩的表現有什麼?
    許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因為缺乏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而對身體造成影響,最擔心的就是發育遲緩。其實大部分的擔心都是多慮,孩子只要餵養充足,通常是不會發育遲緩的,那麼身體發育遲緩的寶寶跡象又有哪些呢?
  • 腦神經專家翟向京主任:孩子智力發育遲緩的13個表現症狀,你家孩子...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很多家長對育兒知識都是模糊的,不少家長時常擔心的問題就是,孩子怎麼還不會說話,這是發育遲緩嗎? 為了更好的幫助廣大家長朋友判斷自家的孩子是不是屬於智力發育遲緩,廣州小兒腦癱醫學研究院專家組長、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翟向京主任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下面13種表現症狀,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下面的一種或者幾種表現症狀,有可能是孩子智力發育遲緩。
  • 孩子五個表現,是生長發育遲緩了,別耽誤了孩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但是由於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且營養攝入量不同,因此一些孩子可以正常發育,但有些孩子發育遲緩。例如,年齡相同的孩子有些長的高,有些長的矮。有些說話早,有些說話晚。發育較慢的兒童通常是由發育遲緩引起的。
  • 孩子身體長得慢,說話也會比別人晚,語言發育遲緩自然找上門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男孩3歲多,因為語言發育遲緩來到我們機構諮詢。父母兩人都是醫生,所以已經第一時間在醫院進行了一系列檢查。孩子的運動能力相當於27個月,社會適應能力和智力水平是21個月,DQ(發育商)小於50分,被診斷為語言發育遲緩。
  • 語言發育遲緩兒童還能不能好好說話?當然可以,但父母也要改變
    這世上最難過的事莫過於孩子站在父母面前卻不能好好說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也許有人會說這句話多簡單,不就是張嘴的事情。是挺簡單,但對於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來說,這個簡單無疑要加雙引號。對於大部分孩子而言,他們說不出「爸爸媽媽,我愛你們」是因為害羞,可對於語言發育遲緩兒童而言,他們就是單純的不知道該怎麼說這句話。
  • 孩子說話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父母別再被忽悠了
    趙芳擔心極了,害怕在懷孕虎虎時因為營養不良導致他大腦發育遲緩,不會說話,如果是這樣,當初自己錯誤的選擇會給孩子帶來終生難以彌補的遺憾。面對這個問題,虎虎的爺爺奶奶卻有著不同角度的觀點。他們認為,孩子晚說話是好事,這意味著孩子大腦發育得更好,他話不多,並不代表他的智力有問題。只是因為他想得多,才懶得去說而已。
  • 反應遲鈍、不愛說話,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未來在哪裡?
    有人說,孩子的成長就是父母的一次修行。他們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讓家長們為之動搖,也為之心疼。不過,隨著「內捲化」一詞的興起,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早早地為孩子謀劃以後的出路,有些家長計劃讓孩子上完幼兒園就去國外,還有些家長覺得應該讓孩子出生後就得接受音樂、美術等藝術門類的薰陶,讓他們變得更優秀。
  • 「說話晚的孩子命好,是貴人語遲」?錯!2歲還不會說話,趕緊上醫院
    這時候,家中老人可能有這樣的觀點:「說話晚的孩子命好,所謂貴人語遲嘛!」 真相: 孩子在0~3歲時,大腦的可塑性很強,是智力和語言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1]。一般來說,兒童語言的爆發期在16~18個月,此時兒童的平均詞彙量可從7個猛增到40個[2]。
  • 寶寶1歲不會做的這「4件事」,說明有可能發育緩慢,寶媽們得警惕
    然而,今年是嬰兒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雖然每個寶寶學習東西的速度和過程是不一樣的,但這是寶寶成長的必要階段。如果超過這個時限太久,很可能是發育遲緩的表現,需要每一位家長的關注。1.母親心太大,釀成後患阿娟的兒子今年1歲。與其他孩子相比,這個孩子在運動和語言發展方面一直比其他同齡孩子慢。阿娟在馬寶的小組裡總是抱怨,大家都勸她不要太在意,孩子慢慢就好了。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說話晚、溝通難、語言發育遲緩兒童未來在哪裡
    當我們在說語言發育遲緩時,大家心中肯定馬上蹦出一個詞:不會說話。沒錯,語遲兒童的最重要特徵就是超過開口年齡6個月以上仍然不會說話。但如何才能發現語言發育遲緩的存在成為眾多家長心中的疑問,畢竟他們也不是專業的語言矯正師,以前也沒有專門接觸過這方面的語言知識,因此很難在生活中發現孩子語言的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