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葬禮上的花圈,日本人卻用在開業典禮

2020-10-20 納稅人報社

到日本旅遊或者留學的中國人,第一次驚掉下巴幾乎都是因為花圈。

在中國葬禮上用來獻給死者表示哀悼與紀念的花圈,卻被日本人用來慶祝店鋪開業。

去日本留學的表妹在出發前仔細查閱了中日文化差異,做好了融入當地習俗的心理準備。

但當她在日本的大馬路上看到一大排花圈準備拽著同學繞道,結果被告知只是附近有新店開張時,依然感受到了強烈的文化衝擊。

花圈就像一面魔鏡,日本人站在它面前會露出笑容,中國人則面色凝重。

街道上只要有店鋪開業擺花圈,總能在第一時間就篩選出哪個路人是中國人。

東京繁華的歌舞伎町,每次有新店鋪開業,都會出現一整排花圈,頭一次見到這種場面的中國遊客,臉上會出現異樣的表情。

那些擺在開業店鋪門口的花圈,乍一眼看上去跟中國葬禮上的花圈極其相似,中國遊客看著都不自覺地繞道。

「家旁邊的彈珠機慶祝開業,我路過以為是出殯。」

「我當時問日本朋友這是咋了嘛?他跟我說是店鋪開業,強行要拉我進去看看,我當場嚇得差點跟他絕交。」

如果遇上大安吉日,你可能會在一條街上碰到好幾家店鋪同時開業,那些迎風招展的花圈常常引起中國人往其他方面想。

「我第一次看花圈著實是想了很久,附近怎麼這麼多人死,不愧是超老齡化國家。」

碰上下雨天,則會給儀式再渲染一層悲涼的氣氛。

「路邊放的,雖然知道是祝福用的,但是走過去還是瘮得慌。」

為了讓開業的喜慶持續得更久,很多花圈通常都自帶燈泡,到了夜裡,那些花圈還會亮起來。

這時候如果有不明真相的中國人見到,可能會誤以為闖入了陰曹地府。

日本萬事通朋友告訴我,店鋪開業門口擺的花圈越多,代表店主的人脈越廣。

他們會在贈送給朋友的花圈寫上喜慶的祝福語,這種方式不但傳達了對朋友生意興隆的祝願,同時聲勢浩大的花圈陣還能引人注目,藉機宣傳造勢。

尤其是黃賭行業,例如彈珠機店或者牛郎店就特別鍾情開業時接受花圈饋贈,恨不得擺到隔壁店門口。

但不巧的是他們越追求浮誇,反而越容易被中國人誤會。

「在中國這就是競爭對手也不敢送啊。」

去日本開店做生意的中國人,會在裝修和經營方式上學習日本人,唯獨開業那一天,他們不會在慶祝儀式上入鄉隨俗。

沙縣小吃在日本的店鋪開業時,就不忘初心地選擇了中國人最常使用的花籃,巧妙地化解文化隔閡。

大部分沒去過日本的中國人,最先察覺到日本花圈的應用場景與眾不同,還是通過日本的影視劇和動漫遊戲。

有人第一次看見花圈,是在漫畫《亂馬》裡,「為了預祝主角約會成功,旁邊擺著一個大花圈,當時覺得特別彆扭。」

而在遊戲《最終幻想7重製版》裡,根據勝利場次裝飾會越來越豪華,最後竟然有來自AKILA贈送的巨大花圈,一些中國玩家還誤把這個當成遊戲開發者的幽默。

在今年火爆的遊戲《動物之森》裡也出現了花圈,關於它的使用方式,中日兩國的遊戲玩家出現了巨大的分歧。

日本玩家都把它當作喜慶元素,中國玩家則在感慨這遊戲太牛逼了連喪葬行業的用品都有。

「遊戲裡我覺得晦氣送給了好友,她說為此她要造一個墓地。」

連中文十級的前日本桌球運動員福原愛也無法逾越花圈這道文化隔閡,她曾在自己的微博曬出親手為老公做了一個花圈的照片。

很多中國大陸網友說她筆誤、無知,竟然把喜慶的「花環」寫成了辦喪事用的「花圈」,還有人甚至說她這是要謀殺親夫。

事實上,中國只會出現在葬禮上的花圈在日本叫做花輪(はなわ)或者花環(はなわ),日本人深諳各種花語的應用,在什麼場合花圈上搭配什麼花,是有講究的。

目前日本的花圈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喜事用的花圈,而另一種是喪事用的。中國人一圈一用,他們卻做到了一圈兩用。

喜事用的花圈大多都會使用紅色等暖色調的花或物品進行裝飾,花圈下會寫明贈送者的姓名或是公司名等。

喪事用的花圈主要是以黑色和白色作為主要的色調。和喜事用的花圈一樣,花圈下同樣也會記載贈主的姓名。

東亞文化相近,卻在送花圈這件事情上出現了巨大差異。

其實不只是日本,就連韓國和中國臺灣也將花圈應用在葬禮之外的其他場合。

有人說這是抄襲文化沒抄清楚的例子,深度懷疑這是不是中原文化傳出去傳叉了。

韓國人最愛將花圈搬到婚禮上,基本上可以通過花圈的數量來評判一場韓國婚禮的隆重程度。

而且他們喜好白色的百合花,兩邊夾道一字排開,那陣仗才是真的嚇人。

五月天去韓國開演唱會的時候就收到過韓國各大經紀公司贈送的花圈,上面掛著祝福語,觀感上很容易讓人跟中國花圈的輓聯產生聯繫。

在臺灣,花圈就像是各種大型集會的氣氛助燃劑,它的適用場景被無限延展。

從追悼會到公司開業,從周年慶到廟會,從金榜題名到神明過生日,甚至連選舉當選都有花圈的身影。

各種場景的花圈形狀基本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就是花的顏色會發生變化。

自從塑料花橫空出世,臺灣的花圈行業被徹底顛覆。由於價格低廉,加上只要中間以及落款的布條換個字,就可以重複使用,這種塑料花花圈如今已經佔領了臺灣花圈市場。

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今天給某家洗車店開業使用的花圈,明天換個名字,就會出現在某個選舉當選的慶祝儀式上。

可以這麼說,花圈在臺灣真正完成了它的使命,形成了一個圈。

花圈的發源地據說在希臘,古希臘把花圈稱為「斯吉芳諾思」,是裝飾神像的聖物。

後來,花圈傳播到其他地方,不再是教堂專用的飾物,而是用作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再後來逐步演變成對去世的親人和好友敬獻花圈,以表懷念和哀悼。

鴉片戰爭之後,花圈由英、法傳入中國。當時是用鮮花編製成環形,與中國的紙紮業相結合,出現了中國特有的紙花圈,成為喪葬習俗的一大特色。

加繆說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無非是了解這座城市裡的人怎樣活著,怎樣相愛,又怎樣死去。

那麼最快的方式,也許是看看他們怎樣使用花圈。

本文來源:不相及研究所

相關焦點

  • 中國葬禮上的花圈,日本人卻用在開業典禮-虎嗅網
    到日本旅遊或者留學的中國人,第一次驚掉下巴幾乎都是因為花圈。在中國葬禮上用來獻給死者表示哀悼與紀念的花圈,卻被日本人用來慶祝店鋪開業。那些擺在開業店鋪門口的花圈,乍一眼看上去跟中國葬禮上的花圈極其相似,中國遊客看著都不自覺地繞道。「家旁邊的彈珠機慶祝開業,我路過以為是出殯。」
  • 中國葬禮才用的花圈,日本用於開業典禮,韓國更奇葩,竟用於婚禮
    說起花圈,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晦氣,因為在我們中國只有在葬禮上才會見到紙紮的花圈,但是你能想到,很多國家和地區使用花圈的習俗,和我們中國人差距很大嗎?有位在日本留學的朋友回國以後就和大家吐槽,說上學的時候有一次和日本的同學出去逛街,看見街道兩邊擺著很多的花圈,他以為是有喪事拉著這位同學要繞道走,結果日本的同學反而拖著他往前走,嘴裡興奮地喊著「又有新店開業了,肯定在搞活動,快點去看看」,嚇得他差點跟這位同學打起來,後來他才知道,在日本花圈是送給剛開業的新店的,和我們國家的使用方法不一樣,中日文化在這方面顯現出了最大的差異
  • 日本人辦喜事送花圈?
    到日本旅遊或者留學的中國人,第一次驚掉下巴幾乎都是因為花圈。在中國葬禮上用來獻給死者表示哀悼與紀念的花圈,卻被日本人用來慶祝店鋪開業。花圈就像一面魔鏡,日本人站在它面前會露出笑容,中國人則面色凝重。街道上只要有店鋪開業擺花圈,總能在第一時間就篩選出哪個路人是中國人。東京繁華的歌舞伎町,每次有新店鋪開業,都會出現一整排花圈,頭一次見到這種場面的中國遊客,臉上會出現異樣的表情。
  • 日本男子來到中國旅遊,看到花圈竟以為是婚禮用的
    很多其他國家的人都對中國非常嚮往,他們覺得中國不僅有五千年的文化積澱,還有如今更高速的發展。在有些從來沒來過中國的外國人眼中,中國給他們的印象還是隨處可見練武術的人,人人都有飛簷走壁的能力。那些人都是來到中國後,才知道中國和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
  • 中國人出殯用的花圈,韓國人卻用來追星
    畢竟頭頂「花環」+兩條「對聯」,很難讓中國朋友不聯想到葬禮上的花圈輓聯。〓 煤炭盒迷上韓國偶像的中國粉絲、日本粉絲等,也入鄉隨俗,紛紛送起米花籃。有中規中矩式的,祝福偶像勇敢美好之類。都說東亞文化是一家,卻在送花圈這事上截然相反。其實,日本跟韓國一樣,也熱衷於送花圈。這是日本一家新店開業時的場景。
  • 為什麼葬禮要送花圈?花圈如何送?
    贈送禮金的同時,葬禮參加者還要向逝者的靈位進獻花圈,上書輓聯,以示哀悼。按照習俗,花圈本應由參加者自行準備。但由於購買不方便等原因,花圈一般都由喪屬提前準備,參加者到場後只需提供姓名等信息,由喪屬安排人員書寫輓聯貼上即可。
  • 都說日本婚禮像葬禮?那一定沒見過韓國傳統婚禮,花圈和白紙成標配
    都說日本婚禮像葬禮?那一定沒見過韓國傳統婚禮,花圈和白紙成標配 就拿日本、韓國這類距離我們國家比較近的地方來說,每年就都是會有非常多的中國遊客前去遊玩,而在這些國家玩的時候,不少人也是能感受到很多他們當地的一些特色風俗和習俗。
  • 電子花圈風靡浙江台州 最隆重葬禮出動260輛車
    最隆重葬禮曾出動260輛電子花圈車  記者今年3月底在台州部分鄉村調查時發現,類似「電子花圈出租、代駕一條龍,環保實惠又氣派」的廣告十分普遍。在當地的網絡論壇,出租電子花圈的廣告、業務電話更為常見。  在台州路橋區橫街鎮一處沿街小店,做電子花圈生意的潘先生拉開塑料布,下面堆放著的一排電子花圈呈現在記者面前。
  • 山西臨汾農村葬禮出現共享電子花圈 50元租7天?
    花圈、花籃是中國民間喪葬文化的一個傳統,以前都是一些紙紮的,送到追悼會現場,或者是墳上。為什麼要送花圈,大概是象徵和指代鮮花,表達哀思,寄託哀悼,也表達死者一生的品德高尚,豐功偉績,平凡偉大云云。花圈使用竹子、木頭、鋼絲、紙張,很多也就一次性的,放在墳上風吹日曬的,也被毀損了。有沒有人回收或者盜取花圈呢,可能有,但是大多數人不會吧,畢竟是死人的東西,忌諱。在山西臨汾翼城農村,有個裴姓村民母親去世,親朋好友都送共享電子屏花圈。
  • 韓國粉圈攀比鏈:愛他,就送他花圈吧
    畢竟頭頂「花環」+兩條「對聯」,很難讓中國朋友不聯想到葬禮上的花圈輓聯。事實上,這是韓星樸志訓高中畢業典禮上,粉絲送的祝福物品,在粉圈有個對應的專業名詞叫應援物。在韓國,明星但凡有公開活動,出單曲、參加綜藝、電視開播、生日、出道紀念日……哪怕是開個咖啡店,粉絲都要送應援物,以表達對偶像的支持。
  • 金庸葬禮在港舉行,馬雲劉德華鍾楚紅敬獻花圈輓聯
    2018年10月30日,我國著名的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先生於香港養和醫院逝世,11月12日下午6點,金庸先生的葬禮於香港殯儀館舉行,並定於11月13日出殯。金庸先生的葬禮是按照其生前遺願,以私人葬禮的形勢舉行的。
  • 參加葬禮時為什麼要送花圈?給逝者送哀悼花圈要注意哪幾點講究?
    教堂中的祭司後來也戴起花圈來,花圈傳播到各地後就不一再地是教堂專用的飾物了。古代西歐曾用花圈作為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 印度和緬甸,至今還保留著用薔薇花做成的花環給貴賓戴上以表敬意的習慣。花圈,原來作為禮物,以示尊重和敬禮 ;以後逐步演變成對去世的親人和好友敬獻花圈,以表示對逝者的懷念和哀悼。
  • 葬禮花圈寫"全體教師千古" 校方:寫錯了 已更正
    (原標題:#葬禮花圈寫全體教師千古#,校方:寫錯了,已更正)
  • eBay前高管為報復"差評" 給夫婦寄葬禮花圈
    美購物網站前高管為報復「差評」給夫婦寄葬禮花圈) 據美聯社報導,當地時間9月23日,美國在線購物網站億貝(eBay)的4名前高管承認了恐嚇一對夫婦的事實。
  • 張學良葬禮上,104歲宋美齡派人送去一個花圈,上面6個字傷人肺腑
    我認為蔣夫人是我的知己,蔣夫人對我這個人很了解,她說西安事變,他不要金錢,也不要地盤,他要什麼,他要的是犧牲。」 張學良的葬禮檀香山的博思威克殯儀館隆重舉行,當時有500多人參加葬禮。葬禮上,張學良遺體被放在紫銅棺中,他頭戴瓜皮帽,雙眼緊閉,容貌如生前。 張學良兒子張閭琳致答謝辭,他分享了父親生前很多有趣的小時,比如他說:「父親是一個十分喜歡小孩的人,過去在夏威夷的海灘看到小孩,都會高興地拿糖果給他們吃。」
  • 陳婉珍攜何超蓮竇驍一同出席何鴻燊葬禮,誰注意她送的花圈上的字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大偉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陳婉珍攜何超蓮竇驍一同出席何鴻燊葬禮,誰注意她送的花圈上的字?暴露夫妻關係。而在前段時間,三太陳婉珍帶著女兒何超蓮,與準女婿竇驍一同出席了何鴻燊的葬禮儀式,而有誰注意到陳婉珍所送的花圈上寫的字,暴露夫妻關係,原來三位太太都送了一個玫瑰花圈給何鴻燊,而陳婉珍的花圈上面寫著痛斷琴弦這四個字,看來陳婉珍與何鴻燊的感情是非常的好,何鴻燊的離世對於她來說也是非常大的打擊吧!
  • 金庸葬禮12日傍晚在香港殯儀館舉行 馬雲、劉德華等人送上花圈輓聯
    【環球網綜合報導】武俠小說泰鬥查良鏞(筆名金庸)10月與世長辭,享年94歲,其私人葬禮於今(12)日18點在香港殯儀館舉行,不設公祭,翌日出殯。金庸妻子林樂怡及子女等以心形花圈送別摯愛,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送的花圈與家屬花圈,一同放置遺像正前方。靈堂內外亦放有董建華、劉德華、鍾楚紅等數十個來自各界人士的花圈輓聯。下午4點半後,金庸兒子查傳倜、多年摰友李純恩、倪匡夫婦及蔡瀾抵達現場,隨後中聯辦副主任楊健、香港特區政府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阿里巴巴前主席馬雲、導演許鞍華、演員黃曉明等陸續到場。
  • 怎麼送去世花圈?殯葬花圈,悼念花圈,追悼花圈
    怎麼送去世花圈?殯葬花圈,悼念花圈靈魂駕鶴去,正氣乘風來 ,寄託著對親人的哀思,撫慰著一份永恆的懷念,讓我們為您在這裡靜靜的,守候。讓我們在這裡,為您送上一份深深的情意。我們秉承國人幾千年的傳統,我們操守著一方淨土的職業道德。以萬千花瓣為雨。以無盡哀思做虹,我們能做的,也僅僅能做的就是,讓您放心,讓他,(她)安心。花圈店網上訂花圈,訂購花圈免費代送喪事花圈,殯葬花圈,悼念花籃,葬禮花圈.全國送花,北京上海大部分地區當天送達,國內3-4小時送達,一流品質,專業服務.安全快捷。
  • 嶽華葬禮加拿大舉辦百位親友做最後送別,鄭少秋汪明荃送上花圈
    邵氏一代打星,TVB老戲骨,大家心目中的「大醉俠」嶽華2018年10月20日北京時間在加拿大病逝,享年76歲,令不少圈內圈外人痛心不已,而他的葬禮在加拿大時間10月27日舉行。嶽華生前交友甚廣,圈內圈外都曾結識不過很多朋友,因此,他的葬禮雖然是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依然有不少好友通過各種渠道送去了花圈,其中就有鄭少秋與官晶華、羅家英與汪明荃、姜大衛與李琳琳,鍾景輝、鄭欣宜、蔡瀾等,而在現場送嶽華最後一程的的好友則有高雄、元華、張之珏、張翼等,同時也有好友專程從外地趕往溫哥華的,在10月27日上午8時許,葬禮現場就已經有很多人前往悼念,
  • 日本一家新店開張,門口掛著幾個大花圈,網友:在中國會被揍的
    日本一家新店開張,門口掛著幾個大花圈,網友:在中國會被揍的每個國家都有不一樣的風俗習慣,正是這樣各種不同的「風景」,才能讓我們的旅途變得十分精彩,可是有時候一些不一樣的風俗會讓我們瞠目結舌難以理解,就好比日本的花圈風俗。